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50歲真的能退休嗎?教師退休金表領多少一次算清楚

身為教師,退休規劃往往是人生中的重要課題。近年來,臺灣政府多次修訂公教人員(包含公立學校教師)退休相關法規,如《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年金改革方案等,並針對 18% 優惠存款利率、退休年齡與所得替代率進行調整,這些改革也與公教人員保險法及退休費用息息相關。

為協助即將退休或正在考量退休教師掌握最新規定,本篇文章將整理「教師退休方式與條件」、「2024 年退休規範更新要點」、「一次領 vs. 月領 vs. 兼領」的算法與優缺點,以及如何自行試算退休金與提高退休收入的策略,並提供常見問題解答,期望協助老師們更清楚地做出退休規劃。

一、教師退休方式與條件

根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目前有三種主要的退休方式:自願退休屆齡退休命令退休。下表整理各方式的概要與條件。

退休方式 適用對象 最低年齡條件 年資要求 備註
A. 自願退休 1. 任職滿25年者

2. 年滿60歲且任職滿5年者

3. 有特殊職務之體能限制,年齡可降至55歲

4. 原住民身分者可55歲退休,之後逐步提高至60歲

依各要件不同,最常見為「無年齡限制但需25年資」或「年滿60歲且年資5年」 前述各退休條件須達到 通常是老師主動提出,適用在已經符合年齡或年資門檻時。

若年齡較低(如50歲),也可於年資達25年後辦理。

B. 屆齡退休 年滿65歲,且任職滿5年 65歲 5年 只要達到65歲且年資5年,學校可依規定辦理退休,即所謂「屆齡」強制退休。
C. 命令退休 受監護或輔助宣告未撤銷、身心不適任教職等 無特定年齡限制 5年 由學校或主管機關依規定主動辦理,一般因身心障礙、或遭遇重大情況使其不適合繼續進行教師服務時,才會使用這種方式。

教師 50 歲能否退休?

如表中所示,只要年資滿 25 年,即使年齡未到 60 歲,也能提出自願退休申請。例如 25 歲起任教,滿 25 年(即 50 歲)即可申請自願退休。若年資不足 25 年,則必須等到 60 歲才符合自願退休之條件。

教師幾歲退休最理想?

在臺灣,法令上屆齡退休是 65 歲,但多數老師會先考量個人健康、經濟需求、家庭狀況等,再決定是否提前(滿 25 年)或到 60 歲甚至 65 歲才退休。想一次領較高退休金者,多半會等到年資較長時才辦理退休;想提早享受生活、已有其他財源的老師,則可能在 50~58 歲達成 25 年資後選擇退休。

二、2024 年退休規範與 18% 優惠利率調整

月退休金支領年齡延後

  •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教師:現行規定 58 歲可開始支領月退,後續將逐年延至 65 歲。
  • 其他教職員:同樣逐年延後至 65 歲。
  • 112 年(2023 年度)之後,「年齡 + 年資 = 指標數」的相關規定逐步廢除,未來將以實際年齡為主要依據。

18% 優惠存款利率縮減

  • 適用對象:一次領完退休金,且 收入低於最低保障金額(目前為 32,160 元) 的部分本金,可享有 18% 優惠利息;超過最低保障門檻的本金,則按照比例逐年降至 6%。
  • 由於年金改革的推行,18% 優存利息未來可能持續調整,建議老師們注意最新法規公告。

三、退休金給付方式:一次領、月領與兼領

根據現行制度,教師可選擇以下三種主要的退休金給付方式,這也會影響到是否享有優惠存款利率以及月退休金的多寡。

一次領完退休金

  • 特色:可立即取得較大筆金額,並透過銀行優存利息增加被動收入;若收入未達 32,160 元門檻,才可適用 18% 利率,否則逐年降至 6%。
  • 適合對象:有投資規劃或預計使用大筆資金(如買房、做生意、還貸款等)的老師;或擔心政府制度變動,希望先穩拿「一次退休金」。

月領退休金

  • 特色:退休後每月能固定取得一筆退休金,以基數(平均薪資×2)搭配年資%數來計算。
  • 適合對象:希望擁有穩定長期現金流,減少一次性領取而可能出現的資金運用風險。

兼領退休金(一次+月領)

  • 特色:可一次領取 1/2 的退休金,其餘 1/2 每月領取。
  • 適合對象:需要一部分即時資金,同時又想保留部分長期月退休金收入者。

四、退休金算法解析

教師退休金計算核心概念在「基數」與「年資」。因制度改革而導致新舊制、個人年資、到職日期等差異,以下以較通用之新制為範例,供參考。

一次領完退休金算法

計算「基數」

  • 基數 = 退休前若干年平均薪資 × 2。
  • 平均薪資計算:自 108 年底後,每年加長 1 年計算期間,至最多退休前 15 年平均。如 112 年退休,採用退休前 9 年薪資平均;115 年退休,則採用前 12 年薪資平均…以此類推。

