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機牌子排行出爐!從市佔率與銷售額看懂誰是市場真霸主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智慧手機早已超越通訊工具的範疇,成為我們生活、工作、娛樂乃至個人風格的延伸。面對2025年琳瑯滿目的手機市場,從Apple與Samsung兩大巨頭的持續稱霸,到vivo、OPPO、小米等品牌的激烈角逐,再到ASUS、Google、Sony等各具特色的實力派,消費者在選擇時往往感到眼花撩亂。

選擇一台智慧手機,不再只是比較處理器速度或相機像素,更關乎品牌建立的生態系統、軟體體驗的流暢度、售後服務的完整性、品牌形象,以及是否符合個人的使用習慣與預算。

本篇文章將整合2025年最新的市場銷售數據與專業評測,為您深度剖析當前活躍於台灣市場的各大智慧型手機品牌,無論您是追求極致效能的科技玩家、重視性價比的精明消費人,還是專注於攝影的影像愛好者,都能在這份終極指南中,找到最清晰的選購方向。

2025 台灣手機市場現況分析

要了解各品牌的實力,最客觀的方式莫過於市場銷售數據。根據通路統計的最新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手機市場的整體格局,以及消費者用新台幣「投票」選出的熱門品牌與產品。

品牌市佔率 (銷量)

從銷售量來看,Apple與Samsung依然是市場的領頭羊,兩者合計佔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值得注意的是,vivo與OPPO之間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市佔率僅有微乎其微的差距,共同爭奪台灣第三大手機品牌的寶座。此外,小米旗下的Redmi與POCO品牌,憑藉其出色的性價比策略,也成功在市場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

2025年6月台灣手機品牌市佔率 (銷量) 排行榜

排行

品牌

市佔率

1

Apple (蘋果)

32.5%

2

SAMSUNG (三星)

23.7%

3

vivo

11.3%

4

OPPO

11.2%

5

Redmi (紅米)

6.6%

6

POCO

4.2%

7

Google

2.9%

8

realme

1.5%

9

Xiaomi (小米)

1.4%

10

SONY

1.2%

品牌市佔率 (銷售額)

若從銷售額的角度分析,更能凸顯高階市場的品牌價值。Apple iPhone憑藉其高單價,奪下了超過54%的銷售金額,展現了無可匹敵的市場主導地位。Samsung同樣表現穩健,以近20%的份額穩居第二。這項數據說明,台灣消費者願意為高品質、強大生態系與品牌價值支付更高的價格。

2025年6月台灣手機品牌市佔率 (銷售額) 排行榜

排行

品牌

銷售額佔比

1

Apple (蘋果)

54.4%

2

SAMSUNG (三星)

19.9%

3

vivo

6.0%

4

OPPO

5.1%

5

Google

2.9%

6

Redmi (紅米)

2.2%

7

POCO

2.0%

8

SONY

2.0%

9

Xiaomi (小米)

1.4%

10

ROG

1.2%

主流手機品牌深度解析

雙強鼎立:市場的絕對王者

Apple (蘋果)

  • 市場定位與實力: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Apple在台灣市場的地位無人能及。iPhone不僅是銷量冠軍,更是銷售額的絕對霸主。其封閉而完善的iOS作業系統,提供了流暢、穩定且高度整合的使用體驗,從Mac、iPad到Apple Watch,裝置間的無縫協作是其最強大的護城河。

  • 核心優勢

    • iOS生態系統:極致流暢、安全,且App品質普遍較高。

    • 強大性能:自研的A系列仿生晶片長期處於業界頂尖水平。

    • 頂級錄影:iPhone的影片錄製能力一直是業界標竿,其相機鏡頭色彩還原與穩定性備受專業人士青睞。

    • 品牌價值與保值性:擁有極高的品牌認同感與二手市場保值率。

  • 產品線:iPhone Pro系列(頂級旗艦)、iPhone標準版/Plus(主流旗艦)、iPhone SE(入門/經典設計)。

  • 2025熱銷型號:iPhone 16 Pro Max、iPhone 16 Pro、iPhone 16。

  • 適合族群:重視穩定流暢體驗、深度依賴蘋果生態系、追求品牌價值與頂級影音創作功能的使用者。

SAMSUNG (三星)

  • 市場定位與實力:Android陣營的絕對領袖,也是全球唯一能在全價格帶與Apple抗衡的品牌。Samsung憑藉其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從頂尖的AMOLED螢幕、感光元件到記憶體晶片,都掌握著核心技術。

  • 核心優勢

    • 螢幕技術:Dynamic AMOLED 2X螢幕被公認為業界最高水準,部分高階機型更採用曲面螢幕設計,提供無與倫比的視覺饗宴。

    • 相機功能:相機硬體規格豪華,特別是S Ultra系列的億級像素與高倍率變焦功能,功能全面且強大。

    • 產品線多元:從頂級旗艦Galaxy S系列、創新摺疊機Galaxy Z系列,到制霸中階市場的Galaxy A系列,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

