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治療方法:專科醫師教你藥膏、坐浴、手術怎麼選,徹底根治!

「每次上廁所都像是一場酷刑!」這或許是許多肛裂患者心中難以言說的痛。排便時那種如刀割般的劇痛,伴隨著衛生紙上的一抹鮮紅,不僅造成生理上的肛門疼痛與折磨,更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肛裂(Anal Fissure)是肛門直腸外科中極為常見的肛門直腸疾病,但因其位置私密,許多人選擇默默忍受,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肛裂可以透過保守治療獲得改善。本文將深入解析肛裂的成因、症狀、診斷方式,並提供從居家護理到手術治療的完整指南,幫助您有效擺脫肛裂困擾,重拾健康舒適的生活品質。

什麼是肛裂?急性與慢性的差別

肛裂是指肛管內的皮膚或肌肉層出現肛門裂傷或潰瘍。這個傷口通常位於肛門緣到齒狀線之間的區域。人體的肛門括約肌分為可自主控制的「外括約肌」和無法隨意操控的「內括約肌」。內括約肌平時處於收縮狀態以防止滲便,但在排便時會放鬆。若直腸內的糞便過於粗大、堅硬,或內括約肌過度緊繃,就可能在排便過程中過度拉扯肛門管,導致肛門周遭粘膜撕裂。

肛裂根據其持續時間和傷口型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

  • 急性肛裂:症狀持續時間小於六週至兩個月。傷口通常是表淺的線性撕裂,像是皮膚剛被劃開一樣,邊緣清晰。透過適當的保守治療,八成以上的急性肛裂都有機會自行癒合。

  • 慢性肛裂: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就符合臨牀定義的慢性肛裂。傷口反覆裂開無法癒合,裂痕會變得更深,邊緣組織因長期發炎而纖維化、增厚。此時可能會看到裸露的肛門內括約肌纖維,並在裂口外側形成一個被稱為「哨兵痔(Sentinel Pile)」的皮膚贅生物,這其實是發炎增生的疤痕組織,而非真正的痔瘡。

造成肛裂的原因?盤點八大常見肛裂成因

肛裂的形成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瞭解其肛裂成因是預防與治療的第一步:

  1. 便祕:此為最主要且最常見的原因。堅硬粗大的糞便在通過肛門時,會對肛門管造成強烈的摩擦與擴張,導致撕裂。

  2. 腹瀉:頻繁或衝力過強的腹瀉,會反覆刺激並拉扯脆弱的肛門黏膜,同樣可能造成裂傷。

  3. 分娩過程:女性在自然產過程中,骨盆腔底部肌肉劇烈擴張,巨大的壓力可能導致肛門周圍組織撕裂。

  4. 肛門外傷:不當的自行灌腸、使用異物刺激,或是肛交過程中的意外,都可能直接對肛門造成物理性損傷。

  5. 肛門壓力過高:部分人天生肛門內括約肌壓力較高(較為緊繃),這種情況在年輕男性中較為常見,使得他們在排便不順時更容易發生肛裂。

  6. 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或潰瘍性結腸炎,這些疾病會導致腸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也可能引發肛裂。

  7. 特定感染或疾病:如肛門扁平細胞腫瘤、愛滋病、梅毒、披衣菌感染等,也可能以非典型的肛裂作為表現。

  8. 不良排便習慣:解便時過度用力,或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滑手機、看書,會增加肛門周圍的壓力,提高肛裂的風險。

肛裂的典型症狀:如何與痔瘡區分?

肛裂與痔瘡的症狀常被混淆,但肛裂的症狀相當典型,且與肛門廔管等其他常見的肛門疾病有所不同。掌握其關鍵差異,有助於初步自我判斷。

  • 排便劇痛:這是肛裂最具代表性的症狀。患者常形容在解便時感受到如刀割般的撕裂感與劇烈疼痛。更折磨人的是,這種疼痛在排便結束後並不會馬上消失,可能轉為灼熱或痙攣性的抽痛,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 出血:肛裂的出血通常是量少的鮮紅色血液,多半是附著在糞便表面,或在擦拭時才發現衛生紙上有血漬。

  • 肛門搔癢與腫脹:傷口的發炎反應可能導致肛門附近出現搔癢感和輕微腫脹。

  • 排便恐懼:由於害怕排便時的劇痛,患者會不自覺地畏懼上廁所,反而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更久、更乾硬,形成「疼痛→便祕→更痛」的惡性循環。

特徵

肛裂 (Anal Fissure)

痔瘡 (Hemorrhoids)

疼痛感

排便時有如刀割、撕裂般的劇痛,便後疼痛可能持續數小時。

內痔多為無痛性出血;外痔或血栓痔則為持續性的腫脹痛、異物感或觸痛。

出血

量少,鮮紅色,多附著於糞便表面或擦拭後的衛生紙上。

出血量可能較多,呈滴血或噴射狀,通常與糞便分離。

其他症狀

慢性肛裂可能在肛門內部或肛門口摸到皮膚贅生物(哨兵痔)。

感覺肛門有異物感、脫垂感、搔癢,或可摸到柔軟的腫塊。

肛裂治療指南:非手術保守治療

對於絕大多數的急性肛裂,以及部分的慢性肛裂患者,保守治療是首選且有效的方式。其核心目標在於軟化糞便、放鬆肛門括約肌,為傷口創造一個良好的癒合環境。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

