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測滿級分是多少?

在台灣的升學制度中,學測和分科測驗扮演著關鍵角色,影響著學生的未來學業與職業選擇。學測作為核心能力的評量,測試學生在國文、英文、數學、自然及社會等五大領域的基本素養,成績以15級分制呈現。而分科測驗則針對特定科系的需求,評估學生在相關學科的專精能力,採用更細緻的60級分制。兩者的成績對於申請大學的策略與選擇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科系中,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興趣與能力,謹慎抉擇合適的考試方式與志願方向。透過明確的分數標準及級距,共同構建出一個公平且具挑戰性的升學體系。

113學測滿級分是多少?

在113學年度的學科能力測驗(學測)中,每個考科的滿級分皆為15級分。依據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布的五標分布,各科滿級分要求如下:國文、英文、社會及自然四科的頂標為13級分,而數學A和數學B的頂標分別是12級分。完整的四科學測總分則需達到60級分才算滿級分,並且不同科目組合和級距會影響學生的選校與申請優勢。

今年共有超過3677名學生達到英文考科的滿級分,是所有考科中最高的。

13級分是幾分?

13級分在臺灣學測的分數範圍內有不同科目的計分標準,並根據每科的分數分布而定義。在學科能力測驗中,各科的13級分通常對應於該科中前百分之十左右的考生成績。例如,在113學年度的標準中,國文、英文、社會及自然的頂標為13級分,而數學A和數學B的頂標則分別為12級分。

具體分數區間依學年度及考生的成績分布會有些微變動。以113學年度為例,某些科目例如英文和社會的13級分約在74至80分之間,具體範圍會視考試結果而定。

學測幾級分算好?

在學測成績中,「幾級分算好」通常取決於考生的升學目標和學校科系的需求。學測的「五標」分數,即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和底標,提供了重要的級分指標。

  1. 頂標和前標的意義:頂標(88百分位)和前標(75百分位)是最受青睞的成績標準。對於國內頂尖大學或熱門科系,例如臺灣大學的醫學系,四科50至55級分是進入這些頂尖學校的起碼條件。
  2. 均標至底標的適用:均標(50百分位)和後標(25百分位)分數一般適用於大部分中等到普通大學的申請要求。若是四科總分在45至50級分之間,大致可以申請中間排名的科系,但若想申請理工、醫學等競爭激烈的科系,則仍需要更高的分數。
  3. 級分計算與使用:每科最高為15級分,而成績若在頂標或前標之間,即代表在全體考生中的優勢分數。在申請時,考生可以根據學測五標級分來判斷自己的位置,也可使用學測落點分析工具來評估不同學群、學校的錄取機會。

簡而言之,學測級分是否「算好」取決於申請的學校及科系的分數門檻。頂標或前標的成績可以說是較為理想,而均標分數則通常足夠申請到普通的科系或學校。

學測幾分算高?

學測的分數高低標準在臺灣以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來評估,各標的分數代表不同的成績階層。其中,「頂標」和「前標」分數通常被視為較高的成績。以2024年的學測標準來看,各科頂標和前標的分數如下:

  • 國文:頂標13級分,前標12級分。
  • 英文:頂標13級分,前標11級分。
  • 數學A:頂標11級分,前標9級分。
  • 數學B:頂標12級分,前標10級分。
  • 社會科:頂標12級分,前標11級分。
  • 自然科:頂標13級分,前標11級分。

一般來說,若考生的總成績接近或超過各科頂標,即可視為「高分」,具備申請國內熱門科系(如醫學、法律等)或頂尖大學的競爭優勢。而均標或以下的分數則較適合申請一般大學或專業技術學院。此外,申請臺灣一流大學(如臺大、成大)的學生,通常要求各科達到前標以上,以增加錄取的可能性。

學測級分如何換算分科?

學測成績在分科測驗中換算成級分制,旨在提供大學分發入學的依據。每個學測考科的原始分數,會轉換成最高60級分的「分科測驗級分」,以便與分科測驗科目(如數學甲、物理、化學等)一同計算錄取標準。換算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1. 級距換算方式:學測每科分數的前1%頂標成績,取其平均原得分並計算至小數第二位,再除以60,得出該科的級距值。每科最高級分設為60分。
  2. 扣分與違規處理:若學測成績中有扣分情況,在進行分科級分換算時,會以扣分前的原始學測成績換算,之後再依據分科測驗違規規則扣分。
  3. 各科五標分布:為公平反映考生能力,分科測驗同樣使用「頂標」、「前標」、「均標」、「後標」與「底標」來標示成績,使考生在選填志願時能更清晰了解其相對表現。

學測級分轉為分科級分後,通常適用於國文、英文等未納入分科測驗的科目。各大學會依校系需求採計指定科目,以求精準選拔適合人才。

分科跟學測差在哪裡?

在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學測和分科測驗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有著相異的目標和內容設定。

  1. 考試目的和內容:學測(學科能力測驗)主要測驗學生的基本核心能力,涵蓋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五大領域,內容偏向通識基礎,以了解考生是否具備進入大學的基本素養。而分科測驗則著重於更專精的學科能力測驗,適用於部分特定科系的入學需求。分科測驗的科目包括數學甲、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等七科,考生可以依照所申請的科系需求選擇應考科目。
  2. 考試範圍和評分制度:學測採用12年國教基礎課程範圍,而分科測驗則根據部定必修和加深加廣選修課程進行測驗,評估學生在學科的更高層次掌握能力。評分方式上,學測的成績以15級分制呈現,而分科測驗採60級分制,以更精細地區分考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
  3. 入學管道與成績應用:大學入學管道多元化,學測成績常用於個人申請入學,而分科測驗則主要用於「考試分發入學」,意指考生依學測和分科測驗成績的加權計分申請大學。學測成績往往是篩選的初步門檻,而分科測驗的成績則在最終分發過程中發揮更直接的作用,尤其是對專業能力要求較高的科系,如醫學、理工等。
  4. 選科與再考機會:學測完成後的成績可沿用至分科測驗,但若考生選擇參加分科測驗,則不能重考國文、英文及數乙三科,需沿用學測成績,增加了選科和升學的靈活性,但也限制了再考的機會。

總結

在113學年度的學科能力測驗中,各科的滿級分為15級分,國文、英文、社會及自然的頂標為13級分,而數學A和B則分別為12級分。總分達60級分為滿級分,其中達到英文滿級分的學生最多。學測的「五標」分數(頂標、前標等)無論對於升學而言均有重要意義,頂標和前標適用於申請國內頂尖大學,若四科總分在50至55級分之間有較高的競爭力。學測成績採15級分制,而分科測驗則為60級分制,兩者在考試目的與內容上有所不同,學測強調基礎能力,而分科測驗則重點在專業知識,以滿足不同科系的升學需求。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