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吃錯加重發炎!營養師的骨刺食療紅黑榜,讓你精準止痛

骨刺,醫學上稱為「骨贅」,是許多長者及因長期工作姿勢不良人士共同面臨的健康課題。長骨刺並非骨頭長出尖刺,其骨刺成因主要是關節因長期磨損、退化性關節炎或發炎,身體在自我修復過程中,於骨骼邊緣不正常增生的結果。這種關節疾病雖然大部分在身上本身無症狀,但一旦增生的骨贅壓迫到頸椎、骨盆的周圍神經或椎間盤等軟組織,就可能引發手腳疼痛、麻痺、僵硬甚至肌肉萎縮,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許多人疑問,長了骨刺該怎麼辦?除了常見的骨刺治療方式如復健治療與藥物治療,我們能否透過日常飲食來改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飲食無法讓已生成的骨刺消失,但正確的營養策略能有效對抗發炎、減輕疼痛、強化筋骨,並延緩退化。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預防及舒緩骨刺不適的飲食療法,整合專家觀點,提供一份詳細的飲食指南。

為何飲食對舒緩骨刺至關重要?

骨刺引發不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發炎反應」。當增生的骨贅因損傷而摩擦或壓迫到神經、韌帶等組織時,便會引起局部發炎,產生疼痛感。因此,飲食調整的核心目標在於:

  • 降低體內發炎水平:透過攝取天然抗發炎的食物,從根本上減輕疼痛症狀,這是飲食治療的原則。

  • 提供關節軟骨營養:補充修復軟骨所需的元素,維持關節潤滑與彈性,減緩磨損,避免骨骼問題惡化。

  • 強化骨骼結構:強健的骨骼能更好地支撐身體,減輕關節的壓力與負擔。

舒緩骨刺不適的五大關鍵營養素與食物來源

Omega-3 脂肪酸:天然的抗發炎高手

Omega-3 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具有強效的抗發炎能力,有助於修復身體組織,減輕關節疼痛與僵硬感。

  • 主要功效:抑制體內發炎反應,潤滑關節,使關節更靈活。

  • 推薦食物

深海魚類:三文魚(鮭魚)、鯖魚、秋刀魚、沙甸魚等富含油脂的魚類。建議每週食用2至3次。

植物性來源:亞麻籽、核桃、奇亞籽等,特別適合素食者補充。

抗氧化維他命與植化素:對抗自由基的屏障

自由基會加劇體內的發炎與老化反應。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有助於保護關節細胞,減輕發炎。

維他命C、E、K

  • 維他命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是修復軟骨的重要元素。富含於番石榴(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椰菜花)。

  • 維他命E:強效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細胞膜。來源包括堅果(如杏仁、核桃)、種子。

  • 維他命K:維持骨骼健康。深綠色蔬菜是其主要來源。

具抗發炎效果的植化素

  • 花青素與類黃酮:存在於顏色鮮豔的蔬果中,如車釐子(櫻桃)、藍莓、覆盆子,有助於舒緩關節炎。

  • 含硫化合物:大蒜、洋蔥、韭菜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西蘭花中的「蘿蔔硫素」,經研究證實有助於減輕發炎症狀。在中醫食療觀點中,這類食材亦有助行氣活血。

  • 薑黃素:薑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廣為人知的天然抗炎物質。

鈣質與維他命D:鞏固骨骼的基石

強健的骨骼能為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力,從而減輕磨損。

  • 迷思破解:許多人擔心「補鈣會讓骨刺長更大」,這是錯誤觀念。骨刺的病因是關節不穩定與磨損,而非鈣質過多。充足的鈣質有助於強化骨骼,反而能減輕關節負擔。

  • 推薦食物

鈣質:乳製品、黑芝麻、小魚乾、豆腐、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

維他命D:幫助鈣質吸收的關鍵。可透過日曬(每天約15分鐘)、蛋黃、三文魚、菇類及黑木耳攝取。

關節軟骨營養素:修護與潤滑的關鍵

軟骨的健康直接關係到關節的磨損速度。補充其組成營養素,有助於延緩退化。

  • 葡萄糖胺與軟骨素:是構成軟骨和關節潤滑液的重要成分,有助於修補軟骨、促進再生。

  • 膠原蛋白:維持軟骨的彈性與結構。可從豬腳、雞湯、魚湯、銀耳等食物中攝取。

  • 蛋殼膜:近年新興的保健成分,富含膠原蛋白、透明 hyaluronic acid、軟骨素等多種護骨營養,被認為能更全面地支持手部等小關節的健康。

優質蛋白質與維他命B群:神經修復的輔助

當骨刺壓迫神經時,補充有助於神經修復的營養素也相當重要。

  • 維他命B群(特別是B1, B6, B12):促進神經修復,有助於緩解疼痛和麻木感。常見於全穀類(糙米、燕麥)、豬肉、雞蛋、魚類、深綠色蔬菜中,素食者需特別注意B12的補充。

