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深入探討ETF配息的各個面向,包含配息來源、除息與填息的意義、配息稅務以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幫助您在投資旅程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ETF 配息是什麼?
ETF(指數型基金)配息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將 ETF 所持有的資產所產生的基金投資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投資人。這些收益可能來自股利、利息、資本利得等。ETF 配息方式、ETF 配息率、ETF 配息額和 ETF 配息頻率和金額會因每檔 ETF 的設計和管理策略而有所不同。
ETF配息的來源
根據金管會的規定,ETF在進行除息前的配息公告時,必須揭露配息來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 股利所得:來自ETF持有的股票所分配的 ETF 股息,股利所得又分為「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是公司將盈餘直接分配給股東,以現金的形式發放。股票股利則是公司將盈餘轉換為額外股份,分配給股東,以增加其持股數量。。
- 利息所得:來自ETF持有的債券所產生的利息或其他固定收益資產的收入,例如REITs ETF的房租收益。
- 收益平準金:這是一種用於平滑配息的機制,主要來源於投資人的部分本金,旨在穩定配息金額。
- 已實現資本利得:來自ETF買賣資產所產生的價差收益。
- 其他所得:包括其他未分類的收益來源。
需要注意的是,收益平準金實際上是投資人的部分本金,用於平衡不同時期的收益,確保投資的ETF配息穩定性。
ETF配息的頻率
台股ETF配息頻率多樣,根據投資方式適合不同的投資人,常見的有:
- 月配息:月月配息一次,適合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新手投資者。
- 雙月配息:每兩個月配息一次,獲得平衡收益與再投資的機會。
- 季配息:每季度配息一次,這是許多高股息ETF的常見配息模式。
- 半年配息:每半年配息一次,適合中長期持有的投資人。
- 年配息:每年配息一次,通常與大型指數型ETF相關。
投資人可以根據自身的現金流需求,選擇適合的配息頻率。
除息和填息是什麼意思?兩者差別在哪?
在投資 ETF 的過程中,「除息」與「填息」是很常見的兩個術語,了解它們有助於投資人掌握股利發放對ETF淨值的影響。
ETF 除息是什麼意思?
「除息」是指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形式分配給股東,即發放現金股利。在ETF股票除權息日,公司會將每股應分配的現金股利從股價中扣除,導致股價出現下跌。例如,若某公司在除息時間前一天的收盤價為50元,每股配發2元現金股利,則除息後淨值理論上會調整為48元。
ETF 填息是什麼意思?
「填息」是指在除息後,基金淨值回升至除息前的水準。填息所需的時間稱為「填息天數」。填息的速度取決於市場對該公司的信心、整體經濟狀況以及公司自身的營運表現。快速填息通常被視為公司基本面良好的指標。
除息與填息的差別
簡而言之,除息是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形式分配給股東,導致股價因扣除股利而下跌;而填息則是股價在除息後回升至原先水準的過程。投資人關注填息情況,以評估公司的市場表現和投資價值。
ETF 配息怎麼算?
ETF的配息主要以現金股利形式發放,其計算方式如下:
現金股利計算公式:
每股配息金額(元) × 持有股數 = 可領取的現金股利(元)
舉例:
假設您持有某ETF 1,000股,該ETF每股配息1.6元,則您可獲得的現金股利為:
1.6元 × 1,000股 = 1,600元
代表投資人可以獲得1,600元的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計算公式:
部分ETF可能以股票股利形式配息,其計算方式為:
每股配股比例 × 持有股數 = 可領取的股票股數
舉例:
若某ETF宣佈每股配股0.1股,您持有1,000股,則可獲得的股票股數為:
0.1股 × 1,000股 = 100股
代表投資人可以獲得該檔 ETF 的配股配息,並且這些配股會存到你的集保帳戶裡。
ETF 配息怎麼領?
ETF 配息的發放方式
ETF 的股利發放主要有兩種形式: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
現金股利:
- 會直接匯入投資人所開立的銀行交割帳戶,這個帳戶通常在開立證券帳戶時一併設立。
- 此帳戶不僅用於接收現金股利,還可作為日常股票買賣的資金往來帳戶。
股票股利:
- 以新增股票的形式發放至投資人的配息帳戶,這種方式也被稱為除息或配股。
- 從除息日開始計算,約需一個月左右,股票股利才會正式入帳。
領取 ETF 配息時需注意的事項
跨行匯費問題:
- 你可能會發現實際入帳的股利金額比公告數字略少,這通常是因為跨行匯費所致。
- ETF 的保管銀行與你的配息帳戶若屬不同銀行,配息時會產生手續費,費用依各銀行規定而異。
避免被扣跨行匯費的方法:
- 可查詢所投資 ETF 的保管銀行,並將自己的領息帳戶改為該銀行,即可免除跨行匯費。
如何更改配息帳戶?
