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搶手的FP&A?你最關心的入門條件、必備技能、薪資前景一次看懂

想成為搶手的FP&A?你最關心的入門條件、必備技能、薪資前景一次看懂

根據104人力銀行在2021年的薪資調查,財務分析人員已成為社會新鮮人行政類職務中起薪最高的選項之一,其職務月薪達到42K,高於儲備幹部與人資專員。

而根據國際獵頭公司Michael Page的報告,其對各類職缺的2022年薪資展望指出,企業內部的FP&A分析師年薪中位數可達120萬臺幣,資深分析師甚至能達到150萬臺幣,與會計經理相當。這樣優渥的薪資待遇反映了此職務在企業決策中的重要性,也凸顯了市場上「粥多僧少」的現象。FP&A之所以高薪,在於其工作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而是透過深度經營分析與跨部門的影響力,直接參與並優化公司的經營績效與長期競爭力。

本文將參考如「威廉哥的財會商道」等專家的觀點,深入探討FP&A的核心工作、所需技能、職涯發展路徑,以及如何為成為一名出色的FP&A專業人士做好準備。

FP&A的核心價值與工作內涵

財務規劃與分析 (FP&A) 是一系列旨在協助組織精準地進行規劃和分析的程序,其最終目的是支持公司的重大業務決策與維持健康的財務狀況。它不僅僅是會計,而是建立在會計基礎之上的進階管理功能。

簡單來說,如果會計部門負責記錄和報告「過去發生了什麼事」,那麼FP&A部門則專注於分析「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並提出「我們應該怎麼做」的策略建議。

FP&A的完整工作週期

一位FP&A financial analyst的工作是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核心步驟:

資料收集、整合與驗證:

  • 此為一切分析的基礎。FP&A專業人員需從企業資源規劃 (ERP) 系統、資料倉儲、客戶關係管理 (CRM) 等多個內部系統中收集財務資料與營運資料。
  • 同時,也需整合外部的資料,如總體經濟指標、市場趨勢、競爭者動態等。
  • 確保蒐集到的資料其準確性、完整性與一致性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因為高品質的數據才能產出有意義的財務分析。

規劃與預測 (Planning & Forecasting):

  • 規劃: 建立目標導向的驅動因子模型 (Driver-based Model),以制定可執行的長期策略與短期營運計畫。例如,銷售目標的規劃應基於市場成長率、市佔率目標、行銷活動成效等多個驅動因子來設定。
  • 預測: 根據最新的營運狀況與市場變化,滾動式地更新未來的財務表現預測 (Rolling Forecast)。這有助於企業及早發現潛在風險與機會,並做出即時調整。
  • 情境模擬 (Scenario Modeling): 建立多種假設情境模型(如樂觀、悲觀、基本情境),分析不同業務決策(如收購、擴產、新產品上市)對公司損益、現金流的潛在影響,以降低決策風險,並有效評估公司前景。

預算編列 (Budgeting):

  • 根據前一階段制定的策略計畫,預估達成目標所需的各項費用。
  • 與各業務單位合作,將費用預算分配至各部門或專案,並設定相應的營收與現金流目標。
  • 傳統的預算編列多為一年一次,但越來越多企業採納持續預算週期或零基預算 (Zero-based Budgeting),以應對市場的快速波動。

績效監控與分析 (Performance Monitoring & Analysis):

  • 持續追蹤實際業績與預算、預測之間的差異 (Variance Analysis),並深入探討造成差異的原因。
  • 分析範疇涵蓋銷售、費用、利潤、營運資金、現金流量等多項關鍵績效指標 (KPIs)。
  • 將冰冷的數字轉化為有溫度的故事,向管理層報告公司的營運狀況,並提供具體的改善建議或行動方案。例如,分析哪些產品線、客戶或通路的獲利能力最高,建議公司將資源集中在何處。
工作階段 核心任務 主要產出
資料收集與整合 從內外部系統蒐集財務與營運數據,並進行清理與驗證。 標準化、可信賴的資料集。
規劃與預測 建立財務模型,進行長期策略規劃、滾動預測及情境分析。 財務預測報告、策略計畫、多情境模擬結果。
預算編列 根據策略目標,與各部門協作編列年度或滾動式預算。 各部門預算表、公司總預算。
績效監控與分析 追蹤實際績效與目標差異,進行獲利能力分析並提出洞見。 差異分析報告、管理層報告、決策支援建議。

