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大招風》:一曲寫給97前夕的末路悲歌,當梟雄的江湖夢已隨風而逝

在2016年的香港影壇,一部名為《樹大招風》(英文片名:Trivisa)的犯罪電影橫空出世,不僅橫掃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項大獎,更成為了代表一個時代心聲的經典之作。本片由三位新晉年輕人導演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聯合執導,並由香港電影界的中流砥柱杜琪峯與游乃海監製,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三位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

電影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風雨飄搖的社會與深刻的政治背景為基底,巧妙地改編了香港「三大賊王」季炳雄、葉繼歡與張子強的真實犯罪經歷,透過三條獨立又交錯的敘事線,譜寫了一曲關於個人命運在時代巨輪下無可奈何的悲歌。它不僅是一部緊張刺激的犯罪片,更是一面映照出香港在歷史轉捩點上集體焦慮與身份迷惘的鏡子。

劇情深度解析:三雄末路,一場未竟的江湖夢

《樹大招風》的敘事結構極具巧思,三位導演各自負責一位賊王的故事線,最終由剪輯師巧妙地將三段看似平行的生命軌跡編織在一起,營造出山雨欲來的宿命感。

嗔 – 葉國歡的轉型之痛

由任賢齊飾演的葉國歡,原型為手持AK-47步槍當街與警方火拼的悍匪葉繼歡。電影開場,他剛完成一宗轟動全港的金舖劫案。然而,深感打劫生涯已走到盡頭,他毅然決定金盆洗手,帶著手下偷渡至廣州,化名「張大寶」,投身於當時利潤豐厚的家電走私生意。

然而,商場如戰場,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殘酷。昔日在香港呼風喚雨的賊王,如今必須放下身段,對著滿臉油光的內地官員卑躬屈膝、笑臉迎人。從工商局的陳科長到海關的龍科長,他經歷了層層的敲詐與羞辱,一杯杯的白酒不僅灼燒著他的喉嚨,更侵蝕著他的尊嚴。

儘管換上了筆挺的西裝,戴上了斯文的眼鏡,但他骨子裡的草莽戾氣卻始終無法磨滅。當走私生意屢屢受挫,內心的憤怒與屈辱積壓到頂點時,江湖上傳來卓子強欲聯合三大賊王的消息,點燃了他對過去那段手持鋼槍、快意恩仇歲月的懷念。最終,在一次返港途中,因巡警一句無心的嘲諷(“大陸喱”),他積壓已久的「嗔」念徹底爆發,拔槍火拼,也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悲劇性的結局。

貪 – 季正雄的謹慎與崩壞

林家棟憑藉此角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演員,他所飾演的季正雄,原型為行事隱祕、心思縝密的季炳雄。季正雄是個極度謹慎的罪犯,從不張揚,專做小型劫案。在開場槍殺三名警察後,他銷聲匿跡,使用多個假身份遊走。

回到香港後,他投靠昔日兄弟大輝(姜皓文 飾)。然而,他發現大輝早已退隱江湖,娶妻生女,過著清貧卻安穩的生活。季正雄一邊住在大輝家,一邊策劃打劫附近的珠寶行,甚至為此從廣州找來兩名新黨羽。在這個過程中,他內心的「貪」念與對現實的無力感交織。

他看到賽馬會投注站外保全押運的巨額現金,對比自己策劃的小劫案,頓感索然無味,最終在行動前一刻放棄,並冷血地殺害了兩名新來的同夥,因為他不信任他們。他對昔日兄弟大輝的家庭生活流露出片刻的嚮往,卻又因大輝女兒的天真舉動而觸動殺機,在是否滅口這位唯一知曉他身份的舊友之間進行著激烈的天人交戰。最終,他雖未下手,卻諷刺地被缺錢的大輝舉報,在人去樓空的出租屋內,被重兵包圍,束手就擒。

