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IT救火隊:HPE InfoSight如何用AI預測並解決 86% 的基礎架構問題

告別IT救火隊:HPE InfoSight如何用AI預測並解決 86% 的基礎架構問題

在今日複雜的混合雲世代,IT 基礎設施的管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不僅需要確保系統穩定運行,更期望能預測潛在風險、優化resources資源配置,並將維運團隊從繁瑣的日常故障排除中解放出來。HPE InfoSight 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智慧化雲端 IT 管理平台。其命名精準地揭示了核心理念——利用全球收集的「Info(資訊)」,透過 AI 分析引擎,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Sight(洞察)」與深刻見解,徹底改變傳統被動式的 IT 維運模式。根據HPE官方資料來源,InfoSight能自動預測並解決86%的問題,防患於未然。

本文將深入探討 HPE InfoSight 的演進歷程、核心運作架構、跨產品線的關鍵功能,以及最新的 AI 應用發展,為您完整揭示這個引領業界的平台如何實現從儲存、伺服器到虛擬機的無縫監控與智慧分析。

InfoSight 的演進與擴展:從新創先驅到整合平台

智慧化的雲端儲存管理平台並非一蹴可幾,而 InfoSight 無疑是此領域的開創先驅。它的故事始於 2013 年,由當時的儲存新創公司HPE Nimble Storage 率先推出,其前瞻性的理念迅速引領市場風潮,啟發了如 SolidFire (後來的 NetApp Active IQ) 與 Pure Storage (Pure1) 等廠商跟進。

從 Nimble 專屬到 HPE 核心

2017 年 3 月,HPE 宣布併購 Nimble Storage,這成為 InfoSight 發展的關鍵轉捩點。HPE 看見了其巨大潛力,並迅速將其定位為旗下基礎設施產品的統一智慧管理核心。併購後,HPE 展開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整合計畫項目:

  • 2017 年 11 月: InfoSight 的支援範圍首次擴展至 HPE 旗下的旗艦儲存產品 3PAR StoreServ 系列,並直接取代了原有的雲端管理工具 StoreFront Remote。相較於功能較基礎的 StoreFront Remote,InfoSight 帶來了更全面的 VM 透視分析與自動化建議能力。
  • 2018 年 3 月: 支援版圖再度擴大,納入了 StoreOnce 備份儲存設備,以及負責快照複本管理的 Recovery Manager Central (RMC)。
  • 2018 年 11 月: 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HPE 的三大核心伺服器產品線——ProLiant、Apollo 與 Synergy——正式被納入 InfoSight 的管理範疇。
  • 2019 年後: 隨著 HPE 產品線的推陳出新,包括新世代的HPE Alletra 6000/9000、Primera 儲存陣列,以及 Nimble Storage dHCI 超融合基礎架構,也都在推出時便原生整合 InfoSight 的支援。

這一系列發展清晰地勾勒出 HPE 的戰略意圖:將 InfoSight 打造成一個能橫跨儲存、運算、備份乃至超融合架構的通用管理平台,為客戶提供單一、一致的智慧化管理體驗。

核心運作架構:三階段實現智慧洞察

InfoSight 的強大功能建立在一個設計精密的閉環運作架構之上,此架構可分為「資料收集」、「資料處理」與「提供管理服務」三個核心階段。其運作架構可參考如下圖所示的概念。

階段一:資料收集 (Data Collection)

InfoSight 的智慧源頭來自於從全球數十萬台已部署設備上持續收集的遙測資料(Telemetry Data),這些設備即為重要的資料來源。這些資料主要分為五大項目:

  1. 串流統計 (Streaming Statistics): 包含效能、延遲、IOPS 等持續性運行參數,預設每 10 分鐘上傳一次,為效能分析提供高密度數據。
  2. Heartbeats: 每 5 分鐘上傳一次的連線狀態信號,用於讓 HPE 資料中心確認用戶端設備的在線情況。
  3. 儲存分析診斷 (Diagnostics Storage Analytics): 包含設備型號、儲存容量、韌體版本、組態設定等詳細資訊,每天上傳一次。
  4. 警示 (Alerts): 當偵測到硬體故障、連線中斷等異常事件時觸發,以最高優先級即時上傳相關訊息,確保問題能被迅速感知。
  5. 跨堆疊分析資料 (Cross-Stack Analytics): 若啟用,會從 vCenter 等虛擬化平台獲取 VM 層級的運行資訊,用於實現端到端的效能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HPE 給予用戶充分的資料隱私控制權,除了必要的 Heartbeats 外,其餘多數資料類型用戶均可選擇是否上傳。

階段二:資料處理 (Data Processing)

用戶端設備的資料傳送到 HPE 全球資料中心後,會進入 InfoSight 的大腦——AI 分析引擎。這裡的處理過程分為兩大類:

