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租賃稅可以退稅?房東必學的租金含稅、不含稅精算技巧

將名下房產出租給公司行號,看似能獲得穩定且準時的租金收入,是許多房東理想的投資方式。然而,與一般出租給個人住戶相比,將房屋租給公司作為營業場所,涉及的稅務申報、法律責任與潛在成本都更為複雜。許多房東對於坊間流傳的「10%租賃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等規定一知半解,可能在簽約時忽略細節,導致日後產生稅務糾紛或額外的財務負擔。

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將房屋出租給公司時,所有您需要知道的稅務細節與注意事項,從破解「租賃稅」的迷思,到精算含稅與不含稅租金的差異,幫助您成為一位精明的房東,保障自身權益。

租賃所得稅:破解「10%租賃稅」的迷思

許多人誤以為,租給公司就要繳納一筆固定的「10%租賃稅」。事實上,台灣的稅法中並無此稅目,個人房東的房屋租賃所得,其稅負計算並非固定10%。這10%指的是「扣繳稅款」,而非房東最終實際應繳的稅率。

什麼是扣繳 (Withholding Tax)?

當承租方是公司、機關團體或執行業務者(如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時,他們在法律上就成為「扣繳義務人」,而房東則為「納稅義務人」。根據《所得稅法》本法規定,扣繳義務人在支付租金給身為個人的房東時,有義務預先扣下一筆稅款並繳納給國庫。

  • 扣繳率:對於稅務居民(居住在中華民國境內之個人),其所得扣繳率為租金的 10%。對於非稅務居民,則為20%。
  • 申報義務:公司房客必須在給付租金的次月10日前,將代扣的稅款填具繳款書繳納給國庫,並在次年1月底前開立扣繳憑單給房東及該管稽徵機關。
  • 扣繳門檻:若每次應扣繳的稅額不超過新台幣2,000元(即月租金未滿20,000元),公司房客雖免予扣繳,但此筆租金支出仍需依法申報。房東本人仍須將此筆租金收入計入年度所得總額中誠實申報。

房東的最終稅負如何計算?

這10%的扣繳稅款僅是「預繳」性質。房東的租賃所得稅,最終是依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併入個人當年度的「綜合所得總額」中,這筆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會按照您個人適用的累進稅率(5%、12%、20%、30%或40%)來計算。

計算租賃所得額有以下兩種方式:

標準扣除(不需憑證):

這是最簡便的方式。直接將全年收到的租賃收入總額,扣除財政部規定的43%必要損耗及費用,剩下的57%即為您的租賃所得額。

  • 公式: 租賃所得額 = 全年租金總收入 × (1 – 43%)

列舉扣除(需保留單據):

如果您能提供相關費用的證明文件,且加總金額超過租金收入的43%,則採用列舉扣除對您較為有利。可列舉的費用包括:

  • 房屋折舊
  • 因租賃財產而產生的修繕費
  • 地價稅、房屋稅
  • 就該財產投保的產物保險費
  • 購買該出租房屋向金融機構貸款的利息

稅款多退少補

每年五月報稅時,稽徵機關會根據您的租賃所得額與個人所得稅率,計算出您「實際應納稅額」。

  • 可退稅:如果「實際應納稅額」低於公司房客已為您預繳的10%扣繳稅款總額,您將可以獲得退稅。
  • 需補稅:如果「實際應納稅額」高於已預繳的扣繳稅款,您則需要在報稅時補繳差額。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除了所得稅,當租金達到一定門檻時,房東還需要負擔「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 適用條件
    1. 房東是個人。
    2. 房客是公司行號等扣費義務人。
    3. 單次給付的租金金額達到或超過新台幣20,000元。
  • 費率:目前的費率為 2.11%。
  • 繳納方式:與所得稅扣繳類似,這筆費用由公司房客直接從租金中扣取,並填寫繳款書在給付日的次月底前繳納給健保署。

含稅 vs. 不含稅租金:合約怎麼訂?金額怎麼算?

在與公司房客簽訂租約時,最關鍵的細節之一就是明確約定租金的約定條件為「含稅」或「不含稅」,這將直接影響您的實收金額。

  • 含稅(Tax-Included):合約上載明的租金,已包含未來需扣繳的所得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房東實際收到的金額會是扣除這些款項後的淨額。
  • 不含稅(Tax-Exclusive):合約載明房東要「實拿」的金額。此時,公司房客需要以此淨額為基礎,「回推」計算出應申報的「給付額」,並以此總額來計算10%所得稅與2.11%補充保費。

根據財政部賦稅署的函釋,由承租人(房客)代出租人(房東)支付的任何稅捐或代為支付的租賃財產之修繕或擴建費用,都視為租賃權利的代價,性質與支付現金租金完全相同。因此,「不含稅」的作法是合法且常見的。