    • 創新技術:在摺疊螢幕技術上領先群雄,持續引領市場潮流,其容量選擇也相當多元。

  • 產品線:Galaxy S系列(全能旗艦)、Galaxy Z系列(摺疊旗艦)、Galaxy A系列(國民中階機)。

  • 2025熱銷型號:Galaxy S25 Ultra、Galaxy A56 5G、Galaxy A36 5G。

  • 適合族群:追求頂級螢幕顯示、喜愛強大且功能豐富的攝影體驗、對摺疊手機等創新科技感興趣的Android用戶。

中階霸主與性價比之選

vivo

  • 市場定位與實力:近年來在台灣市場迅速崛起,穩居前三大品牌。vivo深耕人像攝影領域,與德國光學大廠蔡司(ZEISS)的合作更是其影像技術的品質保證。

  • 核心優勢

    • 人像攝影:內建多種專業人像模式與AI美顏演算法,被譽為「人像攝影專家」,其前鏡頭表現尤其受到女性用戶喜愛。

    • 設計美學:手機外觀設計時尚輕薄,配色新潮,深受年輕族群喜愛。

    • 蔡司光學:旗艦X系列導入蔡司光學鏡頭與T*鍍膜,有效抑制眩光,提升畫質純淨度。

  • 產品線:X系列(影像旗艦)、V系列(時尚人像中階)、Y系列(大電量入門)。

  • 2025熱銷型號:vivo V50、vivo Y29s。

  • 適合族群:熱愛自拍與拍攝人像、重視手機外觀設計與質感的消費者。

OPPO

  • 市場定位與實力:以「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快充技術深植人心,與vivo在市場上展開激烈競爭。OPPO在設計、攝影與快充技術上均有深厚積累。

  • 核心優勢

    • 超級閃充:VOOC/SuperVOOC閃充技術領先業界,在電池技術上提供極速、安全的充電體驗。

    • 設計與工藝:Reno系列以其獨特的晶鑽工藝,打造出眾的磨砂質感與光影效果。

    • 影像處理:自研的MariSilicon X影像晶片提升了夜景錄影與HDR表現。

  • 產品線:Find系列(科技旗艦)、Reno系列(人像輕旗艦)、A系列(超值入門)。

  • 2025熱銷型號:OPPO A5 Pro、OPPO A3X。

  • 適合族群:對充電速度有極高要求、追求時尚外型與出色攝影體驗的年輕用戶。

小米 (Xiaomi) / Redmi / POCO

  • 市場定位與實力:以「極致性價比」為核心策略,成功顛覆市場。透過旗下不同定位的子品牌,精準覆蓋從入門平價手機到旗艦的各個區間,三品牌合計市佔率極具威脅性。

  • 核心優勢

    • 高性價比(CP值):在同售價下,往往提供超越競爭對手的硬體規格。

    • AIoT生態系:擁有龐大的智慧家庭產品線,手機是控制中心,生態系完整度高。

    • 品牌分工明確:小米主打科技與創新;Redmi(紅米)專注於國民級的極致性價比;POCO則強調為年輕科技愛好者提供強悍性能。

  • 產品線:小米數字系列、Redmi Note系列、POCO F/X/M系列。

  • 2025熱銷型號:Redmi Note 14 Pro+、小米 紅米 14C。

  • 適合族群:預算有限但追求高效能的消費者、科技愛好者、小米智慧家庭生態系用戶。

特色鮮明的實力派

Google

  • 市場定位與實力:Android系統的創造者,Pixel系列被稱為「Google親兒子」。雖然市佔率不高,但在特定用戶群中擁有極高忠誠度,手機評價一直相當不錯。

  • 核心優勢

    • 原生Android體驗:提供最純淨、流暢的Android系統,並能第一時間獲得系統更新。

    • AI計算攝影:相機硬體樸實,但憑藉強大的AI演算法,在夜拍、HDR和細節處理上表現卓越。「魔術橡皮擦」、「完美合照」等AI編輯功能是其最大亮點。

    • 深度整合Google服務:與Google助理、Google相簿等服務完美結合。

  • 產品線:Pixel Pro系列(旗艦)、Pixel標準版、Pixel a系列(中階)。

  • 適合族群:Android純粹主義者、熱愛攝影且信賴AI計算能力的使用者。

ASUS (華碩)

