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準媽媽的身體經歷著奇妙的變化,口味的轉變與時不時的口渴,總讓人想來杯飲料解解饞。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飲品選項,從便利商店的咖啡、手搖飲店的奶茶,到家中的各種茶包,不免讓人感到困惑與擔憂:「這杯我能喝嗎?會不會影響寶寶?」
事實上,懷孕並不意味著只能喝索然無味的白開水。只要掌握正確的原則、聰明選擇,準媽咪們依然可以安心享受多樣化的飲品。本文將為您整合一份詳盡的孕期飲品指南,從每日必備的營養飲品,到可以偶爾放鬆享用的風味選擇,並附上關鍵的注意事項與常見問答,提供孕 媽咪一份完整的延伸閱讀指南,陪伴您度過一個健康又愉快的孕期。
孕期飲品黃金守則:安心喝飲料前的四大原則
在探索可以喝什麼之前,讓我們先建立四個最重要的基本觀念,這是確保媽媽與寶寶健康的基石。
1. 控制糖分與脂肪攝取
市售飲品最大的陷阱在於過高的糖分與脂肪(如奶精)。許多罐裝飲料或手搖飲都可能含有人工添加物,攝取過多糖分不僅會造成體重失控,更可能增加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進而影響胎兒體型過大。建議優先選擇「無糖」或「減糖」的飲品,並以鮮奶取代奶精,才能喝得美味又健康。
2. 咖啡因攝取需限量
咖啡因是許多準媽媽最關心的議題。目前多數研究與婦產科醫師建議,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 200毫克(mg) 以下。這不只包含咖啡,茶葉、可樂、能量飲甚至巧克力都含有咖啡因。而過量的咖啡因飲料可能對胎兒神經發育產生影響。為了方便消費者辨識,台灣的連鎖咖啡店與超商咖啡皆有「紅、黃、綠」標示:
- 紅色: 每杯咖啡因總含量>200毫克。
- 黃色: 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1-200毫克。
- 綠色: 每杯咖啡因總含量<100毫克。
孕婦應避免標示為紅色的飲品,並留意每日總攝取量。
3. 避免生冷與過度刺激
懷孕期間體溫較高,喝點涼飲雖無不可,但應避免瞬間灌入大量冰塊或過於冰冷的冰飲,對體質較敏感的孕 媽媽來說,可能引起子宮收縮。此外,未經巴士德殺菌的生乳或現榨果汁,也可能帶有細菌風險,需特別注意。
4. 酒精類飲品:絕對禁止
孕期飲酒沒有安全量!酒精會透過胎盤直接影響胎兒,可能導致「胎兒酒精症候群」,對寶寶的腦部與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即使是料理中添加的酒精,也難以保證完全揮發,因此建議孕婦應滴酒不沾。
強力推薦!對媽媽寶寶都好的7款日常飲品
這些飲品富含孕期所需的重要營養素,非常適合做為日常補充。
- 牛奶: 鈣質與蛋白質的絕佳來源,有助於胎兒骨骼發育,並能減少孕婦抽筋的困擾。建議每日飲用1至2杯(每杯約240c.c.),可選擇低脂牛奶以避免攝入過多脂肪。
- 優酪乳/優格: 除了豐富的鈣質,更含有益生菌,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效改善孕期常見的便祕困擾。選購時務必詳閱成分,挑選無添加糖或低糖的原味產品。
- 豆漿: 對於乳糖不耐或過敏的孕婦,無糖豆漿豆漿是極佳的替代品。它富含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與鐵質,有助於預防貧血。
- 銀耳露: 有「平民燕窩」美譽的銀耳(白木耳),富含植物性膠質與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滋潤身體、緩解孕期燥熱,並幫助排便。自煮或購買時,建議選擇原味,或以少量蜂蜜取代精緻糖。
- 蜂蜜水: 蜂蜜含有多種維他命與胺基酸,有助於促進消化、潤腸通便,特別適合孕早期食慾不佳、胃口差的準媽媽。
- 紅棗茶: 性質溫和,能補氣養血、溫暖身體。紅棗中的葉酸與多種維生素亦能提升免疫力、安神助眠。
- 南非國寶茶: 完全不含咖啡因,且單寧酸含量極低,不影響鐵質吸收也不傷胃。其含有的活性類黃酮更有助於放鬆神經,改善睡眠品質。若想變換口味,加入鮮奶就成了一杯溫潤的「南非國寶鮮奶茶」。
解渴解饞!13款風味飲品聰明選
當想喝點不一樣的風味飲品時,以下選項在適量飲用的前提下,也是不錯的選擇。
需要特別留意的飲品:碳酸飲料
