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產業用水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水資源的穩定供應已成為國家發展的關鍵戰略議題。台灣水資源產業專業整合廠商國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936),憑藉其從管材製造到工程總包,再到長期營運維護的「一條龍」服務能力,在這波水資源建設的黃金時期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截至2024年至2025年初,國統在手訂單已突破260億新台幣,這個驚人的數字不僅為其未來數年的營運表現提供了堅實保障,更揭示了公司成長的清晰軌跡與營運模式的質變。本文將深入剖析國統的核心業務、財務表現、成長動能及潛在風險。
核心業務與商業模式:不僅是水管,更是水資源的整合專家
想深入了解國統做什麼,必須從其核心業務與商業模式看起。國統公司成立於1978年,初期以設計、製造及裝配大口徑輸配水管線為主要業務,產品涵蓋預力混凝土管(PCCP)、鋼管製品及延性鑄鐵管等,並擴及預拌混凝土的買賣與相關水泥製品的製造。
公司同時提供鋼管包覆、另件包覆及零件供應等相關承裝業務。然而,隨著市場需求演進,國統已成功轉型為一家全方位的水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
其業務範疇可歸納為四大面向:
- 1. 管材產品銷售:憑藉自有管材的生產能力,國統在工程中能確保材料供應的穩定性與成本效益,這是其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 2. 工程承攬與施工:業務涵蓋輸水管線建置、水處理與淨化廠、海水淡化廠及污水處理廠的統包工程。
- 3. 設施營運與維護(O&M):承攬海水淡化廠、水資源回收中心等的長期代操作與維護合約,這部分業務帶來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
- 4. 聯合承攬模式:為應對大型標案,國統常與大型營造商以「聯合承攬」模式投標,此舉不僅提高了得標成功率,也有效分攤了大型專案的財務與工程風險。
根據2023年的營收結構,公共工程建設佔比約55%,其次為管件銷售(24%)、水處理工程承攬(9%)及水處理代操作與維護(9%),超過九成的業主為台灣自來水公司、經濟部水利署等公部門機構。
財務表現與營收結構
國統近年來的獲利能力顯著提升,其關鍵在於毛利率的大幅改善,從2019年的18.35%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37.97%。2024年全年營收達到52.45億元,年增26.94%。
進入2025年,法人預期營收上看70億元,展現強勁的成長態勢。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公司的股價與市值也隨著強勁的營運表現水漲船高,其每日的成交量、均價與行情走勢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截至2025年7月中,公司市值約127.51億,資本額為24.81億。
國統近年營收與獲利表現
年度/季度 | 營收 (億元) | 毛利率 | 每股盈餘 (EPS, 元) |
---|---|---|---|
2024全年 | 52.46 | – | 2.29 |
2025 Q1 | 13.54 | 25.16% | 0.74 |
註:營收數據整理自各參考資料,2025年第一季營收為5.06億(1月)+3.17億(2月)+5.30億(3月)之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出現回落,主因是高毛利的管材銷售佔比下降,而工程案比重增加,且去年同期有物價調整的補償款墊高基期。市場普遍認為,未來毛利率回歸至25%至30%區間應為較合理的預期。
成長動能的核心:260億在手訂單分析
國統未來2至3年最主要的成長動能,無疑是其高達260億元的在手訂單,這也是分析此個股未來成長的關鍵。這筆金額約當於公司一年營收的五倍,為未來的營運成長提供了極高的能見度。2024年,國統得標金額高達166億元,相較2023年的78億元呈現翻倍增長,凸顯了包含海淡廠在內的水資源產業建設需求的急迫性。
國統近期重大在手訂單列表
標案名稱 | 合約金額 (新台幣) | 備註 |
---|---|---|
台南海水淡化廠(第一期)統包工程暨代操作維護 | 209.65億元 | 包含95億元興建費用及114.65億元15年代操收入 |
