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女明星的「仙女水」祕方!薏米水這樣喝,輕鬆排濕養成水光肌

薏米水,又稱薏仁水,是一款在台灣、香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廣受歡迎的傳統飲品。它不僅是許多人心中的消暑聖品,更是眾多女明星在ig上分享,賴以美白、消水腫的保養祕方,堪稱「仙女水」。然而,薏仁有生、熟之分,功效各異,飲用方式與禁忌也大有學問。

本文將為您深入解析生熟薏仁的差別,提供多款薏米水食譜,並說明飲用時的注意事項,讓您正確飲用,達到最佳的排濕、美肌效果。

薏米水是什麼?為何在濕熱地區如此盛行?

薏米水是將薏仁(又稱薏苡仁)加水熬煮後得到的飲品,口感清甜,帶有淡淡的米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終年濕熱的地區,當地人習慣飲用薏米水來解熱、祛濕,其地位猶如台灣的仙草、青草茶,是不可或缺的國民飲料。

這種飲品在各地的特色也不同,在新加坡,薏米水甚至被譽為「神仙水」,人們常在其中加入檸檬片或香蘭葉增添風味;在馬來西亞,加上冰糖和香蘭葉熬煮的「貝麗冰」(Barley Beng)則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解暑涼飲。

這種飲品的流行,源於薏仁本身卓越的食療功效。在中醫理論中,濕氣是萬病之源,尤其在濕熱天氣環境下,人體更容易積聚濕氣,導致身體浮腫、疲倦乏力、精神不濟等問題。薏仁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穀物,其最廣為人知的功效便是「利水滲濕」,能有效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因此成為濕熱地區的理想保健飲品。

生薏仁 vs. 熟薏仁:功效比一比

市面上的薏仁主要分為「生薏仁」和「熟薏仁」兩種,它們的功效各有側重。瞭解其差異,才能根據自身體質和需求做出最佳選擇。

種類

處理方式

中醫觀點功效

特性

適用對象/情況

生薏仁

未經炒製的薏苡仁

清熱排膿、利水滲濕

性味甘淡、微寒,利尿效果顯著

體質燥熱、有痘痘、傷口發炎、濕氣重者

熟薏仁

經過乾鍋文火炒至微黃

健脾止瀉

寒性減輕,性質趨於平和,補脾作用增強

體質偏寒、脾胃虛弱、容易腹瀉的長者或小孩

重點分析:

  • 清熱去濕能力:生薏仁效果較強,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氣,排除多餘水分,對於改善痘痘肌與身體浮腫特別有幫助。

  • 健脾養胃能力:熟薏仁經過炒製後,寒性大減,對脾胃的刺激更小,其主要功效轉為「健脾」,有助於改善因脾虛(消化吸收功能不佳)而引起的水濕停滯。

中醫師王愍之指出,現代人常因飲食不均、缺乏運動及頻繁進出冷氣房的生活習慣而導致體內濕氣累積。將 生、熟薏仁兩者合用,不僅可以強化「健脾」與「排水」的雙重效果,更能平衡其寒性,擴大適用族群,是更為溫和有效的保健方式。

薏米水的營養價值與主要功效

從現代營養學角度來看,這份內容顯示薏仁在全穀雜糧中表現出色,富含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多種必需胺基酸,如離胺酸和白胺酸,這些都是人體細胞生長和組織修復所必需的。

薏米水的主要好處包括:

  1. 去濕利水、消除水腫:薏仁最核心的功效。它能促進體內多餘水份的排出,對於早晨起牀臉部浮腫、下肢水腫等症狀有顯著改善效果。

  2. 美白亮肌、改善膚質:薏仁富含的維生素E和外皮中的薏苡素、酚酸等抗氧化成分,能促進肌膚的新陳代謝,抑制黑色素形成,長期飲用有助於改善膚色暗沉、減少粉刺與痤瘡,使肌膚更細緻光滑。若想加強美白效果,可選用保留外皮的「紅薏仁」。

  3. 增強免疫力:薏仁含有的多種抗氧化成分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4. 健脾益胃:特別是熟薏仁,能幫助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對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有正面幫助。

  5. 輔助控制血糖:薏仁屬於低升糖指數(GI)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有助於穩定血糖,適合與白米一同烹煮。

居家DIY:精選薏米水食譜

薏米水的做法非常簡單,且可以搭配不同食材,創造出多樣的風味與加成功效,為您的健康生活帶來更多靈感。以下用文字詳細說明各種煮法。

1. 基礎生熟薏米水

  • 功效:健脾去濕,性質平和。

  • 材料:生薏仁、熟薏仁各半杯(總量約一個量米杯),水 8-10 杯。

  • 做法

    1. 將生、熟薏仁洗淨,浸泡至少2小時(或前一晚泡水後冷藏)。

    2. 將薏仁與水放入鍋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45分鐘至1小時。

    3. 若使用電鍋,內鍋水量為8杯,外鍋水量約4杯,煮好後燜半小時。

    4. 可依個人喜好加入少許冰糖或蜜棗調味。

2. 紅豆薏米水(燜燒罐版)