  • 市場定位與實力:台灣本土的驕傲,與htc同為代表性台廠,以其在電競領域的深厚實力,打造出無可匹敵的電競手機。

  • 核心優勢

    • 極致電競體驗:ROG Phone系列專為重度手遊玩家設計,擁有頂級處理器、領先的散熱系統、高刷新率螢幕、AirTrigger肩鍵等獨家設計。

    • 強大性能:無論是ROG Phone還是Zenfone,都堅持搭載當下最強的處理器。

  • 產品線:ROG Phone系列(電競旗艦)、Zenfone系列(主流旗艦)。

  • 適合族群:追求極致手遊體驗的硬核玩家、支持台灣品牌的科技愛好者。

Sony

  • 市場定位與實力:整合集團旗下Alpha相機、Bravia電視與專業音訊部門的技術,打造出獨樹一格的「大師級」品牌手機。

  • 核心優勢

    • 專業級攝影:提供Photo Pro與Video Pro應用,介面與操控邏輯高度還原Alpha相機,其專業的相機鏡頭設定給予創作者極大自由度。

    • 影院級螢幕:獨特的21:9 4K HDR OLED寬螢幕,帶來無幹擾的沉浸式觀影體驗。

    • 音質至上:少數堅持保留3.5mm耳機孔的旗艦品牌,並支援Hi-Res高解析度音訊。

  • 產品線:Xperia 1(全能影音旗艦)、Xperia 5(精巧旗艦)、Xperia 10(中階)。

  • 適合族群:攝影師、錄影師、電影愛好者及對音質有極高要求的發燒友。

選購手機的常見問題 (FAQ)

Q1: 手機的防水防塵等級 IP68 是什麼意思?

A: 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縮寫,後方兩個數字分別代表防塵與防水等級。第一個數字「6」代表完全防塵,可防止任何灰塵進入。第二個數字「8」代表可持續浸入超過1公尺深的水中而不損壞,具體深度與時間由製造商定義。簡單來說,IP68是目前消費級電子產品中最高的防護等級之一,能應對日常生活中的下雨、潑濺等意外。

Q2: 我應該購買空機還是搭配電信方案?

A: 這取決於您的預算與彈性需求,特別是對換機族群而言是重要考量。

購買空機:優點是無合約限制,可以自由選擇電信業者與資費方案,更換SIM卡方便。缺點是需要一次性支付較高的購機費用。

搭配電信方案:優點是購機價格通常有高額補貼,甚至0元起,可分攤初期成本,且常有吸引人的攜碼優惠。缺點是會被合約綁定(通常為24或30個月),若提前解約需支付違約金。建議評估自身通話與上網用量,選擇最划算的方案。

Q3: 選擇手機時,處理器、記憶體(RAM)和儲存空間(ROM)該怎麼看?

A:

處理器 (CPU):是手機的大腦,決定運行速度與效能。目前主流高階為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系列與MediaTek天璣9000系列。中階則以Snapdragon 7/6系列與天璣8000/7000系列為主。數字越大通常代表性能越強。

記憶體 (RAM):負責多工處理,RAM越大,能同時流暢運行的App越多。2025年,8GB RAM是主流標準,若常玩大型遊戲或進行多工操作,建議選擇12GB或以上。

儲存空間 (ROM):決定您可以存放多少照片、影片與App。建議至少選擇128GB,若有大量拍照錄影需求,256GB或512GB會是更安心的選擇。同時可注意手機是否支援microsd卡擴充。

Q4: 摺疊手機值得買嗎?

A: 摺疊手機在2025年已趨於成熟,其最大優點是展開後的大螢幕能帶來平板級的視覺與多工體驗,極具未來感。然而,它的缺點也相當明顯:售價昂貴、機身較厚重、螢幕中間仍有摺痕,且耐用性相較傳統手機仍有疑慮,購買門檻較高。如果您是追求最新科技、有多工需求且預算充足的早期使用者,摺疊手機絕對值得體驗;若您追求實用與耐用性,傳統直板旗艦機可能是更穩妥的選擇。

Q5: 到國外旅遊時,手機的頻段需要注意嗎?

A: 是的,需要注意。不同國家和地區使用的4G/5G行動網路頻段可能不同。雖然現在大部分主流智慧手機都支援全球多數主要頻段,但在購買特定區域版本或較冷門的品牌時,最好還是先確認其支援的頻段列表,是否涵蓋您欲前往旅遊國家的電信商所使用的頻段,以確保網路通訊無虞。

總結

2025年的台灣手機市場,呈現出一個多元且充滿活力的樣貌。Apple與Samsung以其深厚的品牌底蘊與生態優勢,持續引領高階市場;vivo與OPPO則在中階市場以精準的攝影與設計定位,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心;小米及其子品牌則不斷以「價格屠夫」的角色,為市場帶來高性價比的震撼。

與此同時,Google、ASUS、Sony等品牌,則專注於自身的核心技術,為特定需求的用戶群體提供了無可替代的選擇。最終,「最好」的手機品牌並不存在絕對答案,只存在「最適合你」的選擇。希望本篇詳盡的品牌總覽與分析,能作為您選購下一支手機時的得力助手,幫助您在眾多優秀的產品中,找到那支能完美融入您生活、滿足您所有需求的理想伴侶。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