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鈣,這個在日常生活中更常被稱為「熟石灰」或「消石灰」的白色粉末狀固體,是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無機化合物。從古老的建築工藝到現代的工業製程,從農業土壤改良到精密的牙科治療,熟石灰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將深入探討熟石灰的化學性質、製備方式、多元應用及其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提供一份詳盡而完整的資訊內容。本頁面整理的資訊力求反映截至2025年的普遍認知。
化學本質與重要反應
熟石灰的化學式為 Ca(OH)₂,是一種微溶於水的二元中強鹼(在國中階段常被視為強鹼)。其水溶液稱為「石灰水」,若濃度較高,水溶液與固體混合則形成「石灰乳」或「石灰漿」。其正式名稱為氫氧化鈣(簡稱:氫氧化鈣),是鈣的氫氧化物。
核心性質
屬性 |
詳細資料 |
---|---|
IUPAC名稱 |
Calcium Hydroxide (氫氧化鈣) |
俗名 |
熟石灰、消石灰、燒石灰 |
化學式 |
Ca(OH)₂ (亦可寫作 ca oh 2) |
莫耳質量 |
74.093 g·mol⁻¹ |
外觀 |
白色粉末狀固體 |
密度 |
2.211 g/cm³ |
熔點 |
512 °C (在此溫度下會脫水分解為氧化鈣) |
溶解性 (水) |
0.185g / 100cm³ (20°C),Ksp = 5.02 × 10⁻⁶ |
危險性 |
具腐蝕性,對皮膚、織物有腐蝕作用 |
製備方法:生石灰的熟化
熟石灰主要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簡稱:氧化鈣)與水反應而來,這個過程稱為「熟化」或「消化」。
化學方程式:
CaO + H_2O→Ca(OH)_2$
此為一個顯著的放熱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體積也會膨脹約1至2倍。工業上,將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 CaCO₃)高溫煅燒製得生石灰後,再進行加水消化、淨化除渣,最終得到氫氧化鈣成品。
常見化學反應
-
二氧化碳檢測:石灰水是檢驗二氧化碳的常用試劑。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會產生白色的碳酸鈣沉澱,使溶液變混濁。這個反應常用來檢測該氣體物質。
Ca(OH)2+CO2→CaCO3↓+H2O
若持續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沉澱會消失,因為生成了可溶於水的碳酸氫鈣。
CaCO3+CO2+H2O→Ca(HCO3)2
-
與酸中和:身為鹼性物質,氫氧化鈣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
Ca(OH)2+2HCl→CaCl2+2H2O
-
工業製鹼:在工業上,利用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來製備氫氧化鈉(燒鹼)。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多領域的廣泛應用
熟石灰因其鹼性、成本效益及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在許多方面應用層面極其廣泛。
應用領域 |
具體用途 |
---|---|
農業 |
• 改良酸性土地:中和酸性土地的土壤酸性,提高作物產量,其效果顯著。 |
建築工業 |
• 石灰砂漿:用於砌磚和抹牆,其硬化過程涉及水分蒸發和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的碳酸鈣。 |
食品工業 |
• 檳榔滷水:作為製作檳榔的添加劑。 |
環境與工業 |
• 飲用水處理:在濾水過程中,用於調節水的酸鹼度,並幫助凝聚水中的雜質沉澱。 |
醫療應用 |
• 牙科治療: |
生活與養殖業 |
• 消毒:可用於養殖魚塭、豬舍及菇類種植環境的消毒。 |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注意事項
雖然熟石灰用途廣泛,但其具有腐蝕性,使用時仍需注意安全。
-
過量攝取風險:人體若過量服用或吸收氫氧化鈣,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內出血、低血壓、肌肉癱瘓及內臟損傷等危險症狀。
-
皮膚接觸:直接接觸可能引起皮膚刺激或灼傷,操作時建議佩戴手套等防護用具。
-
儲存:應避光保存於陰涼乾燥處,並確保容器密封,避免其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變質。
常見問題 (FAQ)
Q1: 生石灰和熟石灰有什麼主要不同?
A: 主要區別在於化學成分和特性。生石灰是氧化鈣 (CaO),遇水會劇烈反應並放出大量熱。熟石灰是氫氧化鈣 (Ca(OH)₂),是生石灰與水反應後的產物,性質相對穩定,但仍具鹼性和腐蝕性。在農業上改善土壤時,建議使用熟石灰,因為生石灰遇水放熱可能會傷害植物根部。
Q2: 為什麼石灰水放久了表面會有一層白膜?
A: 這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了不溶於水的白色碳酸鈣薄膜。這也是熟石灰會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而變質的證明。
Q3: 在建築上,為什麼石灰砂漿會變硬?
A: 石灰砂漿的硬化是一個雙重過程。首先是物理上的水分蒸發,使其乾燥。更重要的是化學上的「碳化作用」,即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緩慢反應,生成堅固的碳酸鈣,從而使砂漿凝固變硬。
總結
熟石灰(氫氧化鈣)是一種基礎而重要的化學品,其從生石灰加水熟化而來的製程簡單,但應用卻橫跨數個重要領域。無論是在改善農田地力、構築堅固的房舍、淨化我們的飲用水,還是在精密的醫療技術中,熟石灰都展現了其獨特的價值。瞭解其化學特性與正確的使用方式,不僅能讓我們更安全地利用這項資源,也能更深刻地體會化學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