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專業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製造業中,「洗板」或「製程」涵蓋的範圍遠不止於此,它包含開料、鑽孔、電鍍、壓合、防焊、文字印刷等數十個複雜工序。本文的目的旨在為DIY愛好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深入解析從手繪到感光、熱轉印等各種主流的DIY洗板方法,並探討其優缺點、關鍵技巧與安全須知,幫助您順利完成第一片屬於自己的電路板。
第一步:萬丈高樓平地起-電路設計與前置作業
在動手洗板之前,一份精確的電路佈線圖(Layout)是成功的基石。
繪製工具
您可以利用多種專業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來繪製電路圖與PCB佈線圖,不同軟體也有各自的版本更新。常見的選擇包括:
-
KiCad: 功能強大且完全免費的開源軟體。
-
EasyEDA: 基於網頁的免費工具,其頁面操作直觀,方便協作與雲端儲存。
-
Altium Designer: 功能最頂尖的商業軟體,常用於業界與學術界。
-
Fritzing: 對初學者非常友善,可從麵包板圖轉換為PCB圖,特別適合製作Arduino擴充板。
印製佈線圖
完成設計後,需要將佈線圖印出以供後續使用。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任何失誤都會導致最終的失敗。
-
比例設定: 在列印設定中,務必將縮放比例模式設為「Scaled Print」,並確認X與Y軸的比例值均為 1.00,確保圖稿不會變形。
-
色彩模式: 選擇「單色 (Monochrome)」,避免使用灰階。灰階的點陣圖案會影響曝光或轉印的線條邊緣品質,可能導致線路出現缺口或毛邊。
-
圖層選擇: 關閉不需要的圖層,例如標示零件外框在上面的「overlay」層(在Altium中通常是黃色線),只留下線路、焊點與鑽孔中心點。
-
鏡像問題: 若您製作的是單層板,且是從頂層(Top Layer)視角設計,在印出底層(Bottom Layer)的銅箔圖時,不需要做鏡像處理。將印出的圖稿翻面,就是正確的底層視角。
DIY洗電路板方法大解析
不同的方法在成本、精細度、速度和操作難度上各有千秋。以下將詳細介紹幾種主流的DIY方式。
方法一:感光法 (Photosensitive Method)
此法為DIY中精細度最高的方法之一,適合製作含有表面黏著元件(SMD)的電路板。
流程:
-
購買材料: 需購買「感光電路板」和「顯影劑」。感光板包裝上的序號,如「0.6 GS」,代表厚度0.6mm的單層板(G Single);「0.4 GD」則為厚度0.4mm的雙層板(G Double)。若無特殊需求,建議選用較厚的板材,板的焊接耐受度較高,不易損壞。
-
印製底片: 使用雷射或噴墨印表機,將電路佈線圖印在「投影片(透明膠片)」上,製成一張負片(或正片,視感光膜類型而定)。
-
曝光: 在低光源環境下,撕掉感光板上的保護膜,將投影片底片緊密貼合在感光板上。使用真空曝光機或簡易的UV燈箱進行曝光。曝光時間需根據燈源強度調整,例如在某些實驗室設備中,曝光時間約為350秒。
-
顯影: 將曝光後的板子放入按比例調配的顯影劑溶液中(例如:一匙顯影劑粉末,搭配120毫升100°C熱水與80毫升溫水,冬天水溫需更高)。輕輕搖晃或用軟毛刷輕刷,未被曝光(或被曝光,視膜的類型)的感光劑會被溶解,露出底下的銅箔。顯影完成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
蝕刻: 將顯影後的板子放入「氯化鐵 (FeCl₃)」溶液中進行蝕刻。使用有馬達驅動的氣泡蝕刻機能加速反應,約需20分鐘。過程中需時常檢查,避免蝕刻過度,將需要的線路也洗掉。當裸露的銅箔完全被蝕刻掉後,即可取出並用清水沖洗。
-
後續處理: 使用酒精或去光水擦拭板子,去除剩餘的感光膜,露出閃亮的銅箔線路。最後,根據零件腳位進行鑽孔,排針通常使用直徑1.0mm的鑽頭。
方法二:熱轉印法 (Heat Transfer Method)
此法成本較低,無需特殊曝光設備,是業餘愛好者常用的方式。
流程:
-
列印圖稿: 使用「雷射印表機」將電路圖印在專用的「熱轉印紙」或光滑的「離型紙」上。注意,噴墨印表機的墨水無法用於轉印。
-
清潔銅板: 將銅箔基板用細砂紙或菜瓜布打磨,再用酒精徹底清潔,確保表面無油汙與氧化層。
-
轉印: 將印好圖稿的轉印紙,碳粉面朝下覆蓋在銅板上,使用家用「熨斗」以高溫(通常設定在棉麻材質)均勻地在紙背加壓熨燙。碳粉會受熱熔化並黏附在銅板上面,形成保護層。此步驟是成敗關鍵,需耐心與技巧,確保所有線路都完整轉印。
-
浸泡與去紙: 待板子冷卻後,浸入溫水中,讓紙張軟化,然後小心地將紙搓掉,留下黑色的碳粉線路在銅板上。
-
蝕刻與後處理: 接下來的蝕刻與清潔鑽孔步驟與感光法相同。
常見誤區:
– 使用護貝機: 有些教學建議用護貝機,但多數護貝機的溫度與壓力都不足以完美轉印,且可能因滾輪帶動而造成圖案走位。熨斗是更可靠的工具。