許多人習慣喝碳酸飲料來解膩,例如可樂或雪碧。然而,這類碳酸飲料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與磷酸鹽,可能影響鐵質吸收,對追求身體健康的孕婦來說並非最佳選擇。若真的想喝,應淺嚐即止,並注意其中的咖啡因含量。相較於碳酸飲料,選擇本文推薦喝的品項會是更好的選擇。
飲品種類 | 主要益處與特色 | 注意事項 |
---|---|---|
豆子水系列 | ||
紅豆水、黑豆水 | 利尿、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改善孕期水腫。 | 每日攝取量不宜過多,並盡量在中午前飲用完畢。 |
綠豆水 | 清熱、解燥,適合體質偏熱、易長痘痘的孕婦。 | 屬性偏涼,懷孕初期或體質虛寒者慎用。 |
風味茶飲系列 | ||
洛神花茶 | 利水消腫、降血脂,富含花青素。 | 性質偏涼,體質燥熱者適宜。飲用時不宜過濃。 |
麥茶 | 無咖啡因,可促進消化、提振食慾。 | 懷孕後期應酌量飲用,因部分說法認為可能影響產後泌乳。 |
柚子茶 | 富含維他命C與天然葉酸,可預防感冒、幫助鐵質吸收。 | 市售品含糖量高需注意。柚子性偏寒,體質虛寒者不宜。 |
薑茶 | 暖胃、促進循環,是緩解孕吐的傳統良方。 | 可自行用老薑熬煮,或加入少許黑糖增添風味。 |
玉米鬚茶 | 利尿排濕、降血糖血壓。 | 屬性偏涼,建議加入薑片一同沖泡以調和其寒性。 |
覆盆子葉茶 | 富含礦物質,能緩和孕吐,並有強化子宮、幫助順產之說。 | 市面較少見,多以乾燥葉片自行沖泡。 |
洋甘菊茶 | 無咖啡因,能鎮靜放鬆、舒緩焦慮、幫助睡眠。 | 可搭配薰衣草,放鬆效果更佳。 |
營養風味飲品 | ||
椰子水 | 天然的電解質飲料,富含礦物質,適合孕吐嚴重、脫水時補充水分。 | |
蘋果醋 | 富含果膠與胺基酸,有助抗氧化、促進腸道蠕動。 | |
咖啡與手搖飲 | ||
咖啡 | 在每日200毫克咖啡因限量下可適量飲用,有助提神。 | 咖啡有利尿、影響鈣質吸收的作用,需適度補充水分與鈣質。 |
咖啡因含量參考表
飲品種類 (份量) | 咖啡因含量 (毫克) |
---|---|
滴濾式咖啡 (150 c.c.) | ~146 mg |
過濾式咖啡 (150 c.c.) | ~110 mg |
一般即溶咖啡 (150 c.c.) | 60 – 85 mg |
拿鐵/卡布奇諾 | 30 – 50 mg |
濃縮咖啡 (Espresso) (30-60 c.c.) | 45 – 100 mg |
去咖啡因咖啡 | 1 – 4 mg |
資料來源:綜合整理自各參考資料
常見問題 (FAQ)
Q1: 孕婦每天到底可以攝取多少咖啡因?
A: 國際間與台灣國健署的普遍建議是,孕婦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200毫克(mg)以內。這大約相當於一杯便利商店的大杯拿鐵,或兩杯綠標(咖啡因<100mg)的飲品。建議您購買時留意店家的咖啡因標示,並計算當日總量。
Q2: 聽說懷孕後期喝麥茶會影響發奶,是真的嗎?
A: 是的,傳統中醫與坊間普遍有此說法。大麥(麥芽)被認為有「回乳」的效果,可能影響產後哺乳。因此,建議在懷孕後期(第三孕期)以及產後哺乳期間,應酌量或避免飲用麥茶。
Q3: 所有的花草茶都安全嗎?我該如何選擇?
A: 並非所有花草茶都安全。部分花草(如:具有通經活血效果的藥草)可能刺激子宮,應完全避免。相對安全的選擇包括南非國寶茶、洋甘菊茶、薄荷葉茶等。但在飲用任何複方花草茶或不確定的品項前,最好先諮詢醫師或藥師的意見,並以單方、少量嘗試為原則。
Q4: 我有乳糖不耐症,除了豆漿豆漿還有什麼補鈣的飲品選擇?
A: 如果您有乳糖不耐症,除了豆漿豆漿,可以嘗試優酪乳,因其乳糖已被益生菌部分分解,部分人可以耐受。此外,富含鈣質的「黑芝麻飲」也是很好的選擇。更重要的是,不要只依賴飲品補鈣,飲食中可多攝取小魚乾、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莧菜)等高鈣食物,達到多元補充的效果。
總結
懷孕期間的飲食選擇,反映了準媽媽對自己與寶寶的關愛。飲品的選擇上,與其完全禁止,不如學會「聰明喝」。把握「無糖、低咖啡因、適量、多元化」的核心原則,優先選擇牛奶、豆漿、白開水等營養飲品,並在想滿足口腹之慾時,參考本文的安心清單,為自己調配一杯健康又美味的飲品。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若有任何疑慮,務必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或營養師,他們的專業建議將是您孕期最安心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