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 NYSE: ORCL)是一家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科技公司。對於許多資深的IT專業人士而言,Oracle幾乎就是關聯式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的代名詞,其強大的資料庫軟體在過去數十年間,支撐著全球金融、電信、製造到零售等各行各業的核心運作。然而,隨著雲計算的浪潮席捲全球,這家成立於1977年的科技巨擘,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而關鍵的轉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軟體公司,甲骨文正全力發展其全面的軟體解決方案。
本文將深入剖析甲骨文的發展歷程,從其創立初期的輝煌、經歷的挑戰,到現今以雲端基礎設施(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和雲端應用軟體(SaaS)為雙引擎的戰略佈局。我們將詳細拆解其龐大的產品與服務版圖,分析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定位與策略,並探討其在台灣的業務發展與相關的產業鏈概念股。
一、 公司發展歷程:從矽谷車庫到全球科技巨頭
甲骨文的歷史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創業史,其發展軌跡與全球資訊科技的演進緊密相連。
1. 創立與早期輝煌 (1977-1989)
- 1977年:受到IBM研究員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發表的關聯式資料庫論文啟發,勞倫斯·埃裡森(Larry Ellison)、鮑勃·邁納(Bob Miner)與埃德·奧茨(Ed Oates)在加州聖塔克拉拉共同創立了「軟體發展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SDL),這家最初的軟體公司。
- 1979年:公司更名為「關係式軟體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 Inc., RSI),並成功推出了全球第一套商用化的關聯式資料庫產品——Oracle。有趣的是,其第一個客戶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 1982年:公司公司正式更名為「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象徵其核心產品的成功。
- 1986年:甲骨文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募集了3,150萬美元,並開始了其全球擴張的步伐,業務迅速遍及歐洲與亞洲。
2. 挑戰、重組與網路化時代 (1990-2003)
- 1990年:由於過於激進的銷售策略,甲骨文首次出現年度虧損,市值在一天內蒸發近80%,公司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埃裡森被迫進行管理層重組,引進更成熟的管理體系。
- 1992年:劃時代的產品 Oracle 7 問世,其穩定的性能和強大的功能讓甲骨文重回增長軌道,奠定了其在資料庫市場的霸主地位。
- 1995年:埃裡森宣佈PC已死,並另組「網路電腦公司」(Network Computer),致力於推廣網路電腦。
- 1999-2000年:為了應對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及提升內部效率,埃裡森推行了著名的「10億美元瘦身計畫」。透過將全球70個分散的資料庫整合到單一的互聯網平台上,公司不僅大幅節省了營運成本,更將自身的轉型經驗變成了最佳的行銷案例,推出了「電子商務套餐」(E-business Suite)。
3. 收購驅動的成長與雲端轉型 (2004-至今)
進入21世紀,面對微軟SQL Server、IBM DB2等對手的激烈競爭,以及SAP在企業應用軟體市場的領先,甲骨文開啟了以大規模併購來擴充技術版圖和市場份額的策略。
- 總部遷移:2020年12月,甲骨文宣佈將總部從加州的紅木海岸(Redwood Shores)遷至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Austin),以吸引更多元的科技人才。
以下是甲骨文歷史上幾次關鍵性的收購行動:
收購時間 | 被收購公司 | 收購金額 | 戰略意義 |
---|---|---|---|
2005年 | 仁科軟體公司 (PeopleSoft) | 約 103 億美元 | 經過長達18個月的敵意收購戰,成功拿下當時主要的人力資源管理(HCM)軟體供應商,大幅強化了在企業應用軟體市場的實力。 |
2005年 | 希柏軟體公司 (Siebel Systems) | 約 58.5 億美元 | 取得客戶關係管理軟體的領導者,直接與德國大廠SAP在企業應用全領域展開競爭。 |
2008年 | BEA Systems | 約 85 億美元 | 獲得了領先的應用伺服器和中介軟體技術(WebLogic),鞏固了其在企業IT架構中的核心地位。 |
2009年 | 昇陽電腦 (Sun Microsystems) | 約 74 億美元 | 堪稱甲骨文史上最重要的收購案。此舉使其從純軟體公司轉變為軟硬體整合的巨頭,獲得了伺服器與儲存硬體、Solaris作業系統,以及極其關鍵的 Java 程式語言和 MySQL 開源資料庫。 |
