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往生咒只能超渡?搞懂真實功德,為自己和家人祈福增慧

在漢傳佛教淨土宗的修行體系中,除了大眾所熟知的持名唸佛外,亦有一部極其殊勝重要的咒語——《往生淨土神咒》。這個祕密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其全稱為《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此陀羅尼通常簡稱為「往生咒」。

許多人僅從其簡稱「往生」二字,便誤解此咒僅為超渡亡者、利益來生之用,甚至認為在日常持誦有所不吉。這實則是一個極大的誤解。此咒的核心義理深遠,不僅在於「得生淨土」的究竟歸宿,更在於「拔一切業障根本」的現世利益。

它是一條貫通冥陽、兼利存亡的修行法門,能助行者在現世中消除煩惱、身心安樂,並為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得以圓滿得生淨土。本文將依據經典祖說,深入探討此神咒的源流、義涵、功德與修持方法,以期還原其真實而圓滿的價值。

神咒的源流與歷史

《往生咒》的出現,在淨土宗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標誌著淨土修行者開始引入咒語陀羅尼作為輔助法門,並將修行的重心從單純追求來世的「得生淨土」,擴展至兼顧現世利益的「拔除業障」。此咒是佛教淨土宗的傳承之一。

根據文獻記載,此咒最早出自劉宋元嘉末年(約公元453年),由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Guṇabhadra)奉詔重新翻譯,並註明其原文出自一部現已佚失的《小無量壽經》,該經被認為是《阿彌陀經》的另一種譯本。此淨土神咒又稱四甘露咒,有時也稱阿彌陀佛根本祕密神咒。

關於此咒的緣起,亦有一段殊勝的傳說。相傳淨土宗的八宗共祖龍樹菩薩(Nāgārjuna),在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安養淨土時,於夢中感得阿彌陀佛親自傳授此神咒。此後,由耶舍三藏口誦此咒,再由天平寺的鏽法師從其口中受持,方得以流傳。這段記載凸顯了此阿彌陀佛根本祕密神咒與阿彌陀佛的深厚因緣及其在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地位。

咒文詳解與念誦

《往生咒》全文共五十九字,通常分為十四句(或十五句)。咒語本身是諸佛菩薩的祕密心印,蘊含無盡深意,為表敬重,傳統上「五不翻」中的祕密故不翻其義。然為助現代修行者理解與發心,茲依據梵文轉寫及大德釋義,整理咒文及簡易註解如下: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全文(附註音)

南無阿彌多婆夜 (ㄋㄚˊ ㄇㄛˊ ㄚ ㄇㄧˊ ㄉㄨㄛ ㄆㄛˊ ㄧㄝˋ)
哆他伽多夜   (ㄉㄨㄛ ㄊㄚ ㄑㄧㄝˊ ㄉㄨㄛ ㄧㄝˋ)
哆地夜他    (ㄉㄨㄛ ㄉㄧˋ ㄧㄝˋ ㄊㄚ・dǎ dì yè tā)
阿彌利都婆毗  (ㄚ ㄇㄧˊ ㄌㄧˋ ㄉㄨ ㄆㄛˊ ㄆㄧˊ)
阿彌利哆    (ㄚ ㄇㄧˊ ㄌㄧˋ ㄉㄚˇ)
悉耽婆毗    (ㄒㄧ ㄉㄢ ㄆㄛˊ ㄆㄧˊ)
阿彌唎哆    (ㄚ ㄇㄧˊ ㄌㄧˋ ㄉㄚˇ)
毗迦蘭帝    (ㄆㄧˊ ㄐㄧㄚ ㄌㄢˊ ㄉㄧˋ)
阿彌唎哆    (ㄚ ㄇㄧˊ ㄌㄧˋ ㄉㄚˇ)
毗迦蘭多    (ㄆㄧˊ ㄐㄧㄚ ㄌㄢˊ ㄉㄨㄛ)
伽彌膩     (ㄑㄧㄝˊ ㄇㄧˊ ㄋㄧˋ)
伽伽楉     (ㄑㄧㄝˊ ㄑㄧㄝˊ ㄋㄚˋ)
枳多迦利    (ㄓˇ ㄉㄨㄛ ㄐㄧㄚ ㄌㄧˋ)
娑婆訶     (ㄙㄨㄛ ㄆㄛˊ ㄏㄜ)

咒語逐句釋義表

漢字原文 梵文羅馬字轉寫參考 簡易釋義
南無阿彌多婆夜 namo amitābhāya 歸命無量光佛(阿彌陀佛)
哆他伽多夜 tathāgatāya 即如來(佛的十種稱號之一)
哆地夜他 tadyathā 即說咒曰
阿彌利都婆毗 amṛtodbhave 甘露的生起者 / 甘露之源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 amṛta-siddhaṃ bhave 甘露成就者 / 吉祥光
阿彌唎哆 毗迦蘭帝 amṛta-vikrānte 甘露撒播者 / 無礙妙行者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 amṛta-vikrānta 甘露神力者、甘露灑遍者
伽彌膩 gāmine 遍滿、前進者(向著清泰故鄉)
伽伽楉 枳多迦利 gagana kīrta-kare 於虛空中,令名聲(佛法)被稱揚讚嘆者
娑婆訶 svāhā 成就一切、迅速圓滿

