心肌梗塞,又稱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是個急性且可能致命的嚴重疾病,其死亡率不容小覷。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來源,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列,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除了高血壓、抽菸、家族史等常見風險因子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造成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引發心肌梗塞發作的關鍵推手,屬於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許多先生女士們認為心臟病飲食就是「低脂、低糖」,但這樣的觀念過於籠統。真正的護心飲食,是一門需要細緻規劃的學問,這也是心肌梗塞飲食的核心。
本文將提供一份全面且可執行的飲食指南,幫助病友及高風險族群有效預防心肌梗塞,若出現相關症狀或徵兆,更應及早調整。
心肌梗塞後飲食的五大核心原則
經歷心肌梗塞後,飲食調整是心臟復健計畫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其目的不僅是為了防止復發,更是為了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請把握以下五大核心原則:
原則一:選擇優質蛋白質,排序有訣竅
蛋白質是身體修復所必需,但來源的選擇對心血管健康影響甚鉅。請遵循「魚類/豆類 > 白肉 > 紅肉」的攝取順序。
-
優先選擇: 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與植物性蛋白(如豆腐、豆漿、鷹嘴豆)。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EPA與DHA),能有效降低三酸甘油酯、抗發炎、預防血栓。建議每週至少食用兩次魚。豆類則不含膽固醇,且富含大豆異黃酮與纖維,有助於脂肪代謝。
-
其次選擇: 去皮的白肉,如雞胸肉、鴨肉。它們是飽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動物性蛋白來源。
-
盡量減少: 紅肉,如豬、牛、羊肉以及雞腿等部位。其飽和脂肪含量較高,過量攝取會增加血液中「壞膽固醇」(LDL)的水平,並對血脂造成負擔。
原則二:聰明攝取脂肪,好壞要分明
脂肪並非洪水猛獸,關鍵在於攝取「好的脂肪」,並避開「壞的脂肪」。
-
好的脂肪(不飽和脂肪): 主要來自植物。烹調用油建議選擇橄欖油、芥花油、葵花籽油等。此外,每天攝取一小把(約30克)無調味的堅果種子(如核桃、杏仁),能補充維生素E與鎂,具備抗氧化、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血管的功能。
-
壞的脂肪(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 這是血管的頭號殺手。應極力避免動物性油脂(如豬油、奶油)、家禽的皮、肥肉、以及加工食品中常見的酥油、人造奶油。蛋糕、餅乾、油炸物等食物,不僅熱量高,更常隱藏反式脂肪,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動脈粥狀硬化的發生,同時對血膽固醇造成負面影響。
原則三:全穀雜糧取代精緻澱粉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主要來源,但選擇未經加工的「全穀雜糧」,能帶來更多健康效益。
-
應避免: 白米飯、白麵包、麵條、蛋糕等精緻澱粉。它們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促使脂肪堆積,增加心血管負擔。
-
應選擇: 糙米、燕麥、藜麥、地瓜、全麥麵包等。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與多種礦物質,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增加飽足感,並幫助控制體重。建議每日三餐中,主食至少有三分之一來自全穀雜糧。
原則四:天天彩虹蔬果,補足微量營養素
蔬果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與維生素寶庫,每日應攝取至少三份蔬菜(一份約煮熟後半碗)與兩份水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
-
深綠色蔬菜: 如菠菜、綠花椰菜、地瓜葉,富含葉酸。葉酸能協助代謝體內有害的「同半胱胺酸」,避免其傷害血管壁。
-
高維生素C水果: 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小番茄,能保護血管彈性,並協同維生素E發揮抗氧化作用,降低未來的中風風險。
-
富含類黃酮食物: 如洋蔥、蘋果、茶,有助於保護心血管。
原則五:奉行三低一高,清淡飲食成習慣
「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維」是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等多方機構建議,適用於所有心血管疾病飲食的總綱。
