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琵琶」:全面解密柳琴的蛻變與新生

不是「小琵琶」:全面解密柳琴的蛻變與新生

在中國民族樂器的百花園中,有一種樂器,其形似柳葉,音色清脆如珠落玉盤,它就是被譽為「國樂團中高音精靈」的柳琴。柳琴,又名柳葉琴、小琵琶,因其早期在民間流傳時構造樸實,亦有「土琵琶」的暱稱,甚至還有「金剛腿」、「聞子靈」等別具一格的稱呼。它的發展歷程,宛如一場華麗的蛻變,從昔日僅為地方戲曲伴奏的鄉土樂器,逐步演化為今日能在音樂廳獨當一面、擔任獨奏與協奏的璀璨明星。

本文內容將深入探討柳琴的歷史源流、樂器特點、演奏技法、經典曲目,以及其在音樂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獨特地位。

歷史與演變:從「土琵琶」到現代高音柳琴

柳琴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被認為是由當時的琵琶演化而來。其最初流行的區域以山東為主,後於宋明時期傳入江蘇、安徽等地,並在這三省交界地帶深深紮根,成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一、早期民間形式

在清朝晚期「柳琴」這一名稱被正式確立前,它長期被視為琵琶的一種變體。其來源有多種民間傳說:一說為1860年代,魯南地區的「拉魂腔」藝人為方便沿街彈唱,仿照琵琶與月琴,以柳樹木材挖空製成;另有說法指向滕縣的蘇姓秀才與當地藝人、木工共同研製;還有一說是臨沂藝人武大、武二模彷彿教四大天王中持國天王所持的琵琶,製作出二絃的「土琵琶」用於行乞彈唱。

最早的柳琴,構造極為簡單:

  • 琴絃與音域:僅有兩條絲弦,音域狹窄,約一個半八度。

  • 品位:使用7個高粱稈剖半後黏於面板上作為音品。

  • 演奏方式:演奏者將一個竹筒或挖空的牛角圓筒(稱為「柳琴套」)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緊,以手腕甩動的力量撥奏琴絃,演奏形式別具一格,但音色較為沉悶、噪響。後因竹套質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筒代替。

由於這些特性,早期的柳琴主要作為柳琴戲、泗州戲、亂彈等地方戲曲的核心伴奏樂器,充滿濃厚的鄉土氣息。

二、現代化的兩次關鍵改革

柳琴能有今日的地位,關鍵在於二十世紀中葉由「柳琴之父」王惠然先生與徐州樂器廠合作推動的兩次重大改革。這次改革大大改善了柳琴各方面的性能。

  • 第一次改革(1958年):第一代三絃柳琴誕生。這次改革奠定了現代柳琴的基礎。

    • 弦數與品位:將兩根絲弦增加為三根鋼絲弦,並將7個高粱稈品增至24個竹製音柱,按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

    • 演奏工具:廢除了「柳琴套」,改用賽璐珞或塑料製成的撥片(撥子)彈奏。

    • 成果:音域大幅擴展,轉調變得極為方便,音色從原先的悶噪轉變為清脆明亮。這次改革讓柳琴初步具備了獨奏的潛力。

  • 第二次改革(1970年代):出現了第二代新型柳琴。

    • 弦數與品位:第二代新型柳琴除了在琴絃和音柱的數量上又有所增加外,最主要的變化是在三絃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根高音弦,成為四弦樂器,音品也增加至29個,並改為鑲嵌金屬條的竹品,耐用性與音準都得到提升。

    • 材質:琴身背板改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作,取代了原來的柳木,使其共鳴更好,音質更佳。

