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照會的意思是什麼?流程、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

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無論是申請信用卡、個人貸款、車貸、房屋貸款,甚至是企業融資,都可能接觸到「銀行照會」這個步驟。對於許多初次申請信用卡或貸款的民眾而言,「銀行照會」聽起來陌生又讓人緊張:如果沒接到電話該怎麼辦?照會時銀行會問哪些問題?怎麼回答才能提高過件率?

本篇文章將為大家詳盡整理銀行照會的重要流程、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協助你在電話照會時從容應對、順利核貸,避免因疏忽而遭婉拒。

一、銀行照會是什麼?

「照會」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本,有「通知、知會」及「核對審察」等意思。延伸到銀行作業裡,則是指金融機構接獲貸款申請或信用卡申請後,會透過「電話」等方式與申請人貸款或其任職的公司進行核對、查驗身份與資料真實性的程序。可將它視為銀行和貸款人之間的「二次確認」。

為什麼銀行需要照會?

  • 確認身份與真實意願:銀行會確認是否為申請人本人提出借貸或辦卡申請,避免冒名申辦、詐騙等風險。
  • 核對工作及財務狀況:透過電話進一步核對基本資料,例如公司名稱、收入證明、負債比等資訊,降低銀行授信風險。
  • 資金用途追蹤:金管會要求銀行必須留意貸款資金是否用於合理用途,以防範洗錢、詐貸或違法行為。

二、銀行照會流程與時程

銀行照會通常發生在審核階段。每家銀行的作業流程略有不同,但整體可分為以下步驟:

  1. 送件與內部初審
  • 申請人提供必要的身分證明、財力證明、工作證明等文件,並填寫申請表。
  • 銀行內部初步審核,調閱聯徵紀錄、信用評分等。
  1. 電話照會
  • 首次照會:確認此申請案件是否由「本人」送件,瞭解初步工作收入概況,屬於貸款照會流程的開端。
  • 二次照會(部分銀行):若是貸款,銀行會更深入詢問名下負債、資金用途等問題。
  • 再照會(審核通過後):對於部分貸款案件,最後會再次來電確認是否繼續申請,並與申貸人約定對保時間。
  1. 對保/簽約
  • 若照會過程和資料審核都沒問題,銀行會跟申請人約定親自或線上辦理對保,確認貸款或卡片條件、利率、金額等。
  • 此時也會最終確定貸款方案,再度檢視是否符合雙方需求。
  1. 撥款/寄卡
  • 貸款:對保後約1~3個工作天內完成撥款;少數銀行為求嚴謹,會在撥款前再次查聯徵或確認工作狀況。
  • 信用卡:通常在照會後1~2天內就會收到核卡通知,實體卡片約7~10個工作天寄達。

銀行照會的時間為何時?

平日營業時間:通常在早上9點至下午3點半之間。

照會通話時長

  • 信用卡:約1~3分鐘。
  • 信貸或其他貸款:約10~15分鐘。若是額度大,問題較多,通話時間可能更長。

三、如果照會電話沒接到怎麼辦?

如果照會電話沒接到,銀行通常隔一段時間會再撥打一次。你也可以:

  • 主動聯繫銀行:致電銀行客服或業務,說明漏接原因,請他們於方便的時段再次致電。
  • 安裝來電辨識APP:例如 Whoscall,可即時辨識陌生來電是銀行或其他單位。
  • 留意可聯絡時段:若工作場合不方便接電話,可提前告知銀行合適的聯繫時段。

若屢次銀行照會電話沒接到,案件可能被延遲或退回,建議積極跟進。

四、銀行照會常見問題四大面向

以下為銀行照會問的要點,可先行準備:

身分資料核對:

  • 姓名、出生年月日、身分證字號、是否有配偶、子女,以及住家地址等
  • 目的:確認是否為申請人本人,排除冒名申辦。

工作財力狀況:

  • 任職公司名稱、產業、職位、工作年資、發薪日、薪水範圍、有無兼差或其他穩定副業收入
  • 目的:評估還款能力、收入穩定度。

信用與負債比

  • 是否持有信用卡?使用狀況?月刷卡金額?
  • 名下有無其他貸款(房貸、車貸、信貸等),每月繳款多少?
  • 有無逾期繳款、協商或呆帳紀錄?
  • 目的:確認申請人信用紀錄,以衡量銀行授信風險。

資金用途(針對貸款)

  • 是否用於家庭週轉、負債整合、結婚、進修、房屋修繕…
  • 需與原申請表上的用途一致。若表格填寫「買車」,照會時也要說「買車」,不能說成「拿去繳房貸頭期款」。
  • 目的:遵循金管會要求,防堵資金流向不明或違法使用。

五、照會沒有接到或是說錯話就完蛋了嗎?

