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票金在做什麼?深度解析未來降息的大贏家,以及你該如何佈局

在台灣十四家金融控股公司的版圖中,國票金融控股(簡稱國票金,股票代號2889)無疑是個獨特的存在。許多投資人常問:國票金在做什麼?它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家由票券業者為主體核心,透過股份轉換方式所成立的金控公司,其近年來的發展也充滿了戲劇性。從一度因投資失利而無法配發股利,到隔年又因特別盈餘公積迴轉而豪發股息,再到近期因高殖利率題材吸引ETF大舉進駐後又遭出清,以及即將上演的經營權爭奪大戰,都讓國票金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對於存股族而言,國票金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標的,就連知名存股老師陳重銘也曾對其進行分析。一方面,其獨特的業務模式使其成為未來降息循環中的潛在最大受惠者;另一方面,不穩定的股利政策與複雜的股權鬥爭又為其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本文創作者將深入剖析您所提供的所有資訊,從其核心業務、財務表現、股利政策,到錯綜複雜的股權結構與未來的機遇挑戰,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的觀察報告。

獨樹一幟的金融版圖:以票券為核心的業務模式

要理解國票金,首先必須瞭解其與眾不同的獲利結構。不同於多數以銀行或壽險為主要獲利來源的金控(如兆豐金、玉山金),國票金的命脈掌握在「票券」業務上。其歷史可追溯至由國際票券金融公司、協和證券及大東證券共同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後續協和證券與大東證券併入國票聯合證券,並以其為續存公司。

核心業務拆解:

國際票券金融公司(獲利佔比約6-8成):

這是國票金的根基與最主要的利潤來源。票券業務簡單來說,是提供企業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資金融通管道,屬於貨幣市場的一環。國際票券金融公司在此領域市佔率位居國內第二,僅次於兆豐票券,具有寡佔市場的優勢。
其獲利模式與銀行恰恰相反。票券公司的主要成本來自於短期利率,而收入則來自於買賣票券及債券的利差。因此,當市場進入升息循環時,資金成本飆升會侵蝕其利潤;反之,當市場進入降息循環時,成本下降則會擴大利差,使其獲利大幅成長。2022年美國的暴力升息導致國票金獲利重挫,主因票券業務受到衝擊,正是此業務特性的最佳體現。

國票綜合證券(獲利佔比約1-3成):

作為第二大獲利支柱,國票證券的證券業務表現與台股的成交量及市場行情高度相關。在股市熱絡的年度,經紀業務手續費和自營部門的投資收益能為金控帶來顯著貢獻。

國票創業投資(獲利佔比約1成以下):

國票創投主要從事新創事業的投資,其獲利表現波動性最大。在景氣好、資本市場熱絡時,能帶來豐厚的回報,如2021年。然而,當市場反轉時,其投資部位的評價損失也可能對金控整體獲利造成拖累,例如2022年因持有如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部位而出現的虧損。

樂天國際商業銀行(持股49%,策略性佈局):

這是國票金與日本樂天集團合資成立的純網銀,代表著國票金對數位金融領域的策略性投資,也使其成為少數無實體銀行的金融業者。由於仍處於營運初期,為擴大市佔仍在持續投入資本,目前尚處於虧損狀態。如何將樂天銀行的線上服務與國票金既有的法人金融客戶資源進行整合,創造綜效,是其未來能否轉虧為盈的關鍵。

營運與股利的雲霄飛車:解讀財務表現與配息策略

國票金近年的財務與股利表現,宛如一場雲霄飛車,充分反映了其業務受總體經濟環境影響的劇烈程度。

財務表現回顧

  • 2022年「斷崖式跳水」: 受到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及全球股債市場雙殺的衝擊,國票金旗下票券本業利差縮小,創投及證券的投資部位也出現大額評價損失,導致全年營收與獲利較前一年度大幅衰退超過六成。
  • 2023年觸底反彈: 隨著市場對升息預期觸頂,以及台股市場回溫,證券與創投業務獲利回穩,帶動金控整體營運逐步回歸正軌。
  • 2024年(展望2025年): 法人普遍預期,若美國聯準會正式開啟降息循環,國票金將是金融股中受惠最顯著的公司之一,其票券與債券業務的獲利有望迎來強勁復甦。

