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素可以吃什麼?一篇看懂!台灣素食分類、飲食禁忌與健康吃法全解析

近年來,無論是出於對健康的追求、對環境的關懷,還是對動物生命的尊重,選擇素食的人口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增長,許多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也隨之改變。在這股綠色飲食的浪潮中,「全素」或「Vegan」成為了許多人探索的目標。然而,您是否也曾對「全素」、「純素」、「蛋奶素」、「五辛素」這些素食種類名詞感到困惑?到底全素可以吃什麼?全素差在哪?又該如何吃得健康均衡?

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最詳細的全素飲食指南,從釐清素食的分類開始,到具體的食物選擇,再到破解常見的健康迷思,讓您一次搞懂飲食健康與全素飲食的精髓。

素食光譜大解析,您是哪一種素食者?

在台灣,素食的分類有其明確的官方規範與標示規定。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公告,包裝食品上的素食標示主要分為五大類。瞭解這些分類,是踏入素食世界的第一步,也能清楚瞭解各種素是什麼。

台灣法定素食分類與定義

素食類別 定義 可食用範圍 不可食用範圍
全素或純素 指食用不含肉類、海鮮、蛋、奶、動物油脂,以及「植物五辛」的純植物性食物。這是最嚴格的素食形式。 各類蔬菜、水果、五穀雜糧、豆類、堅果、植物油。 所有肉類海鮮類、蛋與蛋製品、奶與奶製品、動物油脂、五辛植物。
蛋素 (Ovo-vegetarian) 指除了全素的食物外,還可食用蛋及蛋製品,也就是可以吃蛋。 全素食品、雞蛋、鴨蛋、皮蛋、鹹蛋等蛋類製品。 所有肉類海鮮類、奶與奶製品、動物油脂、五辛植物(通常不食)。
奶素 (Lacto-vegetarian) 奶素可以吃除了全素的食物外,還可食用奶及奶製品。 全素食品、牛奶、起司、優格、奶油等奶類製品。 所有肉類海鮮類、蛋與蛋製品、動物油脂、五辛植物(通常不食)。
蛋奶素 (Lacto-ovo-vegetarian) 指除了全素的食物外,蛋奶素可以食用蛋與奶的製品。這是最常見的素食類型。 全素食品、蛋與蛋製品、奶與奶製品。 所有肉類海鮮類、動物油脂、五辛植物(通常不食)。
植物五辛素 指可食用植物性食物,包含五辛植物。若含奶或蛋,則需在內容物中特別標明。 所有植物性食物,包含五辛。 所有肉類海鮮類、動物油脂。

深入瞭解「五辛」與「Vegan」

什麼是五辛?

許多人好奇,蔥、蒜不也是植物嗎?為何有些素的人的飲食禁忌中,素不吃這些植物?「五辛」或稱「五葷」,源於佛教經典,認為其帶有刺激性氣味,食用後易影響心性、妨礙修行。根據定義,五辛主要包括蔥蒜韭薤:

  • :青蔥、紅蔥頭、革蔥等。
  • :大蒜、蒜苗。
  • :韭菜、韭黃、韭菜花。
  • 蕎(薤):即蕗蕎、藠頭,又稱火蔥,也就是薤菜。
  • 興渠:即洋蔥。

台灣「全素」與國際「Vegan」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法規中的「全素/純素」飲食,因深受佛教文化影響,預設為不含五辛。然而,國際上通稱的「Vegan(維根主義)」則是一個更廣泛的素食主義生活哲學。純素者除了在飲食上不吃任何動物來源的食物(肉、奶、蛋、蜂蜜)外,在生活層面也拒絕使用含動物成分或經過動物實驗的產品,如皮革、羊毛、蠶絲及部分化妝品。飲食上,除非有特別的宗教信仰,多數國外的Vegan是會食用五辛的。

全素飲食可以吃什麼?

瞭解了定義後,讓我們來看看全素者的餐盤可以多麼豐盛多彩。一個均衡的全素飲食,應涵蓋以下幾大類植物性食品:

主食類 (Staples)

這是能量的主要來源。選擇全穀類及根莖類,能提供更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微量營養素。
範例:糙米、紫米、藜麥、燕麥、全麥麵包、全麥義大利麵、地瓜、馬鈴薯、南瓜、芋頭。

蛋白質來源 (Protein Sources)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的基礎,全素者可從多樣的植物中獲取。

  • 豆製品:豆腐、豆漿、豆乾、天貝、毛豆是優質且易取得的來源。
  • 各式豆類:鷹嘴豆、扁豆、黑豆、紅豆、綠豆,不僅富含蛋白質,也是纖維的絕佳來源。
  • 堅果與種子:杏仁、核桃、腰果、奇亞籽、亞麻籽、南瓜籽等,同時提供健康油脂。
  • 植物肉/素肉:市面上有許多植物性肉品,方便美味,但購買時需留意其鈉含量、脂肪及添加物,建議作為偶爾的選擇,而非日常主要蛋白質來源。

蔬菜與水果 (Vegetables & Fruits)

它們是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的大本營。盡量選擇不同顏色的蔬果,攝取多樣化的植化素。