租金計算實例比較

假設房東與公司房客洽談的月租金約為50,000元,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對您最有利的申報方式,以下為兩種情境的計算方式:

項目 含稅租金 (合約載明50,000元) 不含稅租金 (房東想實拿50,000元)
合約租金(給付總額) 50,000 56,889 ¹
租賃所得稅扣繳 (10%) 5,000 (50,000 × 105,689 (56,889 × 10%)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2.11%) 1,055 (50,000 × 2.111,200 (56,889 × 2.11%)  
房東每月實收金額 43,945 (50,000 – 5,000 – 1,055) 50,000 (56,889 – 5,689 – 1,200)
房客年度扣繳憑單金額 600,000 (50,000 × 12) 682,668 (56,889 × 12)
房東申報租賃所得額 (43%標準扣除) 342,000 (600,000 × 57389,121 (682,668 × 57%)  

計算方式:實拿金額 ÷ (1 – 10% – 2.11%) = 50,000 ÷ 0.8789 ≈ 56,889

由上表可見,簽約前務必溝通清楚並在合約中明確註記,以免產生認知落差。

租給公司的其他重要注意事項

營業登記與稅率變更

如果公司需將「營業登記」設立在您的房產地址,房東需出具同意書。一旦設立,將產生以下影響:

  • 房屋稅:稅率將從「自用住宅」的1.2%或「出租住宅」的1.5%,變為「營業用」的3%。若僅部分面積供營業使用,可向稅捐機關申請依實際使用面積比例分別課稅。
  • 地價稅:地價稅等租賃物應納之稅捐,其稅率可能從「自用住宅用地」的0.2%變為「一般用地」的1%起跳。
  • 土地增值稅:這是影響最大的一項。若您在未來有出售房產的計畫,出售當年度的前一年內只要有營業使用或出租行為,就無法適用「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10%),而需按一般稅率(20%-40%)繳納,對於長期持有的房產,稅金差異極為可觀。

承租公司背景調查

在簽約前,可利用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系統,以公司名稱或統一編號查詢其營業項目、資本額、設立時間等,以評估其穩定性及行業別是否適合您的房產。

要求負責人擔任連帶保證人

為保障您的權益,強烈建議在租賃合約中,要求公司負責人以個人名義擔任「連帶保證人」。如此一來,若公司發生欠租、違約或造成房屋損害等情況,您可直接向負責人求償。

社會住宅稅務優惠

若您將房屋作為社會住宅出租,成為所謂的公益出租人,或租給領有租金補貼的租客,可享有稅務優惠。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在15,000元內可免納綜合所得稅,超過部分若無法舉證費用,可以60%作為必要費用進行扣除。

常見問題 (FAQ)

Q1: 法律上真的有「10%租賃稅」嗎?

A: 沒有。這是一個普遍的誤解,指的是公司房客依法需為房東「預先扣繳」的10%所得稅款。房東最終的稅負是根據個人年度總所得,按5%至40%不等的累進稅率計算,預扣的10%可在報稅時抵扣,多退少補。

Q2: 租賃契約中約定稅金由房客負擔,這樣合法嗎?

A: 合法。根據法院判例,民法中關於稅捐由房東負擔的規定並非強制規定。因此,在非住宅租賃中,雙方可以透過契約自由約定納稅義務的承擔方式。這種「不含稅」的約定在商業租賃中相當普遍且有效。

Q3: 如果月租金是18,000元,公司房客還需要扣繳10%所得稅嗎?

A: 公司房客「不需扣繳」。因為應扣繳稅額為1,800元(18,000 × 10%),未超過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13條規定的門檻。但公司仍需在次年一月底前,向國稅局申報這筆租金的免扣繳憑單。對房東而言,這18,000元的月收入依然是法定租賃所得,必須誠實併入年度綜合所得中申報。

Q4: 公司把營業登記設在我的房子,對我有什麼最嚴重的影響?

A: 最嚴重的影響是未來出售房屋時,可能無法適用土地增值稅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只要在出售前一年內有營業行為,土增稅就必須從優惠的10%改為20%至40%的一般稅率計算,對於房產增值越多的屋主,損失金額可能高達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元,不可不慎。

總結

將房屋出租給公司此類營利事業,雖然可能帶來較高的租金和穩定的客源,但背後的稅務與法律責任遠比想像中複雜。房東必須清楚瞭解10%扣繳稅款、權利金所得與個人綜所稅的關係、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並在簽訂合約時,就「含稅」或「不含稅」租金與公司房客達成共識。

更重要的是,務必評估營業登記對房屋稅、地價稅,尤其是未來土地增值稅的深遠影響。一份權責分明、細節完整的租賃契約,是保護您資產與權益的最佳屏障。若有任何疑慮,建議諮詢專業代書或會計師,確保您的租賃決策萬無一失。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