成為FP&A的必備技能與知識

FP&A是一個高度要求跨領域綜合素質的職位。大學科系中沒有所謂的「財務規劃分析系」,其所需知識分散在財金、會計與企管等不同領域。

基礎能力

  • 會計知識: 這是FP&A的基石。必須熟稔三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的結構與關聯性,並能深刻理解各個會計科目變動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實質影響。重點不在於會計分錄的計算,而在於對會計原理的透徹理解。
  • Excel 精通: Excel 是FP&A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工具。必須熟練掌握樞紐分析、VLOOKUP/XLOOKUP、IF函式等進階功能,以高效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
  • 簡報與溝通能力: FP&A需要將複雜的分析結果轉化為清晰易懂的簡報,並向非財務背景的管理層或業務單位進行說明。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確保分析洞見能被理解並採納的關鍵。

進階能力

  • 數據分析與視覺化工具:
    • SQL (資料庫查詢語言): 隨著企業數據量越來越大,直接從資料庫中提取所需資料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 BI (商業智慧) 軟體: 如 Tableau、Power BI 或 QlikView,能夠將大量數據轉化為互動式的視覺化圖表與儀錶板,幫助使用者快速洞察趨勢與異常。
  • 統計程式語言: 如 Python 或 R,能夠進行更複雜的數據處理、統計分析與預測模型建構。雖然並非所有FP&A職位都要求,但具備此能力將大幅提升競爭力,尤其在互聯網或金融業領域的公司。
  • 商業思維與產業知識: 優秀的財務分析師不僅是財務專家,更是業務夥伴 (Business Partner)。必須深入瞭解公司所在的產業特性、商業模式、產品知識及競爭格局,才能提出真正切合業務需求的分析與建議。

如何入門及職涯發展路徑

相較於歐美企業,臺灣企業的財務部功能劃分有時較為傳統,FP&A的職缺相對較少,且多數要求具備相關經驗。這也造成了有志者入門不易的困境。

不同階段的入門策略

新鮮人 (0年經驗):

  • 在臺灣,新鮮人直接進入FP&A職位的機會較少。外商公司的儲備幹部計畫 (MA Program) 或許是個不錯的敲門磚,例如德州儀器 (TI) 的 Finance & Operation 儲備幹部計畫。
  • 另一個常見路徑是先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Big 4) 累積2-3年的審計或顧問經驗,建立扎實的財會基礎與產業視野後再轉入企業界。這對長期的職涯規劃很有幫助。
  • 若想直接在國外就業,歐美企業有較多針對新鮮人的 FP&A 或財務輪調計畫 (Finance Rotation Plan),例如微軟 (Microsoft) 的 Finance Rotation Program。

初階工作者 (2-5年經驗):

  • 此階段是從會計轉向FP&A的黃金時期。若您目前擔任會計職務,可主動爭取參與更多分析性的工作,例如成本分析、帳齡分析等,並在履歷中強調這些分析經驗。
  • 積極與業務、行銷等前端部門互動,瞭解他們的業務挑戰與需求,培養自己的商業敏感度。
  • 我自己覺得,透過線上課程或在職進修,學習SQL、Power BI等數據分析工具,是此階段的關鍵。

中高階工作者 (5年以上經驗):

  • 此階段已具備相當的專業能力,轉職時獵頭或人資會主動找上門。
  • 職涯發展可選擇在財務領域深耕,朝向 FP&A 經理、財務總監 (Finance Director) 甚至財務長 (CFO) 的路徑邁進。
  • 也可選擇轉向其他營運單位,例如策略規劃部門、營運管理部門、總經理辦公室等。具備FP&A背景的人才,因為同時理解業務、數據與財務,在這些崗位上將極具優勢。

