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吃什麼能止痛?一篇搞懂經期飲食宜忌,讓妳順順過

月經,是每位女生生命中一個獨特的生理週期,它既是健康的象徵,卻也常伴隨著各種令人困擾的症狀。從經前的焦躁易怒、水腫腹脹,到經期間的經痛、疲倦乏力,再到經後的氣血虧虛,這些不適感深刻地影響著生活品質。然而,您知道嗎?透過營養師建議的精準飲食調理,我們可以將這段期間的挑戰,轉化為一次呵護身體、重新煥發光彩的契機。

本文將為您詳細拆解月經前、中、後三階段的飲食原則與飲食指南,提供一份完整且實用的保健指南,讓您學會如何「吃對食物」,從容優雅地度過每個月的特別時光,並維護長期的婦科健康。

第一階段:月經前(黃體期)— 迎戰經前症候群

在月經來潮前的5至11天,體內荷爾蒙(特別是黃體素)的劇烈波動,容易引發一系列的「經前症候群」(PMS)。常見的前症候群症狀包括情緒起伏大、易怒、乳房脹痛、腹脹、便祕、水腫、長痘痘,以及對甜食的強烈渴望等情緒反應。此階段的飲食重點在於穩定情緒、消除水腫及緩解身體不適。

關鍵營養素與推薦食物:

關鍵營養素

功效說明

推薦食物

鎂 (Magnesium)

有「天然鎮定劑」之稱,能幫助穩定情緒、放鬆肌肉、改善頭痛,並有助於緩解子宮的過度收縮,達到止痛效果。

堅果類(杏仁、腰果)、黑巧克力(70%以上)、酪梨、香蕉、深綠色蔬菜、豆類。

鈣 (Calcium)

鈣質有助於調節神經傳導,能有效穩定情緒、改善焦慮與失落感,並與鎂協同作用,減輕肌肉痙攣。

牛奶、優格、起司、小魚乾、豆腐、豆乾、黑芝麻、羽衣甘藍。

Omega-3 脂肪酸

具有優異的抗發炎效果,能平衡體內前列腺素,從根本上減輕經期的發炎反應與疼痛感,特別針對原發性經痛。

深海魚(鮭魚、鯖魚、秋刀魚)、亞麻仁籽、奇亞籽、核桃。

維生素B群 (Vitamin B Complex)

特別是維生素B6,能幫助合成血清素(快樂荷爾蒙),改善情緒低落,並有助於代謝體內多餘水分,緩解水腫。

全穀類(糙米、燕麥)、雞肉、魚肉、豆類、香蕉。

膳食纖維 & 複合式碳水化合物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經前便祕。複合式碳水化合物能穩定血糖,避免因血糖波動造成的情緒不穩與暴食。

蔬菜、水果、全麥麵包、地瓜、南瓜、糙米。

第二階段:月經中(行經期)— 舒緩不適,順利排淨

月經來潮的1至7天,子宮內膜剝落出血,身體處於失血、耗能的狀態。此時的飲食目標是「溫暖子宮、促進經血順暢排出、補充流失的鐵質、緩解經痛」。許多女孩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月經來喝什麼」才能緩解不適。

飲食調理重點:

  1. 溫熱飲食,暖宮活血:

    • 薑類食物: 生薑性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子宮,有效緩解虛寒體質或血瘀體質造成的經痛。可飲用黑糖薑茶、在湯品中加入薑絲,例如魚肉薑湯就是一道很好的料理。

    • 溫熱飲品: 溫開水是最好的選擇。此外,熱牛奶、熱豆漿、無糖熱可可(富含鎂)都能提供溫暖與舒適感。

  2. 補充鐵質,恢復元氣:

    • 動物性鐵(血基質鐵): 吸收率較高,是補鐵的首選。來源包括紅肉(牛肉、豬肉)、內臟(豬肝)、豬血、鴨血、蛤蠣、牡蠣等。

    • 植物性鐵(非血基質鐵): 吸收率較低,需搭配維生素C。這類補鐵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菠菜、紅莧菜)、紅豆、黑豆、紫菜、黑芝麻。

  3. 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

    • 在食用植物性鐵質食物的同一餐,建議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柑橘、草莓、甜椒等,能大幅提升鐵質的吸收效率。

  4. 幫助經血排出的食物:

