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術語教室】秒懂IG DM意思和其他常見英文!讓你聊天、社交零失誤

【IG術語教室】秒懂IG DM意思和其他常見英文!讓你聊天、社交零失誤

在人手一機的數位時代,Instagram (IG) 早已不僅僅是分享照片的平台,更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核心社群媒體。然而,您是否也曾在滑IG時,被滿滿的網路術語弄得一頭霧水?像是貼文中常見的「詳情請DM我」、「Link in bio」,或是朋友間流傳的「小盒子見」,這些詞彙究竟代表什麼意思?這也成為許多人剛接觸時的疑問。

特別是「DM」這個詞,它的使用頻率極高,但其真正的含義與延伸用法,許多人仍一知半解。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的IG術語指南,深入剖析關於ig dm意思的核心定義、它與「PM」的細微差別,並一併整理其他您必須知道的IG功能英語詞彙,讓您從此告別社群用語的困惑,無論是日常閒聊還是專業溝通與交流,都能運用自如。

DM 的核心定義:不只是「私訊」

DM,是英文 Direct Message 的縮寫,字面直譯為「直接訊息」,也就是我們在Instagram上最常使用的「私訊」功能,正式的說法就是instagram dm。它允許用戶在一個私密的、非公開的聊天室中,與別人進行一對一或多人的群組對話。

在台灣,許多用戶更習慣用一個可愛的暱稱來稱呼這個功能——「小盒子」。這個說法源自於IG介面右上角的紙飛機圖示,點擊後便會進入私訊收件匣,彷彿一個專屬的訊息小信箱,因此得名。所以,當您聽到朋友說「我傳到你小盒子囉」這句話,意思就是「我私訊給你了」,就連小編在經營粉絲專頁時,也常用這個可愛的暱稱與粉絲互動。

有趣的是,「DM」這個縮寫在網路普及前,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思。在早期,DM代表「Direct Mail」,指的是郵寄的實體廣告或「傳單」。隨著科技演進,溝通方式從信件轉變為即時訊息,DM的含義也隨之演變成今日我們所熟知的「Direct Message」。了解這段演變,有助於避免在跨文化溝通時,因為語意的不同而產生誤會。

DM vs. PM:到底有什麼不同?

提到私訊,許多人腦中可能還會浮現另一個縮寫:「PM」。PM 是 Private Message 的縮寫,中文意思同樣是「私人訊息」。那麼,DM 和 PM 究竟該如何區分呢?

簡單來說,其實這些messages的核心功能完全相同,都是指私訊。它們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於不同社群平台的使用習慣:

  • DM (Direct Message):這個詞彙在 InstagramTwitter (現為X) 上最為普遍。平台官方和絕大多數用戶都使用DM來指稱私訊功能。
  • PM (Private Message):這個說法更常見於 Facebook 以及一些早期的網路論壇(如BBS),甚至在通訊軟體如LINE的某些情境下也會被提及。

因此,雖然兩者可以視為同義詞,但根據您溝通的對象與所在的平台來選擇使用,會讓您的溝通顯得更道地、更專業。例如,在IG上請人私訊您時,說 “DM me for details.” 會比 “PM me for details.” 更為貼切。

Instagram 核心術語大補帖

掌握了DM的精髓後,讓我們進一步擴展您的IG知識庫。以下整理了最常見的IG術語,讓您徹底搞懂平台上的每一個功能:

個人檔案 (Profile) 相關

  • Bio (個人簡歷 / 自我簡介):Bio是英文字Biography的縮寫。指的是您個人檔案頁面上,位於大頭貼下方的那段自我介紹文字。許多創作者或品牌會在此放上官網或活動連結,並在貼文中引導粉絲點擊,這就是 “The link is in my bio.” (連結在我的個人簡介中) 的由來。
  • Profile Photo (大頭貼):您的個人頭像照片。
  • Follow (追蹤) / Unfollow (取消追蹤):與其他用戶建立或解除連結的動作。
  • Follower(s) (追蹤者 / 粉絲):追蹤您的用戶。
  • Follow Request (追蹤要求):當您的帳號設定為不公開時,其他人需要發送請求,經您同意後才能成為您的粉絲。

內容互動 (Interaction) 相關

  • Post (貼文):發布在您個人檔案主頁上的永久性內容,可以是照片、圖片或影片。
  • Like (按讚) / Unlike (收回讚):對貼文表示喜歡的基本互動。
  • Comment (留言):在貼文下方公開發表的文字回應。
  • Share (分享):將貼文轉發到自己的限時動態,或透過DM分享給朋友。
  • Save (收藏):將感興趣的貼文儲存起來,方便日後查看。
  • Hashtag (主題標籤):以「#」符號開頭的關鍵字,用於分類內容、提高曝光度,並凝聚特定主題的社群。例如,使用 #foodporn 來分享美食照片。

