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有趣的萬聖節即將來臨,空氣中開始瀰漫著一股既神祕又歡樂的氣息。對小朋友們來說,這是一個可以盡情揮灑想像力、穿上奇裝異服玩變裝的夢幻節日。然而,萬聖節的意義遠不止於「不給糖就搗蛋」的可愛習俗。它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無論是新手老師或資深老師們,都在思考要為小孩準備甚麼活動。透過多元的萬聖節活動遊戲,便能引導幼兒們進行一場深度學習之旅。
從手作DIY激發美感與小肌肉發展,到團體派對遊戲培養社交合作能力,再到有趣的感官盆與stem科學實驗啟發探索精神,每一個環節都能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本文章將為您整合國內外最新、最有趣的萬聖節活動點子,分為「創意手作坊」、「團體闖關遊戲」與「五感科學探索」三大主題,讓您能輕鬆打造一場讓孩子玩到不想回家的精彩萬聖節派對!
在深入瞭解這些有趣的遊戲之前,讓我們先快速認識一下這個節日的由來。
萬聖節的由來
萬聖節(Halloween)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的薩溫節(Samhain),他們相信在10月31日這天,生與死的世界界線會變得模糊,逝者的靈魂會回到人間。為了嚇跑邪惡的鬼魂,人們會戴上可怕的面具、裝扮成各種模樣來混淆它們。演變至今,這項傳統成為了孩子們變裝遊行、玩「Trick or Treat」的歡樂習俗,是充滿文化內涵的西方節慶。
南瓜燈的由來
南瓜燈(Jack-o'-lantern)則與一則愛爾蘭地區的傳說有關。故事主角是一位名叫傑克(Jack)的吝嗇鬼,他曾多次戲弄魔鬼。當他去世後,天堂和地獄都不願收留他。魔鬼給了他一塊燃燒的煤炭,讓他放在挖空的大頭菜裡當作燈籠,在黑暗中無盡地遊蕩。這個習俗傳到美國後,人們發現南瓜是更容易雕刻的材料,便改用南瓜製作「傑克燈」,成為萬聖節最具代表性的象徵。
🎃 第一站:萬聖節創意手作坊
手作活動不僅能讓教室充滿節日氣氛,更是鍛鍊孩子專注力、小肌肉控制與美感創造力的最佳途徑。
1. 經典角色變變變
利用回收物與簡單材料,讓孩子親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萬聖節角色。
-
廁紙筒小怪獸:將用完的廁紙捲筒塗上顏色(黑色變蝙蝠、綠色變科學怪人、白色變幽靈),再貼上活動眼睛在上面、用色紙或毛根作為裝飾,就成了最可愛桌面擺飾的樣子。
-
毛根大蜘蛛:將數根黑色毛根在中間扭緊,八隻腳向外展開並彎曲,中間可以黏上一個毛球當作身體,簡單又逼真。
-
義大利麵骷髏人:在黑色畫紙上,讓孩子用白膠黏貼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通心粉、螺旋麵、直麵等),拼湊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骷髏骨架,是個趣味十足的練習方式。
2. 南瓜主題手作
南瓜是萬聖節的絕對主角,圍繞南瓜的主題手作永遠不嫌多!
-
百變南瓜燈籠:對於年幼的幼兒,雕刻真南瓜有其危險性。我們可以用橘色紙盤、飲料杯座或化妝棉進行創作。例如,利用化妝棉的滴畫效果,創作出獨特紋理的南瓜吊飾;或將兩個橘色紙盤背對背黏合,中間放入糖果,就成了簡易的南瓜糖果盒。
-
巫師南瓜摺紙盒:透過簡單的摺紙教學,可以將橘色和黑色的色紙變成附有巫師帽的南瓜小盒子,既是裝飾品,也能用來裝小糖果。想看更詳細的教學,網路上也有許多影片可供參考。
3. 魔法道具DIY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魔法夢,讓他們親手製作道具,更能投入角色扮演的樂趣。
-
閃亮魔法帽:用黑色書面紙捲成圓錐狀,黏合後讓孩子用亮片、星星貼紙和彩色筆自由裝飾,打造一頂專屬的巫師帽。
-
蜘蛛網編織:將三根冰棒棍以米字型交疊黏合,然後用毛線以中心點為起點,開始一圈圈纏繞,就能織出美麗的蜘蛛網。
手作活動 |
建議材料 |
學習目的 |
---|---|---|
廁紙筒小怪獸 |
廁紙捲筒、各色顏料、活動眼睛、色紙、毛根、白膠 |
回收物利用、色彩搭配、立體建構 |
義大利麵骷髏人 |
黑色畫紙、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白膠 |
形狀認知、身體部位對應、創意拼貼 |
巫師南瓜摺紙盒 |
橘色與黑色色紙、剪刀、膠水 |
空間對應、摺紙技巧、小肌肉精細操作 |
蜘蛛網編織 |
冰棒棍、各色毛線 |
規律性、耐心、手眼協調 |
👻 第二站:嗨翻全場的團體闖關遊戲
將靜態的手作與動態的遊戲活動結合,是舉辦一場成功派對的關鍵。闖關遊戲能有效帶動氣氛,並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恐怖箱觸覺探險
這是萬聖節最經典也最刺激的派對遊戲。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箱子,在側面開一個洞,讓孩子伸手進去觸摸並猜測物品。
-
內容物建議:煮熟放涼的義大利麵(蚯蚓)、剝皮的葡萄(眼球)、蒟蒻或果凍(史萊姆)、羽毛、毛絨玩具、假的昆蟲模型等。這個遊戲能極大地刺激孩子的觸覺感官與勇氣。
5. 幽靈眼球吹吹樂
這是一個考驗肺活量與控制力的有趣競賽。
-
玩法:在桌上橫向排列5個裝了水的塑膠杯,將一顆畫上眼球圖案的乒乓球放在第一個杯子的水面上。孩子需要用吹氣的方式,讓「眼球」從第一個杯子依序跳到最後一個杯子,中途掉落則重新開始。
6. 萬聖節版「123,木頭人」
將傳統遊戲賦予萬聖節主題,規則簡單卻能帶來無窮樂趣。
-
玩法:鬼的角色可以喊「123,吸血鬼!」、「123,木乃伊!」或「123,南瓜人!」,所有玩家必須在聽到指令後立刻停下並擺出對應的姿勢,動了就淘汰。
7. 糖果寶藏大搜查
結合尋寶與解謎的元素,讓討糖果的過程更有挑戰性。
-
玩法:老師或家長可以事先將糖果藏在教室或家中的各個角落,並製作簡易的藏寶圖或提示圖卡。讓小朋友們分組合作,根據線索找出所有糖果。這遊戲內容能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團隊精神。
🧪 第三站:五感開發與科學探索
萬聖節也是引導孩子接觸科學、開發五感的絕佳時機。這些遊戲活動充滿驚奇,絕對讓小朋友們大開眼界。小編特別推薦以下結合stem教育精神的遊戲!