沒接到照會電話

不會「直接完蛋」。一般而言,銀行會嘗試多次撥打,只要申請人及時回覆或主動回撥,多半仍能接上。若銀行屢撥不通,會影響過件速度,甚至被視為無法聯繫而「暫時退件」。

建議:保持手機暢通、主動關注陌生號碼、注意營業時間來電。

在照會時說錯話

如果與申請資料表上有明顯不符的回答,銀行會懷疑申請人誠實度或真實性,可能導致信用評分降低而遭拒貸。所以,「誠實」為最重要原則。

建議:千萬不要聽信旁人建議刻意隱瞞或偽造事實;當聯徵調閱出真實紀錄時,就可能顯示該申請人有欺瞞行為,進而導致即刻退件。

六、銀行照會對應技巧:三大秘訣

充分瞭解自身條件

  • 先自我盤點:名下是否有未結清的貸款?目前收入與支出結構?信用卡繳款狀況?
  • 清楚自己的公司產業、年資、薪資結構,也了解是否有兼差收入等細節。

保持誠實、回答清晰

  • 不需要刻意包裝,銀行衡量的指標是實際還款能力與信用。
  • 當遇到複雜問題或要解釋逾期原因,坦誠說明,並附上合理理由。

注意語氣與態度

  • 電話中保持冷靜禮貌,避免支支吾吾或語帶保留,否則易引起審核員懷疑。
  • 如果需要補充說明,可適度闡述詳細,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穩定度與誠意。

七、銀行照會後的流程:對保與撥款

審核與最終核定

銀行照會時結束後,銀行會將通話狀況與申請資料做最後審核。若審核結果通過,銀行會與申請人約時間「對保」;若未過則會發出婉拒通知(可能是電話、簡訊或紙本)。

對保(簽約)

在銀行分行或雙方約定地點面對面核對,確認是否為本人簽署、再次解釋貸款合約條件,包括利率、期數、是否能提前清償、違約金條款等。僅有少數銀行提供「線上對保」,透過視訊認證與電子合約完成。

撥款/寄送實體信用卡

  • 信貸/車貸/房貸:一般在對保完成後的1~3個工作天即可拿到撥款。
  • 信用卡:核卡簡訊約在照會後1~2日發送,實體卡片7~10個工作天寄達。

注意:部分銀行在撥款前可能再次查核聯徵紀錄或聯繫公司,如發現申請人同時向別家銀行借貸,或在對保後離職,則有可能終止放款。

八、銀行照會結果與可能遭婉拒的6大原因

以下列出常見被婉拒的可能原因,若發生類似情況,應先釐清問題再行申覆或改向其他銀行/民間貸款管道諮詢。

信用評分不足:過去曾經有逾期、協商、呆帳等不良信用紀錄,而未達銀行要求的標準。若因「信用小白」(完全無信用紀錄) 造成銀行難以評估風險,也可能影響貸款成功率。

負債比過高:已有多筆負債,如房貸、車貸、信貸、信用卡循環利息等,使月還款總額佔收入比例過高,銀行會擔心還款風險。

財力不足或不穩定:工作時間過短、經常轉職、薪資無法正常入帳、屬高風險產業,或財力證明文件不完全,皆會影響過件率。

申請資料不齊或不實:關鍵文件缺漏,或照會時回答與原填資料不符。這種失誤直接讓銀行懷疑申請人的誠實度。

資金用途不當:金管會規定銀行需追蹤資金流向,若「用途與實際不符」或出現被質疑有違法或風險用途者,銀行會拒貸。

聯徵多查或多次被拒:短期內多次向多家銀行申辦貸款,銀行判定申請人資金需求迫切或風險高,容易陷入惡性負債。

九、照會沒過怎麼辦?四大解方

若銀行評估後仍婉拒核貸,別急著灰心,可先了解拒絕原因,並試著以下方法:

申覆並補充資料

主動聯繫銀行,詢問是否能提交更多文件,如加強財力證明、收入增長證明等。此舉可增加再審核的通過機率,特別是小細節補件便可解決時,申覆相對容易成功。

增加擔保人或擔保品

若是因財力不夠或負債比稍高,可考慮找信用狀況好、工作收入穩定的親友擔任連帶保證人,或提供可抵押不動產。對銀行而言,多了保證就降低放款風險,也等於給申請人另一條路。

