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是一段充滿喜悅與變化的奇妙旅程。隨著荷爾蒙的劇烈轉變和新陳代謝率的提升,許多孕媽媽會發現自己的食慾變得難以捉摸,時而孕吐反胃,時而半夜飢餓難耐。面對突如其來的口腹之慾,零食成了安撫身心的最佳夥伴。然而,「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並非意味著可以無限制地大吃特吃。選擇正確的零食,不僅能解饞、補充正餐之餘的營養,更能為嬰兒的健康成長發育打下良好基礎;反之,若選擇不當,則可能只胖到母親,甚至增加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本文將依據營養師的專業建議,為您詳細解析孕期各階段的飲食重點,並嚴選出10大類健康營養的零食,同時提醒您應該避開的地雷點心,讓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安心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孕期三階段營養攝取與體重管理
在深入零食選擇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整個孕期分為三階段,每個階段的營養需求和體重增加建議都不同。理想上,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0至14公斤,良好的孕媽咪體重控制是關鍵。
懷孕初期 (0-12週)
此階段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關鍵期,葉酸的補充至關重要。準媽媽可以多攝取蘆筍、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此時通常無需額外增加熱量,體重增加1-2公斤即可。若有孕吐、噁心等害喜現象,可適量攝取全穀類食物,其中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緩解不適。
懷孕中期 (13-28週)
胎兒快速成長,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建議每日額外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及10公克的蛋白質。例如,每天比孕前多喝半杯低脂牛奶、多吃一份蔬菜和一份魚肉。此階段體重約增加5-6公斤為宜。
懷孕後期 (29週後)
此階段應著重鐵質與鈣質的補充。為供應母體增加的血液量及寶寶的造血需求,每日需額外增加30毫克的鐵質,可從蛋黃、紅色肉類、內臟類攝取。鈣質則有助於胎兒骨骼發育,並預防母體抽筋。此階段體重同樣建議增加5-6公斤。營養師特別提醒,鈣與鐵會互相抑制吸收,建議「一餐高鐵、一餐高鈣」分開補充。
孕期一日飲食建議量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不同活動量的孕婦每日所需營養素如下:
飲食類別 |
初期 |
中期、後期 |
---|---|---|
熱量(大卡) |
1900 (以適度活動量婦女為例) |
增加300大卡 |
全穀根莖類(碗) |
3 |
+0.5 |
豆魚肉蛋類(份) |
5.5 |
+1 |
低脂乳品類(杯) |
1.5 |
+0(維持1.5) |
蔬菜類(碟) |
3 |
+1 |
水果類(份) |
3 |
+1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份) |
5 |
+0(維持5) |
註:此表為一般建議值,實際需求應依個人體重與健康狀況調整。
強力推薦!10種孕期絕佳點心
掌握了孕期的飲食原則後,解饞的點心時間就不再是充滿罪惡感的掙扎。以下為您精選10種營養、美味又相對無負擔的點心選擇:
1. 乳製品 (牛奶、優格、起司)
乳製品是鈣質與優質蛋白質的絕佳來源。建議每日攝取1-2杯低脂牛奶。對於有便祕困擾的孕婦,優格或優酪乳是更好的選擇,其富含的益生菌能幫助維持腸道健康。選購時,應優先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原味優格產品,避免攝入過多糖分;若想增加風味,可自行搭配新鮮水果或麥片。起司也是補鈣的好幫手,建議選擇「高鈣、低脂、低鹽」的天然起司。但需特別注意,務必選擇經過高溫殺菌的產品,避免食用藍紋起司、卡芒貝爾起司等未經巴士德殺菌的軟質起司,以防李斯特菌感染風險。
2. 黃豆製品 (豆漿、豆花)
豆漿、豆花等黃豆製品富含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與卵磷脂,有助於寶寶的神經系統與腦部發育。建議選擇無糖豆漿,或將豆花的糖水減半、兌水飲用。吃豆花時,配料的選擇是關鍵,應避開粉圓、湯圓等高澱粉配料,優先選擇仙草、愛玉等低熱量選項。
3. 綜合堅果
核桃、杏仁、腰果、南瓜子、葵花子等綜合堅果堅果類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質、維他命E及多種礦物質,其中核桃的Omega-3脂肪酸對胎兒腦部發育尤其有益。但堅果類屬於油脂類,熱量較高,份量控制是關鍵。建議每日攝取約一個手掌抓滿的量(約1-2湯匙)即可。挑選時,應選擇無調味、未經烘烤或輕度烘焙的原味堅果,避免吃下過多的鹽分和油脂。
4. 全榖雜糧類 (麥片、蘇打餅乾、地瓜)
-
麥片/燕麥片: 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建議選擇需烹煮的純麥片,而非添加大量糖和香料的即溶三合一溶麥片。
-
蘇打餅乾: 口味單純的蘇打餅乾能緩解孕吐不適,但購買前務必查看營養標示,選擇低鈉、低油的款式,每次以3-5片為宜。
-