8. 女巫的魔法藥水
利用安全的食材,讓小孩們調配出色彩斑斕的「魔法藥水」。
-
材料:透明杯子或玻璃罐、各種顏色的果汁(如葡萄汁、柳橙汁、火龍果汁)、蘇打水、一些水果丁或食用亮粉。
-
玩法:讓小朋友們自由混合不同的果汁,觀察顏色的變化。加入蘇打水時,嘶嘶作響的氣泡更能增添「魔法」的感覺,最後一起品嚐自己調配的美味藥水。
9. 冰封蜘蛛感官盆
這是一個結合觸覺、溫度覺與精細操作的感官遊戲。
-
準備:在一個大盆子裡裝水,放入一些玩具蜘蛛、亮片和繩線,然後放入冷凍庫結成一大塊冰磚。
-
玩法:提供孩子們鹽巴、滴管和溫水,讓他們觀察鹽巴如何讓冰融化,並用工具慢慢地「挖掘」出被冰封的蜘蛛,體驗一場有趣的「考古」歷險。
10. 安全版南瓜火山爆發
南瓜不僅能當燈籠,還能變成一座超酷的火山!
【安全提示】:此活動全程需由大人在旁指導操作。
材料:一顆挖空的南瓜、小蘇打粉、食用色素(建議橘色或紅色)、洗碗精、白醋。
步驟:
1. 將挖空的南瓜放置在託盤或戶外空曠處。
2. 在南瓜中加入幾大匙小蘇打粉。
3. 滴入幾滴食用色素,並擠入一些洗碗精(可讓泡沫更豐富)。
4. 當一切準備就緒,由大人將白醋倒入南瓜中。
5. 瞬間,繽紛的泡沫就會從南瓜的眼睛和嘴巴噴湧而出,效果十分震撼!
常見問題 (FAQ)
以下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協助您規劃活動。
Q1: 這些活動適合多大的孩子?
A1: 本文介紹的活動大多適合3至6歲的幼兒園孩童,許多點子從2024年就很受歡迎,並在今年更新為2025年版。家長或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和能力進行調整。例如,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3-4歲),可以簡化手作步驟,選擇規則更簡單的遊戲;對於年紀較大的孩子(5-6歲),可以增加手作的精細度或遊戲的挑戰性。
Q2: 準備這些遊戲會不會很花錢?
A2: 不會的。本文強調利用日常可得的材料與回收物,如廁紙筒、紙盤、義大利麵、毛線等,旨在以最經濟實惠的方式達到最佳的活動效果。許多科學實驗的材料(小蘇打、白醋)也是常見的廚房用品,無需額外花費大筆金錢。
Q3: 如何確保萬聖節活動的安全性?
A3: 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請務必確保:
-
全程監督:所有活動,特別是使用剪刀或進行科學實驗時,必須有成年人在旁指導與監督。
-
材料安全:使用兒童專用的無毒顏料、膠水和安全剪刀。
-
燈光安全:在南瓜燈或任何裝飾中,請使用LED電子蠟燭,絕對避免使用明火,以防點燃孩子的服裝或裝飾品。
-
食物安全:注意孩子是否有任何食物過敏史,並確保提供的糖果或點心大小適中,避免噎到風險。
Q4: 除了玩遊戲,還有什麼方式能讓孩子瞭解萬聖節文化?
A4: 延伸閱讀是絕佳的方式。可以尋找與萬聖節主題相關的繪本故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介紹節日的由來與習俗。此外,一起聆聽或學唱萬聖節主題的英文兒歌(如 "Knock Knock, Trick or Treat"),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與語言。
總結
萬聖節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節日。透過上述10個精心設計的遊戲活動,我們可以將它從一個單純的消費性節慶,轉化為一場富有教育意義的創意嘉年華。這些遊戲不僅能讓小朋友們在歡笑聲中學習新知、鍛鍊能力,更能在家長與老師們的陪伴下,創造出一年又一年無可取代的溫馨回憶。今年,就讓我們一起動手玩創意,用最豐富多元的方式,與孩子們共度一個最有深度的有趣的萬聖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