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水果】營養師認證!宜吃、慎吃、禁忌水果清單一次掌握

懷孕是趟充滿喜悅與期待的旅程,俗話說「一人吃,兩人補」,孕婦飲食的選擇,無不牽動著腹中寶寶的健康。水果類以其酸甜多汁的口感與豐富的營養,成為許多孕媽媽在食慾不振時的慰藉。然而,媽媽們時常會聽到網路與長輩間流傳著各式各樣的懷孕飲食禁忌:「聽說西瓜太寒、山楂會導致宮縮?」、「芒果有毒,吃什麼會讓寶寶皮膚不好?」這些關於孕婦不能吃什麼的說法讓許多準媽咪在挑選吃的水果時感到困惑與焦慮。

事實上,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的絕佳來源,對孕期健康至關重要。本文將綜合多方專業建議,為您詳細解析孕期吃水果的正確觀念與飲食原則,提供一份清晰的「宜吃、慎吃、避吃」水果類清單,並破解常見迷思,幫助您在享受水果美味的同時,也能安心、聰明地為自己與寶寶進行營養補充。

孕期水果攝取的基本原則

在深入探討哪些水果可以吃之前,讓我們先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無論是哪一種水果,都應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則:

1. 適量攝取,避免過量

這是孕期水果飲食最重要的黃金法則。水果中的果糖雖然是天然糖分,但攝入量過多仍會轉化為脂肪,不僅可能導致孕婦體重超標,更容易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進而影響胎兒,造成胎兒過大的問題。媽咪們需要特別注意水果的含糖量。

  • 每日建議份量: 營養師建議,孕婦每日的水果攝取量應控制在 2至4份,以滿足營養需求。

  • 一份的定義: 一份約等於一個拳頭大小,或是切塊後裝入標準飯碗約八分滿的量。例如:中型蘋果1顆、葡萄13顆、柳丁1顆、香蕉半根。

2. 多樣化搭配,營養更全面

任何單一食物都無法提供人體所需的所有的營養素。請避免長期、大量地只吃某一種水果,應廣泛選擇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水果輪流食用,才能均衡攝取到多樣化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

3. 新鮮、當季、徹底清洗

優先選擇當季盛產的水果,不僅風味最佳,通常農藥使用量也較少。食用前務必以流動的清水徹底沖洗乾淨,或直接削皮食用,以去除表面的灰塵、細菌及可能的農藥殘留,確保食品安全,這也是重要的飲食注意事項。

4. 完整水果優於果汁

將水果打成果汁飲品,往往會濾掉寶貴的膳食纖維,且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量(一杯果汁可能由3-4份水果製成)。建議直接食用整顆的完整水果,既能保留完整營養,也能增加飽足感。

5. 注意食用時間

部分水果如:柑橘、番茄、鳳梨、柿子等,較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對於腸胃較敏感或容易脹氣的孕婦,應避免在空腹時食用這些水果,以免引起不適。

孕期推薦水果:安心補充多種營養素

在遵循上述原則下,大部分水果都是孕婦可以吃的。以下特別推薦幾種營養價值高,對孕期非常有益的水果:

蘋果 (Apple)

被譽為「水果之王」,富含鋅、維生素B群、蘋果酸與細纖維,有利於胎兒大腦發育與記憶力。蘋果的用途廣泛,便祕時可連皮食用;若有腹瀉狀況,則建議削皮吃。對於懷孕初期的媽咪若有孕吐嚴重、食慾不振的狀況,可將新鮮蘋果榨汁,加入少許甘蔗與生薑,能有效緩解不適並促進食慾。

葡萄 (Grape)

富含鐵、鈣、磷、卵磷脂及多種維生素,對於改善貧血、氣色不佳、手腳冰冷等症狀非常有幫助。在中醫觀點中,葡萄亦有安胎之效。其果皮與籽的營養價值極高,若能接受,建議徹底洗淨後連皮帶籽一同食用,或打成汁飲用。

櫻桃 (Cherry)

櫻桃的含鐵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被稱為「鐵皇后」,是孕期補鐵、預防貧血的絕佳替代選擇,有助於維持紅潤好氣色。此外,它也富含胡蘿蔔素與維生素C。

奇異果 (Kiwifruit)

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與葉酸,能增強免疫力、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其葉酸含量高,對胎兒初期的神經管發育至關重要。綠色奇異果偏酸涼性,適合熱性與燥性體質孕婦,黃色奇異果則屬甘溫性,孕媽咪可依自身身體狀態選擇。

香蕉 (Banana)

富含鉀離子,有助於穩定血壓,保護心血管。同時也含有豐富的葉酸和維生素B6,並具備潤腸通便的功能,能幫助緩解孕期便祕,維持腸道健康。

梨子 (Pear)

梨子能清熱潤喉、鎮咳怯痰,並有利尿作用,對於改善孕後期的水腫狀況有良好效果,是秋季的絕佳水果選擇。

葡萄柚 (Grapefruit)

含有豐富的天然葉酸,非常適合在懷孕初期的飲食中食用,有助於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的風險。但需特別注意,詳見下一段落說明。

需要留意的水果:淺嚐即止,適量為佳

以下這些水果並非絕對不能吃的,但因其特性,需要孕媽媽們特別留意食用份量與自身狀況。

水果種類

留意原因

建議與提醒

木瓜 (Papaya)

可能幹擾荷爾蒙/影響子宮收縮
尤其是未熟的青木瓜,含有較多可能影響荷爾蒙的成分,可能對體質不穩定的孕婦造成子宮收縮。

懷孕初期應避免或少量食用,尤其是有不穩定跡象者。成熟的木瓜影響較小,但仍建議一天不超過半碗。

芒果 (Mango)

