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特斯拉在用!OTA是什麼?揭開未來汽車遠端升級、自動進化的核心秘密

不只特斯拉在用!OTA是什麼?揭開未來汽車遠端升級、自動進化的核心秘密

您是否曾想過,一部汽車能像我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一樣,在購買後透過軟體更新,不僅能修復錯誤,還能獲得全新的功能、更強的性能,甚至更長的續航里程?這個概念並非未來幻想,而是正在發生的汽車產業革命。這場革命的核心,正是由「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理念所催化,而實現此一理念的關鍵技術,便是「空中下載技術」(Over-the-Air, OTA)這個名詞。

傳統上,車輛軟體的修正或升級,意味著車主必須耗費時間將愛車開回原廠或保養廠,透過實體線路連接電腦進行更新。這不僅對消費者造成不便,對車廠而言,一旦涉及大規模軟體問題,召回成本更是天文數字。OTA技術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這個模式,這種新的升級方式允許汽車透過雲端及無線網路(如Wi-Fi或行動網路)遠端接收並安裝更新,賦予了車輛持續進化與成長的生命力。

本文將深入探討ota功能的內涵、其在SDV時代扮演的角色,並闡述為何隨著OTA更新日益頻繁與複雜,全面且高效的「自動化測試」成為不可或缺的品質守護者。

OTA技術詳解:SOTA與FOTA的雙重革新

OTA(Over-the-Air)意指透過無線通訊方式傳輸數據或進行軟韌體更新的技術。在汽車領域,其應用範圍主要分為兩大類:SOTA(軟體空中升級)與FOTA(韌體空中升級)。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現代汽車完整的遠端升級能力。

SOTA (軟體空中升級)

  • 中文名稱: 軟體空中升級 (Software-Over-the-Air)
  • 更新對象: 應用軟體層面,主要涉及使用者體驗相關的系統。
  • 功能與影響: 主要影響車輛的資訊娛樂系統、人機介面(UI)、導航圖資、影音應用程式等車輛功能。能快速提供新功能、優化操作流暢度,提升使用者的數位體驗。
  • 實際案例:
    • 更新車載多媒體系統,增加Spotify、YouTube Music等應用。
    • 優化語音助理的辨識能力。
    • 更新導航系統的地圖數據與圖資,提供最新路況資訊。

FOTA (韌體空中升級)

  • 中文名稱: 韌體空中升級 (Firmware-Over-the-Air)
  • 更新對象: 硬體底層的韌體,涉及車輛核心控制單元(ECU)。
  • 功能與影響: 影響車輛的根本車輛性能、安全性與效率,如動力系統、電池管理系統(BM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底盤控制等。通常技術門檻更高,對安全性要求極為嚴苛。
  • 實際案例:
    • Tesla:透過FOTA優化其 model s 與 model x 等車款的電池管理演算法,提升續航里程;改善煞車性能,縮短煞車距離。
    • Volkswagen:將ID.系列電動車的充電功率從125kW提升至135kW。
    • Ford:為F-150 Lightning電動皮卡導入新的能源管理模式,提升充電效率。

總括來說,SOTA像是為汽車的「大腦」增添新知識和新技能,而FOTA則是對汽車的「神經與肌肉系統」進行強化與優化。兩者的整合,使車輛能夠從多個層次實現全面的功能升級與性能進化,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與技術標準。

軟體定義汽車(SDV):OTA技術的終極舞台

OTA之所以在近年成為顯學,其背後最大的推動力源於「軟體定義汽車」(SDV)概念的興起。SDV的核心思想是,汽車的價值不再僅僅由其機械結構和硬體規格決定,而是越來越多地由軟體來定義其功能、性能和使用者體驗。

在傳統汽車架構中,功能與硬體設備高度綁定,一部出廠車的功能幾乎就是其生命週期的全部,存在著硬體限制。然而,在SDV的理念下,汽車是一個可持續升級的智慧平台。車廠可以在車輛出廠時預先搭載功能更強大的硬體(如更快的處理器、更多的感測器),即便某些高階功能在當下尚未啟用。未來,透過OTA更新,車主便能獲得解鎖這些新功能的機會,或購買以訂閱制形式提供的新服務。

電動車領導者特斯拉(Tesla)便是SDV與OTA結合的最佳典範。其車輛在設計之初就為未來的全自動駕駛功能預留了硬體基礎。多年來,特斯拉透過無數次的FOTA更新,持續優化其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從新增交通號誌識別,到改善市區街道的自動輔助轉向,讓車主的愛車「越開越新」。這正是OTA作為SDV實現路徑的威力所在。

OTA驗證的嚴峻挑戰:為何測試至關重要?

隨著OTA更新的頻率從過去的一年數次,演變為如今部分車廠的「每週一小更,每四周一大更」,其更新內容也從單純的娛樂系統,深入到攸關行車安全的動力、煞車與轉向系統。這種轉變使得OTA的驗證測試變得空前重要且複雜。任何一個微小的疏漏,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一個完整的OTA驗證方案,其重點是必須涵蓋以下五大層面:

1. 功能測試 (Functionality Test)

  • 驗證目標:確保OTA更新的整個流程與更新後的功能皆符合預期。
  • 測試內容:檢查更新包能否從伺服器正確下載、驗證安裝過程是否順利(包括中斷後能否續傳或安全中止)、確認安裝後的新功能是否正常運作,以及原有功能是否受到影響。

2. 效能測試 (Performance Test)

  • 驗證目標:確保OTA更新過程不會對使用者造成過長的等待,且更新後不會降低系統效能。
  • 測試內容:量測更新包的下載速度、安裝所需時間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同時,也需評估更新後系統的開機時間、反應速度等效能指標是否有劣化。

