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未來連線:5G Network Slicing 的革命性力量與十大商機

隨著行動通訊技術從4G演進至5G,我們迎來的不僅僅是更快的下載速度。5G的真正革命性在於其靈活、高效且可客製化的網路架構,而「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正是實現此願景的核心技術。告別了過去傳統4G網路「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的網路模式,5G能夠在單一的實體network infrastructure之上,透過虛擬化技術切割出多個獨立、端到端的邏輯networks。

每一個切片都能根據特定應用場景的service requirements進行深度客製化,無論是需要極高頻寬的增強型行動寬頻 (eMBB)、要求超低延遲與高可靠度的通訊 (uRLLC),還是支援大規模物聯網設備連接 (mMTC)的場景,5g network slicing都能提供最優化的network resources與服務品質保證。本文將深入探討網路切片的底層架構、關鍵識別碼、運作流程及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潛力。

5G核心網路架構的演進:服務化奠定基礎

要理解網路切片,必須先了解5G核心網路 (5GC)相較於4G核心網路 (EPC)的根本性變革。5G採用了服務導向的「服務化架構」(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其非漫遊參考架構(non roaming reference architecture)是理解的基礎,而漫遊參考架構則是其延伸,用以和non 3gpp或其它外部系統整合。

此架構將過去4G網路架構中集總式的網元功能,拆解為一個個獨立、可靈活調用的網路功能元件 (Network Function, NF)。此架構最重要的特點是將「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 CP)與「使用者平面」(User Plane, UP)徹底分離。

  • 控制平面 (CP):負責管理與控制,如使用者認證、移動性管理、會話建立與策略控制等,不直接處理使用者數據。
  • 使用者平面 (UP):專注於處理使用者數據的路由、轉發、封裝與QoS執行。

這種分離使得使用者平面的功能 (如 UPF)可以被靈活地分佈部署,例如更靠近網路邊緣,以滿足低延遲應用的需求。正是這種模組化、服務化的設計,為網路切片的實現提供了穩固的技術基礎。

下表比較了4G與5G核心網路主要網元的演變:

4G核心網 (EPC)元件 5G核心網 (5GC)對應功能/元件 主要職責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MF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存取與移動性管理、註冊、連接、可達性管理
MME AUSF (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 提供認證授權功能,此為ausf功能的核心
SGW-C / PGW-C (Serving/PDN Gateway Control Plane) SMF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 會話管理 (建立、修改、釋放)、ip分配管理、策略執行
SGW-U / PGW-U (Serving Gateway/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User Plane) UPF (User Plane Function) 使用者數據的路由與轉發、封包檢測、QoS處理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UDM (Unified Data Management) 統一的用戶數據管理、儲存用戶的訂閱資料,此為udm功能的核心
NSSF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 網路切片選擇,為使用者選擇服務的切片實例
PCF (Policy Control Function) 統一的策略控制框架
NRF (NF Repository Function) 提供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負責網路元件的註冊、發現與授權
NEF (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 提供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作為API窗口,允許外部用戶或外部網路元件安全地接入

網路切片的核心概念與分層架構

網路切片是運用軟體定義網路 (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 (NFV)技術,將實體的電信網路基礎設施,抽象化為一組可供調配的虛擬資源(包含計算、儲存、網路頻寬)。基於這些虛擬資源,電信商可以建立出多個端到端的邏輯網絡,每個網絡即為一個「切片」(slice)。這些network slices共同構成了5g networks的多元服務能力。

一個完整的網路切片涵蓋了從終端設備 (UE)到外部數據網路 (DN)的所有環節,主要可分為三大領域:

