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英文:告別中式思維,用專業詞彙打造你的職場優勢

每當鳳凰花開,驪歌響起,又一批滿懷抱負的大學畢業生即將告別校園,迎來人生的全新階段——踏入職場。在準備履歷、參加面試的過程中,許多人習慣將中文思維直接翻譯成英文,例如將「社會新鮮人」說成 “Social freshman”,或把「出社會」講成 “Enter the society”。然而,這些直譯的「中式英文」不僅可能讓老外或外國人感到困惑,甚至可能在關鍵時刻造成誤解,影響求職的成敗。

本篇文將為即將踏入職場的您,也就是職場新鮮人,或任何希望提升職場英文能力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南。我們將從破解最常見的直譯迷思開始,深入探討「出社會」相關的正確道地用法,並擴展至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等各個環節的關鍵詞彙與實用句型,幫助您建立專業自信,順利開啟職業生涯。

破解中式英文直譯的迷思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許多中文的慣用語無法直接對應到英文。要提升英文的道地性,首先必須理解這些差異。

1. 「社會新鮮人」不是 Social freshman

(x)Social freshman

這大概是新鮮人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在美國,freshman 這個詞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專指「大學或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將它與 social(社會的)結合,並不能準確傳達「剛畢業的求職者」這一概念。

正確說法:

要正確表達,可以用new graduate或fresh graduate。

  • New graduate: 新畢業生。這是最通用且正式的說法。
  • Fresh graduate: 剛出爐的畢業生。與 new graduate 意思相近,帶有些許「新鮮」的意味。
  • Graduate (或簡寫為 grad): 畢業生。在上下文中,如果已經明確是在討論求職,單用這個字即可。

延伸知識:

  • Undergraduate: 指尚未取得學士學位文憑的「大學生」。
  • Graduate school: 指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研究所」。

例句:

  • As a new graduate fresh from university, I am eager to apply my academic knowledge to a practical work environment.
    • 作為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應屆畢業生,我渴望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環境中。
  • Our company is looking to hire several fresh graduates for our entry-level positions.
    • 我們公司正在為初階職位招聘數名社會新鮮人。

2. 「出社會」為何不能用 Enter the society?

要理解這個錯誤,我們必須先了解 society 在英文中的核心意義。根據劍bridge詞典的解釋,society 通常指:

  • 人群/社會體系: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有組織、有共同規範生活的一大群人(例如:modern society 現代社會)。
  • 上流社會:指富裕且有社會地位的群體(例如:high society)。
  • 社團/協會:由共同興趣者組成的組織(例如:the debating society 辯論社)。

從語言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是 society(社會)的一份子了。因此,enter the society 這個說法會讓外國人感到非常奇怪,彷彿是指一個與世隔絕的人首次進入文明世界。

中文裡「出社會」的真正意涵,是「開始工作、進入勞動市場」。

正確說法:

  • Enter the workforce: 進入勞動力市場。這是最精準且專業的表達方式。
  • Start working: 開始工作。這是比較口語和直接的說法。
  • Join the labor force: 加入勞動人口。意思與 enter the workforce 相近。

例句:

  • After graduation, many young people are anxious to enter the workforce.
    • 畢業後,許多若者都急於投入職場。
  • Due to economic pressure, he had to start working immediately after finishing college.
    • 由於經濟壓力,他大學一畢業就必須馬上開始工作。

職場起手式-從求職到入職的關鍵詞彙

掌握了基本觀念後,接下來的挑戰就是求職過程中的各種專有名詞。以下我們用表格形式整理出各階段的必備詞彙。

階段 (Stage) 詞彙 (Vocabulary) 中文解釋
求職階段 (Job Seeking) Campus recruitment 校園徵才
  Internship 實習
  Job search website 人力銀行網站
  Apply for (a position) 應徵(一個職位)
  Job opening / Job opportunity 職缺
  Job description (JD) 職務說明
  Resume / CV (Curriculum Vitae) 履歷
  Cover letter 求職信
  Portfolio 作品集
  Language certificate 語言證明
面試與錄取 (Interview & Offer) Interviewer 面試官
  Interviewee / Candidate 面試者/應徵者
  Online / Virtual interview 線上面試
  Self-introduction 自我介紹
  Get an offer 獲得錄取通知
  Offer letter 錄取信
入職初期 (Onboarding) Probation / Probationary period 試用期
  Work overtime 加班
  Expected salary 期望起薪
  Welfare / Benefits 福利
  Bonus 獎金
  Business trip 出差
  Labor Standards Act 勞動基準法

融入新環境-職場角色與實用俚語

成功入職後,如何快速融入團隊?瞭解職場中的稱謂和常用俚語至關重要。

1. 稱呼自己與他人 (Referring to Yourself and Others)

  • Newbie / Rookie (名詞):指「新手、菜鳥」。這兩個詞非常口語,適用於非正式場合,向同事介紹自己時使用,可以展現謙虛。
  • Novice (名詞):指在特定技能或領域的「初學者」。它與 newbie/rookie 的區別在於,novice 強調技能的生疏,而 newbie/rookie 強調在某個環境(如公司)是新來的。
  • Senior staff (名詞):指「資深員工」,可以泛稱比你資深的前輩。
  • 常見職稱:Manager (經理), Supervisor (主管), Executive (高階主管), Team Leader (團隊領導), Assistant (助理), Coordinator (協調員), 職員 (Clerk), 責任編輯 (Managing Editor)。

2. 實用職場俚語 (Practical Workplace Idioms)