3. 安全測試 (Security Test)

  • 驗證目標:確保OTA的傳輸與安裝過程無法被惡意攻擊或竄改,並保護車輛與用戶數據的資訊安全。
  • 測試內容:進行漏洞掃描與安全性分析,確保更新通道的加密與驗證機制(如國際標準ISO 24089)足夠強固,防止未授權的存取。同時,也需確保更新過程不會洩漏用戶個人隱私或車輛操作等敏感信息與數據。

4. 相容性測試 (Compatibility Test)

  • 驗證目標:確保同一份OTA更新包能在不同車型、不同硬體配置、不同軟體版本的車輛上順利執行。
  • 測試內容:在多樣化的車輛組合上進行測試。此外,還必須模擬各種網路條件(如4G/5G、Wi-Fi、訊號不穩、網路中斷等),確保更新在不同網路環境下的可靠性。

5. 回歸測試 (Regression Test)

  • 驗證目標:這是最關鍵也最繁瑣的一環,旨在確保新的更新沒有「意外地」破壞任何既有的功能。
  • 測試內容:在每次更新後,重新執行一系列涵蓋車輛所有功能的標準測試案例,檢視更新是否引入了新的錯誤(Bug),確保車輛在更新後仍能正確穩定地執行所有先前操作。

自動化測試:應對高頻率OTA的必然趨勢

面對上述複雜且嚴苛的測試需求,以及日益攀升的更新頻率,傳統的人工測試模式已顯得力不從心。這正是自動化測試成為必然趨勢的核心原因。

  • 人力與時間的侷限:一次完整的汽車回歸測試可能包含數千個測試項目。若依賴人工,不僅耗時極長,也無法跟上車廠高頻率的更新步伐。要為每一次微小的更新都進行全面人工回歸測試,成本效益極低。
  • 人為錯誤與不一致性:重複性的測試操作容易導致人為疏失,且不同測試人員的操作可能存在細微差異,影響測試結果的穩定性與可重現性。
  • 全時無休的驗證需求:軟體開發是全球性的協作,更新發布可能在任何時間。自動化測試平台(例如百佳泰的機器手臂測試平台ART)能夠實現7天24小時不間斷執行測試,極大地縮短了驗證週期。
  • 複雜問題的重現:某些偶發性問題難以透過人工操作穩定重現。自動化測試能以精確的腳本重複執行特定操作的方法,有效協助工程師捕捉並分析難以捉摸的錯誤。

透過導入自動化測試,車廠能將測試人員從重複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專注於更有價值的任務,如設計更複雜的測試情境、分析測試數據與深入除錯。這不僅提升了測試的效率與覆蓋率,更在根本上保障了每一次OTA更新的品質與安全,是車廠在SDV時代建立消費者信任的關鍵。

常見問題 (FAQ)

Q1: OTA 更新需要付費嗎?

A: 這取決於車廠的政策和更新的性質。通常,用於修復錯誤、提升安全性或小幅優化的更新是免費的。然而,對於重大的新功能解鎖(例如提升自動駕駛等級)或特定的娛樂服務,車廠可能會採用一次性付費或訂閱制的模式,這已成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

Q2: SOTA 和 FOTA 有什麼根本區別?

A: 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更新的對象與影響層級。SOTA 主要針對應用軟體,如同為您的手機安裝新App或更新App,主要影響使用者介面和娛樂功能。FOTA 則是更新底層的硬體韌體,如同更新您電腦的主機板BIOS,它能直接改變車輛的性能、效率和核心安全功能,技術複雜度和風險都更高。

Q3: OTA 更新失敗會怎麼樣?車輛還能開嗎?

A: 為應對更新失敗的風險,現代車廠的OTA系統通常設計有完善的保護機制。例如採用「A/B分區」機制,系統在一個備用分區進行更新,成功後再切換過去。若更新失敗,系統可以安全地回滾(Rollback)到更新前的穩定版本,確保車輛核心駕駛功能不受影響。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更新失敗不會導致車輛無法行駛,但可能會暫時無法使用某些新功能。

Q4: 進行 OTA 更新時需要注意什麼?

A: 車主通常會在車機螢幕上收到更新消息與通知。執行更新時,建議將車輛停放在網路訊號穩定的地方(如家中的Wi-Fi範圍內),並確保車輛電量充足(部分更新會要求一定的最低電量)。更新過程中,車輛可能部分或全部功能無法使用,因此最好選擇在不需要用車的時段進行更新,並遵循車機上的指示操作。

Q5: 所有的新車都支援 OTA 嗎?

A: 並非所有新車都支援,但這已成為主流趨勢,尤其是在電動車和智慧化程度較高的燃油車款上。目前,幾乎所有主流車廠,包含歐、美、日、韓、中國大陸的品牌,都已投入OTA技術的開發與部署。消費者在購車時,可以特別關注車輛是否支援OTA,以及其支援的範圍是僅限SOTA還是包含更核心的FOTA。

總結

OTA技術已從一個新潮的「加分項」,演變為現代汽車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它不僅是實現「軟體定義汽車」願景的命脈,更為使用者帶來了持續進化的擁車體驗,並為車廠開創了全新的服務與獲利模式。然而,這項便利的技術背後,是極其複雜且嚴謹的品質驗證工程。

隨著OTA更新的廣度、深度與頻率不斷增加,導入如機器手臂等高效的自動化測試解決方案,已不再是選項,而是確保品牌聲譽與行車安全的必要投資。未來,能夠最快、最穩定地提供高品質OTA更新的車廠,無疑將在這場汽車產業的數位變革中佔據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