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跨河放水段工程 | 23.19億元 | 工程標案 |
新竹海水淡化廠輸水管線及受水池統包工程 | 22.30億元 | 工程標案 |
東港溪至鳳山水庫新園段導水管工程 | 3.55億元 | 工程標案 |
澎湖馬公第二海水淡化廠 | 長期合約 | 操作至2035年 |
苗栗竹南、後龍水資源中心 | 長期合約 | 部分操作至2043年 |
這批龐大的訂單不僅代表金額的累積,更蘊含了三層結構性意義:
- 1. 專案執行穩定性高:透過聯合承攬分散風險,並結合自有管材供應優勢,國統對專案進度的掌控能力較強,有助於確保營收穩定認列。
- 2. 長期經常性收入浮現:海水淡化廠及水資源中心的長期維運合約,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使其營運模式從過去高度依賴新標案的專案導向,轉變為「工程+營運」雙軌並行的穩定現金流模式。
- 3. 投資與營收正向循環:為滿足未來龐大的管材需求,國統計畫於2025年第四季啟動新產能。這種為確保訂單執行的前瞻性投資,將進一步強化其市場競爭力。
未來展望與潛在風險
營收高峰與長期展望:
以水資源工程工期約2至3.5年推算,目前在手的重大標案預計將在2025年第二季至2026年底進入施工與認列高峰期,這與法人預期2025年營收再創新高的看法一致。長期來看,政府政策是最大的驅動力,這個趨勢相當明確。政府政策鼓勵企業投資台灣,加上行政院核定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預計未來十年投入1,600億元推動包含海水淡化在內的水資源建設,這意味著在消化完現有訂單後,後續新訂單仍將接續到位,支撐2027年以後的成長動能。
潛在風險:
即便前景看好,投資人仍須關注以下風險:
- 工期與認列延遲:天候因素或地方工程協調問題可能導致工期推遲,進而影響短期營收的認列節奏。
- 原物料價格波動:鋼材、水泥等大宗物料價格的波動,可能侵蝕工程毛利,對獲利造成影響。
- 新訂單接續不確定性:目前的訂單主要來自2024年的大舉得標,若未來政府標案釋出節奏放緩,可能導致2027年後出現成長動能的空窗期。
常見問題 (FAQ)
Q1: 國統(8936)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A1: 國統是一家全方位的水資源解決方案提供商。其核心業務包括三大塊:1. 大口徑輸配水管(如預力混凝土管、鋼管)的設計與製造;2. 水資源相關工程的統包,如海水淡化廠、污水處理廠、輸水管線的建置;3. 相關設施的長期營運與維護(O&M),提供穩定的經常性收入。
Q2: 國統未來的營收高峰預計在何時?
A2: 根據公司目前在手的260億訂單規模以及工程普遍2至3.5年的工期推算,多數大型標案將在2025年第二季至2026年底進入大量的施工與工程款認列期,因此預期營收高峰將落於此期間。
Q3: 投資國統(8936)需要注意哪些主要風險?
A3: 主要有三項風險:
- (1) 執行風險:工程進度可能因天候或地方協調不順而延遲,影響短期營收認列時點。
- (2) 成本風險:鋼材、水泥等原物料價格波動可能壓縮工程毛利率。
- (3) 訂單持續性風險:雖然目前訂單飽滿,但2027年後的成長動能,仍需視未來新標案的獲取情況而定。
Q4: 在國統260億的在手訂單中,規模最大的專案是哪一個?
A4: 最大的是與中華工程聯手得標的「台南海水淡化廠(第一期)統包工程暨代操作維護」標案,總金額高達209.65億元,其中包含了95億元的建廠費用以及長達15年、總價114.65億元的代操作維護收入。
結論
國統(8936)已從單純的管材製造商,成功蛻變為台灣水資源領域的領導級整合服務商。憑藉超過260億元的龐大在手訂單,公司未來2至3年的營收與獲利成長路徑清晰可見,營收高峰預期將落在2025至2026年。更重要的是,其商業模式正朝向工程收入與長期穩定現金流並重的健康結構發展,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有望穩定維持在14%至17%的健康水準。
儘管面臨工期、成本及新訂單接續等挑戰,但在政府政策的強力支持與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下,國統已為迎接下一波成長高峰做好了充分準備。綜合以上分析,國統的未來發展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但任何投資決策前仍應詳閱公開資訊,而非僅依據網路留言或單一資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