2016年 | NetSuite | 約 93 億美元 | 收購了領先的雲端ERP供應商,這是甲骨文全力衝刺雲端SaaS市場的重大標誌。 |
2017年 | Aconex | 約 12 億美元 | 收購澳洲的雲端施工專案管理服務商,深化垂直產業的解決方案。 |
2021年 | Cerner | 約 283 億美元 | 甲骨文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旨在將這家電子病歷巨頭的數據與Oracle的雲端基礎設施和AI能力結合,全力進軍並主導龐大的醫療保健科技市場。 |
二、 核心產品與服務版圖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併購,甲骨文的產品線已極為龐大,涵蓋了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應用軟體的完整技術堆疊。其業務主要可分為三大板塊,其總營收結構也反映了向雲服務的轉變:
1. 雲端基礎設施與平台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 OCI)
這是甲骨文當前發展的核心,直接對標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谷歌GCP。OCI被定位為「第二代雲端」,強調為企業級關鍵任務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強的安全性和更優的成本效益的雲服務。其基礎架構為眾多應用程式的運行提供了保障。
- 核心服務:
- 運算 (Compute):提供從裸機伺服器(Bare Metal)、虛擬機器(VM)到輕量級容器(Containers)的多元算力選擇。
- 儲存 (Storage):涵蓋物件儲存、區塊儲存、檔案儲存及封存儲存,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 資料庫 (Database):這是OCI最具差異化的王牌服務,也是一個強大的資料庫管理系統。
- Oracle 自治資料庫 (Autonomous Database):基於AI和機器學習,實現「自動駕駛、自動安全、自動修復」的雲端資料庫服務,大幅降低企業維運成本。
- Exadata 雲端服務:將其頂級的軟硬體整合資料庫一體機Exadata部署在雲端,提供極致性能。
- MySQL HeatWave:一個整合了交易處理(OLTP)、資料分析(OLAP)和機器學習(ML)的MySQL雲端服務。
- NoSQL 資料庫服務。
- 分析與AI (Analytics & AI):提供從資料科學平台、商業智慧分析到預建模的AI服務,協助企業從數據中挖掘價值。
2. 雲端應用軟體 (Cloud Applications – SaaS)
甲骨文將其在ERP、CRM、HCM等領域的多年積累,全面轉向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提供整合的雲端企業管理解決方案。
- Oracle Fusion Cloud ERP:完整的雲端企業資源規劃erp套件,涵蓋財務、採購、專案管理等。
- Oracle Fusion Cloud HCM:雲端人力資本管理,覆蓋從招聘到退休的整個人力資源生命週期。
- Oracle Fusion Cloud SCM:雲端供應鏈管理與製造,協助企業打造彈性、智慧的供應鏈。
- Oracle Fusion Cloud CX:客戶體驗套件,整合行銷、銷售、服務與商務,直接對抗Salesforce。
3. 地端部署軟體與硬體 (On-Premises & Hardware)
儘管重心轉向雲計算,傳統的地端業務依然是甲骨文重要的收入來源,提供強大的軟體服務。
- 資料庫軟體:Oracle Database 依然是全球大型企業的首選資料庫,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授權與維護收入。
- 企業應用軟體:E-Business Suite、PeopleSoft、JD Edwards、Siebel CRM 等傳統套裝軟體,仍有龐大的客戶群在使用。
- 硬體與工程系統 (Engineered Systems):
- Exadata:軟硬體高度整合的資料庫一體機,專為運行Oracle資料庫提供極致性能。
- 伺服器與儲存設備:提供基於SPARC和x86架構的伺服器及儲存解決方案。
- 作業系統與開發平台:
- Java:全球最重要的程式設計語言和開發平台之一。
- Oracle Linux 與 Solaris 作業系統。
三、 市場定位與競爭格局
甲骨文在不同的市場領域,面臨著不同的競爭對手和挑戰。
- 雲端基礎設施市場 (IaaS/PaaS):
- 主要競爭對手: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端平台GCP。
- 市場地位:甲骨文在雲端產業中是追趕者。相較於三大公有雲巨頭,其市佔率較低。
- 競爭策略:
- 差異化競爭:不追求全面超越,而是聚焦於企業核心工作負載,強調其在資料庫、高效能運算(HPC)和安全性方面的優勢。
- 多雲與混合雲:積極推動多雲策略,例如與微軟合作推出「Oracle Database@Azure」,讓客戶可以在Azure雲上直接使用OCI的資料庫服務,降低客戶遷移門檻。
- 價格優勢:宣稱在網路傳輸、資料儲存等特定領域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具吸引力的價格。
- 資料庫市場:
- 主要競爭對手:微軟SQL Server、IBM DB2、開源資料庫(如PostgreSQL、MongoDB)以及各大雲端廠商自研的資料庫(如Amazon Aurora)。