    • 成果:這次改革徹底改善了柳琴的性能,使其音量更大、表現力更豐富。柳琴從此結束了兩百多年來僅僅作為伴奏樂器的歷史,正式走上獨奏樂器的發展道路。

自1980年代起,改革後的柳琴憑藉其穿透力極強的高亢音色,成為各大民族管絃樂團中不可或缺的高音樂器,並催生了大量為其量身打造的獨奏曲與協奏曲。

樂器特點與樂隊角色

柳琴的外型與琵琶相似,但整體更為「小、短、圓潤」,其共鳴箱形似一片柳葉,這也是「柳葉琴」之名的由來。

  • 音色特質:柳琴的音色洪亮、清脆、剛勁,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在高音區,其聲音清越亮麗;在中音區則顯得柔美。它的輪奏(長輪)技巧獨具特色,強奏時效果緊張熱烈,弱奏時則安靜甜美,如同西洋樂器曼陀林的音響效果。

  • 在國樂團中的角色:柳琴是彈撥樂器聲部的高音樂器,如同交響樂團中的短笛。其獨特的音色不易被其他樂器掩蓋或融合,因此常用來演奏高音區的主旋律,或是技巧華麗、技巧性高的華彩樂段。它既能演繹歡快活潑、節奏鮮明的曲調,也能詮釋優美抒情的旋律。

  • 在傳統絲竹樂中的作用:在如「常州絲弦」等民間樂隊中,柳琴能與主奏的笛子等樂器緊密配合,起到陪襯、對比和裝飾的作用,有時甚至能擔任領奏。

演奏技法與要點

演奏柳琴時,演奏者端坐,將琴身斜置於胸前,現代多使用支架將琴固定,上以可以自如的上下移動。左手負責持琴頸與按弦,右手持撥片彈奏。

  • 右手技巧:右手是發音的關鍵,演奏技巧豐富。

    • 基本技法:彈(向下擊弦)、挑(向上勾弦)是構成所有旋律的基礎。

    • 和聲技法:雙彈、雙挑(同時彈挑兩根弦)、掃拂(快速掃過多根弦以演奏和絃)。

    • 核心技法:輪奏(運用手腕的快速抖動,使撥片在琴絃上密集地彈挑,形成持續的長音)。這是柳琴最具代表性的技巧之一。奏法也具特色。

  • 左手技巧:左手負責音高變化與潤飾音色。其技巧有吟弦打弦、帶弦、推拉弦和泛音等。

    • 潤飾類:吟弦(在品上揉弦,產生 vibrato 效果)、推拉弦(改變琴絃張力以做出滑音)。

    • 音效類:打弦(hammer-on)、帶弦(pull-off)、泛音(輕觸弦上特定節點產生空靈清澈的音效)。

  • 學習要點與常見難點

    1. 保留指延音:柳琴是點狀發音樂器,手指一離品,聲音便戛然而止。為了使旋律流暢,必須熟練運用「保留指」技術,即在不影響後續音符的前提下,讓按弦手指盡可能久地停留在品上,以充分釋放餘音。

    2. 換把技術:在不同把位間快速準確地移動是柳琴演奏的一大難點。尤其在快速樂段中,換把若有痕跡,會破壞音樂的流暢性。這要求左手拇指放鬆,以小臂或手腕帶動,動作迅速且預備充分。

    3. 音符清晰度:演奏時音符含混不清是常見問題。原因包括:左手呈半握拳,但按弦力度不均、虛浮;右手呈半握拳自然狀態,但左右手配合時機不準確(左手按弦必須稍早於右手觸弦);手指在品上停留時間過短等。解決之道在於加強指力訓練與雙手的精準協調。

主要演奏家與經典曲目

柳琴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努力。王惠然不僅是改革家,也是卓越的演奏家。其他知名的演奏家還包括吳強、王紅藝、張鑫華、崔軍淼、唐一雯等。他們不僅技藝精湛,也為柳琴的推廣與教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柳琴的經典曲目橫跨數十年,風格多樣,充分展現了其豐富的表現力。

