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超快時尚品牌SHEIN,近年來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國際市場,憑藉著無孔不入的社群媒體行銷、令人難以置信的低廉價格與優惠,以及每日數千件新品上架的款式更新速度,成功擄獲了大量Z世代與年輕消費者的心。然而,在光鮮亮麗的銷售數字背後,圍繞著SHEIN的爭議與負評也從未停歇。
PTT、Dcard等台灣社群平台對其品質的討論尤其熱烈,許多消費者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SHEIN的品質真的很差嗎?」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份關於這個購物平台最全面的評價分析。
消費者眼中的兩極評價:是挖寶天堂還是品質地雷?
綜合台灣網友在PTT、Dcard及Threads等平台的分享,對SHEIN的評價呈現出極端的兩極分化,其購物體驗常被形容為「像在開盲盒」或「賭人品」。
負面評價:踩雷經驗談
- 品質參差不齊,做工粗糙: 這是最普遍的負評。許多消費者反應,收到的衣服褲子等東西,材質比預期差,觸感粗糙,有作者分享其布料「比家裡的抹布更粗糙」,甚至有刺鼻的臭味。車工問題也很常見,例如PTT網友提到買到「一邊袖子內襯縫反」的外套,或衣服下水洗一次就變形、破損,其s家品質令人卻步。
- 版型與照片嚴重不符: 「照騙」是另一個高頻詞彙。消費者抱怨實際商品的版型、剪裁與網站上的模特兒實穿照相去甚遠,版子完全不對,導致穿上後效果怪異,完全無法出門。許多原作者都對此觀點表達認同。
- 拋棄式心態與不耐穿: 由於價格低廉,許多人抱持著「穿一次就丟也不心疼」的心態購買。這類服飾通常被用於特殊場合,如朋友間的Dress Code派對或旅行拍照,但因其不耐穿的特性,很難成為衣櫃裡的常備單品,最終的歸宿往往是家裡的垃圾桶。
正面評價:聰明消費者的挖寶心得
- 無可匹敵的價格優勢: SHEIN最大的吸引力無疑是其破盤價,展現了極高的性價比。對於預算有限的學生族群或時尚愛好者而言,可以用極低的成本嘗試最新流行趨勢。
- 款式多樣,更新神速: 每日上新數千款,讓消費者總能找到新奇的設計。從女裝的連衣裙上衣、衣服飾品到家居小物、寵物用品,產品線極其廣泛,滿足一站式購物的需求,有人認為它就像一個更好逛的淘寶平台。
- 配件與非服飾類評價較佳: 相較於容易踩雷的服飾,許多網友認為SHEIN的飾品(如耳環、髮飾)、手機殼、化妝刷甚至胸貼等小物件品質相對穩定,值得入手。
- 善用評價區避免踩雷: 內行的消費者指出,SHEIN的顧客評論系統是關鍵,不過也有人認為星數是可以洗的。購買前仔細查看附有真實照片的評論,能大幅降低買到劣質品的風險。有網友甚至分享「跟著日本人挑」的祕訣,認為日本消費者的評價和照片參考價值更高,從而表示自己幾乎沒遇過「雷欸」。
- 便利的退貨服務: 儘管早期有消費者抱怨退貨需要親自與客服商量,並自行承擔高額國際運費將貨寄回大陸,但現今多數台灣使用者反應SHEIN的退貨流程已相當方便,可由合作的貨運公司到府取件且不額外收費,降低了線上購物的風險。
低價背後的代價:環境、健康與勞工權益的警訊
SHEIN的「超快時尚」模式雖然成功,但其低價策略背後所隱藏的社會與環境成本,引發了國際組織的高度關切。這個牌子在歐美市場也因相關新聞而備受檢視。
環境與健康隱憂:有害化學物質超標
綠色和平組織及多國政府的調查,揭示了SHEIN產品潛在的安全性風險與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檢測單位/來源 | 國家 | 發現問題 |
---|---|---|
綠色和平德國辦公室 (2022) | 德國、奧地利等 | 抽樣的47件商品中,15%含有超出歐盟安全標準的有害化學物質,如鞋子中的高量鄰苯二甲酸鹽(塑化劑)、女童洋裝中的致癌物甲醛。 |
Oekotest (德國專業刊物) | 德國 | 報告指出,抽驗的SHEIN產品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未能通過安全測試,含有害物質。 |