- 需填寫收益分配資料異動申請書,並透過網路、電子郵件或掛號郵寄等方式提交給 ETF 發行公司。
- 不同銀行對於變更配息帳戶的處理流程與作業時間略有差異,建議事先查詢相關銀行官網資訊。
除息日的投資時機:
- 若希望獲得 ETF 的現金股利,務必在除息交易日之前完成買入,才能取得當期配息資格。
ETF 配息稅務問題(所得稅和二代健保)
當你投資 ETF 並獲得股利時,這筆收益不僅會影響你的所得稅額,還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息息相關。以下針對ETF配息的課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進行詳細說明。
ETF 配息與所得稅
在台灣,ETF 所帶來的股利收入必須納入綜合所得稅申報。假設王先生年薪為新台幣 NT$ 1,000,000,並獲得股利收入 NT$ 200,000,我們可以根據2025年的最新稅制用以下兩種課稅進行試算:
一、合併計稅方式:
- 計算綜合所得總額:
- 薪資所得:NT$1,000,000
- 股利所得:NT$200,000
- 合計:NT$1,200,000
- 扣除免稅額與扣除額:
- 免稅額:NT$97,000(未滿70歲)
- 標準扣除額:NT$131,000(單身)
-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NT$218,000
- 總扣除額:NT$97,000 + NT$131,000 + NT$218,000 = NT$446,000
- 計算綜合所得淨額:NT$1,200,000 – NT$446,000 = NT$754,000
- 依累進稅率計算稅額:
- 根據2025年所得稅級距,綜合所得淨額NT$754,000適用12%的稅率,累進差額為NT$41,300。
- 應納稅額:NT$754,000 × 12% – NT$41,300 = NT$48,180
- 計算股利抵減稅額:股利抵減:NT$200,000 × 8.5% = NT$17,000(但每戶上限為NT$80,000,故全額適用)
- 最終應納稅額:NT$48,180 – NT$17,000 = NT$31,180
二、單一稅率分開計稅方式:
- 薪資所得部分:計算方式同上,應納稅額為NT$48,180。
- 股利所得部分:股利所得按28%稅率計算:NT$200,000 × 28% = NT$56,000
- 合計應納稅額:NT$48,180(薪資部分) + NT$56,000(股利部分) = NT$104,180
建議:
- 若你的所得稅率低於 20% 或股利超過 NT$940,000,選擇合併計稅較有利。
- 若所得稅率高於 30%,則單一稅率分開計稅可能更適合。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與股利的關聯
除了所得稅,股利還需考量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計算條件:
- 單筆股利超過 NT$20,000,需繳納 2.11% 的補充保費。
- 若單筆股利超過 NT$10,000,000,則以 NT$10,000,000 為上限計算。
注意「單筆」定義:即使是相同 ETF,只要在不同日期發放股利,則視為不同筆,分開計算補充保費。
降低稅負與健保補充費的小技巧
- 分散投資標的:將資金配置於不同股票或 ETF,可分散配息,降低單筆金額,減少補充保費負擔。
- 選擇高頻配息的 ETF:如雙月配、季配的 ETF,能降低單次配息金額,減少補充保費的負擔。
- 主動調整持股:若無法避免單筆高額股利,可考慮分批賣出或降低持股來控制配息金
關於 ETF 配息的常見問題
ETF多久配息一次?
ETF的配息頻率因產品而異,常見的配息頻率包括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ETF配息要多久才會入帳?
至於配息入帳時間,通常在除息日後的4至5週內,配息金額會自動匯入您的銀行交割帳戶。
總結
ETF配息不僅是投資收益的一部分,更涉及稅務規劃與現金流管理。瞭解其來源、頻率與計算方式,有助於投資人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ETF產品。同時,妥善規劃配息所得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以有效降低稅負壓力,提升整體投資效益。投資ETF並非僅關注報酬率,更需考量配息細節,才能打造穩健的投資組合,實現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