    • 適量食用紅豆湯(低糖或無糖)、黑豆、黑糖等食物,中醫認為有助於活血化瘀,幫助經血排得更乾淨。

第三階段:月經後(濾泡期)— 黃金滋補期,養出好氣色

月經結束後的一週,是身體從「血虛」狀態逐漸恢復的「黃金滋補期」。此時新陳代謝旺盛,吸收能力佳,應著重補充經期流失的營養,為下一個週期儲備能量。

滋養調理重點:

  1. 持續補充優質鐵質與蛋白質:

    • 鐵質: 這是最重要的任務。多攝取牛肉、羊肉、豬肝等含鐵量高的食物,讓身體血氣充盈,面色紅潤。

    • 蛋白質: 蛋白質是修復子宮內膜、製造紅血球的關鍵原料。雞蛋、魚肉、雞湯(或滴雞精)、豆製品都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

  2. 傳統中藥食補:

    • 四物湯: 是最經典的婦科補血方,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組成,主要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若想了解更多,建議可以延伸閱讀相關中醫藥文章。

      • 飲用時機: 務必在經血「完全」乾淨後才能服用,通常是經期結束後2-3天開始,連續喝5-7天。

      • 注意事項: 並非所有體質都適合。體質燥熱(易長痘痘、便祕)、腸胃功能不佳、或患有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者,飲用前務必諮詢中醫師。

經期飲食禁忌:避開這些月經來不能吃的地雷食物

在月經期間,有些食物可能會加重不適,應盡量避免:

  • 生冷寒涼食物: 如冰品、冷飲、西瓜、水梨、白蘿蔔、生菜沙拉。中醫認為寒性食物會導致子宮收縮、氣血凝滯,加劇經痛。

  • 刺激辛辣食物: 如麻辣鍋、炸物、辣椒。容易刺激腸胃,可能引發腹瀉或加重盆腔充血,使疼痛感更強烈。

  • 高鈉重鹹食物: 如泡麵、醃漬品、加工食品。過多的鈉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使水腫問題更加嚴重。

  • 過量精緻甜食: 蛋糕、含糖飲料會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影響荷爾蒙平衡,加劇情緒不穩與身體發炎。

  • 酸性收澀食物: 部分中醫觀點認為,檸檬、酸梅等酸味食物有「收斂」作用,可能不利於經血順暢排出。

  • 咖啡因與酒精: 過量咖啡因可能加劇乳房脹痛與焦慮。酒精則會擴張血管,可能導致經血量過多,並幹擾荷爾蒙。

常見問題 Q&A

Q1: 月經來可以吃巧克力嗎?

A: 可以,但請選擇「黑巧克力」。建議選擇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因其富含鎂,有助於放鬆肌肉、穩定情緒。應避免含糖量高的牛奶巧克力,以免造成血糖波動,反而加重不適。

Q2: 經痛時喝紅豆湯真的有用嗎?

A: 有幫助。紅豆富含鐵質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補血、消水腫、促進腸道蠕動。溫熱的紅豆湯也能帶來舒緩效果。但切記要「低糖」或「無糖」,過多的糖分會加重身體負擔。

Q3: 月經期間可以喝四物湯、中將湯嗎?

A: 不建議。四物湯主要功能是「補血」,應在經血排淨後飲用。經期中飲用可能影響子宮收縮,使經血排不乾淨。中將湯則多用於調理經前症候群或經痛,但因其含有活血藥材,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經血量過多。針對來可以喝什麼補湯的問題,時機點非常重要。

Q4: 月經來可以吃薑母鴨、羊肉爐這類補品嗎?想知道可以喝什麼湯才安全。

A: 不建議。薑母鴨和羊肉爐都屬於溫燥、活血的食補,且通常含有米酒。對於體質燥熱或經血量大的人來說,可能會導致出血量暴增或經期延長。體質虛寒者若想食用,也建議在經期後再吃較為保險。經期中,溫和的魚肉薑湯或雞湯是較安全的選擇。

總結

月經週期的飲食保健,是一門順應身體節律的智慧。透過瞭解經前、中、後三階段的身體需求,並給予相應的營養支持,我們不僅能有效緩解各種不適,更能將每一次的生理期,視為一次深度的體內環保與滋養。請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選擇天然、均衡的食物,避開可能加劇不適的地雷。若經痛問題嚴重或週期極度不規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協助。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