  • 識別性資料處理: 與特定用戶、帳號及設備相關聯的資料,用於產生客製化的儀表板、報告、效能預測與解決方案建議。
  • 非識別性資料處理: 剔除所有用戶識別資訊後,將資料匿名化並匯入全球學習模型。透過對海量資料的機器學習,AI 能夠識別出跨系統的效能模式、潛在的軟硬體 Bug、最佳組態實踐等。這形成了InfoSight AI最強大的「全球社群智慧」——任何一位客戶遇到的問題,其解決方案都能轉化為預防性知識,讓全球所有用戶受益。

階段三:提供管理服務 (Delivering Management Services)

分析後的洞察結果,最終會透過 infosight.hpe.com 這個統一的入口網站,以直觀易懂的圖形化介面呈現給管理者。用戶僅需使用 HPE Passport 帳號登入,即可存取包括儀表板、資源分析、健康狀態檢查、預測報告,以及由 AI 產生的具體行動建議等全方位服務。

跨產品線的核心通用功能

儘管 InfoSight 對不同產品的支援深度略有差異,但以下三大核心功能已成為跨產品線的通用標準,構成了其服務的基石。

雲端集中監控 (Cloud-based Centralized Monitoring)

InfoSight 打破了地理限制,讓管理者能隨時隨地透過網頁瀏覽器監控散布在全球各地的 IT 設備。其監控介面主要分為兩種頁面:

  • Dashboard (儀表板): 提供整個基礎設施環境的宏觀視圖,包括運營狀況 (Operational)、健康度 (Wellness)、容量趨勢 (Capacity) 與高階主管視圖 (Executive) 等摘要頁面。
  • Infrastructure (基礎架構): 用於深入檢視特定設備的詳細狀態,從硬體元件到軟體版本,一目了然。

當 InfoSight 偵測到硬碟即將故障等硬體問題時,它不僅會在介面發出警示訊息,更能自動建立支援案件(Support Case),並主動通知 HPE 支援團隊,實現故障的自動化報修。

資源分析與預測 (Resource Analytics and Prediction)

InfoSight 不僅呈現當前狀態,更能結合最長達一年的歷史資料,進行深入的趨勢分析與預測。管理者可以:

  • 分析效能熱點: 透過精細的圖表(如折線圖、條紋疊加圖),輕鬆找出在特定時間段內是哪些儲存區 (Volume) 或虛擬機 (VM) 的workload佔用了最高的效能資源。
  • 預測容量增長: 平台會分析歷史容量使用趨勢,並預測未來何時儲存池或陣列將達到容量上限,讓管理者能提早規劃擴充,避免業務中斷。
  • 優化資源利用: 透過「Space Savings」等報告,清晰呈現儲存設備的去重壓縮成效,幫助評估資料縮減效益。

跨堆疊分析 (Cross-Stack Analytics for Virtualization)

這是 InfoSight 的一大亮點功能。傳統管理工具的視野往往止於儲存 LUN,無法得知其上層的虛擬化環境發生了什麼。InfoSight 透過與 VMware vCenter 和 Microsoft Hyper-V 的整合,打通了從儲存到applications之間的隔閡。

此功能源自 Nimble 的 VMVision 技術,它能提供從 Datastore、ESXi 主機、Cluster 一路透視到單一 VM 層級的完整效能視圖。當應用程式變慢時,管理者可以快速判斷問題根源原因是儲存延遲、主機 CPU/記憶體資源不足,還是「吵鬧的鄰居」(Noisy Neighbor)VM 互相干擾所致。根據 HPE 統計,有高達 54% 的問題根源其實並不在儲存本身,跨堆疊分析能力正是找出這些問題的關鍵利器。

AI 驅動的進階功能與最新發展

在通用的監控與分析基礎之上,InfoSight 為特定產品線(尤其是HPE Nimble及新一代HPE Alletra)提供了更深度的 AI 驅動建議功能,並持續演進。若想獲得更視覺化的操作解析,網路上亦有多支介紹影片可供參考。

AI 智慧建議引擎

這是 InfoSight 最具革命性的功能之一,能夠根據分析結果,主動提供具體的優化建議:

  • 組態調整建議: 當發現儲存區設定不當時,AI 會提出調整建議。例如,針對一個產生過大 I/O 負載的儲存區,系統可能會建議設定 QoS(服務品質)上限,或將其遷移到效能更高的儲存池。
  • 軟體升級指引: InfoSight AI匯集了全球用戶的升級經驗,能夠為用戶的設備推薦最穩定、最合適的作業系統版本升級路徑,避免踩到已知 Bug 的地雷。
  • 硬體升級建議: 當 AI 預測現有控制器或快取即將成為效能瓶頸時,會提出具體的硬體升級選項,例如建議將控制器從 AF1000 升級為 AF5000。

資源規劃器 (Resource Planner)

在 InfoSight 的「Labs」實驗功能區中,提供了強大的資源規劃工具。用戶可以模擬在現有陣列上新增或擴展工作負載(如 VDI、SQL Server),InfoSight 會利用其全球工作負載模型,精準預測新增workload對處理器、快取與容量的資源需求,讓容量規劃從猜測變成科學。

