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能源做什麼?不只是太陽能!從發電到充電的「發儲售充」綠電王國

隨著全球淨零轉型的浪潮席捲而來,台灣的能源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許多人好奇泓德能源做什麼,在這之中,成立於2016年的泓德能源集團(股票代號:6873),憑藉其前瞻性的佈局與高速成長,從眾多綠能企業中脫穎而出。它不僅是台灣首家在創新板掛牌、並成功轉至一般板上市的能源公司,更以「民營智慧電力公司」為定位,致力於成為「能源界的Uber」。本文將深入剖析泓德能源的核心業務、集團事業體、關鍵技術及國際化戰略,完整揭示這家公司如何建構其龐大的綠電王國。

核心業務:從工程統包到一站式智慧能源服務

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務上的起點是太陽能光電綠能案場的開發、設計與工程統包(EPC),這至今仍是其最主要的營收來源。根據2023年的財報,工程合約收入佔比高達96%。公司秉持「一地二用」的開發原則,積極活化各種場域資源,特別在漁電共生領域著墨甚深,透過自購土地、自建案場的模式,如在台南七股打造的示範案場,以確保開發的穩定性與專業性。

然而,泓德集團的雄心遠不止於此。他們深刻理解再生能源間歇性的痛點,因此建構了被總經理周仕昌稱為「綠電金三角」的業務版圖,即「發電」、「儲能」、「售電」。這三大支柱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套完整的一站式業務服務,旨在克服綠電供給不穩定的問題,確保能為客戶提供穩定且充足的潔淨電力。這個整合性的商業模式,是泓德能源區隔市場、邁向國際智慧電力公司的核心基礎。

集團事業體詳解:打造全方位能源生態系

為了實現一站式的服務目標,泓德能源集團透過旗下子公司,分進合擊,建構了一個完整的能源生態系統。每個子公司都在其專業領域中扮演關鍵角色,共同推動集團的整體願GEN。

子公司名稱 業務範疇 核心角色與實績
星星電力 (Stella Power) 綠電交易與購售電合約 (PPA) 作為集團的售電核心,負責開發企業客戶,提供綠電轉供服務。已成功與玉山銀行、台灣大哥大、聯發科等指標性企業簽訂長期綠電合約,累計轉供合約總度數已超過141億度,是台灣前三大的售電業者,並已啟動IPO計畫。
星佑能源 (Stellorage) 儲能系統開發、建置與整合 專注於儲能案場的開發與建置,以進行電力調度與需量調控。透過與士林電機等夥伴的合作,提供客製化能源管理系統,並積極參與台電的電力交易輔助服務市場,以獲取穩定收益。(註:2025年已與星星電力進行策略性合併)
星舟快充 (Starcharge) 電動車充電站營運與加盟 積極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與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城市車旅等連鎖品牌合作。截至2024上半年已開發72個充電站,目標在三年內搶佔30%市佔率。充電站不僅提供充電服務,更是未來虛擬電廠(VPP)的關鍵分散式能源節點。
泓博能源 (HDWE) 電站資產管理與智慧維運 提供專業的太陽能電廠維運(O&M)服務,確保案場發電效率與長期資產價值。其維運服務已取得德國TÜV NORD的最高等級認證,展現其技術專業。
星源漁業 (Stellare) 漁電共生養殖管理 專注於漁電共生案場的專業水產養殖業務,透過科學化養殖與產銷策略,實現「漁電雙贏」,最大化土地使用效益。其台南七股案場已成功產出高經濟價值的白蝦等漁獲。

策略聯盟:結合壽險資金,加速案場開發

除了旗下子公司的專業分工,泓德能源也透過與壽險業者策略結盟,籌組綠能投資平台,引進長期且穩定的資金。此模式由泓德負責案源開發、風險管控與後續營運管理,為壽險股東提供穩健的固定收益。這些平台包括以地面型光電為主的「星泓電力」、以漁電共生型光電為主的「星鱻電力」等,重要的合作夥伴涵蓋台灣人壽、全球人壽與富邦人壽,成功開創了能源業與金融業合作共贏的新典範。

智慧核心:TITAN平台與虛擬電廠(VPP)的未來

泓德能源的競爭優勢,不僅在於實體的案場與業務佈局,更在於其智慧化管理的核心技術。2023年,公司收購了台灣AI軟體公司雲守護安控(Beseye),將其頂尖的AI影像分析技術導入自行開發的「智慧綠電系統 TITAN」。

TITAN平台是整個集團的運營大腦,一個結合SaaS、AI、PaaS與物聯網硬體的能源物聯網平台。透過設立在總部的「戰情中心」,泓德能源能夠即時監控全台數百個發電、儲能及充電案場的數據,利用AI演算法分析發用電數據,模擬出最佳的電力調度模型。