易致敏/糖分高
芒果屬於容易引發過敏的水果之一。本身是過敏體質的孕婦食用後,可能引發不適。此外,芒果甜度高,熱量不低。

若對芒果沒有過敏史,可適量食用。但因含糖量高,需注意份量,避免影響血糖。

榴槤 (Durian)

熱量與糖分極高
榴槤的熱量和糖分都非常驚人,有「水果之王」的稱號,但也是熱量之王。

除非有刻意增重的需求,否則應淺嚐即止。有妊娠糖尿病或血糖問題的孕婦應盡量避免,以免造成胎兒過大。

柿子 (Persimmon)

不易消化/可能影響鐵吸收
柿子富含鞣酸,食用過多不易消化,且空腹食用可能與胃酸結合,引起不適。鞣酸也會抑制鐵質吸收。

胃功能不佳者應少吃。建議在飯後2小時再食用,且避免與高鐵食物同時攝取。

柑橘類 (Citrus)

糖分高/易過量
橘子、柳丁等富含維生素C,但因酸甜可口,容易讓人一顆接一顆停不下來,造成糖分攝取超標,甚至影響正餐食慾。

務必節制,每日建議攝取1-2顆即可,不應取代正餐。

葡萄柚 (Grapefruit)

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葡萄柚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會抑制人體內特定酵素(CYP3A4)的活性,影響多種藥物的代謝。

若有長期服用降血脂藥、鎮靜劑、抗組織胺、高血壓藥等慢性病藥物的孕婦,食用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

特殊體質/高風險孕婦應謹慎或避免的水果

對於有流產史、早產風險,或孕婦身體較為虛弱敏感的準媽咪,以下幾種水果的食用需要格外謹慎,甚至建議避免。瞭解這些孕婦不能吃的特定情況,對保護您與寶寶非常重要。

西瓜 (Watermelon)

西瓜水分多、利尿,能降火氣、消水腫,是夏日聖品。但在中醫理論中屬性偏寒涼,吃多容易導致腹瀉。部分孕婦的腹瀉反應可能會刺激腸胃,進而引發不正常的宮縮。特別是從冰箱取出的冰西瓜,對子宮的刺激性更強。因此建議易流產/早產體質者,應盡量避免或只吃少量常溫的西瓜。

山楂 (Hawthorn)

山楂對於促進食慾有很好的效果,但其成分也被證實會興奮子宮平滑肌,有促進宮縮的作用。對於胎兒狀況穩定的孕婦,少量食用開胃並無大礙;但對於體質虛弱或有流產風險的孕婦而言,則可能誘發流產,應嚴格避免。

水蜜桃/甜桃 (Peach)

桃子屬溫性水果,營養豐富。但部分觀點認為,過量食用容易上火,可能導致體內燥熱,引起胎動不安。建議過敏體質和有便祕困擾的孕婦也應適量食用。

常見問題 (FAQ)

Q1: 孕婦一天到底可以吃多少水果?「一份」水果是多少?

A: 建議每日攝取2-4份。一份的量約為一個拳頭大小,或切塊後放在碗裡約八分滿。具體例子包括:中型蘋果1顆、葡萄13顆、小番茄13顆、柳丁1顆、香蕉半根、奇異果1.5顆。

Q2: 聽說吃木瓜、芒果會讓寶寶皮膚變黃,是真的嗎?

A: 這是常見的迷思。新生兒黃疸主要是由於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所引起,與食物中的色素(如β-胡蘿蔔素)無關。雖然過量攝取胡蘿蔔素可能導致成人皮膚暫時性變黃,但並不會影響胎兒,更不會造成新生兒黃疸。

Q3: 懷孕初期孕吐嚴重,吃不下東西,只吃水果可以嗎?

A: 孕吐嚴重時,水果確實是相對容易入口的食物。但長期只吃水果會導致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關鍵營養素攝取不足,不利於母體健康與胎兒發育。建議少量多餐,除了水果,也應均衡攝取其他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以及富含蛋白質的豆魚蛋肉類,並避免加工食品或未煮熟的生蠔等。可以嘗試一些蘇打餅乾、白吐司等清淡食物,並務必諮詢醫師是否需要補充孕婦專用的綜合維他命。

Q4: 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該如何選擇水果?

A: 妊娠糖尿病的孕婦更需要嚴格控制水果的「份量」與「種類」。建議選擇升糖指數(GI值)較低的水果,如:蘋果、芭樂、小番茄、櫻桃等。應將每日2份的水果分散在不同餐次(例如餐與餐之間)食用,避免一次性讓血糖快速波動。並定時監測血糖,與營養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

Q5: 為什麼許多文章都建議避免吃「冰西瓜」?

A: 這主要基於兩個層面的考量。第一,從中醫角度看,懷孕期間體質宜暖不宜寒,過於寒涼的食物可能影響氣血循環,對子宮造成刺激。第二,從生理學角度,急速的冷刺激可能導致腸胃血管收縮,引發腹部不適或腹瀉,進而可能間接刺激子宮,對敏感體質的孕婦來說存在潛在風險。因此,建議將水果放置於室溫下回溫後再食用,較為溫和。

總結

總體而言,孕婦飲食並沒有絕對的「黑名單」,關鍵在於「均衡」與「適量」。除了少數有明確藥理作用(如山楂)或可能與藥物衝突(如葡萄柚)的水果類外,絕大多數水果只要新鮮、乾淨,對於健康的孕婦來說都是安全的。

請媽媽們拋開不必要的焦慮,以開放的心情享受多樣化的水果。若您本身患有妊娠糖尿病、或對特定食物過敏、或屬於高風險懷孕族群,最保險的方式便是直接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或專業營養師,他們將能給予您最個人化且安全的飲食建議。希望每位準媽咪都能吃得健康、安心,孕育出活潑健康的寶寶。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