韓國首爾市政府 | 韓國 | 多次檢測發現,其平台銷售的兒童飾品重金屬(如鉛、鎘)嚴重超標,部分產品甚至超標數百倍,對兒童健康構成直接威脅。 |
這些調查結果顯示,SHEIN這家公司為了壓低成本,可能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危害人體皮膚與環境的化學物質,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可能將自己暴露於風險之下。
勞工權益爭議:血汗工廠的指控
根據英國第四台(Channel 4)的紀錄片影片與瑞士非政府組織「公眾之眼」(Public Eye)的調查,SHEIN部分供應鏈工廠的勞動條件極其惡劣,儘管公司聲稱有相關認證,但現實情況令人震驚:
- 超長工時: 工人每週工時長達75小時,遠超法律規範,每月僅休息1至2天。
- 低廉薪資: 工人按件計酬,每件衣服的工資僅約新台幣1至2元,且若有失誤還會被扣薪。
- 惡劣環境: 工廠內部安全堪憂,存在消防通道被堵塞等問題。
這些指控讓SHEIN背上了「血汗工廠」的罵名,其低價商品被認為是建立在對勞工的極度剝削之上,也讓許多消費者決定一生黑這個品牌。
設計抄襲與環保爭議
SHEIN也頻繁面臨來自Levi’s、UNIQLO等知名品牌及眾多獨立設計師的抄襲侵權訴訟。其商業模式大量生產以聚酯纖維為主的塑膠衣物,不僅在清洗時會釋放大量微塑膠污染海洋,其「拋棄式」的消費文化更製造了驚人的紡織廢棄物,加劇了全球環境的負擔,其經營模式與蝦皮、淘寶上的許多店相似,但規模化後影響更為巨大。
常見問題 (FAQ)
Q1: SHEIN的衣服品質真的都很差嗎?
A: 品質極不穩定,參差不齊,整體質量評價兩極。服飾類踩雷機率較高,常有材質粗糙、版型不合的問題。相較之下,飾品、手機殼、家居小物等非服飾類商品的評價普遍較好。強烈建議購買前仔細參考不同地區顧客附有實拍照的評論。
Q2: SHEIN的產品真的含有毒物質嗎?
A: 根據多家獨立機構(包括綠色和平、德國與韓國政府單位)的檢測,部分SHEIN產品確實被驗出含有超標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鄰苯二甲酸鹽(塑化劑)、甲醛、鉛、鎘等重金屬與致癌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安全性風險。
Q3: 在SHEIN購物,有什麼技巧可以避免買到不滿意的商品?
A: 1. 詳閱評論區: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特別要看附有真實照片的評論,比對商品的實際顏色、材質和穿著效果。 2. 注意材質成分: 瞭解不同布料的特性,例如100%聚酯纖維的衣物通常質感較不穩定。 3. 參考不同身形的評論: 尋找與自己身高體重相似的買家評論,以判斷版型是否合適。 4. 從非服飾類入手: 如果是第一次購買,可以先從評價普遍較好的配件或家居小物開始嘗試。#
總結
總體而言,SHEIN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品牌。它以極致的低價和多樣性,降低了時尚的門檻,讓更多人能夠享受穿搭的樂趣。然而,這份「便利」的背後,卻是消費者必須承擔的品質風險,以及整個地球與生產鏈末端勞工共同背負的沉重代價。
決定是否在SHEIN上消費,成為了一道在個人預算、時尚追求與社會責任感之間的權衡題。作為消費者,在點下「結帳」按鈕前,或許可以多花一分鐘思考:我們購買的,究竟是一件心儀的商品,還是一件即將快速被淘汰的地球垃圾?透過每一次的消費選擇,我們都在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
資料來源
- [閒聊] SHEIN的品質都很差嗎? –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 「一次會不小心買20件」 Shein便宜貨席捲全球,台灣電商為何 …
- SHEIN為什麼這麼便宜?揭露超快時尚服飾品牌的爭議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