不穩定的股利政策

對於存股族來說,穩定且可預測的股利是重要考量,而這恰恰是國票金近年來的弱項。其股利政策以「現金搭配股票」的「有喫又有拿」模式著稱,但配發金額極不穩定。

盈餘年度 配發年度 每股稅後純益 (EPS) (元) 每股現金股利 (元) 股票股利 (元) 合計股利 (元) 配發率 摘要說明
2021 2022 1.39 0.85 0.25 1.10 79.1% 獲利創歷史新高,股利優渥。
2022 2023 0.49 0 0 0 0% 因債券部位跌價損失,依規定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導致股利掛零。
2023 2024 0.61 0.73 0.246 0.976 160% 特別盈餘公積迴轉,一次性配發兩年概念,創17年新高。
2024 2025 (預) 0.61 0.30 0.287 0.587 96.2% 總經理陳冠舟說明,為保留現金強化資本結構,提高股票股利比重。

註:2025年股利為董事會通過之預案,尚待股東會決議。本文資料來源為各參考文章。

從上表可見,國票金的股利政策受會計準則和金管會要求影響甚鉅。2023年的零股利重擊了許多存股投資人的信心,而2024年的超高配發率則又像是一場意外的驚喜。這種高度的不確定性,是投資人在評估國票金時必須承受的風險。

三強鼎立到風雲變色:解析複雜的股權結構與經營權之爭

除了業務與股利的波動,國票金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其複雜且暗潮洶湧的股權結構。長期以來,國票金由三大勢力所共治:

  1. 旺旺聯盟: 以食品業鉅子旺旺集團蔡家為首,結合美麗華集團等盟友,目前在董事會中佔有七席,擁有主導權,由魏啟林擔任董事長。
  2. 耐斯集團: 以嘉義起家的日用品大廠耐斯集團陳家為主,為第二大民股勢力。
  3. 泛官股陣營: 包括第一銀行、合作金庫等公股行庫,總持股合計近10%,扮演關鍵的平衡角色。

然而,這個看似穩定的三方共治結構,正瀕臨瓦解。一場被媒體形容為「獅子不敵鬣狗」的經營權大戰,已提前為2026年的董事改選點燃戰火。

風暴核心:新勢力「台鋼集團」的崛起

關鍵的變數來自於近年在資本市場上屢屢出擊的「台鋼集團」。在耐斯集團的引入下,台鋼聯盟已悄然進場,透過多家券商分點(如兆豐證券)持續吸納籌碼。市場傳聞,在2025年6月,高股息ETF 00919因指數調整而出清國票金持股時,台鋼聯盟便承接了其中超過18萬張的股票,實力不容小覷。

這場鬥爭的劇本可能是:耐斯集團與台鋼聯盟結盟,並拉攏泛官股陣營,形成「反旺旺」大聯盟,意圖在2026年改選時,一舉拿下董事會的過半席次,將主導15年的旺旺聯盟拉下馬。為容納各方勢力並符合金管會對獨立董事的要求,國票金已修改公司章程,董事會席次預計將從現有的13席擴增至15席,這場股權爭奪戰的算計之精細,可見一斑。

對小股東而言,經營權之爭是雙面刃。一方面,市場因預期改選行情,各方勢力搶補持股,可能短期內推升股價;但另一方面,長期的鬥爭與管理層的不穩定,將對公司的長期策略規劃與營運效率構成潛在威脅。