-
低鹽(鈉): 減少醬油、味精、醃製品、加工食品的攝取,有助於控制血壓。可多利用蒜、蔥、薑、辣椒等天然辛香料調味。
-
低糖: 戒除含糖飲料與甜食。過多的糖分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形成內臟脂肪,危害心臟,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
低油: 如原則二所述,選擇好油並採清蒸、水煮、涼拌的烹調方式。
-
高纖維: 來自全穀類、蔬果及豆類,有助於將體內多餘的膽固醇排出。
心肌梗塞患者的飲食禁忌
除了知道該吃什麼,瞭解「不該吃什麼」同樣重要。以下是需要嚴格管制的食物類別:
禁忌類別 |
具體食物例子 |
原因 |
---|---|---|
高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 |
炸雞、薯條、洋芋片、香腸、培根、火腿、酥皮點心、蛋糕、奶油 |
大幅提升壞膽固醇(LDL),直接導致動脈硬化與血管斑塊形成。 |
高鈉加工食品 |
罐頭食品、泡菜、醬菜、煙燻肉品、泡麵、雞精 |
過高的鈉會使血壓飆升,增加心臟負荷,尤其對高血壓患者極為不利。 |
精緻糖與含糖製品 |
手搖飲料、汽水、包裝果汁、糖果、各式甜點 |
容易造成肥胖、高三酸甘油酯血癥及胰島素阻抗,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刺激性飲品與酒精 |
濃茶、咖啡、可樂、能量飲、烈酒 |
咖啡因應限制每日300毫克以下,過量可能引發心悸或增加心肌耗氧量。酒精會使血壓及三酸甘油酯升高,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0克,女性不超過10克。若無飲酒習慣者,不建議開始飲用。 |
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的補充品 |
高劑量魚油、大蒜精、銀杏、丹參、高單位維生素E |
若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Warfarin),這些補充品可能會增強藥效,提高出血風險。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pr pr recommended by |
常見問題 (FAQ)
Q1: 心肌梗塞後可以喝咖啡或茶嗎?
答:可以,但需適量。一般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控制在300毫克以下(約等於1-2杯中杯美式咖啡)。無糖的綠茶或紅茶因富含兒茶素等抗氧化物,是相對健康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觀察身體反應,若飲用後出現心悸、不適,應立即停止。
Q2: 聽說堅果對心臟好,可以無限制地吃嗎?
答:不行。堅果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及纖維質,但熱量極高。每日建議攝取量為一湯匙的份量或一個手掌握滿的量(約30克),並應選擇原味、未經鹽焗或蜜糖調味的堅果。
Q3: 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完全不能吃紅肉及蛋黃?
答:並非完全禁止,而是需要嚴格限制「頻率」與「份量」。應將紅肉的攝取頻率降至最低,若要食用,務必選擇瘦肉部位並去除所有可見脂肪。至於蛋黃,過去因膽固醇問題被污名化,但新近研究認為飲食中的膽固醇對血液中膽固醇的影響,相較於飽和脂肪要小,對心肌梗塞或中風的直接風險影響較低。對多數人而言,一天一顆雞蛋是可接受的,蛋黃更是卵磷脂、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Q4: 我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飲食上除了避免特定補充品外,還要注意什麼?
答:除了前述提到的補充品外,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綠花椰菜)可能會影響Warfarin(可邁丁)的藥效。這不代表不能吃,而是要「穩定攝取」,避免今天不吃、明天大量食用的情況,以免造成藥物濃度不穩。在調整飲食內容前,最好與醫師討論。
總結
心肌梗塞後的飲食調理,是一場需要耐心與知識的長期抗戰。它並非痛苦的剝奪,而是學習如何選擇對身體更有益的食物。飲食調整的核心在於回歸「原型食物」,擁抱豐富的蔬菜、水果、全穀類,並選擇優質的蛋白質與脂肪來源,同時堅決地向高油、高鹽、高糖的加工食品說不。
請記得,每一次規律且健康的飲食選擇,都是對心臟最真誠的呵護,能大幅降低再次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有任何疑問,或合併有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務必與您的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制定個人化的飲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