  1. 無線接入網 (RAN)領域:5G的新一代無線電 (NR-RAN)架構,允許將基地臺 (gNB)的邏輯功能拆分為三個單元:射頻單元 (RU)、分佈式單元 (DU)和集中式單元 (CU)。這種拆分使得RAN層的資源也能被切片,為不同服務提供客製化的無線資源策略。
  2. 核心網路 (Core Network)領域:核心網是切片功能的大腦。它能根據不同切片的需求,將屬於該切片的會話 (Session)交由專屬的SMF及UPF處理。例如,一個用於串流影音的eMBB切片,其數據流會通過為高吞吐量優化的UPF;而一個用於自動駕駛的uRLLC切片,則會通過為超低延遲優化的UPF。
  3. 傳輸網路 (Transport Network)領域:負責連接RAN、核心網與數據網路之間的數據通道。此處的數據網路可以是電信商網路或Internet等外部資料網路。傳輸網路也必須具備區分不同切片流量的能力,確保例如RU到DU的前傳 (Fronthaul)、DU到CU的中傳 (Midhaul)以及CU到UPF的後傳 (Backhaul)都能滿足各切片的QoS需求。

切片識別與管理機制:NSSAI的運作

5G系統如何識別並管理眾多的網路切片?答案是透過NSSAI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

一個S-NSSAI (Single-NSSAI) 是單一網路切片的唯一識別碼,它基於公共陸地移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進行定義,由以下兩個欄位與plmn id共同組成:

欄位 英文全名 說明
SST Slice/Service Type 切片/服務類型:定義了切片的預期行為與服務特性。3GPP標準定義了多種類型,例如:
• 1: eMBB (增強型行動寬頻)
• 2: uRLLC (超可靠低延遲通訊)
• 3: mIoT (巨量物聯網通訊)
• 4: V2X (車聯網)
• 5: HMTC (高效能機器型通訊)
SD Slice Differentiator 切片區分符:此為選填欄位,用於在相同SST下進一步細分不同的服務,例如區分不同的租戶、計費方式或優先級。

而NSSAI則是多個S-NSSAI的集合。在整個網路運作中,定義了數種不同類型的NSSAI,它們在使用者設備 (UE)與核心網的互動中扮演關鍵角色:

  • Subscribed NSSAI (已訂閱NSSAI):儲存在UDM中,記錄了該用戶簽約可使用的所有切片服務,這是管理用戶數據的一部分。
  • Configured NSSAI (已配置NSSAI):由網路配置在UE中,告知UE該網路環境下有哪些可用的切片。
  • Requested NSSAI (請求的NSSAI):當UE發起註冊程序時,會從Configured NSSAI中選擇希望使用的切片,並將其包含在註冊請求中發送給網路。
  • Allowed NSSAI (允許的NSSAI):核心網根據用戶的Subscribed NSSAI和網路策略,決定最終允許UE使用哪些切片。此資訊會透過註冊成功的回應訊息傳回給UE。
  • Rejected NSSAI (拒絕的NSSAI):對於UE請求但未被允許的切片,網路會將其S-NSSAI放在此欄位中回覆。

網路切片的運作流程

瞭解了各種識別碼後,我們可以勾勒出一個完整的網路切片選擇與註冊流程,這通常是在非漫遊架構下進行的:

  1. 註冊請求:UE向AMF發起註冊請求 (Registration Request),其中包含Requested NSSAI,表明它希望使用哪些網路切片。
  2. 驗證與選擇:AMF收到請求後,會執行以下動作:
    • 向UDM查詢該用戶的Subscribed NSSAI,以驗證其使用權限。
    • 與NSSF互動,根據Requested NSSAI、用戶位置、網路負載等資訊,選擇最合適的網路切片實例 (Network Slice Instance)。
  3. 認證授權:透過AUSF完成對UE的認證程序。
  4. 註冊成功:一旦認證通過且切片選擇完成,AMF會回覆註冊成功訊息 (Registration Accept)給UE。此訊息中包含了Allowed NSSAI,明確告知UE最終被覈准使用的切片列表。
  5. 建立連線:UE收到Allowed NSSAI後,便可以針對其中一個或多個允許的切片,發起PDU會話 (PDU Session)建立程序,從而真正開始使用該切片提供的客製化網路服務。這整個過程也受到session and service continuity模式的規範。