  • Get a foot in the door
    • 意思:獲得一個初步的機會、拿到進入某個行業或公司的「敲門磚」。這個門檻通常是職場新鮮人缺乏工作經驗時最需要跨越的,指第一份工作,即便薪水或職位不盡理想,但卻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起點。這個說法的由來,據說過去的業務員在挨家挨戶推銷產品時,會用腳卡住門縫以防門被關上。
    • 例句:An internship is a great way to get your foot in the door at a competitive company. (實習是在一家競爭激烈的公司中獲得入門機會的好方法。)
  • Show someone the door
    • 意思:解僱某人、下逐客令。與前一個片語看起來相似,但意思完全相反,千萬別搞混。
    • 例句:After he was caught leaking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he was shown the door. (在他被抓到洩漏機密資訊後,他被開除了。)
  • Be on the same page
    • 意思:指團隊成員對某件事有共識、理解一致。
    • 例句:Before we present to the client, let’s have a quick meeting to make sure we’re all on the same page. (在向客戶簡報之前,我們開個短會,確保大家的想法一致。)

專業溝通-10大情境實用句型

無論是匯報進度還是尋求協助,有效的溝通是職場成功的基石。除了透過專業課程學習,平時也應多加練習,累積自己的溝通實力。以下整理了10種常見情境的實用句型。

情境 1:提出請求

  • Could you please send me the updated report? (可以請你寄給我更新的報告嗎?)
  •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review this document. (如果您能幫我檢查這份文件,我將不勝感激。)

情境 2:更新進度

  • I’m just following up on the email I sent last week. (我只是想跟進一下我上週寄的郵件。)
  • I’ve made some progress on the project timeline. (我在專案時程上取得了一些進展。)

情境 3:詢問意見

  •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new marketing strategy? (你對這個新的行銷策略有什麼看法?)
  • I’d like to get your thoughts on the budget proposal. (我想聽聽你對預算提案的想法。)

情境 4:表示同意

  • I agree with you. / I couldn’t agree more. (我同意你的看法。)
  • That makes sense to me. Let’s proceed with your suggestion. (這對我來說很有道理,我們就照你的建議進行吧。)

情境 5:表示不同意

  • I see things differently, but I appreciate your perspective. (我的看法不同,但我尊重你的觀點。)
  • I’m not sure I agree with you on that. Could we discuss it further? (在這點上我不太確定是否同意,我們可以進一步討論嗎?)

情境 6:請求闡明

  • Could you please clarify the deadline for this project? (您能澄清一下這個專案的截止日期嗎?)
  • I’m not sure I understand what you mean by “synergy”. (我不太確定您說的「協同效應」是什麼意思。)

情境 7:提出建議

  • I think we should allocate more resources to this task. (我認為我們應該為這個任務分配更多資源。)
  • What if we tried a different approach? (如果我們嘗試一個不同的方法呢?)

情境 8:下達指示

  • I need you to complete this report by Friday. (我需要你在週五前完成這份報告。)
  • Please make sure to double-check the figures before submitting. (提交前請務必仔細檢查數字。)

情境 9:提供協助

  •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help you with? (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
  •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 hand with that. (如果你需要幫忙,請告訴我。)

情境 10:表達感激

  •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I really appreciate it. (謝謝你的幫忙,我真的很感激。)
  • I couldn’t have done it without you. Thanks a lot. (沒有你我不可能完成,非常感謝。)

常見問題 (FAQ)

Q1: 我在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是 rookie 或 newbie 會不會聽起來不專業?

A: 這取決於場合。在與團隊成員的非正式見面或午餐會上,使用這些詞可以展現謙遜和親和力。但在非常正式的面試中,建議避免使用。與其標籤自己為「菜鳥」,不如強調您的潛力與學習意願,例如可以說:”I’m excited to apply my skills an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d team here.” (我很興奮能運用我的技能,並向這裡經驗豐富的團隊學習)。

Q2: “Enter the society” 真的完全不能用嗎?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 society?

A: 是的,在表達「開始工作、進入職場」的意思時,Enter the society 是不正確的。但 society 這個字本身非常常用,您可以在以下情境中使用它:

・描述社會體系:We live in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society.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先進的社會。)
・指特定的組織或社團:She is a member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她是皇家天文學會的成員。)
・指上流社會:The scandal was the talk of high society. (那件醜聞是上流社會的熱議話題。)

Q3: 除了 get a foot in the door,還有沒有其他形容「獲得工作機會」的說法?

A: 當然有。除了這個生動的俚語,您也可以使用其他更直接的說法:

  • Land a job / position: 成功找到一份工作/職位。 (例:He finally landed his dream job. 他終於找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工作。)
  • Secure a position: 獲得一個職位,這個說法比較正式。 (例:She managed to secure a position at the top law firm. 她成功在頂尖的律師事務所獲得了一個職位。)
  • Get a break: 獲得一個好機會、走運了。這個說法比較口語。 (例:I got a lucky break and was hired on the spot. 我運氣好,當場就被錄用了。)

總結

從「社會新鮮人」(new graduate) 到「進入職場」(enter the workforce),再到職場中的日常溝通,掌握正確且道地的英文用法,是展現專業素養的第一步。語言的學習不僅是背誦單字和句型,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後的文化與語境,避免因直接翻譯而產生的誤會。

希望這份詳盡的指南,能幫助每一位即將或已經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更有自信地運用英文,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加分,順利地從學校過渡到職場,開啟璀璨的未來。面對身份的變化與挑戰,除了語言能力,持續精進商業技能、理解企業合作模式,都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關鍵。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