年代

曲目

作曲/編曲家

備註

1960年代

《銀湖金波》

王惠然

早期的柳琴獨奏曲代表作

《柳琴戲牌子曲》

王惠然改編

展現柳琴與戲曲的淵源

1970年代

《春到沂河》

王惠然

描繪春天沂河兩岸的明媚風光,膾炙人口

《歡騰的天山》

王惠然

具有新疆音樂風格,熱情奔放

《畢茲卡歡慶會》

王惠然

描寫少數民族節慶的歡樂場景

1980年代

《北方民族生活素描》

劉錫津

組曲形式,展現北方民族風情

《陝北隨想曲》

王惠然

又名《故土情愫》,充滿濃鬱的黃土高原氣息

《劍器》

徐昌俊

現代創作手法,技巧艱深,氣勢磅礴

《江月琴聲》

王惠然

意境優美,描繪月下江景

1990年代

《滿族風情》

劉錫津

柳琴協奏曲,展現滿族音樂元素

《雨後庭院》

蘇文慶、鄭翠蘋

旋律清新,描繪雨後庭院的寧靜與生機

2000年代

《酒歌》

劉文金

著名柳琴協奏曲,音樂豪邁而富有戲劇性

《天地星空》

蘇文慶、鄭翠蘋

意境宏大,探索宇宙哲思

2010年代

《蘿蕾萊》

劉至軒

《中國舞印象》

何真真

常見問題 (FAQ)

Q1: 柳琴和琵琶有什麼主要區別?

A1: 雖然兩者外形相似且淵源深厚,但區別明顯:

體積與外形:柳琴比琵琶小得多,琴身更圓,形似柳葉。

音域與音色:柳琴的定弦高於琵琶,音色更為高亢、清脆,是高音樂器;琵琶音域更寬,音色則兼具剛柔,表現力更為豐富多樣。與琵琶、中阮一樣,都是重要的彈撥樂器

演奏工具:現代柳琴使用撥片彈奏,發音剛勁;琵琶則主要使用指甲(或假指甲)彈奏,技巧變化更為細膩。

樂隊角色:在國樂團中,柳琴是彈撥樂的最高音聲部;琵琶則常被視為「彈撥樂之王」,擔任中高音聲部,技巧與表現力都極為突出。

Q2: 柳琴適合初學者學習嗎?會不會很難?

A2: 柳琴適合初學者。相較於琵琶,其體積較小,對兒童或身材嬌小者更為友好。然而,任何樂器都需要耐心與毅力。初期的挑戰主要在於右手持撥片的穩定性、輪奏技巧的掌握,以及左手按弦的指力與準確性。只要有專業老師的正確指導和持之以恆的練習,入門並不困難。

Q3: 購買第一把柳琴時應該注意什麼?入門琴的價位大概是多少?

A3: 購買初學柳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檢查「打品」:試彈每個品位,確保沒有琴絃碰到品絲發出的「滋滋」雜音。

琴頸與弦距:琴頸要筆直,琴絃到品位的距離(弦距)不能太高,否則按弦會很費力。

音準與音色:各把位的音準要好,音色要清亮、乾淨。

弦軸:轉動弦軸調音時應順暢,且不易鬆脫跑音。

根據參考資料建議,一把品質良好、音準穩定、手感舒適的入門級演奏柳琴,價位大約在新台幣3萬至5萬元之間,這樣的投資對初期的學習體驗和長遠發展都是值得的。建議在老師或專業人士的陪同下挑選,無論是在實體樂器行還是將其加入網路商店的購物車前,都應謹慎評估。

總結

柳琴的發展史,是中國民族樂器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前行的縮影。它從一件構造簡單、僅限於特定地域的民間伴奏樂器,歷經數代音樂家的不懈努力與改革,最終蛻變為一件音色獨特、技巧豐富、表現力強大的現代獨奏樂器,並在民族管絃樂團中佔據了不可替代的高音首席地位。其清亮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既能訴說鄉土的質樸情感,也能駕馭現代音樂的複雜技巧。柳琴的未來,必將隨著更多優秀作品的誕生和新一代演奏家的成長,繼續在世界音樂舞台上綻放其璀璨奪目的光芒。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