- 市場地位:在企業級關聯式資料庫市場仍是領導者,尤其在金融、電信等對穩定性、安全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其企業數據管理能力備受肯定。
- 挑戰:面臨著雲端原生資料庫和開源資料庫的侵蝕,客戶逐漸傾向於更靈活、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
- 企業應用軟體市場 (SaaS):
- 主要競爭對手:在ERP領域,主要對手是德國的SAP;在CRM領域,主要對手是Salesforce;在HCM領域,主要對手是Workday。
- 競爭優勢:能夠提供從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到軟體即服務(SaaS)的完整、整合的雲端解決方案,這是其相較於純SaaS廠商的獨特優勢。
四、 台灣市場與相關概念股
1. 台灣甲骨文
甲骨文公司於1991年正式進入台灣市場,成立台灣分公司,並先後在新竹和高雄設立辦事處。目前在台員工約250人,為台灣各大產業的企業客戶(包含金融、製造、高科技、零售等)及政府機構提供全方位的軟硬體產品、雲端服務及專業的顧問與技術支援。台灣的系統整合商如倍力資訊(M-Power)等公司,也是甲骨文在本地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
2. 甲骨文概念股
甲骨文的雲端戰略帶動了對全球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從而使相關供應鏈中的廠商受益。
美國甲骨文概念股
公司名稱 | 股票代碼 | 關聯性 |
---|---|---|
輝達 (NVIDIA) | NVDA | 提供訓練AI模型和高效能運算所需的高階GPU,是OCI擴展AI能力的核心硬體。 |
超微 (AMD) | AMD | 提供高效能的CPU和GPU解決方案,是資料中心算力的重要來源之一。 |
美光 (Micron) | MU | 提供資料中心伺服器所需的大量記憶體(DRAM)和儲存(SSD)產品。 |
Palantir | PLTR | 專注於大數據分析和AI平台,與甲骨文同屬數據智能賽道,存在合作與競爭關係。 |
台灣甲骨文概念股
台灣廠商主要在資料中心硬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網路通訊和光通訊領域。
公司名稱 | 主要業務 | 關聯性 |
---|---|---|
智邦 (2345) | 網路交換器、矽光模組開發 | 為雲端資料中心提供核心的網路交換器,是高速數據傳輸的基礎。 |
明泰 (3380) | 人工智慧與網路交換器應用 | 佈局AI應用的網路交換技術,受惠於資料中心升級趨勢。 |
華星光 (4979) | 高速光通訊產品 | 提供資料中心內部和之間進行高速數據傳輸所需的光收發模組。 |
眾達-KY (4977) | 共封裝光學(CPO)產品 | 研發下一代CPO技術,旨在降低資料中心能耗並提升傳輸速率。 |
波若威 (3163) | 高速傳輸產品 | 專注於資料中心使用的400G/800G等高速光通訊元件。 |
常見問題 (FAQ)
Q1: 甲骨文公司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A: 傳統上,甲骨文的核心業務是其關聯式資料庫軟體。而現階段,其核心業務已轉變為雙軌並行:一是雲端基礎設施服務(OCI),提供運算、儲存、網路和資料庫等雲服務;二是雲端應用軟體(SaaS),提供涵蓋ERP、HCM、SCM和CX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
Q2: Oracle Cloud (OCI) 與 AWS、Azure 等雲端服務有何主要不同?
A: OCI的主要差異化在於:1) 為企業核心應用而生:特別強調高效能、高穩定性和高安全性,專為運行Oracle資料庫等關鍵任務設計。2) 成本效益:在某些服務(如網路出口流量)上提供比競爭對手更低的價格。3) 自治技術:其自治資料庫(Autonomous Database)能大幅簡化維運管理。4) 多雲策略:更積極地與競爭對手(如微軟Azure)合作,提供混合雲和多雲解決方案。
Q3: Java 和甲骨文有什麼關係?
A: 甲骨文在2009年收購了昇陽電腦公司(Sun Microsystems),從而擁有了Java程式語言和平台的全部所有權。自此,甲骨文成為Java技術的主要管理者和推動者,負責其版本的更新、標準的制定和商業版本的發行。
Q4: 為什麼甲骨文要收購昇陽(Sun)和Cerner?
A: 收購昇陽是為了實現軟硬體垂直整合,讓甲骨文能夠提供從應用、資料庫、作業系統到伺服器、儲存的完整解決方案,並獲得了Java和MySQL兩大戰略性資產。收購Cerner則是一次深入垂直產業的戰略佈局,目標是將Cerner在醫療領域龐大的數據和應用,與甲骨文的雲端基礎設施(OCI)和AI能力結合,以主導價值數兆美元的全球醫療保健科技市場。
總結
甲骨文公司的發展史,是全球企業軟體產業演進的縮影。它從一個純粹的資料庫霸主,透過一系列精準而大膽的收購,逐步擴展為一個提供全方位IT解決方案的科技帝國。如今,面對雲計算這場決定未來十年科技版圖的戰役,甲骨文雖起步較晚,但憑藉其深厚的企業客戶基礎、無可匹敵的資料庫技術、以及從硬體到軟體、從IaaS到SaaS的垂直整合能力,正以一個獨特的「挑戰者」姿態,全力突圍。
其未來的成功,將取決於OCI能否持續贏得更多企業核心工作負載的信任,以及其Fusion雲端應用能否在與SAP、Salesforce的競爭中擴大版圖。對於投資者和產業觀察者而言,甲骨文的這場雲端轉型之戰,無疑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值得關注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