最新發展:Application Insights (App Insights)

2021 年後,HPE 推出了名為「Application Insights」的技術預覽計畫,將跨堆疊分析的視野進一步延伸至應用程式內部。初版主要針對 Microsoft SQL Server,其運作方式如下:

  1. 在資料中心部署 InfoSight Gateway 的虛擬機。
  2. 在目標 SQL Server 上安裝輕量級的 Agent。
  3. Agent 收集 SQL Server 的內部指標(如查詢延遲、交易量、等待事件等),並與作業系統、VM 和底層儲存的指標進行關聯。

透過 App Insights,管理者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端到端拓撲視圖,當資料庫效能下降時,能夠一鍵看到問題是源於 SQL 查詢本身、Windows 作業系統設定,還是底層儲存的 I/O 瓶頸,極大地簡化了應用程式效能的故障排除複雜度。

支援產品與啟用方式總結

產品線 (Product Line) 支援始於 (Support Began) 啟用方式 (Enablement Method) 備註 (Notes)
Nimble Storage 2013 陣列管理介面直接啟用 InfoSight 原生平台,功能最完整
3PAR StoreServ 2017 年 11 月 部署 3PAR Service Processor (SP) VM 取代原有 StoreFront Remote
StoreOnce 2018 年 3 月 透過專用工具程式上傳資料 備份儲存設備
ProLiant, Apollo, Synergy 2018 年 11 月 部署 iLO Amplifier Pack VM 伺服器產品線
Primera, Alletra 2019 年後 內建或透過工具程式 新一代儲存產品,深度整合
Nimble Storage dHCI 2019 年 整合於 dHCI 架構中,統一視圖 超融合基礎架構

常見問題 (FAQ)

Q1: 使用 HPE InfoSight 需要額外付費嗎?

A1: 一般而言,對於購買了受支援的 HPE 硬體產品(如 Nimble, Alletra, 3PAR, ProLiant 等)並擁有有效維護合約的客戶,使用 InfoSight 的核心功能是免費包含的。它被視為 HPE 產品附加價值的一部分。但部分進階功能或特殊整合可能會有不同要求,建議與您的 HPE 代表或經銷商確認具體細節。在administration管理方面,這能有效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Q2: InfoSight 收集的資料是否安全?

A2: 是的。HPE 非常重視資料安全與客戶隱私。所有從用戶端傳輸到 HPE 雲端的遙測資料都經過加密。在後端處理時,系統會嚴格區分與特定客戶綁定的識別性資料和用於全球學習的匿名化非識別性資料。任何用於改善全球 AI 模型的數據都已移除了所有客戶敏感資訊。

Q3: InfoSight 的 AI 建議功能支援所有 HPE 產品嗎?

A3: 不完全是。最深入、最成熟的 AI 建議功能(如自動化效能調校、精確的軟硬體升級建議)目前主要集中在 InfoSight 的原生平台,即 HPE Nimble Storage 以及新一代的HPE Alletra儲存產品線。雖然 3PAR、伺服器等其他產品也能享受到強大的監控、分析與預測功能,但其 AI 驅動的「主動建議」深度和廣度可能有所不同,HPE 也在持續將這些能力擴展到更多產品線。

Q4: InfoSight 是否可以完全取代本地端的管理工具(如 OneView)?

A4: 不能。InfoSight 和本地管理工具(如 HPE OneView、iLO、陣列管理 GUI)扮演著互補的角色。InfoSight 強調的是長期的、跨堆疊的、基於雲端大數據的分析、預測與洞察。而本地管理工具則專注於即時的、本地的組態設定、部署、韌體更新等直接操作。一個負責「遠見卓識」,一個負責「即時操控」。

Q5: 除了 VMware vSphere,InfoSight 的跨堆疊分析還支援哪些虛擬化平台?

A5: InfoSight 對 VMware vSphere 的整合最為深入和成熟。同時,它也提供了對 Microsoft Hyper-V 的支援,讓管理者可以在 InfoSight 頁面中看到 Hyper-V 虛擬機的相關資訊。此外,隨著容器技術的興起,HPE 也在持續探索將其分析能力延伸至 Kubernetes 等容器平台。

總結

HPE InfoSight 早已超越了一個單純的監控工具。它透過雲端集中化、全球學習與 AI 預測分析,將 IT 維運從被動的「救火隊」轉變為主動的「預言家」。從最初的 Nimble 專屬平台,到如今涵蓋 HPE 核心基礎設施的整合大腦,InfoSight 的演進之路,正是智慧化 IT 管理趨勢的縮影。

藉由其無遠弗屆的監控能力、洞察深刻的資源分析、獨樹一幟的跨堆疊透視,以及日益強大的 AI 建議引擎,InfoSight AI真正實現了為 IT 基礎設施賦能,讓系統更智慧、更可靠,最終幫助企業將寶貴的人力資源投入到更具價值的創新業務之中。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