網路切片的十大潛在應用案例

網路切片的商業價值在於能為各行各業提供「專網」等級的服務,但成本與彈性遠優於傳統專網。愛立信 (Ericsson)等產業領導者預見了以下十大應用領域的巨大潛力,這也展示了不同網路元件功能組合的可能性:

  1. 汽車行業:為自動駕駛和車聯網 (V2X)提供超低延遲、高可靠的通訊切片,保障行車安全。
  2. 醫療健康:為遠距手術、即時生理數據監控、高畫質醫療影像傳輸提供專用切片,確保服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3. 發電與電力傳輸:為智慧電網提供穩定可靠的通訊,支持即時監控、故障預測和自動化調度。
  4. 公部門:為智慧城市提供監控攝影機、環境感測器等大規模連接的切片。
  5. 政府緊急應變:為警察、消防、救護等單位提供具有最高優先級和可靠性的關鍵任務通訊切片。
  6. 廣播和串流媒體:為8K影片、VR/AR直播等提供eMBB切片,保證極致的觀影體驗。
  7. 智慧製造:為工廠內的無線機器人控制、自動化產線提供uRLLC切片,實現柔性製造。
  8. 雲端遊戲:提供低延遲、高頻寬的切片,讓玩家享受流暢、無延遲的遊戲體驗。
  9. 供應鏈管理:為倉儲、物流提供大規模物聯網切片,實現資產的即時追蹤與管理。
  10. 軌道交通:為高鐵、捷運提供列車自動控制、即時監控與乘客Wi-Fi等(這就是5g網路的應用)多種服務的複合式切片。

常見問題 (FAQ)

Q1: 網路切片和傳統的VPN有什麼不同?

A1: VPN (虛擬私人網路)主要是在公用網路上建立一條加密的通訊隧道,以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與隱私,但它無法保證網路效能 (如延遲、頻寬)。而網路切片則是一個完整的端到端虛擬網路,不僅包含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能在RAN(無線網路)、傳輸網和核心網等所有環節上,提供可保證的資源 (Guaranteed QoS),例如保證某個切片始終擁有10ms以下的延遲和100Mbps的頻寬。

Q2: 使用網路切片會更安全嗎?

A2: 是的。網路切片的關鍵特性之一是「隔離性」(Isolation)。不同切片之間的資源和數據流是邏輯上隔離的,這意味著一個切片上發生的安全攻擊或故障,不會影響到其他切片的正常運作。這種設計顯著提升了網路的整體強韌性與安全性。

Q3: 任何5G手機都可以使用網路切片嗎?

A3: 這取決於兩個條件:首先,手機本身 (UE)必須支援網路切片的相關信令流程,也就是能夠在註冊時發送NSSAI資訊。其次,也是更關鍵的,營運商的網路必須是5G獨立組網 (Standalone, SA)架構。早期的5G非獨立組網 (Non-Standalone, NSA)依賴4G核心網,無法完整支援網路切片功能。

Q4: 網路切片和邊緣運算 (MEC)有什麼關係?

A4: 網路切片和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是相輔相成的關鍵技術。營運商可以設計一個uRLLC切片,並將該切片的UPF和相關應用伺服器部署在網路邊緣 (即MEC節點上)。如此一來,需要超低延遲的應用 (如AR/VR、工業控制)的數據流量就不需要繞行至遠端的外部網路數據中心,可以直接在靠近用戶的邊緣節點完成處理,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延遲,實現最佳效能。

總結

網路切片是5G區別於前代技術的核心創新,它將靜態、單一的網路基礎設施,轉變為一個動態、多元的服務平臺。透過將SDN與NFV技術深度整合至行動網路,5G得以在共享的硬體上,為千行百業打造出具備專屬資源、獨立管理與服務品質保證的虛擬專網。從底層的識別碼設計 (NSSAI)、核心網路的服務化架構 (SBA),到上層的商業應用,網路切片貫穿了整個5G生態系統。它不僅是電信營運商實現營收增長的新引擎,更是推動社會數位化轉型、釋放5G完整潛力的關鍵鑰匙。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