癡 – 卓子強的狂妄與虛無

陳小春飾演的卓子強,原型是綽號「大富豪」的張子強,其形象與他過往在《古惑仔》系列中的角色大相逕庭,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表演層次。電影中的卓子強囂張、高調,享受著犯罪帶來的刺激與財富。他成功綁架富豪何裕基之子,勒索了數十億贖金,犯罪生涯達到頂峯。

然而,巨大的成功也帶來了巨大的空虛。當江湖上空穴來風,傳言三大賊王將聯手合作幹一票驚天大案時,這個本是子虛烏有的謠言,卻點燃了卓子強百無聊賴的生活。他對這個「惡人派對」的想法從一笑置之到逐漸癡迷,不惜豪擲千金設立報訊熱線,執著地要將這個虛構的合作變成現實。

他穿針引線,試圖聯繫上另外兩位傳說中的賊王。卓子強的「癡」,體現為一種對挑戰極限的偏執和對現實的無知。他自負地以為憑藉自己的財力和名聲可以操控一切,卻不知自己早已是甕中之鱉。電影的結局,他正興奮地用走私來的大批炸藥策劃著「世紀合作」,最終在內地被武警部隊拘捕,狂妄的夢想戛然而止。

三大賊王原型:真實與改編的交織

電影角色

演員

原型人物

真實事蹟與電影改編

葉國歡

任賢齊

葉繼歡

葉繼歡以在1990年代手持AK-47步槍搶劫金行聞名,其街頭與警方駁火的畫面成為香港新聞的經典鏡頭。他曾成功越獄,後在1996年與警方槍戰中下半身中彈癱瘓被捕,2017年於獄中病逝。電影保留了其悍匪形象,並著重刻畫了他試圖轉型從商卻失敗的掙扎,這部分帶有較多藝術創作成分。

季正雄

林家棟

季炳雄

季炳雄是香港警方的頭號通緝犯之一,懸賞金額曾創下紀錄。他行事極為低調、狡猾,擅用假身份,多次在港犯下重型劫案。他於2003年在香港被捕,2020年出獄後前往美國。電影精準捕捉了他謹慎多疑、心狠 Protokoll 的性格特點,其與舊友的心理交鋒是戲劇化的核心。

卓子強

陳小春

張子強

張子強以策劃綁架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子並成功勒索超過10億港元贖金而震驚世界。他行事高調,甚至在得手後還敢致電富豪本人詢問意見。後因在內地非法買賣、運輸爆炸物,於1998年在廣州被捕並被判處死刑。電影再現了他的囂張氣焰,並將「撮合三大賊王合作」這一虛構情節作為其人物動機。

註:電影演員表中的角色與真實人物的對照,展現了編劇的巧妙構思。

Triviṣa:片名背後的佛學與時代隱喻

電影的英文片名《Trivisa》源自梵文「triviṣa」,中文意為「三毒」,即佛教中所說的「貪、嗔、癡」,是人類痛苦的根源。這三毒完美地對應了三位主角的性格與命運:

  • 貪 (Greed):季正雄對金錢的貪婪,以及不願放棄昔日風光,無法融入正常社會的執念。

  • 嗔 (Hatred/Anger):葉國歡在官場受辱後無法壓抑的憤怒,最終因一念之嗔而毀滅。

  • 癡 (Ignorance/Delusion):卓子強對虛幻的江湖地位和「世紀合作」的癡迷,看不清時代的真相與自身的處境。

這「三毒」不僅驅動著角色的個人悲劇,更深層次地隱喻了1997年香港所面臨的集體困境。這種對身份的迷惘與宿命的無力感,也讓人聯想到另一部經典港片《無間道》系列中探討的主題。電影中的賊王們,象徵著一個舊時代的產物——在港英政府末期相對自由甚至混亂的社會秩序中,憑藉膽識和暴力就能闖出一片天。然而,隨著主權移交的臨近,新的規則、新的權力體系(以內地官場為代表)降臨,他們過去賴以生存的法則全然失效,前方的路已盡。他們的掙扎、他們的覆滅,實際上是香港在面對一個巨大而未知的未來時,那種輝煌不再、無所適從的集體寫照。

