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經》,是淨土宗的核心經典之一,與《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經」。此經詳細闡述了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下的四十八大願,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勝景,為眾生描繪了一條通往清淨佛國的修行之道。
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量壽經》的各種版本、核心要義,並比較其與《觀無量壽經》的異同,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入的瞭解。
《無量壽經》的版本流傳
《無量壽經》在中國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多種譯本和會集本,形成了複雜的版本體系。
漢譯本:五存七缺
根據唐代智昇所撰、並為後世宋元藏經所沿用的《開元釋教錄》記載,《無量壽經》前後共有十二次翻譯,其中五種譯本現今仍然存世,另外七種則已散佚,此即所謂的「五存七缺」。
現存五種譯本:
譯本名稱 | 譯者 | 朝代 |
---|---|---|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支婁迦讖 | 東漢 |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 支謙 | 三國吳 |
《佛說無量壽經》 | 康僧鎧 | 曹魏 |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 菩提流志 | 唐代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 法賢 | 趙宋 |
其中,康僧鎧的譯本流通最廣,影響也最大。
已佚失的七種譯本:
譯本名稱 | 譯者 | 朝代 |
---|---|---|
《無量壽經》 | 安世高 | 東漢 |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 帛延 | 曹魏 |
《無量壽經》 | 竺曇摩羅察 | 西晉 |
《無量壽至真等正覺經》 | 竺法力 | 東晉 |
《新無量壽經》 | 佛陀跋陀羅 | 東晉 |
《新無量壽經》 | 寶雲 | 劉宋 |
《新無量壽經》 | 曇摩羅蜜多 | 劉宋 |
會集本
由於五種現存譯本在內容、文字和願數上存在差異,後世有學者發心將其會集整理,以期得到一個更為完善的版本。主要的會集本有四種:
會集本名稱 | 會集者 | 朝代 |
---|---|---|
《大阿彌陀經》 | 王日休 | 趙宋 |
《無量壽經》 | 彭紹升 | 清初 |
《摩訶阿彌陀經》 | 魏源 | 清鹹豐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 夏蓮居 | 民國 |
《無量壽經》的核心要義
《無量壽經》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這是《無量壽經》的核心。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菩薩行時,向其師世自在王佛發願,世自在王如來指導其觀察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剎的淨穢善惡,經過五劫的思惟,發下了四十八條宏深誓願,每一願皆以「設我得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或「生者不取正覺」這樣的句式立誓,展現其決心。
其中,第十八願「唸佛往生願」最為重要,願文為「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願被視為淨土法門的根本。佛告阿難,當時法藏比丘說此願時,感動天地,誓願我作佛時,要建立一個最為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以接引十方眾生。其中許多願文都提到「於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中,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若不…則不取正覺」,其廣大心量涵蓋億那由他個佛剎。當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表達了堅定的決心。
極樂世界的莊嚴
經中佛語阿難,詳細描繪了極樂世界的種種美好景象,此佛剎中無有眾苦,只有無盡的安樂。例如黃金鋪地、七寶樓閣、八功德水,或有寶樹,樹葉與花果莊嚴,為葉色美妙,其國人天、天人乃至一切萬物,皆是微妙奇麗,清淨莊嚴。
往生淨土的法門
經中對諸天人民,提出了「信、願、行」三資糧,作為往生淨土的要件。核心在於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並且至心信樂,願生彼國,行者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三輩九品的往生
經中將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往生者,依其修行層次分為上、中、下三輩,每輩又分上、中、下三品,共九品。品位的高低,取決於眾生在世時的修行功德。不論何等根機,只要願生彼國,最終皆能住不退轉,得無生法忍。
《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的比較
《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雖然都屬於淨土宗的核心經典,但在內容和側重點上有所不同。
比較項目 | 《無量壽經》 | 《觀無量壽經》 |
---|---|---|
緣起 | 釋迦牟尼佛於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應尊者阿難之請,向與會的諸菩薩如普賢大士、妙德菩薩、慈氏菩薩(即彌勒菩薩),以及賢護等十六正士,包含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神通華菩薩、寶英菩薩、智幢菩薩、寂根菩薩、慧上菩薩、光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等,還有尊者迦葉、那提迦葉、尊者面王、尊者大淨志等上首者,與諸天人民等,宣說無量壽佛的因地願行。 | 釋迦牟尼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開示觀想念佛法門。 |
核心內容 | 闡述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和極樂世界的莊嚴。 | 詳細介紹十六種觀想念佛的方法,以及淨業三福。 |
修行方法 | 強調信、願、行三資糧,以持名唸佛為主要修行方式。 | 強調觀想念佛,透過觀想極樂世界的依報和正報莊嚴,來清淨身心。 |
救度對象 | 廣攝三根,普利羣萌,但主要針對有信願行的眾生,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 側重於救度罪業深重的凡夫,即使是臨終唸佛,也能蒙佛接引。 |
與會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常見問題
問:《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有何不同?
答:《無量壽經》詳細闡述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和極樂世界的莊嚴,而《阿彌陀經》則簡要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並勸導眾生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以求往生。可以說,《無量壽經》是「廣陳」,《阿彌陀經》是「略說」。
問:為什麼《無量壽經》有這麼多不同的譯本和會集本?
答:這主要是因為《無量壽經》在印度流傳甚廣,存在多種梵文版本。在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又經過不同譯師的翻譯,形成了多種譯本。後人為了方便讀誦和理解,又將這些譯本進行會集,因此產生了多種會集本。
問:學習《無量壽經》對我們現實生活有何意義?
答:學習《無量壽經》,可以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無常和輪迴的痛苦,從而生起出離心,追求究竟的解脫。同時,經中所倡導的慈悲、智慧、精進等品質,也可以幫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待人處事,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成為一位真正的真人。
總結
《無量壽經》作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為我們揭示了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和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為無數眾生指明瞭一條離苦得樂、究竟解脫的光明大道。透過深入學習和理解此經,我們可以堅定對淨土法門的信心,發願往生,最終圓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