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臺灣民眾對「歌林 (Kolin)」這個家電品牌耳熟能詳,但對於其背後的母公司—憶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3024),可能相對陌生。事實上,憶聲電子早已不僅僅是一家家電公司,近年來,它經歷了深刻的企業轉型,建立起三大核心業務支柱。
本文章將深入解析憶聲電子的業務範疇,從大家熟悉的品牌經營,到穩定獲利的車用電子,再到備受市場矚目的資產活化計畫,使其成為一檔具代表性的資產股,為您描繪出這家老牌電子廠的現代新面貌。
憶聲的轉型之路:從代工到品牌與多元發展
憶聲電子成立於1976年,最初以電子產品製造與代工起家,見證了臺灣電子產業的輝煌歷史。公司的發展歷程中,有幾個關鍵的轉捩點,塑造了今日的營運格局:
- 品牌收購與通路嘗試:2012年,憶聲電子董事會做出一項重大決策,標購下臺灣經典家電品牌「歌林 (Kolin)」,正式跨足品牌經營領域,並一度收購「倍適得 (BEST)」電器通路,試圖打造產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
- 戰略聚焦與結構調整:面對家電市場的激烈競爭,憶聲於2016年前後進行了關鍵的營運策略調整。公司喊出「講營利、調結構、活化資產」的方針,於2017年結束虧損的倍適得通路業務,將資源更專注於歌林品牌的經營,並處分如華憶科技(吉安)有限公司等非核心事業。
- 重啟本業並確立三大核心:在調整品牌策略的同時,憶聲重啟了過去擅長的移動影音製造業務,轉型切入更具利基的「車用電子」市場。至此,憶聲確立了現今的三大營運核心:品牌經營、車用電子、資產活化,正式從單一的製造或品牌商,轉型為多元化佈局的控股型態企業。
三大營運核心深度剖析
憶聲電子的業務版圖主要由以下三大事業羣構成,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共同支撐集團的營運。
品牌經營事業:歌林(Kolin)的傳承與挑戰
這是憶聲最為人所知的業務,主要針對國內的內銷市場。透過經營「歌林Kolin」品牌,憶聲提供涵蓋電視、冰箱、洗衣機及各式小家電的產品線,並透過大潤發、燦坤等大型連鎖通路進行銷售。為了完善品牌體驗,憶聲旗下還設有「瑞林科技」,專門負責歌林全系列商品的售後維修與客戶服務。
然而,臺灣家電市場已是成熟的紅海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根據財經分析,此業務雖能貢獻穩定營收,但獲利能力相對薄弱,並非公司主要的成長動能。
車用電子事業:利基市場的穩定獲利來源
憑藉過去在消費性電子製造領域累積的深厚基礎,憶聲成功切入產品週期長且具利基特性的「車用電子」市場。其產品主要應用於休旅車、遊艇等休閒載具的影音多媒體系統,屬於改裝車(AM)市場。
此事業羣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北美及中東地區。為了應對全球供應鏈風險,憶聲在中國深圳透過子公司亞憶電子,以及在馬來西亞檳城(其董事長曾獲當地元首封賜拿督勳銜)均設有生產基地。財報分析顯示,車用電子事業擁有較佳的利潤率,是集團目前主要的獲利貢獻來源,有效平衡了家電業務的盈利挑戰。
資產活化事業:備受矚目的未來成長動能
這是當前資本市場最關注的憶聲業務,也是其未來潛在價值的引爆點。此事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倉儲租賃
憶聲透過其上海子公司「馬新憶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經營物流倉儲的租賃服務,這也是公司業務中的倉儲物流事業體系。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其廠房出租率高達99%,為集團提供了穩定且持續的現金流收入,可謂集團的「現金牛」業務。
土地開發
這是憶聲資產活化計畫的重中之重。憶聲旗下的「華憶建設」正在執行位於桃園中壢工業區的「憶聲智匯科技園區」開發案,這正是其最重要的資產開發題材。此案的土地是憶聲在1987年(民國76年)以極低成本購入,位於中山高中壢交流道旁,地理位置絕佳。該計畫旨在興建A、B兩棟現代化的AI智慧科技廠辦大樓。
- 開發進度:B區商辦大樓的興建進度較快,已進入申請使用執照的最後階段,市場預期最快將於2025年第一季開始交屋認列營收。A棟則預計在B棟完工後接續開工。