專業證照的加分效果

在眾多財會證照中,我覺得與FP&A工作內容重疊度最高的是 美國管理會計師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 CMA)。CMA的考試內容分為兩部分:

  • Part 1:財務規劃、績效與分析,著重於預算規劃與績效管理。
  • Part 2:策略財務管理,著重於財報分析、決策支援、資金規劃與風險管理。

考取CMA證照能系統性地建立FP&A所需知識體系,對求職有相當大的幫助。

FP&A的未來:AI驅動的智慧轉型

隨著人工智慧 (AI)、機器學習 (ML) 和智慧流程自動化 (RPA) 等技術的成熟,FP&A的角色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

  • 自動化: 許多耗時且重複性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報告製作工作將被自動化,讓FP&A專業人員能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高價值的策略分析與決策支援。
  • 增強分析: AI能夠處理更龐大、更多元的數據集,並從中發現人類分析師可能忽略的隱藏模式與洞見,從而大幅提升預測的準確性。
  • 擴展式規劃與分析 (xP&A): Gartner提出的xP&A概念,是將FP&A的最佳實踐(如持續規劃、預測分析)延伸至企業的各個角落,打破財務、供應鏈、人資、銷售等部門之間的藩籬,實現真正的協同規劃。

未來的FP&A將不再只是財務部門的分析師,而是企業的「領航員」,利用數據與AI洞察引導企業穿越變幻莫測的商業海洋,穩健地駛向成功的彼岸。

常見問題 (FAQ)

Q1: 非財會背景的學生可以進入FP&A領域嗎?

A1: 可以,但挑戰較大。建議在學期間多修習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課程,並自主學習Excel、SQL等數據分析工具。畢業後可考慮先從商業分析師 (Business Analyst) 或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 的角色切入,累積分析經驗後再轉向FP&A。

Q2: FP&A、商業分析師 (Business Analyst) 與數據分析師 (Data Analyst) 有何不同?

A2:

FP&A (財務分析師): 專注於公司的財務數據,核心目標是進行財務預測、預算規劃與績效分析,以支持財務決策與優化經營績效。

Business Analyst (商業分析師): 範疇更廣,可能涉及產、銷、人、發、財等各個商業環節。他們更注重業務流程的優化與商業問題的解決,財務分析只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Data Analyst (數據分析師): 更偏向技術端,專長在於數據的處理、清理、分析與視覺化,為FP&A或BA提供數據支持,但可能較少直接參與商業決策。

簡單來說,FP&A是專精於「錢」的分析師,BA是解決「商業問題」的分析師,而DA則是提供「數據彈藥」的專家。在某些公司,這些角色可能會有所重疊。

Q3: 在臺灣,外商和臺商的FP&A工作有何差異?

A3:

外商: 通常有更成熟、更完整的FP&A體系和職涯發展路徑。工作上更強調與業務單位的夥伴關係 (Business Partnering),且對於新技術與分析工具的應用通常較為領先。

臺商:** 傳統上財務部門可能偏重會計功能,FP&A的職位(或稱為「經營管理分析」)較少,且可能要求從會計體系慢慢晉升。但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大型臺商意識到FP&A的重要性,並開始建立相關團隊。

Q4: FP&A工作壓力大嗎?

A4: FP&A的工作節奏通常與公司的財務週期緊密相連,例如在月底、季底、年底進行結算、預測與預算編列時,工作會非常繁忙,加班是常態。此外,因為分析結果直接影響高層決策,因此也伴隨著相當的責任與壓力。但同時,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總結

FP&A是一份充滿挑戰、動態且極具價值的工作。它不僅提供優渥的薪資前景,更能讓您深入企業營運的核心,與公司一同成長。如果您厭倦一成不變的帳務處理,渴望自己的專業能對企業產生實質影響力,並對學習新技術與商業知識抱持高度熱忱,那麼FP&A絕對是值得您投入的職涯選擇。從扎實的財會基礎出發,持續學習數據分析工具與商業知識,並保持與前端業務的緊密連結,您將能一步步邁向成為頂尖FP&A專業人士的道路。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