三位一體:獨特的導演與剪輯手法

本片最為人稱道的,是其「三位導演,一部電影」的創作模式。許學文負責季正雄線、歐文傑負責葉國歡線、黃偉傑負責卓子強線。三位導演在拍攝時各自為政,卻在杜琪峯和游乃海的監製下,保持了風格的統一性,最終的內容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感,這也是銀河映像作品一貫的高水準體現。

真正的魔法發生在剪輯階段。剪輯師梁展綸與David Richardson透過精妙的交叉剪輯,將三條獨立的故事線索時而並行,時而交匯,營造出強烈的戲劇張力。觀眾始終期待著三位主角的相遇,而電影卻不斷地讓他們擦肩而過。直到片尾,透過一組蒙太奇鏡頭,我們才驚覺,在故事開始的某個時刻,三人曾在同一家名為「風滿樓」的酒樓短暫共存,卻互不相識。這神來之筆般的處理,不僅揭示了「三大賊王合作」謠言的可能源頭,更將影片的宿命感與遺憾推向了高潮,成為香港電影史上一個令人難忘的經典時刻。

常見問題 (FAQ)

Q1: 電影中的三大賊王在現實中真的見過面或合作過嗎?

A: 沒有。在真實歷史中,葉繼歡、季炳雄和張子強三人從未有過合作記錄,他們各自犯案,互不相干。電影中「三大賊王合作」的風聲傳聞以及卓子強試圖撮合的情節,完全是編劇為了戲劇效果而進行的虛構創作,這也正是電影的核心主題——一個由謠言引發的悲劇性幻想。

Q2: 為什麼電影的英文片名叫做《Trivisa》?

A: 《Trivisa》是梵文「triviṣa」的音譯,意為「三毒」,指佛教中的「貪、嗔、癡」。這三種煩惱被認為是導致眾生輪迴受苦的根本原因。電影以此為名,旨在用這三個概念分別概括三位主角季正雄(貪)、葉國歡(嗔)和卓子強(癡)的核心性格缺陷與導致他們最終覆滅的內在動機。

Q3: 這部電影為何在中國大陸被禁止上映?

A: 《樹大招風》未能在中國大陸上映,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片中對內地官員貪腐、官僚主義有直接且不加掩飾的描寫,特別是葉國歡的遭遇,觸及了審查的敏感紅線;二是電影整體瀰漫著對1997年6月30日主權移交的複雜情緒和政治隱喻,這種對歷史事件的悲觀主義詮釋,不符合內地的主流敘事要求。

Q4: 電影結尾在「風滿樓」的那一幕有何特殊意義?

A: 結局揭示三位主角曾在「風滿樓」同場出現卻互不相識,是全片的點睛之筆。它不僅巧妙地解釋了江湖傳言的來源(可能只是有人偶然看到他們同在一個地方),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極具電影感的方式呈現了命運的諷刺與無常。觀眾期待了一整部電影的會面,原來早已在不經意間發生過,而他們卻錯過了。這個「錯過」象徵著他們合作夢想的破滅,也象徵著那個時代所有未竟的可能,徒留無限的唏噓。

總結

《樹大招風》無疑是2010年代以來香港電影的一部力作。它超越了一般犯罪類型片的框架,以三位末路梟雄的故事為載體,深刻地探討了人性、命運與時代變遷的宏大主題。影片的成功,不僅在於其精良的製作、演員們出神入化的表演,更在於它精準地捕捉並抒發了香港社會在特定歷史時刻的複雜情感。它是一次回望,也是一聲嘆息,嘆息一個時代的終結,以及那些隨風而逝的傳奇與夢想。對於任何關心香港電影、關心香港命運的觀眾而言,《樹大招風》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深刻港片作品。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