展望未來:降息循環的機遇與併購之路的挑戰

展望未來,國票金的發展圍繞著四大關鍵字:降息、併購、網銀、內鬥。

  • 最大機遇:降息循環
    如前所述,國票金是降息趨勢下的直接受益者。一旦全球央行啟動降息,其票券本業獲利有望大幅提升,債券投資的評價利益也將回升,法人預估其每股稅後純益將有顯著的成長。這是國票金目前最大的投資亮點。
  • 長期挑戰:併購之路
    作為唯一沒有銀行子公司的金控公司,透過併購補足銀行或壽險版圖,是國票金長期的策略目標。然而,過去無論是嘗試收購三信商銀,或是與安泰銀行合併,均以失敗告終。現任總經理表示,併購需等待公司評價更好時再行推動,但這條路徑充滿了不確定性,尤其在經營權爭奪白熱化的當下,重大併購案的推動將更顯困難。
  • 成長潛力:樂天網銀
    純網銀樂天銀行的發展,是國票金另一大潛在成長動能。隨著主管機關開放更多線下業務,若能有效提升存放比、擴大業務規模並實現損益兩平,將為國票金的獲利版圖增添重要一塊。
  • 最大陰影:經營權內鬥
    即將到來的經營權之爭,是國票金未來發展的最大變數。管理層的更迭可能意味著公司戰略方向的重大轉變,而鬥爭過程本身也可能消耗公司資源,影響其財務狀況與正常營運。

常見問題 (FAQ)

Q1: 國票金(2889)現在的現金殖利率看起來不錯,適合存股嗎?

A1: 這取決於您的投資屬性。

優點: 預期中的降息循環對其核心業務是重大利多,獲利有望顯著成長。在特定年度(如2024年)股利配發極為大方,以收盤價計算之現金殖利率誘人。其票券業務具寡佔特性,本業相對穩定。

缺點: 股利政策極不穩定,曾有過一年完全不配息的紀錄。經營權之爭為公司治理帶來高度不確定性。相較其他金控,業務單一,缺乏銀行或壽險帶來的穩定現金流。

結論: 如果您是能承受股價與股利波動、看好降息題材的投資人,可考慮分批佈局。若您追求的是每年穩定的現金股利,則有其他更穩健的金融股可供選擇。

Q2: 為什麼國票金的獲利對升息和降息如此敏感?

A2: 主要原因是其核心的「票券」業務模式。票券公司的主要成本是向市場拆入短期資金所需支付的「短期利率」。當央行升息時,它的資金成本會立刻上升,但其資產(如中長期債券或票券)的收益率調整較慢,導致利差縮小,獲利下降。反之,當央行降息時,資金成本迅速下降,利差擴大,獲利便會大幅增加。這與主要靠存放款利差賺錢的銀行業正好相反。

Q3: 國票金的經營權之爭對小股東有什麼影響?

A3: 經營權之爭可能帶來以下影響:

  • 股價波動加劇: 為爭奪股權,各方勢力可能會在市場上大量買進股票,短期內可能推升股價,形成「改選行情」。
  • 策略方向改變: 若經營權易主,新的管理團隊可能會有不同的經營策略,例如更積極推動併購、改變每股現金股利政策,或是調整子公司的人事佈局。
  • 不確定性風險: 長期的內部鬥爭可能影響公司的決策效率與長期穩定性,對公司基本面造成負面影響。小股東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Q4: 國票金未來的成長動能是什麼?

A4: 國票金未來的成長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 週期性獲利: 最大的動能來自於全球進入「降息循環」的預期,這將直接提升其票券與債券業務的獲利能力。
  • 策略性併購: 若能成功併購一家體質良好的商業銀行或壽險公司,將能徹底改變其業務結構,帶來長期穩定的獲利來源,但此路徑挑戰重重。
  • 數位金融發展: 與日本樂天合資的「樂天國際商業銀行」若能順利發展並開始獲利,將成為新的成長引擎。

總結

國票金(2889)是一家極具特色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以票券為核心的獨特業務,使其在未來的降息環境中佔據了絕佳的戰略位置。然而,投資人也必須正視其背後的風險:極不穩定的股利政策、缺乏銀行與壽險的業務結構,以及一觸即發的經營權風暴。

對於追求穩定現金流的保守型存股族而言,國票金股利政策的劇烈波動可能難以承受。但對於能夠承受較高風險、看好降息趨勢,並願意關注經營權變動帶來轉機的積極型投資者來說,在股價相對低點佈局,或許能抓住週期性獲利爆發的機會。最終,是否將國票金納入投資組合,取決於投資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其未來利率走向、內部治理與策略轉型的綜合判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