計算「年資」

  • 前 35 年:每年 1.5 個基數。
  • 第 36 年開始:每年 1 個基數。
  • 最後一年畸零月數:以比例計算,未滿 1 個月以 1 個月計。

範例

老師 25 歲入職,65 歲 6 個月退休,共 40 年 6 個月年資;

平均薪資 = 60,000 元;

基數 = 60,000 × 2 = 120,000 元。

  1. 前 35 年退休金 = 120,000 × 1.5 × 35 = 6,300,000 元
  2. 後 5 年退休金 = 120,000 × 1 × 5 = 600,000 元
  3. 多的 6 個月退休金 = 120,000 × 1 × (6/12) = 60,000 元
  4. 合計= 6,300,000 + 600,000 + 60,000 = 6,960,000 元

若選擇一次領,則可放入優惠存款賬戶。收入若低於最低保障金額(32,160 元),可享 18% 優存利率;超過部分按逐年降至 6%。

月領退休金算法

計算「基數」

同上:基數 = 平均薪資 × 2。

計算「年資%數」

  • 前 35 年:每 1 年 = 2%(35 年共 70%)。
  • 第 36 年起:每增加 1 年 = +1%,最高累計年資上限一般為 40 年或 45 年(依新舊制略有差異)。
  • 畸零月數依比例計算,未滿 1 個月以 1 個月計。

例子

25 歲入職,65 歲 6 個月退休;

平均薪資 = 50,000 元;

基數 = 50,000 × 2 = 100,000 元。

  • 前 35 年:2% × 35 = 70%
  • 第 36~40 年:1% × 5 = 5%
  • 最後 6 個月再按比例計算 = 約 0.5%
  • 總計 70% + 5% + 0.5% = 75.5%
  • 每月退休金= 100,000 × 75.5% = 75,500 元

需注意:公教人員月退休金有所得替代率上限(天花板),若計算結果超過此上限,最終仍只能領到上限金額。

下面頁面,有可以計算已退休、舊制和新制的教師退休金計算器,方便計算。

全教總 提供 退休金試算參考

兼領退休金算法

  • 同樣先算出一次領的總額月退休金之金額。
  • 選擇「兼領」時,可一次性取得 1/2 退休金總額,另一半則按月領,並依規定折算月退休金的對應比率。
  • 兼領方案下,適用之優存利息金額亦會減少,須綜合評估資金需求、稅務、長期財務規劃等因素。

教師退休金常見問題

55 歲退休一次可領多少?

若年資已滿 25 年(自願退休要件),以本薪 47,080 元為參考,則一次退休金約等於「年資×基數中的倍數」= 25(年)× 2(倍)× 47,080 = 約 235 萬

此外可能再加上公保一次給付(約 169 萬),總額可能超過 400 萬。實際金額得依職等、本薪及實際年資調整。

教職人員退休後還有年終獎金嗎?

沒有。年終獎金屬在職福利,退休後即不再享有。但退休前那年仍可領取在職期間所應得的年終獎金。

服務年資只有 15 年能領月退嗎?金額多少?

若年資 15 年,且符合年齡門檻(如滿 60 歲),即可領取月退休金。以新制並假設本薪 47,080 元為例,15 年年資的月退休金約為基數(47,080×2)× 45% = 42,372 元上下,另可領公保一次養老給付約 90 萬~100 萬左右。實際數字必須上「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金試算系統」試算。

老師的退休所得替代率與優存利息之間怎麼互相影響?

若一次領完退休金,才有資格申請優存利息;此時你每月再無月退收入,但有可能享 18% 利息(若本金產生的收益不足 32,160 元)。然一旦「退休金+優存利息」超過法定所得替代率上限時,亦無法突破該「月薪×所得替代率」之天花板。

教師能如何增加退休後的收入?

除了依靠政府退撫、公保外,也應考慮利用定存、儲蓄險、基金投資或 ETF 作長期布局。

若沒有太多理財經驗,可考慮採「定期定額」投資方式或尋找可靠的投資工具(如機器人理財)進行資產配置,以對抗通膨並在退休後多一份穩定被動收入。

總結

臺灣的教師退休制度近年來持續修正,從延後月退起支年齡、縮減 18% 優存利率,到調降所得替代率上限,都顯示退休金制度並非一成不變。教師們在擬定退休計畫時,務必考量個人健康、年資、財務狀況、家庭需求,並持續關注法規更新。

若您尚未達到退休門檻,在埋頭工作與達成目標之餘,建議提早做財務規劃,如儲蓄、投資與風險管理,降低對公保與退撫制度的單一依賴,才不至於因制度變動或通膨而影響退休生活水準。最後,提醒大家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務人員退休金試算器」或其他專業工具,針對自身條件估算退休後的可支配收入,進而及早做出更完善的規劃。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