地瓜/栗子: 蒸或烤地瓜、糖炒栗子都是優質的澱粉來源,富含膳食纖維、葉酸和蛋白質,方便攜帶,適合作為點心。
5. 海苔
海苔熱量低、纖維含量高,且富含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的必要礦物質——碘。市售海苔口味眾多,建議孕媽咪選擇原味、薄鹽、非油炸的日式海苔,才能吃得健康。
6. 水煮蛋 / 水煮雞胸肉
這兩者是補充優質蛋白質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若半夜感到飢餓,一顆水煮蛋或一份手掌大小的水煮雞胸肉,能提供足夠的飽足感,且對身體負擔較小。
7. 新鮮水果與少量果乾
-
新鮮水果: 絕對是點心的首選,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食物纖維。建議每日攝取2-3份不同種類的水果水果(一份約一個拳頭大小)。例如蘋果、櫻桃富含鐵質;奇異果、芭樂有豐富的維生素C。
-
果乾: 舉凡葡萄乾、芭樂乾、蔓越莓乾等果乾雖然方便,但果乾是脫水濃縮後的成品,糖分和熱量極高,甜度也相對高。部分果乾富含鉀,具有穩定血壓的功效,但建議作為點綴,例如在優格或麥片中加入一湯匙,而不建議單獨當作零食一把一把地吃。
8. 低卡果凍類 (仙草、愛玉、蒟蒻)
仙草、愛玉、蒟蒻本身熱量極低,且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滿足口腹之慾。食用時,切記不要添加過多的糖水、蜂蜜或煉乳,才能真正達到低熱量解饞的效果。
9. 原味爆米花
如果想吃點香脆的零食,自己在家用少量油製作或選擇市售的無添加糖、鹽的原味爆米花,是比洋芋片更健康的選擇,它屬於全穀類食物,保留了部分纖維。
10. 小米粥 / 紫米粥
若時間允許,在家自己煮一小碗溫熱的小米粥或紫米粥,不僅暖胃,還能補充鐵質、B群等多種營養素,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中式點心。
孕期應謹慎避開的「地雷」點心
為了媽媽與寶寶的健康,以下幾類點心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應盡量避免或嚴格控制份量:
-
油炸類、高油脂的食品: 洋芋片、鹹酥雞、甜甜圈等。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飽和脂肪,脂肪量高,易導致體重失控,並增加心血管負擔。
-
高糖份甜點與飲品: 蛋糕、含糖手搖飲、罐裝果汁等。空有熱量卻無太多營養,是妊娠糖尿病和肥胖的元兇。
-
醃製食品、重度加工的食品: 蜜餞、肉乾、香腸、泡麵等。通常含有高量的鈉、防腐劑和人工添加物,高鈉含量容易引發水腫和高血壓。
-
生食與未徹底殺菌的食品: 生魚片、生雞蛋(如提拉米蘇)、未熟的牛排、未經高溫殺菌的乳製品。可能含有李斯特菌、弓形蟲等病菌,對胎兒有嚴重威脅。
-
含咖啡因飲品: 咖啡、濃茶、能量飲等。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200-300毫克以下。過量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吸收,並可能使寶寶躁動。
-
酒精類飲品與食品: 包含麻油雞、薑母鴨等含酒料理。酒精會嚴重影響胎兒腦部與中樞神經發育,應完全禁止。
常見問題 (FAQ)
Q1: 半夜肚子餓到睡不著,可以吃宵夜嗎?
A: 可以的。媽咪在懷孕時基礎代謝率提高,半夜肚子餓很正常。建議在睡前2-3小時吃完宵夜,以免影響消化和睡眠。可以選擇一杯溫牛奶、一小碗無糖優格、幾片蘇打餅乾或一小碗小米粥等輕食,既能緩解飢餓感,又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Q2: 懷孕吃零食是不是特別容易胖?一天可以吃多少?
A: 孕媽咪每天吃零食是否會變胖,取決於零食的「種類」和「份量」。如果選擇的是上述推薦的健康零食,並納入每日總熱量規劃中(即中期、後期每日增加300大卡),對體重控制就不易造成額外肥胖。一般建議,兩餐之間的點心熱量可控制在200大卡左右。
Q3: 聽說懷孕時吃花生、雞蛋,會讓寶寶過敏?
A: 這是常見的迷思。根據目前的研究,除非母親本身對特定食物嚴重過敏,否則在懷孕期間的飲食中刻意避開常見過敏原(如食用雞蛋、牛奶、花生),並不能有效預防寶寶未來發生過敏。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是給予寶寶全面營養的最好方式。
Q4: 挑選市售的包裝零食時,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A: 選購包裝零食時,無論是在實體店面選購或是加入網路購物車前,務必養成閱讀食品標示的習慣。首先,看成分表,成分越單純、越看得懂的越好。其次,看營養標示,特別注意「脂肪」、「飽和脂肪」、「糖」和「鈉」的含量,並留意「每份」和「本包裝含幾份」的標示,避免不小心吃下整包而熱量超標。不要單純被包裝上的「高纖」、「天然」等字眼吸引,實際的營養成分才是判斷標準。若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參考其他延伸閱讀文章。
總結
懷孕時的嘴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準媽媽無須過度壓抑。關鍵在於「聰明選擇」與「適量攝取」。把握原型食物、營養均衡、清淡調味的食品大原則,將健康的零食納入每日飲食規劃中,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慾,更能將每一口吃下的食物轉化為孕育新生命的養分。希望這份詳盡的指南,能陪伴每一位準媽媽,輕鬆愉快地度過一個健康、美味的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