  • 深綠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藍、地瓜葉,富含鐵質與鈣質。
  • 十字花科蔬菜:青花菜、白花椰菜、高麗菜。
  • 各色水果:莓果、柑橘、芭樂、番茄,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鐵質吸收。

健康脂肪 (Healthy Fats)

健康的脂肪對大腦功能和荷爾蒙平衡至關重要。

範例:酪梨、各式原味堅果、種子(如亞麻籽、奇亞籽)、橄欖油。

飲品 (Beverages)

  • 範例:水、無糖茶、黑咖啡、各式植物奶(豆漿、杏仁奶、燕麥奶、米漿)。需注意,部分酒類在釀造澄清過程中可能使用動物性成分(如魚膠、明膠),嚴格的全素者需特別確認。

全素飲食的常見陷阱與健康提醒

要維持健康的純素飲食,除了知道能吃什麼,更要了解如何避開潛在的健康陷阱。

迷思一:加工素料=健康食品?

許多素食新手為了方便,會大量食用素肉、素魚、素丸等加工品。然而,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檢測,以及優活健康網的提醒,市面上不少素肉產品存在高鈉、高脂的問題,且為了模仿肉的口感與味道,常添加多種調味料、色素甚至防腐劑。在烹調這些產品時,若再額外調味,很容易造成鈉和脂肪攝取超標。

建議:將飲食重心放在原型食物上,如新鮮的豆腐、豆類和蔬菜。加工素料可作為偶爾變換口味的選擇,購買時務必詳閱營養標示和成分表。

迷思二:吃素容易營養不良?

任何飲食方式,只要規劃不當,都可能導致營養不均。對全素者而言,需特別關注以下幾種營養素。相較之下,有些人認為可能的蛋奶素缺點是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但全素者則需關注不同面向:

  • 蛋白質:確保從多元的植物來源攝取,例如一餐中同時有豆類和穀物,可以達到胺基酸互補的效果,提升蛋白質的利用率。
  • 維生素B12:這是全素飲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因為它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建議全素者選擇添加B12的食品(如強化植物奶、穀物麥片),或穩定服用維生素B12補充劑。
  • 鐵質:植物性鐵(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較動物性鐵低。可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豆類、木耳、堅果等富含鐵質的食物,並同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甜椒、柑橘、奇異果)來提高吸收率。
  • 鈣質:可從板豆腐(使用硫酸鈣作為凝固劑)、鈣強化植物奶、黑芝麻、杏仁、羽衣甘藍等食物中獲取。
  • Omega-3脂肪酸:可透過攝取亞麻籽、奇亞籽、核桃來補充。

常見問題 (FAQ)

Q1: 全素、純素和Vegan到底有什麼不同?

A: 在台灣的食品標示上,「全素」與「純素」意思相同,指不含動物製品及五辛(蔥、蒜、韭、洋蔥等)的飲食,與蛋素奶素的規範不同,有時也會被統稱為或純素蛋奶素之外的選擇。而「Vegan」則是一種更全面的生活方式,除了飲食上不碰任何動物產品(包含蜂蜜),生活中也避免使用動物相關製品(如皮革),但飲食上通常沒有五辛的限制。

Q2: 為什麼有些素食者不吃蔥、蒜等五辛植物?

A: 這主要源於佛教的傳統。佛教認為五辛帶有刺激性,氣味重,食用後容易使人心神浮動、性情暴躁,不利於修行。因此,虔誠的佛教徒或遵守佛教戒律的素食者會避免食用。

Q3: 剛開始吃全素,早餐可以吃什麼?

A: 全素早餐可以非常多元!例如:一碗燕麥粥搭配水果和堅果、蒸地瓜或南瓜配上一杯無糖豆漿、全麥吐司塗酪梨醬或鷹嘴豆泥、或是中式的全素包子、饅頭。重點是盡量選擇原型食物,避免過度加工的品項。

Q4: 外食的全素者該如何選擇,纔不會踩雷?

A: 優先選擇有明確標示的素食或蔬食餐廳。在一般餐廳,需主動詢問餐點是否含有動物性成分,例如湯底是否為大骨湯、醬料是否含蠔油或魚露、青菜是否用豬油拌炒。許多店家都能為素食者客製化餐點,勇敢提問是外食不踩雷的關鍵。

此外,有些人會採取較彈性的方便素或鍋邊素(也稱邊素)的飲食習慣,也就是在葷食的環境中,只夾取菜餚中的植物性部分食用,但這不符合嚴格全素的定義,因為烹煮過程已接觸到動物性成分。這種方式與嚴格的蛋奶素者或海鮮素(只吃海鮮類,不吃陸地動物)飲食者都不同,各有其標準。

總結

全素飲食並非限制,而是一種充滿無限可能的飲食探索。一個經過精心規劃的全素飲食,不僅能夠滿足所有營養需求,更是對健康、環境及動物友善的積極選擇。相較於有明確蛋奶素禁忌的飲食,全素的規範單純而嚴格。

關鍵在於掌握「多樣化」與「原型食物」兩大原則,勇於嘗試不同的穀物、豆類、蔬果組合,並留意特定營養素的補充。希望這份指南能幫助您更有信心地開啟或持續您的全素生活,享受植物性飲食帶來的美味與健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