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多久沒用會失效?完整解析各家銀行「清卡」規定、原因與注意事項

近年來,台灣各家發卡銀行陸續宣告「清卡政策」,即對於長期未使用、未開卡的「呆卡」進行停卡或調降信用額度,以降低詐騙風險並控制營運成本。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8月底,全台信用卡流通卡數約有5,766萬張,但其中在最近6個月內曾經刷卡消費的有效卡數僅3,683萬張,未使用或未開卡的「呆卡」便有2,083萬張之多。

本篇文章將以「信用卡多久沒用會失效」為主題,為您整理最新各家銀行的清呆卡規定、停卡原因、可能的影響以及持卡人需留意的事項,並提供一份詳細的對照表,協助您一次掌握各銀行的做法。

為何銀行掀起「清卡潮」?三大原因解析

提高「活卡率」

銀行評估信用卡經營成效時,通常會關注「活卡率」,即「有效卡數」與「流通發卡量」的比值。若有太多卡友辦了但沒有使用的卡片,就會使活卡率下滑。為了改善這項指標,銀行會透過「清卡」來減少呆卡數量,一方面保持客戶名單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降低銀行在帳務管理與系統維護上的負擔。

防範詐騙、降低盜刷風險

若持卡人長期未使用信用卡,就容易疏於管理,一旦信用卡遺失或信用卡號外洩,則可能被有心人士拿來詐騙盜刷。銀行基於「風險控管」的立場,傾向清理長期無使用紀錄的卡片,以減少潛在的詐騙損失。

降低營運與維護成本

銀行為維護每張信用卡,必須投入包括製卡、帳務管理、盜刷偵測、異常交易檢測等成本。若有太多「殭屍卡」無法產生刷卡收益,又同時佔用銀行系統資源,對銀行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財務與人力負擔。透過「清卡」,能降低不必要的維運成本,進一步提升獲利效率。

如果你有長期沒在使用的信用卡,也建議剪卡處理,避免被收年費或被盜刷的風險。

各家銀行清卡規定一次看

以下整理多家銀行針對「呆卡」與「清卡」的主要規定,包含停卡前通知時間以及具體條款,請持卡人務必留意,並以各銀行公告為準。

銀行 清卡條件(未使用期間) 停卡前通知時間 預計實施/備註
中信銀 核卡後連續12個月(含)以上未開卡或無消費紀錄 30天前通知 若逾期仍無使用,得停卡或終止信用卡契約
永豐銀行 連續12個月未開卡或無消費 60天前通知 2025/1/1起生效,若持卡人無正當理由,銀行可降額或停卡
第一銀行 核卡後12個月未開卡,或無消費交易連續達1年以上 30天前通知 政策已公告,將依照持卡人回覆情況評估是否終止信用卡契約
玉山銀行 連續1年未使用或未開卡 30天前或事前溝通 將先評估並通知持卡人,再依實際情形停卡或終止契約
星展銀行 連續12個月無任何交易紀錄 依信用卡約定條款規定 一年未動用的卡片將被取消,請持卡人留意
渣打銀行 近12個月(含)無交易或繳款紀錄 30天前通知 銀行可暫時停止使用權利,若持卡人未提出異議,則得永久停卡
凱基銀行 連續12個月(含)以上未使用,且無循環信用餘額 30天前或事前溝通 依契約約定,可取消持卡人使用權
台新銀行 6個月內無交易先行溝通,若達2年仍未動用 事前溝通 溝通無效後停用長期未動用卡片
兆豐銀行 連續2年以上未刷卡或未使用 事前溝通 鼓勵持卡人使用優惠,若仍無交易則進行清理
國泰世華銀 核卡後連續1年以上未開卡或無消費,若有安全風險疑慮 60天前通知 2025/1/1起生效,銀行可降額、停卡或終止信用卡契約
陽信銀行 與國泰世華銀行公告類似,連續1年以上無使用 依實際合約約定 2025/1/1起若逾期仍無使用,銀行可停卡或降額

註:各家銀行實際執行日期與細節規範可能因應內部政策調整而有所差異,請以銀行官網或最新公告為準。

「清卡」對持卡人會造成哪些影響?