  • 高纖飲食:建議每日攝取20至35克的膳食纖維質,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和堅果,增加糞便體積並使其濕潤柔軟。

  • 補充充足水分:每日飲水2000至3000毫升,有助於軟化糞便,促進腸道蠕動。

  • 纖維補充劑:若日常飲食難以達到足夠纖維量,可考慮使用如車前草籽、甲基纖維素等非處方纖維補充劑。

  • 避免刺激性食物:減少辛辣、油膩及咖啡因的攝取,以免刺激腸胃,加重症狀。

溫水坐浴

這是最常被推薦且極為有效的居家護理方法。準備一盆約40°C的溫熱水(比體溫稍高即可),將整個臀部浸泡其中,每次10至15分鐘,每日2至3次,尤其在排便後進行。溫水坐浴能有效放鬆緊繃的肛門括約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並清潔傷口,有助於止痛與傷口癒合。

藥物治療

  • 軟便劑:若有便祕問題,醫生會視情況開立軟便劑,幫助排便順暢。

  • 局部外用藥膏:這是治療的關鍵之一。藥膏主要分為兩類:

    • 止痛消炎藥膏:含有局部麻醉劑或消炎成分,能快速緩解疼痛不適。

    • 血管擴張劑藥膏:如硝酸甘油軟膏,能放鬆肛門內括約肌,降低肛內壓,增加傷口血液灌流,從而促進癒合。

  • 痔瘡塞劑:有時醫生也會使用塞劑,其固體子彈形狀能幫助藥物更精準地送達肛門內的傷口處,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排便時糞便對傷口的二次傷害。

何時需要手術?肛裂的手術治療選項

若肛裂經過兩個月以上的正規保守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或反覆發作,醫生會根據其嚴重性評估,此時便進入了「慢性肛裂」的範疇,就應考慮手術介入。

  • 內括約肌側切術 (Lateral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LIS):這是目前治療慢性肛裂的黃金標準手術。醫生會在肛門側邊做一個微小的切口,精準地切開一小部分的內括約肌,藉此永久性地降低肛內壓,讓傷口得以順利癒合。此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且復發率低。

  • 肛裂切除手術 (Fissurectomy):適用於傷口已嚴重纖維化、或合併有巨大哨兵痔的患者。手術會將硬化的疤痕組織與哨兵痔一併切除,創造一個新鮮的傷口,以利後續癒合。此手術常與內括約肌側切術同時進行。

  • 肛門擴張術 (Anal Dilation):此方法透過器械擴張肛門來緩解壓力,但因對括約肌的損傷較不精準,可能造成失禁的風險較高,現已較少使用。

常見問題 (FAQ)

Q1: 肛裂會自己好嗎?多久會好?

A: 急性肛門撕裂傷有很高的機率會自行痊癒。在積極的飲食調整、溫水坐浴等保守治療下,多數患者的症狀會在2至4週內顯著改善。若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月,則稱為慢性肛裂,自行癒合的機率較低,建議就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Q2: 肛裂藥膏該怎麼擦才有效?

A: 肛裂的傷口多在肛門內部約1至2公分處,單純用手指塗抹藥膏在肛門口效果有限。建議可將藥膏塗抹在棉花棒或指套上,輕柔地伸入肛門內約一個指節的深度,進行環狀塗抹。若使用附有注入型塑膠管的藥膏,更能精準將藥物送達患處。使用塞劑也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Q3: 肛裂手術會不會造成大便失禁?

A: 內括約肌側切術(LIS)是一項非常成熟且安全的手術。由經驗豐富的外科醫生執行,只會切開一小部分內括約肌,足以降低壓力,同時盡量不影響正常的排便控制功能與周圍肛門組織。術後發生永久性失禁的風險極低(小於1-3%),少數患者術後初期可能對氣體或稀便的控制力稍差,但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恢復。

Q4: 為什麼我的肛裂一直復發?

A: 反覆復發的原因通常是導致肛裂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最常見的就是便祕或不良的排便習慣沒有得到改善。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合併有痔瘡脫垂,導致肛門黏膜反覆摩擦受傷,或是肛門內括約肌壓力天生就較高。若有反覆復發的狀況,應與醫生詳細討論,找出根本原因並加以處理。

總結

肛裂雖然帶來劇烈的疼痛與不便,但它並非不治之症。大多數急性肛裂患者,只要能及時調整飲食與排便習慣,並搭配溫水坐浴和藥物治療,都能在數週內康復。即使進展為慢性肛裂,透過精準有效的手術也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關鍵在於破除「難以啟齒」的迷思,勇敢尋求專業大腸直腸外科醫生的協助。正確的診斷與個人化的治療計劃,是告別肛裂、重獲「順暢」人生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