- 潛在價值:由於土地取得成本極低,此開發案的潛在獲利驚人。法人分析指出,一旦B棟開始交屋入帳,將為憶聲帶來數年內最高的獲利水準,預計對EPS(每股純益)的貢獻將非常可觀。公司董事長彭亭玉在法說會上曾表示,公司致力於『致力股價合理化』,改善基本面使股價至少達到每股淨值水平,嘉惠股東利益。這也是為何在部分股市投資人眼中,其股價看似偏高的情況下,市場仍對其抱持高度興趣的核心原因。
財務與營運表現
觀察憶聲(股票代號:3024)的財務資訊,其資本額約27.72億,市值約36.45億(此為浮動金額),在光電產業的同業中,憶聲的特殊性在於其資產價值。要深入瞭解其投資條件,就必須檢視其財務內容。近年吸引許多長期資金關注,也是為了提前佈局其資產入帳的潛在漲幅,這點對於公司股東而言至關重要。
從近期的營收數據來看,憶聲的營運體質正逐步改善。2025年上半年累積營收呈現顯著的年增長,顯示車用電子業務的復甦以及市場需求的穩定。
憶聲 (3024) 2025年上半年月營收表現
年月 | 當月營收 (新臺幣百萬元) | 當月較上月增減(%) | 當月較去年同月增減(%) |
2025/06 | 121.63 | -8.92% | 1.60% |
2025/05 | 133.54 | -43.83% | -11.60% |
2025/04 | 237.74 | 31.20% | 57.49% |
2025/03 | 181.21 | -36.56% | 77.44% |
2025/02 | 285.66 | 77.52% | 102.69% |
2025/01 | 160.91 | -75.68% | 52.99% |
在獲利方面,2025年第一季EPS為0.2元,年增率高達150%。公司近年也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例如在2025年配發了0.4元的現金股利。這些數據反映出公司在本業穩健經營的基礎上,正蓄勢待發,迎接資產開發帶來的爆發性成長。
常見問題 (FAQ)
Q1: 憶聲電子(3024)到底是做什麼的?
A: 憶聲電子主要有三大業務:一、經營「歌林Kolin」家電品牌,銷售各類家電產品;二、生產製造車用或遊艇專用的影音多媒體系統;三、進行資產活化,包含上海的倉儲租賃以及在桃園中壢將舊工廠開發為名為「憶聲智匯科技園區」的大型商辦園區。
Q2: 憶聲和歌林(Kolin)是什麼關係?
A: 憶聲電子是歌林品牌的母公司。憶聲於2012年收購了歌林品牌,並負責其後續的產品規劃、市場行銷、銷售,以及透過旗下子公司「瑞林科技」提供售後維修服務。
Q3: 為什麼市場對憶聲的「資產活化」業務如此關注?
A: 因為憶聲正在開發的「憶聲智匯科技園區」位於其1987年以極低成本取得的自有土地上,開發利潤空間巨大,展現了龐大的未來潛力。該案的第一期(B棟)即將於2025年初完工交屋,預期將為公司帶來非常龐大的營收與獲利,可能極大地提升公司的每股盈餘(EPS)與整體價值。其未來的售價與去化速度將直接影響獲利,因此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Q4: 憶聲電子現在最主要的獲利來源是哪個業務?
A: 根據近年的財報分析,憶聲最主要的獲利貢獻來自「車用電子」事業部。相較於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車用電子屬於利基市場,擁有較好的利潤率,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獲利基礎。
Q5: 憶聲的未來發展與其他臺灣指標企業有何不同?
A: 憶聲的發展路徑與專注本業的臺灣科技大廠如臺積電有顯著不同。憶聲採取的是活化既有資產的策略,這吸引了不同類型的投資人,甚至包括一些尋找長期價值的年輕人。如本文所述,從其發展藍圖來看,未來的成長動能更多來自資產開發,而非傳統電子業務。
總結
總體而言,憶聲電子(3024)已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家電廠商。它透過成功的轉型,建構了穩固的多元化業務組合:以「歌林品牌」為基石,維持市場能見度與穩定營收;以「車用電子」為獲利引擎,提供集團穩定的利潤來源;並以「資產活化」為未來的成長火箭,特別是即將收成的「憶聲智匯科技園區」開發案,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也是此股未來價值的關鍵。投資人與觀察家正密切注視此一龐大開發案的交屋進度,因為它將從根本上重塑公司的財務結構與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