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識致命的腦溢血症狀?從7大前兆到急性發作的黃金應對法則

腦溢血,醫學上稱為「出血性腦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中最為兇險的一種類型。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資料,它約佔所有腦中風案例的兩成,但其發病急驟,死亡率與致殘率極高,是長期盤據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之一。當腦內的血管因各種原因破裂,血液流入並壓迫腦組織,便會對病人引發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

然而,在這場風暴來臨前,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潛在的警訊。本文將為您詳細解析腦溢血從前兆到急性發作的各階段症狀,幫助您及早識別風險,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腦溢血發作前的潛在警訊

許多患者在腦溢血突然發作前,身體會經歷一段「預警期」。這些症狀可能輕微且斷續,容易被誤認為是疲勞或小毛病而被忽略。若您或家人,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者,出現以下多種情況,應立即提高警覺:

  1. 突發性劇烈頭痛:這不是一般的頭痛。患者常形容其為「一生中經歷過最痛的頭痛」,可能是突然爆發,也可能從間斷性轉為持續性疼痛。這種頭痛的根源可能是腦動脈瘤微量滲血,刺激腦膜所致。

  2. 暈眩與平衡失常:許多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暈眩,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走路時身體不自覺地向一側偏斜,甚至抬腳都感到費力,嚴重時可能因此摔倒在地上。這通常是小腦或腦幹功能受影響的徵兆,因為這些區域負責協調身體的平衡感。

  3. 單側麻木或無力:面部、上肢(手臂)或手指突然感到麻木,特別是無名指的麻木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同時,可能伴隨手臂握力突然下降或感到乏力,例如拿著的杯子或碗無力而掉落。

  4. 視覺異常:症狀多樣,可能包括:

    • 暫時性眼前發黑:單眼或雙眼突然一片漆黑,數秒或數分鐘後恢復。

    • 視力模糊與重影:看東西變得模糊不清,或一個物體看成兩個重影(複視)。

    • 瞳孔變化:若動脈瘤壓迫到控制眼睛活動的動眼神經,可能導致兩側瞳孔大小不一,或對光反應遲鈍。

  5. 語言與吞嚥困難:突然感覺舌根僵硬,舌頭變大,導致說話含糊不清、辭不達意(口齒不清)。同時,吞嚥功能也可能出現障礙,在喝水或進食時頻繁發生嗆咳。

  6. 頻繁打哈欠與異常嗜睡:在精神良好的白天,卻無法控制地哈欠連天,這往往是大腦組織缺氧的警示。患者可能感到極度疲憊,即便睡眠充足,依然昏昏欲睡。

  7. 經常性流鼻血: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如果頻繁且無故地流鼻血,需要特別小心。這可能意味著脆弱的血管已承受極大壓力,腦血管破裂的風險也隨之增高。

腦溢血急性發作的典型症狀

當腦血管完全破裂,出血量增加時,症狀會變得極為迅猛和嚴重。具體表現與出血位置和血塊大小密切相關,對病人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症狀 (Symptom)

可能的意涵與說明 (Potential Implication & Description)

意識水平急遽下降

患者可能從嗜睡、混亂,迅速陷入昏迷。若出血位置在腦幹(如橋腦),可能直接導致深度昏迷。

劇烈的噁心與嘔吐

這是顱內壓力(腦壓)顯著升高的典型反應,通常伴隨著劇烈頭痛。

單側肢體完全癱瘓

俗稱「偏癱」,一側的手腳完全失去活動能力,身體感覺也可能喪失。

協調功能嚴重障礙

若出血發生在小腦,患者會表現出嚴重的運動失調,無法保持平衡,動作笨拙。

癲癇發作

血液流到腦表面,可能刺激大腦皮層,引發局部或全身性的抽搐。

腦溢血的主要成因

瞭解症狀的同時,也應明白其背後的主因。長期且控制不良的高血壓是導致腦溢血最主要、最常見的元兇。持續的高壓狀態會使腦部細小動脈的血管壁變脆、失去彈性,最終像老舊的水管一樣爆裂。例如,一位陳先生可能因長期未控制高血壓,在某次情緒激動後突然發病。其他原因還包括:腦動脈瘤破裂(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處理)、動靜脈畸形、腦瘤合併出血、凝血功能異常,以及經由醫師提醒需注意的吸菸、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常見問題 (FAQ)

Q1: 為什麼高血壓是腦溢血最主要的原因?

A1: 長期的高血壓會持續衝擊並損害腦部動脈的內壁,使其硬化、變脆,並形成微小的動脈瘤。當情緒激動或身體用力導致血壓瞬間飆升時,這些脆弱的血管就極易破裂,引發腦溢血。

Q2: 所有的劇烈頭痛都是腦溢血的徵兆嗎?我該如何分辨?

A2: 並非所有頭痛都與腦溢血有關。但腦溢血引發的頭痛特徵非常明顯,通常是突發性的、爆炸性的劇痛,常被形容為「畢生最嚴重的頭痛」。如果這種頭痛伴隨著噁心、嘔吐、單側無力、意識改變等其他神經學症狀,就必須當作急症處理,立刻就醫尋求醫生的專業判斷。

Q3: 看到有人疑似腦溢血發作倒地,在救護車來之前我能做什麼?

A3: 若在家中看到有人疑似腦溢血發作倒地,首先,保持鎮定並立即撥打119。在等待救援時,應小心地將患者移動到安全平坦的地方,使其側臥,頭部略為墊高,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並防止嘔吐物嗆入氣管。解開其衣領、皮帶等緊身衣物。切記,不要自行餵食任何藥物(特別是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或飲水,以免在送達醫院前加重病情或造成吸入性肺炎。最重要的是記錄下症狀發生的準確時間,這對後續的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

總結

腦溢血的後果極其嚴重,但並非完全無法預防。識別上述的早期警訊至關重要,它們是大腦發出的求救信號。民眾應牢記「微笑、舉手、說你好」等快速識別中風的口訣,一旦發現自己或他人出現疑似症狀,尤其是多重症狀同時出現時,切勿遲疑,必須立即撥打119送往醫院。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預防遠勝於治療,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保持情緒穩定與健康的生活作息,才是保護腦血管、遠離中風威脅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