信用評分的考量

許多人擔心停卡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事實上,銀行針對「呆卡」的處理,多屬正常風險管理,並非因持卡人信用不佳或逾期欠款而停卡。因此,這類「正常停卡」並不會對個人信用報告造成負面影響。同樣地,如果您本身沒有遲繳或信用瑕疵紀錄,停卡也不會顯著降低銀行對您的信用評分。

額度與聯徵資料

農曆年前後是銀行清卡高峰期,一旦銀行發現持卡人長期未動用信用卡,可能會下調額度或直接停卡。部分理財專家提醒,若您日後計畫申請貸款(如房貸或信貸),適度保留高額度、無信用不良紀錄的卡片,偶爾刷卡並維持良好還款習慣,反而有助提升個人信用評分。此外,若該卡片曾提供過特別的核卡禮或回饋,停卡後再次申辦可能無法再次享有。

但反過來看,如果手上有過多額度不足、幾乎不使用的卡片,也未必有利於後續貸款,因為銀行審核時可能會認為您的資金需求不大或者管理信用卡的意願不高。

卡片福利與權益

銀行為了讓沉睡中的卡片「復活」,往往會在停卡前先通知持卡人,並搭配特定優惠或回饋措施鼓勵使用。例如,減免年費、回饋點數加碼或贈送刷卡禮等。若您尚有意願使用該卡,可留意銀行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抓住最後機會啟用卡片並保有原有信用卡權益。有些銀行甚至會結合悠遊卡功能,讓持卡人享受通勤或小額支付上的便利。

個人資金規劃

若您名下擁有太多閒置卡,建議趁銀行清卡之際,好好檢視每張信用卡的功能、優惠、年費、額度等條件,進行信用卡「斷捨離」。既能降低遺失或盜刷風險,也能減少複雜帳單管理。同時,保留少數幾張「高回饋」或「符合常用通路優惠」的卡片即可。

擔心呆卡被強制停卡?三大整理技巧

定期檢視卡片用途

建議持卡人至少每半年檢查一次目前擁有的信用卡,確認其功能是否符合現在的消費模式。若您很少加油,就沒有必要再留一張加油聯名卡;若您常線上購物,就應該保留一張海外或網購高回饋的卡片。

集中消費、保留高額度卡

不同信用卡的優惠標的不同,可先集中主要消費於1~2張「國內主力卡」或「海外消費卡」,再加上一張「主力通路卡」,通常就能涵蓋大多數消費場景。此外,如果有卡片額度較高且您有未來貸款需求,可考慮保留此卡,因為兩張以上總額度較高的卡片能在銀行審核時起到一定加分作用。

主動申請停卡或降額

如果確定自己再也不會用到某張卡片,或發現額度太低不符需求,可以考慮主動聯絡銀行「停卡」或「降額」。這不僅能減少被動式停卡的麻煩,也可讓您更有效地管理信用資源。有些銀行甚至會在您提出停卡時,提供保留的優惠條件,因此不妨把這個過程視為一次談判的機會。

常見問題(FAQ)

Q:如果我有多張卡都是呆卡,銀行停卡會不會影響我的信用?

A: 正常的「清卡」並非因信用不良,而是銀行根據合約與風險控管所做的決定,一般情況下不會留下不良紀錄。只要沒有逾期還款或違約情況,停卡並不會對您的聯徵信用分數造成負面影響。

Q:銀行要停卡前會先通知嗎?我怕錯過重要訊息。

A: 大部分銀行在停卡前都會以書面、電子郵件或簡訊等方式聯繫持卡人,通知期限從30天到60天不等。收到相關通知後,建議您及時評估是否仍需保留該卡,以免錯過回覆時限被動停卡。

Q:是否建議只留一張信用卡?

A: 一般專家與理財達人多建議至少保留2~3張功能互補的信用卡:一張國內主力卡、一張海外高回饋卡,外加一張主力通路或聯名卡。這樣在各種情境下都能獲得優惠,並保持一定的額度來提升信用評分。如果全部只留一張卡,若不小心遺失或卡片故障,可能影響您的消費便利性。

Q:銀行清卡後,想再次使用該卡該怎麼辦?

A: 如果銀行已經正式停止您的信用卡,您可以考慮重新申請新卡或聯繫銀行客服。若您信用狀況良好,通常能很快地核發新卡。然而,新的合約與優惠內容可能與舊卡不同,必須重新評估適不適合。

Q:不常使用的卡能用來繳水電費或電話費,這樣可以避免被停卡嗎?

A: 是的,若您仍想保留某張卡片的額度或特殊優惠,可以將其用來綁定小額扣繳或自動繳費。這樣一來,該卡片在銀行紀錄中就不會被視為「連續12個月未消費」或「未開卡」,可有效避免被停卡。

總結

「信用卡多久沒用會失效?」取決於您所持有的銀行政策及信用卡約定條款。綜觀目前多家銀行公告,最常見的清卡標準是「連續12個月未開卡或無交易」,也有少數銀行訂為2年不使用才停卡。銀行大動作「清卡」,主要是為了提升活卡率、降低詐騙風險與控制營運成本。

對消費者而言,適度「斷捨離」呆卡可避免信用卡遺失或盜刷風險,並減少不必要的年費或管理負擔;同時,也能集中消費以獲得更高的刷卡回饋。若您計畫保留某張信用卡,則應依照銀行要求在限定時間內提供合理使用理由,或是進行一筆刷卡交易即可。整體來說,合理管理信用卡張數、維持良好信用紀錄,才能享受信用卡帶來的便利與優惠。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