  • 功效:加強利水消腫、補血養顏。

  • 材料:薏仁20克,紅豆(建議用赤小豆,利水效果更佳)20克,水適量。

  • 做法

    1. 將薏仁與紅豆洗淨,提前浸泡3小時以上。

    2. 將浸泡過的薏仁、紅豆放入鍋中,加水煮滾約10分鐘。

    3. 立即將所有材料倒入預熱過的燜燒罐中,蓋緊蓋子燜過夜。

    4. 隔天早上即可食用,可加入少許黑糖或蜂蜜增添風味。

3. 檸檬薏米水

  • 功效:去濕美白,清新開胃。

  • 材料:煮好的薏米水,檸檬1個,蜂蜜或冰糖適量。

  • 做法

    1. 將薏米水煮好後,放涼至溫暖(約60°C以下)。

    2. 加入新鮮檸檬片或檸檬汁。

    3. 依個人口味加入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

    4. 溫馨提示:檸檬不宜與薏仁同煮,高溫會破壞其寶貴的維他命c,且檸檬皮會釋出苦味。

4. 冬瓜薏米水

  •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消腫。

  • 材料:薏仁50克,冬瓜200克(連皮),水1000毫升。

  • 做法

    1. 薏仁洗淨浸泡;冬瓜洗淨後連皮切塊。

    2. 將薏仁和水放入鍋中煮30分鐘。

    3. 加入冬瓜塊,再續煮10-15分鐘至冬瓜變軟,起鍋前可加入極少量鹽提味。

5. 粟米鬚薏米水

  • 功效:清熱降火,利水消腫。

  • 材料:粟米鬚半斤,生熟薏米各1兩。

  • 做法

    1. 將所有材料洗淨,薏米可預先浸泡1小時。

    2. 將清水倒入鍋中煮沸,放入所有材料,用中火煲30分鐘,再轉小火煲30分鐘即成。

6. 陳皮薏米水

  • 功效:健脾養胃,化痰止咳。

  • 材料:薏米50克,陳皮5克,水1000毫升。

  • 做法

    1. 薏仁洗淨浸泡,陳皮用水沖洗備用。

    2. 將薏仁和水放入鍋中煮30分鐘。

    3. 加入陳皮再煮5-10分鐘即可。

飲用禁忌與注意事項

雖然薏米水好處多多,但並非人人都適合飲用,飲用過程中若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過量也可能帶來副作用。

  • 孕婦忌食:薏仁中所含的薏苡仁油可能會對子宮產生興奮作用,增加子宮收縮的風險,整個孕期都應避免食用。

  • 經期女性慎用:薏仁性質偏寒,且有利水作用,經期女性飲用可能導致經血量減少或不適,應避免或減量飲用。

  • 體質虛寒者:容易手腳冰冷、腹瀉的人,不宜單獨飲用生薏米水,建議選用熟薏仁,或在薏米水中加入薑片等溫性食材來中和寒性。

  • 陰虛體質者:身體水份不足,常感口乾舌燥、皮膚乾燥脫屑者,薏仁的利水效果可能會加重體內乾燥狀況,不宜飲用。

  • 消化功能不佳者:薏仁富含多醣體,過量食用容易引起脹氣,脾胃功能較差的人及幼童應適量攝取。

  • 正在服用利尿劑者:如服用降血壓藥的人,應避免大量飲用薏米水,以免利尿效果加乘,導致血壓過低。

每日建議攝取量:

中醫師建議,每日薏仁的乾重攝取量不宜超過一個量米杯(約40克)。營養師也提供提示,薏仁屬於澱粉類,應計入主食份量。若飲用薏仁水或食用薏仁飯,需相對減少白飯、麵包等其他澱粉的攝取,以免熱量超標或影響血糖。

如何挑選與保存薏仁?

  • 挑選:選擇顆粒飽滿、大小均勻、沒有碎粒或雜質的薏仁。紅薏仁保留了麩皮,營養價值更高。

  • 保存:薏仁含有脂肪,容易氧化變質(產生油耗味)。建議將其存放在密封的保鮮盒中,並置於陰涼乾燥處或冰箱冷藏,以防止受潮發黴。

常見問題

Q1:薏米水可以每天喝嗎?

A1:一般來說可以,但建議適量。每日飲用量不宜超過500毫升,且薏仁的總攝取量應控制在建議範圍內。體質偏寒、孕婦及經期女性則需特別注意或避免飲用。

Q2:薏米水和市售的薏仁漿有什麼不同?

A2:薏米水主要取其熬煮出的「水」,質地清澈如茶,通常無糖或微甜,著重於利水滲濕的功效。薏仁漿則是將煮爛的薏仁連同湯汁一起打成濃稠的漿狀飲品,常會額外加糖或勾芡,飽足感強,更偏向於一份點心或早餐飲品。

Q3:可以用洋薏米(大麥仁)取代薏仁嗎?

A3:不可以。洋薏米(Barley)又稱大麥仁,雖然外觀相似,但它不具備中醫理論中薏仁的利水滲濕、健脾等功效。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穀物,不可混淆。若不確定,可以在google上搜尋圖片比對。

總結

薏米水是一款兼具美味與保健功效的天然飲品,正確飲用能幫助身體排除濕氣、消除水腫、美化肌膚。關鍵在於瞭解生、熟薏仁的特性,並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搭配與飲用方式,走上健康的養生之路。無論是燥熱體質想清熱,還是虛寒體質想健脾,都能在薏米水的世界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杯。下次感到身體沉重、肌膚狀況不佳時,不妨親手煮一鍋溫潤的薏米水,體驗它為身體帶來的輕盈與淨透感。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