限時動態 (Story) 與隱私功能

  • Story / Stories (限時動態):俗稱「限動」,一種發布後24小時就會自動消失的動態內容。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上文字、濾鏡、貼圖和音樂,分享生活的即時片段。
  • Story Highlights (精選限時動態):您可以將發布過的限時動態分門別類,永久保存在您個人檔案的Bio下方。這是一個展示您個人風格或重要資訊的絕佳位置。
  • Close Friends (摯友):您可以建立一個「摯友list」(摯友名單)。當您發布限時動態給摯友時,動態外框會呈現綠色,這讓您可以只將部分較私密的限時動態分享給特定好友看見,提供了更高的隱私度。
  • Archive (典藏):一個可以將貼文從個人檔案主頁上「隱藏」起來的功能,但不會刪除貼文。未來您隨時可以將其恢復顯示。
  • Mute (噤聲):如果您不想看到某位用戶的貼文或限時動態,但又不想取消追蹤對方,可以使用噤聲功能。對方不會知道您將他噤聲了,是個維持表面和平的實用工具。
  • Explore (探索頁面):點擊IG應用程式下方放大鏡圖示進入的頁面。IG會根據您的興趣演算法,推薦您可能喜歡的客製化內容,是探索新想法與創作者的好地方,也是品牌或創作者獲得免費流量與曝光的重要管道。

常用英文訊息縮寫對照表

在DM或任何網路聊天情境中,除了DM和PM,還有許多常見的英文縮寫。熟悉它們能讓您的溝通更有效率。

縮寫 英文全名 中文意思 使用情境
DM Direct Message 私訊 常用於 Instagram / Twitter
PM Private Message 私訊 常用於 Facebook / 論壇
FYI For Your Information 供你參考 轉發資訊時,告知對方看看即可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越快越好 希望對方盡快處理或回覆
LOL Laugh(ing) Out Loud 大聲地笑 表示覺得某件事非常好笑
BRB Be Right Back 馬上回來 聊天中途需要短暫離開時使用
BTW By The Way 順帶一提 要轉換話題或補充說明時
OMG Oh My God 我的天啊 表達驚訝或不敢置信
IDK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直接表示不清楚或不了解
TMI Too Much Information 資訊量太大了 當對方分享過於私人或細節的資訊

常見問題 (FAQ)

Q1: 在 Instagram 上,DM 和 PM 有任何功能上的差別嗎?

A1: 沒有。在IG平台上,這兩者功能完全相同,都是指私訊。只是「DM」是IG官方和全球用戶最習慣的用法,而「PM」則較常在Facebook等其他平台被提及。

Q2: 我在台灣常聽到朋友說「小盒子」,這和 DM 是完全一樣的意思嗎?

A2: 是的,完全一樣。「小盒子」是台灣IG使用者對DM (Direct Message) 功能的流行暱稱,兩者可以互換使用,無論是跟好友或家人聊天都通用。

Q3: 如果對方沒有追蹤我,我還可以 DM 他嗎?

A3: 可以。不過,您的消息會被歸類到對方的「陌生訊息 (Message Requests)」資料夾中。對方需要手動點開並「接受」您的訊息請求後,才能正式開啟對話,並且您的後續訊息才會直接進入他的收件匣。

Q4: 我如果不小心把 DM 當成「傳單 (flyer)」的意思來用,會怎麼樣?

A4: 這是在與英語母語人士溝通時可能發生的文化誤會。如果您對他們說 “Please send me a DM,” 他們會理解為「請私訊我」,而不是「請寄一張傳單給我」。若要指實體的宣傳品,正確的英文是 “flyer” 或 “brochure”。清楚地區分這兩者不同的用途,能幫助您避免溝通上的尷尬與誤解。

總結

總體而言,「DM」作為 Instagram 的核心溝通工具,其意涵已遠超「私訊」兩個字。它代表了一種即時、私密且多媒體的互動模式,無論是用於維繫朋友情誼、與品牌客戶互動,還是建立專業合作,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透過本文的詳細解析,相信您不僅徹底明白了 DM、PM 與「小盒子」的關係,也對 Hashtag、Bio、Story Highlights 等關鍵術語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是融入社群的鑰匙,下次當您在IG世界中暢遊時,不妨大方地運用這些詞彙,您會發現溝通變得更加輕鬆、精準且充滿樂趣。如果您還想知道更多社群媒體的用法,可以參考相關的延伸閱讀文章。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