– 蝕刻技巧: 靜置蝕刻會非常慢。加熱溶液並持續搖晃容器,或模擬氣泡機的效果,能讓反應速度從一小時縮短到數分鐘。
其他DIY方法
-
手繪法(奇異筆/油漆筆): 最簡單直觀的方式。直接用油性的奇異筆或油漆筆在銅板上畫出線路,待油墨完全乾燥後即可進行蝕刻。據說某些日本品牌的奇異筆效果不錯。此法成本極低,但線路精密度差,難以繪製複雜電路。
-
CNC雕刻法: 使用小型CNC雕刻機,直接在銅板上刻出絕緣溝槽,無需化學藥品。優點是環保,但缺點是設備昂貴、噪音大,且雕刻產生的玻璃纖維粉塵有致癌風險,需做好防護。
-
雷射法: 在銅板上噴上一層黑色耐酸漆,再用雷射鵰刻機燒掉不需要的油漆,露出銅箔後進行蝕刻。燃燒油漆會產生有毒氣體,需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操作。
各種DIY方法對照與選擇建議
方法 |
流程說明 |
成本 |
精細度 |
危險性/風險 |
備註 |
---|---|---|---|---|---|
油漆筆/奇異筆 |
手工在銅板上畫線 → 蝕刻 |
低 |
低 |
低(化學蝕刻仍需注意) |
適合初學者、簡單電路或藝術創作 |
熱轉印法 |
雷射印表機列印 → 熱壓轉印 → 蝕刻 |
低至中 |
中 |
低至中(化學蝕刻) |
需掌握轉印技巧,品質可能不穩定 |
感光法 |
貼膜/塗佈 → UV曝光 → 顯影 → 蝕刻 |
中 |
高 |
中至高(顯影劑為強鹼) |
DIY中精度最高,線寬可達0.2mm |
CNC雕刻 |
電腦控制雕刻機移除銅箔 |
高(設備) |
中 |
高(粉塵、噪音) |
無化學品,但物理風險高 |
雷射法 |
噴漆 → 雷射去除油漆 → 蝕刻 |
中 |
中至高 |
高(燃燒氣體有毒) |
流程快速,但對設備與防護要求高 |
LCD光固化 |
陰圖 → 3D光固化曝光 → 蝕刻 |
中至高 |
高 |
中(光敏樹脂處理) |
精度極高,但前處理流程較繁瑣 |
選擇建議
-
新手入門 (1-2片): 建議從「手繪法」或「熱轉印法」開始,體驗基本流程。這是學習這項東西的正面方式。
-
進階需求 (約10片): 當製作數量稍多時,「熱轉印法」是兼顧成本與精度的不錯選擇。
-
精細線路 (10-100片): 若需要製作SMD板,或追求高品質,「感光法」是首選。
-
量產或高複雜度 (100片以上): 考慮直接將Gerber檔透過郵件送至專業的PCB廠打樣生產,在台灣各地(例如新北市)都有許多廠商可供選擇,品質、效率與可靠性遠超DIY。
常見問題 (FAQ)
Q1: 我的線路為什麼會斷掉或黏在一起 (斷線/橋接)?
A: 這通常是蝕刻過程出了問題。斷線可能是蝕刻過度(時間太長),或是轉印/曝光不完全導致保護層有缺口。橋接(短路)則是蝕刻不足(時間太短),或是顯影不徹底,導致線路間的銅箔未被完全清除。請檢查您的操作時間與每一步的品質。
Q2: 為什麼我用熱轉印法一直失敗?
A: 熱轉印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有三:1. 溫度或壓力不足,導致碳粉未完全黏附在銅板上;2. 銅板表面不潔,有油污或氧化層影響附著力;3. 紙張問題,使用的紙張不適合熱轉印。請確保熨斗溫度足夠,並在轉印時施加足夠的壓力,同時徹底清潔銅板。
Q3: 廢棄的蝕刻液(氯化鐵)和顯影劑該如何處理?
A: 絕對不能直接倒入水槽。這些化學物品都是具有腐蝕性或強鹼性的。應將廢液分別裝在密封的塑膠瓶中,並標示清楚瓶中內容。聯繫您所在地的環保局或合格的廢棄物處理公司,詢問正確的回收與處理管道。
Q4: 我需要製作表面黏著元件(SMD)的板子,DIY可行嗎?
A: 可行,但挑戰極大。SMD元件的腳位間距非常小,對線路精細度要求極高。在DIY方法中,「感光法」是唯一比較有機會成功的。對於腳距小於0.5mm的IC,強烈建議直接交由專業廠商製作,以確保成功率。
Q5: 自己洗板跟直接送去工廠打樣,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A: 最大的差別在於專業度與完整性。DIY洗板通常只能做出裸銅線路,沒有防焊層(綠油)、文字層(白字)、以及導通孔電鍍(PTH),最終成品的品質有限。工廠製作的板子則包含所有這些,不僅外觀專業,更能保護電路、方便焊接,且能製作複雜的多層板,品質和可靠度都遠高於DIY。
總結
自己動手洗電路板,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將創意付諸實現的過程。從設計軟體中的虛擬線條,到手中具有功能的實體電路,這份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然而,DIY過程也伴隨著化學品處理的風險與精密度上的限制。
初學者應從簡單的方法入手,逐步挑戰更高難度的技術。當您的專案對精密度、層數(如四層板、六層板)、以及專業外觀(如防焊綠漆、文字絲印)有更高要求時,尋求專業的PCB打樣服務將是更明智、高效的選擇,這樣才能確保最終電器成品的穩定與耐用。無論選擇哪條路,理解背後的原理與流程,都將使您成為更優秀的電子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