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做什麼?不只是電纜!揭開1609佈局綠能與電網的真實藍圖

創立超過半世紀的大亞電線電纜(股票代號:1609),是臺灣電纜產業的資深領導者。近年來,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浪潮,大亞不再滿足於傳統製造業的角色,而是積極轉型,確立了「綠能+電網」的雙主軸發展策略。

然而,攤開最新財報,市場卻看到一個矛盾的現象:公司本業因政策利多而訂單滿手,但稅後淨利卻因業外投資而出現虧損。本文將深入剖析大亞的核心業務、財務現況、未來展望,並點出其投資亮點與潛在風險。

公司業務剖析:大亞的雙主軸策略

大亞的營運核心已從單一的電線電纜製造,擴展為兩大相輔相成的事業羣。

1. 電線電纜本業:政策加持下的穩定基石

作為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大亞在電線電纜製造業領域深耕,其營收佔比超過九成。但其完整的業務範圍更涵蓋了輸電配電機製造業、製造業其他塑膠製品、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配管工程業、其它工程業、塑膠膜鋼線鋼纜、金屬結構建築組件製造業、製造業電信器材電子材料批發業與國際貿易業,展現其多元化的經營觸角。產品線涵蓋了從發電、輸電到配電所需的各類電力電纜、漆包線及通信電纜等。

當前,此業務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於臺電的「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這項自2022年啟動、預計持續至2031年的長期國家級基礎建設計畫,包含大規模的變電所升級、輸配電線路強化、電纜地下化等工程,為電纜帶來了龐大且穩定的需求。受惠於此,大亞近年持續取得345kV、161kV等超高壓電纜大型標案,產線稼動率維持高檔,在手訂單狀況十分飽滿。

主要競爭對手

公司名稱 股票代號
太平洋電線電纜 1602
華新麗華 1605
華榮電線電纜 1608
宏泰電工 1612
大山電線電纜 1615
合機電線電纜 1618

2. 綠色能源事業:佈局未來的成長引擎

順應能源轉型趨勢,大亞集團積極投入綠能領域,主要分為「太陽能」與「儲能」兩大板塊。

  • 太陽能電廠:截至2025年第一季,大亞旗下已營運73座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達206MW。儘管太陽能部門目前佔總營收僅約5%,但其營業利益的貢獻度卻相當可觀,是公司獲利的重要來源。集團目標是持續開發中大型企業廠房屋頂與地面型電廠,將總裝置容量擴張至500MW的規模。
  • 儲能系統:儲能是穩定再生能源電網的關鍵。大亞的短期目標是在2025年累計建置100MW的AFC(自動頻率控制)儲能系統,並參與電力交易平臺,提供臺電電網調頻輔助服務,搶佔能源轉型下的新商機。

近期財務表現與股利政策

營收與本業獲利:本業穩健,業外拖累

從本業經營來看,大亞的表現相當穩健。2025年6月的合併營收達到27.47億元,年增8.92%。觀察獲利能力指標,2025年第一季的毛利率提升至14.4%,營益率更來到9.11%,顯示其核心業務的獲利結構良好。

然而,2025年第一季的最終財報卻呈現稅後淨損6,569萬元,導致單季淨利率為負,每股虧損(EPS)為-0.09元。其主要原因並非本業衰退,而是來自於高達5.06億元的業外損失,主因為公司持有的股票等金融商品市價下跌所造成的評價損失,這也成為近期影響其整體獲利的最大挑戰。

股利政策

大亞近年維持穩定的股利發放政策,並搭配股票股利,與股東共享經營成果。

發放年度 除權息日 現金股利(元) 股票股利(元) 合計股利(元)
2025 2025/07/14 0.75 0.15 0.90
2024 1.20 0.50 1.70
2023 0.48 0.10 0.58

以2025年7月25日的收盤價34.95元計算,其現金殖利率約為2.15%,公司當前市值約為270億元。

投資亮點與潛在風險

兩大亮點

  1. 明確的政策紅利:臺電長達十年的強韌電網計畫,為大亞的電纜本業提供了清晰可見的長期訂單能見度,是公司營收的穩定基石。
  2. 能源轉型佔得先機:積極佈局太陽能光電與儲能系統,使其不僅是製造商,更是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能夠掌握企業綠電需求與電網服務的龐大商機。

三大風險

  1. 業外投資的波動性:近期的虧損凸顯了金融資產評價對公司損益的巨大影響。投資人需密切關注其業外投資組合的表現,因其可能掩蓋或扭曲本業的真實經營成果。
  2. 國際原物料價格:電線電纜的主要原料為銅,國際銅價的劇烈波動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生產成本與毛利率。
  3. 綠能項目執行進度:太陽能電廠與儲能案場的建置,涉及政府審批、土地取得、施工進度等多重變數,任何延遲都可能影響預期的收益時程。

常見問題 (FAQ)

Q1: 大亞(1609)是做什麼的?

A: 許多人想了解大亞做什麼,其核心業務是電線電纜製造業,供應給臺電、營建業及電子業等。但其業務版圖更觸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配管工程業塑膠膜鋼線鋼纜等多角化經營。近年來,公司大力發展第二成長曲線,積極投入太陽能電廠的建置與營運,以及儲能系統的發展。

Q2: 為什麼大亞2025年第一季營收成長,最終卻虧錢?

A: 虧損的主因並非來自其賣電纜或太陽能發電的核心業務,這兩塊業務的營業利益是正數且表現良好。最終的稅後淨虧損,是因為公司投資的其他上市櫃公司股票等金融資產,在第一季價格下跌,產生了帳面上的評價損失所導致。

Q3: 大亞未來的成長潛力在哪裡?

A: 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受惠於臺電強韌電網計畫,未來數年將有穩定的高壓電纜需求;二是綠能事業的持續擴張,包括建置更多太陽能電廠以增加售電收入,以及發展儲能業務以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Q4: 投資大亞股票需要注意什麼?

A: 投資人除了關注其電纜本業的訂單狀況、綠能項目的建置進度外,還需特別留意國際銅價的走勢,以及公司業外部門的金融資產表現,因為後者已證明會對公司單季的獲利產生顯著的衝擊。

總結

大亞電纜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其核心電纜業務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擁有強勁的基礎,而綠能事業則為其開創了全新的成長曲線。公司的本業經營穩健,獲利能力持續提升。然而,投資人也必須正視其業外金融投資帶來的損益波動風險。未來,大亞能否成功駕馭這兩大引擎,不僅取決於電網訂單的掌握度,更考驗其在綠能市場的執行力以及對金融資產的管理智慧。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