未來,TITAN平台的終極目標是實現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VPP的概念如同「電力Uber」,它能將分散在各地的太陽能案場、儲能系統,甚至是用戶端的電動車充電樁等小型電力資源,聚合成一個可由調度中心統一管理、參與電網服務的大型電廠。當電網需要支援時,VPP可以快速反應,提供輔助服務,這不僅能增加電網韌性,也能為泓德及其客戶創造額外的收益。

全球化佈局:從台灣走向世界的國際電力公司

在深耕台灣市場的同時,泓德能源也積極將其成功的商業模式複製到海外,目標在2026年將海外營收佔比提升至25%。其主要鎖定電力市場高度自由化的日本與澳洲,並前進潛力巨大的菲律賓。

日本

成立日本子公司後,泓德能源已連續兩年成功取得日本政府的「長期脫碳素儲能系統容量市場」標案,成為首家打入日本儲能市場的台灣公司。此外,更與三菱電機、東急不動產等日本大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儲能案場,並獲得東京都政府高額補助,技術實力備受肯定。

澳洲

透過成立澳洲子公司並投資當地能源零售商ZEN Energy,泓德能源取得了其9.7%的股權。雙方更共同成立綠能投資暨資產管理平台「ZEBRE」,目標開發總容量高達1.4GW的光儲案場,其中指標性的Solar River大型光儲案場已獲開發許可。

菲律賓

攜手亞通利大能源與菲律賓生力集團(SMC),簽訂投資意向書,計劃在當地共同開發總容量達1GW的大型光電案場,搶佔東南亞的綠能商機。

財務表現與風險展望

泓德能源的快速擴張也反映在亮眼的財務表現上。2024年,公司全年營收首次突破新台幣100億元大關,年增73.1%,每股盈餘(EPS)達11.1元,連續多年實現穩定獲利。市場預期,在海內外案場陸續開工併網的帶動下,2025年營收與獲利將持續高速增長。

然而,高成長的背後也伴隨著挑戰與風險。投資人需注意以下幾點:

  • 工期延遲風險: 再生能源案場開發涉及繁瑣的行政審批流程,地方政府的審查進度不一可能導致工期延宕,進而影響營收認列的時程。
  • 政策變動風險: 能源政策的變動,無論是國內的躉購費率、審查標準,或是海外市場的法規與補助政策,都可能對公司業務推進與獲利模式產生影響。
  • 市場價格波動: 太陽能模組、儲能電池芯等關鍵原物料的價格波動,將直接影響EPC業務的毛利率。
  • 海外經營不確定性: 跨國經營面臨匯率、地緣政治、法律文化差異等多重風險,考驗公司的在地化管理能力。

常見問題 (FAQ)

Q1: 泓德能源最主要的業務是什麼?

A: 目前泓德能源最主要的營收來自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開發與工程建置(EPC)。然而,公司的核心戰略是提供一站式的「發、儲、售、充」整合服務,目標是成為一家全方位的民營智慧電力公司,而非單純的工程承包商。

Q2: 泓德能源的「智慧綠電系統 TITAN」是什麼?

A: TITAN是泓德能源自主開發的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能源管理平台。它是公司所有業務的智慧大腦,能即時監控、管理旗下所有的太陽能、儲能及充電站資產,並透過AI演算法進行數據分析與預測,以實現電力調度的最佳化,是其發展虛擬電廠(VPP)的關鍵核心技術。

Q3: 泓德能源的子公司各自扮演什麼角色?

A: 其主要旗下子公司分工明確:星星電力負責綠電交易給企業客戶;星佑能源(已併入星星電力)專注儲能系統開發與電力交易;星舟快充負責佈建及營運電動車充電站;泓博能源提供電廠專業維運;星源漁業則處理漁電共生案場的水產養殖業務。

Q4: 泓德能源的海外市場佈局有哪些?

A: 泓德能源在拓展海外市場上相當積極,目前主要鎖定三大區域:
日本: 參與儲能市場標案,並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案場。
澳洲: 投資當地能源公司,並成立合資平台開發大型光儲案場。
*菲律賓: 與當地集團合作,計劃開發GW級的大型光電案場。

Q5: 投資泓德能源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A: 主要風險包括:國內外案場可能因審批流程而導致工期延遲、各國能源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太陽能模組與儲能設備的價格波動可能壓縮獲利空間,以及在海外市場經營時所面臨的匯率、法規與地緣政治等風險。## 總結

泓德能源以驚人的速度,在短短數年內從一家太陽能工程商,蛻變為一家業務涵蓋「發電、儲能、售電、充電」的垂直整合型國際智慧電力公司。其成功的關鍵在於清晰的戰略定位、完整的產業鏈佈局、以TITAN平台為核心的技術驅動力,以及果斷的國際市場擴張。

未來,泓德能源能否如願成為真正的「能源界Uber」,取決於其能否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持續發揮其整合優勢,有效管理各項營運風險,並將其在台灣驗證成功的模式順利落地至全球。可以肯定的是,泓德能源已經在台灣能源轉型的歷史上,寫下了精彩的一頁,並正朝著「智慧綠能,隨手可得」的企業願景,穩步邁進。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