  • 優質蛋白質:是身體修復所有組織的基礎材料。蛋、豆、魚、肉類都是良好來源。

營養素/化合物

主要功效

推薦食物來源

Omega-3 脂肪酸

強效抗發炎、潤滑關節

三文魚、鯖魚、秋刀魚、亞麻籽、核桃

抗氧化維他命

對抗自由基、減少發炎、修復軟骨

番石榴、奇異果、柑橘類、堅果、深綠色蔬菜

植化素

抗發炎、抗氧化

車釐子、藍莓、大蒜、洋蔥、西蘭花、薑黃

鈣質與維他命D

強化骨骼、減輕關節負擔

乳製品、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蛋黃、菇類

關節軟骨營養素

修補軟骨、增加潤滑

雞湯、魚湯、銀耳、蛋殼膜萃取物

維他命B群

輔助神經修復、緩解麻木感

全穀類、豬肉、雞蛋、深綠色蔬菜

飲食禁忌:應避免或減少攝取的食物

除了多吃有益的食物,避開可能加劇發炎的「地雷食物」同樣重要。

  • 高糖食物與精緻澱粉:如蛋糕、糖果、含糖飲料、白米、白麵包等。這些食物會促進體內發炎反應,使疼痛惡化。

  • 油炸與加工食品:如薯條、熱狗、罐頭食品等。它們富含反式脂肪和人工添加劑,是強烈的促炎物質,還會增加身體的氧化壓力。

  • 高飽和脂肪食物:過量攝取紅肉等高脂肪食物,可能引發部分人的發炎反應。

  • 酒精:酒精會干擾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影響睡眠品質,從而阻礙身體的自我修復。

常見問題 (FAQ)

Q1: 吃鈣片會讓我的骨刺越長越大嗎?

A1: 不會。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骨刺是關節磨損與不穩定造成的骨質增生,與正常的鈣質攝取無關。充足的鈣質反而能強化骨骼,減少關節的壓力,對預防退化有正面幫助。

Q2: 骨刺可以靠飲食完全治好或讓它消失嗎?

A2: 不可以。飲食的主要作用在於「舒緩症狀」和「延緩惡化」。一旦骨刺形成,就無法透過飲食使其消失。飲食療法是綜合骨刺治療計畫的一環,用以減輕疼痛與不適,並非根治手段。唯一能移除骨刺的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但絕大多數患者並不需要走到這一步。

Q3: 聽說香蕉和柑橘類水果偏酸,會加重骨刺症狀,是真的嗎?

A3: 這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事實上,香蕉富含鉀,有助於肌肉與神經功能;柑橘類富含維他命C,是抗發炎與修復軟骨的重要營養素。這些水果對舒緩骨刺不適是有益的。

Q4: 除了調整飲食,還有什麼生活上的建議可以幫助舒緩骨刺?

A4: 當然有。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體重管理:減輕體重是降低膝蓋、髖部和脊椎關節壓力的最直接方法。
姿勢矯正:避免久坐、久站或長時間低頭,保持正確的站姿與坐姿。
適度運動:進行遊泳、水中漫步、騎自行車等低衝擊性運動,能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增加穩定性。
物理治療:復健治療*可透過熱敷、電療或牽引等方式放鬆肌肉、減輕神經壓迫。

總結

骨刺是一種退化性問題,雖然無法單靠飲食「根治」,但調整飲食絕對是管理症狀、提升生活品質最有效且無副作用的輔助方法。總結來說,對抗骨刺的飲食策略應著重於「多樣化的抗發炎飲食」,多攝取富含Omega-3、抗氧化物及鈣質的天然食物,同時遠離高糖、油炸及過度加工的食品。另外,中醫治療骨刺亦有其獨到之處,中醫常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此類筋骨問題與肝腎虧虛、氣血瘀滯有關,可能會使用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功效的藥方進行調理。

請記得,飲食調整應與良好的生活習慣相結合,包括維持適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擔、保持正確姿勢、進行適度的低衝擊運動來強化肌肉。在進行任何重大的飲食改變或服用保健品前,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您也可以利用市面上的健康管理app,來協助記錄飲食與追蹤症狀,更有效地管理您的健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