提升信用分數

  • 定期查自己的聯徵報告,避免遲繳、超限等情況。
  • 穩定使用信用卡並全額按時繳款。
  • 避免在短時間內過度申請貸款或信用卡(多查聯徵)。

尋求其他合法管道

若短期內確實急需資金,可考慮其他民間合法貸款機構,審核條件相對寬鬆。不過利率通常高於銀行,需評估自身還款能力,也要小心詐騙和高利貸陷阱。

十、實用對照表:銀行照會重點整理

項目 重點內容
照會目的 驗證申請者身分、核對財力與信用、確認資金用途
聯繫方式 電話(主動致電申請人手機或公司市話),部分案例還會Email補充資料
時間時段 平日9:00~15:30,若漏接可能重撥,建議保持電話暢通
信用卡照會 約1~2通電話,內容以確認本人成份、工作狀態為主,已有信用卡且繳款正常者或許免打
貸款照會 可能打到公司/本人,問題更詳盡:負債比、信用狀況、資金用途…等,約10~15分鐘
常見提問 身分核對、工作年資收入、名下其他貸款信用卡紀錄、資金用途
應對建議 誠實回答、不隱瞞、不矇混;回答和申請表一致
照會後流程 通過→安排對保;對保後1~3工作天撥款(或核發信用卡)
漏接電話 不須驚慌,可主動回撥銀行客服或聯繫業務
照會沒過原因 信用不良、負債高、資料不符、資料不足、資金用途不明等
解決方式 申覆補件、增加擔保人、養信用分數、改找其他合法機構

常見問題

Q1:為什麼銀行要照會兩次以上?

有些銀行在首次照會完成後,若發現需要進一步確認,會再撥打照會電話詢問更詳細的財力、負債或用途資訊;或在確定審核過件後,最後一通電話再和申請人確認是否依舊保有意願貸款。

Q2:我可以要求銀行只撥打我手機,不要打到公司嗎?

多數銀行會同意配合申請人意願,僅撥手機確認,但部分銀行內規一定得撥打公司市話,以確認就業狀況。倘若無法配合,公司電話無人接聽或沒有人證實你任職,可能影響審核結果。

Q3:如果照會時不小心說錯話怎麼辦?

若只是細節數據上的誤差,可立即更正並向銀行解釋原因(例如記錯發薪日期)。若前後回答差異過大,恐使銀行懷疑誠信而遭婉拒,建議平時先核對資料,並在接到電話時保持冷靜。

Q4:銀行照會完就代表一定過件嗎?

銀行照會內容只是審核程序的一部分,不代表過件。銀行仍會依通話內容、聯徵紀錄等綜合評估。只有在對保簽約、銀行確認撥款(或核卡)後,才算真正「過件」。

Q5:對保後為何還可能被拒絕放款?

有些銀行在撥款前會再二次查聯徵或確認就職情況,若發現申請人對保後另有高額貸款或已離職,導致原先提供的條件改變,就可能決定不撥款。

Q6:聯徵多查是什麼意思?

每次申請貸款或信用卡,銀行都會調閱申請人的聯徵紀錄。短期內若被多家金融機構查詢太多次,容易使銀行判定申請人資金需求過於急迫、風險升高,進而影響過件率。

Q7:照會沒接到就申請失敗了嗎?

通常銀行會撥打數次;若連續幾天都聯絡不上,案件可能被暫時退回或視為作廢。建議申請人主動與銀行聯繫、回撥或是再度提出補件申請。

總結

「銀行照會」是所有申辦銀行貸款、信用卡申請流程中極為關鍵的一環,也是銀行審核機制中重要的「真人核對」步驟。多數人面臨照會時,心裡難免緊張,擔心答錯導致被拒貸或降額。不過,只要事先充分瞭解自己的財務、工作與信用狀況,並在接到電話時誠實地針對照會的問題做出合理答覆,就能大幅提高通過率。

若真的因種種原因而未過件,也別氣餒。先搞清楚銀行拒絕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可選擇補件申覆或重新培養信用;若急需資金,可以考慮評估民間合格貸款機構。

當然,銀行照會完多久能知道結果,或是照會完多久撥款,都要視各銀行內部流程而定。整體來說,依規備齊資料和誠實回答皆爲過件的關鍵,也能及早取得資金。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