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是什麼公司?

im.B是什麼公司?

im.B是一個由台灣金隆系統科技公司經營的不動產網路借貸平台,成立於2015年。最初,其業務模式專注於P2P借貸,旨在連結急需資金的借款人與希望獲取高回報的投資者。然而,隨著2023年一場震驚業界的吸金詐騙案曝光,im.B的運作模式受到廣泛質疑,該平台被懷疑涉及龐氏騙局,涉案金額高達90億元新台幣,受害者人數以千計,令人們對P2P借貸市場的監管問題產生深刻反思。此事件不僅損害了數千投資者的利益,也讓人重新審視金融科技平台的監管與責任。

im.B是什麼公司?

im.B是由臺灣金隆系統科技公司經營的一個不動產網路借貸平臺,成立於2015年。該平臺主要提供P2P借貸服務,旨在將借款人與投資人進行媒合,特別針對那些因信用問題而無法向傳統銀行借貸的人群。im.B以高達9%到12%的利率來吸引投資者,聲稱能夠提供穩定的收益。

然而,2023年im.B遭到曝光,捲入了一起大型的吸金詐騙案。檢調單位調查發現,該平臺負責人曾國緯(本名曾耀鋒)及其同夥涉嫌違法吸金達90億元新臺幣,受害者多達數千人。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借貸案都是建立在虛假的債權上,這使得im.B被指控為典型的龐氏騙局。

目前,涉及此案的主要責任人已被起訴,並面臨長期監禁的刑罰。此事件引發了對於P2P借貸平臺缺乏監管的廣泛討論,並促使立法機關考慮加強相關法律法規。

im.B是什麼意思?

im.B是一個由臺灣金隆系統科技公司經營的借貸媒合平臺,成立於2015年。它的名稱「im.B」代表「I’m a bank.」的縮寫,意指這是一個像銀行的金融服務平臺,專注於提供P2P(點對點)借貸服務,將需要資金的借款人與希望投資的個人或機構直接連結。

該平臺的主要運作模式是「債權轉讓模式」,即原始債權人會先將資金借給借款人,然後將這些債權透過im.B平臺轉售給其他投資者。儘管最初的商業理念是基於金融科技,旨在提供高收益的投資機會,但該平臺在2023年因涉及重大吸金詐騙案而受到廣泛關注。

im.B被指控以高額利息吸引投資者,實際上卻是在販售虛假債權,並且透過新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舊投資者的利息,形成典型的龐氏騙局。因此,這個平臺的名稱如今也成為了金融詐騙的代名詞,反映了其不實的運作模式和嚴重的法律後果。

ImB成立多久?

ImB,即im.B借貸媒合平臺,成立於2015年,由臺灣金隆系統科技公司運營。這個平臺專注於P2P(點對點)借貸,旨在將借款人和投資者直接連結,特別是提供不動產作為抵押的貸款服務。

自成立以來,im.B的運作模式逐漸引發關注,尤其是在2023年爆發的吸金詐騙案後,平臺的信譽受到重大打擊。根據報導,該平臺的負責人涉嫌在過去幾年內進行龐氏騙局,吸引投資者的資金,最終導致大量投資者的本金無法回收。

至今,im.B已成立超過8年,且因其爭議性事件,成為金融監管和投資者警惕的焦點。

imb詐騙手法

im.B借貸平臺的詐騙手法主要涉及「假債權、真吸金」,這是一種典型的龐氏騙局操作方式。平臺最初聲稱會提供高達8%至12%的利率,吸引投資者投資。其實際操作流程如下:

  1. 債權轉讓模式:平臺會宣稱原始債權人將資金借給借款人,並再將這些債權通過im.B平臺分割轉售給其他投資者。原始債權人名下的抵押物(如不動產)則成為這些債權的保障。
  2. 假債權:調查顯示,多數所謂的原始債權人實際上是平臺內部人員或被盜用的帳戶,並沒有真實的借款人。這意味著平臺出售的債權根本不存在,都是虛構的。
  3. 資金回流:平臺利用新投資者的資金支付舊投資者的利息,這樣看似能持續提供穩定的回報。隨著資金的積累,最終負責人會選擇潛逃,造成大量投資者損失。
  4. 高額回報的誘惑:該平臺以「穩賺不賠」的承諾吸引投資者,並利用複雜的投資策略來掩蓋實際的詐騙行為,使受害者在短期內無法察覺其真實意圖。

這些詐騙手法的背後,體現了對投資者的高度操控和利用心理,以便在缺乏監管的環境下進行非法吸金活動。該案件的影響也引發了對於P2P借貸平臺監管的廣泛討論。

總結

im.B是由台灣金隆系統科技公司於2015年成立的P2P借貸平台,專注於將借款人與投資人連結,宣稱提供高達9%至12%的利息吸引投資者。然而,2023年該平台被揭露捲入數量庞大的吸金詐騙案,調查顯示其負責人涉嫌違法吸金達90億元新台幣,並建立在虛假債權上,形同龐氏騙局。此事件引起對P2P平台監管不足的廣泛討論,也使im.B名聲受損,成為金融詐騙的負面代表。目前捲入案件的主要責任人已被起訴,面臨長期監禁的刑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