註:梵文 Amṛta(阿彌利哆)意為「甘露」、「不死」,在咒中反覆出現四次,即阿彌利與阿彌利哆,象徵佛法的滋潤與長生不死的涅槃境界,故此咒又稱四甘露咒。

持誦的功德與利益

持誦《往生咒》的功德利益,可謂不可思議,涵蓋了現世與來生兩個層面,圓滿了修行者的雙重祈願。

一、 現世利益:拔一切業障根本

  1. 消滅重罪:《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中記載,如法持誦此咒,能消滅「四重」(殺、盜、淫、妄)、「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惡」乃至謗法等極重罪業。蓮池大師亦開示:「今此呪持之,則煩惱不起,是拔業障根本也」,指出煩惱即是業障之根,持咒能伏住煩惱,清淨身心。
  2. 佛光護佑:經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虔誠的念誦者,能感得阿彌陀佛時刻在頭頂上加持護佑,化解冤親債主的侵擾,遠離邪祟與災禍。
  3. 現世安樂:因業障消除、佛力加持,持咒者在現世常能獲得身心安穩、事事順利、吉祥如意之福。
  4. 智慧開顯:若能精進持誦滿二十萬遍,能感得「菩提芽生」,即智慧善根開始萌發;若持滿三十萬遍,則有機會「面見阿彌陀佛」,親蒙教誨。

二、 來生利益:得生淨土

此咒最直接的利益便是「臨命終時任運往生」。在陳朝天嘉年間,盧山有位珍禪師,禪定中見數百人乘寶船往生西方,欲求同往,船上人告知:「法師雖講《涅槃經》,功德甚大,但因未誦《阿彌陀經》及此咒,故不得同去。」珍禪師於是廢講專修,日夜持誦經咒滿兩萬遍。臨終前,有神人自西方送來白銀台,告知其必生淨土。這個公案證明瞭持誦此咒對於往生淨土的巨大助益。

如法的修持與迴向

欲得神咒的真實利益,如法的修持至關重要。古德開示了持誦此咒的儀軌與心要:

  1. 清淨三業:持誦前,應沐浴更衣、漱口淨手,身業清淨;止語靜心,意業清淨;不談俗事,口業清淨。
  2. 至誠祈請:在佛像前,燃香散花,長跪合掌,以至誠恭敬之心,一心專注。
  3. 定數持誦:古德建議「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二十一遍)」。古印度一日分晝三時、夜三時,意指在六個時段內,每段時間持誦二十一遍。現代人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但貴在持之以恆,每日定課不輟。
  4. 唸佛為主,持咒為輔: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開示,修行應以唸佛為正行,持咒誦經為助行。往生咒作為淨土法門的助行,能輔助唸佛,掃除障礙,使正行更為得力,二者相輔相成,如順水揚帆。
  5. 功德迴向:每次持誦完畢後,務必要作功德迴向。可誦念通用的《普迴向文》,將持咒功德普及於一切眾生,莊嚴佛淨土,如此心量廣大,功德更為殊勝。

《普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常見問題 (FAQ)

問1:往生咒是否只能為往生者或在超渡法會上念誦?

答: 完全不是。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此咒的全名《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明確指出,其核心功能之一是「拔除一切業障」,這是針對在世修行者的現世利益。經常持誦能消除罪業、帶來平安、獲得阿彌陀佛的護佑。因此,它是一個既利益在世者,也利益亡者的咒語,日常定課持誦,功德無量。

問2:每天應該念誦多少遍往生咒才好?

答: 數量沒有絕對的硬性規定,關鍵在於虔誠與恆心。古德的建議是「日夜六時,各誦二十一遍」,這是一個精進的標準。對於現代繁忙的社會人士,可以自行制定一個可行的定課,例如每日早晚至少各持誦21遍或108遍。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不輕易中斷。經中提到「二十萬遍菩提芽生,三十萬遍面見彌陀」,這為精進者提供了一個可策勵的目標。

問3:念誦往生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嗎?

答: 咒語本身沒有禁忌,但持誦者的心態與行為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恭敬」與「真誠」。應盡量在清淨的環境中持誦,持誦時心思專注,不宜夾雜閒聊或妄想。雖然沒有嚴格到必須沐浴焚香,但保持口氣清新、儀容整潔,是對三寶的基本尊重。最核心的「禁忌」是懷著懷疑心、輕慢心去唸,那樣將難以獲得感應。

問4.:我已經在唸佛了,還需要持誦往生咒嗎?

答: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資糧為核心,「行」主要是指持名唸佛。印光大師等祖師大德將唸佛視為「正行」,而誦經、持咒等視為「助行」。助行的作用是幫助我們掃除正行中的障礙。例如,當唸佛時煩惱多、妄念紛飛,或感覺業障現前時,加誦《往生咒》能有效地拔除業障,使唸佛之心更為清淨、專一。因此,唸佛與持咒非但不衝突,更是相輔相成的絕佳組合。您可以將其納入您的定課中,作為唸佛功課的有益補充。

總結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是阿彌陀佛大悲願海的慈悲流露,是淨土法門中一顆璀璨的摩尼寶珠。它不僅是一把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鑰匙,更是淨化現世身心、拔除累劫業障的利器。修行者或神咒者應破除其僅為亡者所用的迷思,深刻體會其「冥陽兩利」的圓滿功德。無論是專修或兼修,若能以深信切願之心,持之以恆地誦持此不思議神咒,並輔以唸佛正行,必能在今生獲得安樂吉祥,於未來究竟解脫,得生彌陀淨土,蓮開見佛,圓證菩提。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