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未來》影評:敬我們愛而不得,卻依然勇敢的青春

在青春電影早已充斥著墮胎、車禍、絕症等狗血套路的市場中,由導演陳正道執導,張子楓與吳磊領銜主演的《盛夏未來》無疑注入了一股清流。它拋棄了浮誇的戲劇衝突,轉而以一種更為細膩、寫實且充滿現代感的方式,深入探討當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

該片圍繞著一個謊言展開,卻最終引導主角與觀眾共同面對關於家庭、愛情與自我認知的真相。這不僅是一部講述「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的青春悸動,更是一曲關於勇敢與誠實的成長讚歌,這部作品觸動了無數觀眾心中最柔軟的角落。

《盛夏未來》電影基本資訊

項目 內容
中文片名 盛夏未來 (Upcoming Summer)
導  演 陳正道
編  劇 沈洋、詹晨
領銜主演 張子楓、吳磊
其他主演 郝蕾、祖峯
電影類型 劇情、青春、愛情
片  長 115 分鐘
上映日期 20210730 (中國大陸)
出品公司 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東陽向上影業有限公司等
線上平臺 Netflix、騰訊視頻等

劇情脈絡:一個謊言,兩條平行線的交會

故事始於高考前夕,品學兼優的女孩陳辰(張子楓 飾)意外發現父母早已貌合神離,甚至各自有了新的生活。為了挽留這個看似完整的家,她選擇在高考時故意失利,並向追問原因的母親(郝蕾 飾)撒下了一個謊言:自己是因為與校園風雲人物鄭宇星(吳磊 飾)「失戀」才影響了考試。

這個隨口捏造的藉口,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讓兩個本無交集的人被迫綁定在一起。鄭宇星,一個外表帥氣、在抖音上擁有眾多粉絲的抖 音 網 紅,內心卻是與年齡不符的孤獨。他因為自己的失戀而錯過高考,回到復讀班後,竟莫名其妙地成了陳辰的「前男友」。在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兩人將錯就錯,開啟了一段「假裝情侶」的校園生活。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從陌生到熟悉,逐漸發現彼此是孤獨的同類。陳辰窺見了鄭宇星在華麗外表下的寂寞與執著,而鄭宇星也成為了陳辰在家庭謊言破碎後唯一的慰藉。他們一起戴上耳機聽電子音樂,一起在天台分享祕密,情感在曖昧的氛圍中悄然滋長。然而,鄭宇星心中始終有一個無法放下的「Ming」,那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前任。為了幫助鄭宇星,也為了面對自己的真心,陳辰勇敢地提議陪他一起去海南三亞的電音節,尋找那個神祕的Ming,這趟旅程也將他們的青春推向了高潮與轉折。

角色深度剖析

陳辰(張子楓 飾):從逃避到勇敢面對的成長

張子楓飾演的陳辰,是整部電影情感的核心。她起初用一個謊言去對抗另一個謊言(父母的假面婚姻),這是一種消極的抵抗。她暗戀鄭宇星,卻將這份喜歡藏在心底,甚至將其作為應付母親的工具。然而,隨著與鄭宇星的相處,他們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情,她內心的力量被逐漸喚醒。她不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而是學會了主動出擊,陪著「姐妹」去見前任,勇敢地在電音節上告白。

最令人心疼也最展現她成長的,是影片後半段她對現實的接受。無論是目睹父母各自擁有新歡的釋然,還是在被鄭宇星親吻後聽到那句殘酷的「我要是也能喜歡妳就好了」時,眼中含淚的微笑。她最終學會了電影的核心主旨:「我們都應該學著接受,喜歡的人不一定喜歡自己這件事。」她沒有簽下讓鄭宇星一人承擔後果的協議,而是選擇向母親坦白一切,這標誌著她真正走向了誠實與勇敢。

鄭宇星(吳磊 飾):孤獨靈魂的自我救贖

吳磊的表演跳脫了以往的陽光形象,成功塑造了一個層次豐富的鄭宇星。他看似擁有一切——外貌、人氣,但他的心情卻總是低落,內心是與年齡不符的孤獨,只能對著Siri排解孤獨。他對電子音樂的熱愛,源於前任Ming,這份熱愛也成為他尋找同類的途徑。他曾說:「幾首我非常喜歡的歌裡,底下卻僅有一兩條評論,就會特別好奇那兩個究竟是誰?」這句話道盡了他渴望被理解的內心。

他對Ming的執念,與其說是放不下愛情,不如說是他無法接受「我還喜歡他,而他已經不喜歡我」這個殘酷事實。在天橋上,他一遍遍撥打無人接聽的電話,最終崩潰痛哭的場景,是全片極具感染力的片段之一。最終,父親的一巴掌意外導致他左耳失聰,卻也打醒了他。三年後,他戴著助聽器,實現了DJ夢想,站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這不是一個愛情圓滿的結局,卻是一個關於個人夢想實現的勵志篇章。

核心主題探討

1. 「愛而不得」的真實青春與同志議題的隱晦表達

《盛夏未來》最受讚譽的一點,是它對「愛而不得」這一青春常態的深刻描繪。它沒有強行讓男主角終成眷屬,而是停在了那句最令人心碎的臺詞上:

「我要是也能喜歡妳就好了。」

這句話背後,隱藏著電影最核心的懸念和最大膽的暗示——鄭宇星喜歡的是男生。導演陳正道並未明說,但在中國大陸的審查環境下,他巧妙地埋下了諸多線索:

  • 父親的態度:當得知兒子與陳辰在外過夜時,鄭宇星的父親異常篤定地保證「他絕對不會對陳辰怎麼樣」。
  • 陳辰的反應:在電音節看到Ming的海報時,陳辰瞠目結舌,鄭宇星隨後對她說:「現在換妳欠我一個祕密了。」這暗示陳辰發現了Ming是男生的祕密。
  • Ming的形象:舞臺上的Ming始終未露真容,穿著寬大的帽T,形象極其中性。
  • 導演的延續:本片導演陳正道曾執導過臺灣同志電影的經典之作《盛夏光年》,也執導過懸疑片《祕密訪客》,展現其多變的風格。《盛夏未來》在精神內核上,被許多影迷視為《盛夏光年》的續作,探討了相似的性別認同與青春困惑。

這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原來是姐妹」的設定,讓這部愛情電影超越了一般的青春愛情電影,觸及了更深層次的自我認同與情感困境。

2. 謊言與真實:兩代人的課題

電影不僅聚焦於青少年的成長,也花了相當篇幅描寫成人世界的謊言。陳辰的父母為了不影響女兒高考,選擇隱瞞離婚事實,上演家庭和睦的戲碼。他們自以為是的「為你好」,卻成為壓垮陳辰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個情節尖銳地指出,無論出於何種善意的目的,謊言終究會造成傷害,並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終,陳辰與父母的和解,建立在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這條家庭線與主角的愛情線相互呼應,共同傳達出一個核心觀點:勇敢,是接受你接受不了的事,是堅持你堅持不了的事。 而變得勇敢的第一步,就是誠實面對自己與他人。

3. 音樂與科技:00後的青春符碼

電影巧妙地運用了抖音(一種社羣媒體)、Siri、電子音樂等現代元素,精準地捕捉了00後一代的生活氣息。電子音樂在本片中不僅是背景,更是推動情節、塑造人物的關鍵。它既是鄭宇星的夢想載體,也是他和陳辰建立情感連結的私密媒介。從五月天的《擁抱》、The Chainsmokers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到電音節上讓人心潮澎湃的《Moments》,音樂完美地烘托了角色的心境與故事的氛圍。

常見問題 (FAQ)

Q1: 《盛夏未來》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A1: 電影採用開放式結局。三年後,陳辰來到一個電音節,看到了已成為知名DJ的鄭宇星在舞臺上發光發熱(戴著助聽器)。兩人相視一笑,沒有言語交流。這個結局意味著他們各自走向了成熟,實現了自我成長。雖然他們沒有成為戀人,但那段共同經歷的青春成為了彼此生命中珍貴的印記,他們最終都勇敢地奔赴了各自的「未來」。

Q2: 鄭宇星喜歡的對象Ming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

A2: 電影中並未明確揭示Ming的性別,這是導演留給觀眾解讀的空間。但根據片中大量線索(如鄭宇星父親的反應、陳辰看到海報的震驚、鄭宇星吻過陳辰後說的話等),普遍的解讀認為Ming是男性。這也讓鄭宇星對陳辰的感情,從單純的「不喜歡」變成了「不能喜歡」,使這個愛情片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劇性和複雜性。

Q3: 這部電影和《盛夏光年》有什麼關聯?

A3: 兩部電影均由導演陳正道執導,片名也極為相似。《盛夏光年》(2006)是臺灣一部經典的同志題材青春電影,大膽探討了同性愛戀與青春的迷惘。而《盛夏未來》在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下,以更為隱晦和曖昧的方式觸碰了相似的主題,因此被許多觀眾視為《盛夏光年》在精神上的延續或「續作」。兩部作品中的演員都精準地傳達了青春期的困惑。

Q4: 電影的主題曲是什麼?

A4: 電影的主題曲是由五月天阿信創作並演唱的《青空未來》,這首歌曲深刻呼應了影片勇敢無畏的核心精神。此外,男女主角演員也翻唱了《盛夏光年》作為宣傳曲。

Q5: 為什麼《盛夏未來》被認為是一部成功的青春電影?

A5: 主要原因有三點:1. 真實感與共鳴:它摒棄了傳統青春片的狗血俗套,聚焦於「暗戀失敗」、「家庭問題」(例如陳辰的母親與王叔叔的關係)等更貼近普通人青春經歷的主題,引發了年輕觀眾的強烈共鳴。2. 演員的出色表演:張子楓和吳磊的表演自然、細膩,化學反應十足,成功撐起了整部電影的情感內核。3. 主題深刻:電影不僅僅停留在情愛層面,更深入探討了關於誠實、勇敢、自我認同與成長等普世價值,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和回味空間。

總結

許多作者在微博等平臺上評論,《盛夏未來》無疑是近年來華語青春電影的驚喜之作。它以極高的完成度和真誠的態度,講述了一個關於錯位、遺憾與成長的故事。張子楓與吳磊之間充滿火花的表演,賦予了角色極強的生命力與可信度。電影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給予觀眾一個童話般的圓滿結局,而是選擇了一個更貼近現實的開放式收尾。

鄭宇星實現了夢想,陳辰也順利完成了高考,走向了屬於自己的未來。他們沒有在一起,但那年盛夏的經歷,讓他們都成為了更勇敢、更誠實的人。電影告訴我們,青春或許充滿了求而不得的酸楚,但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未來」終將到來,無論你喜歡的人是否剛好也喜歡你,重要的是在那段漫長的歲月裡,我們是否能找到真實的自己,並為之不懈努力。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