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凌晨4點18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將降臨日本。」這則源自日本漫畫家龍樹諒(Tatsuki Ryo)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的「預知夢」,在過去數年間透過社群媒體的病毒式傳播,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集體焦慮事件,彷彿預告著世界末日的到來。無數人屏息以待,甚至有人為此規劃「跨國避難」行程。然而,當命運的指針越過那個傳說中的時刻,世界依舊如常運轉。預言的落空,讓全球緊繃的神經瞬間鬆弛,卻也留下滿滿的錯愕與反思。
有人戲稱這天是「全球認證的新愚人節」,但笑聲背後,是我們這個時代對未知恐懼的真實寫照,以及科學與迷信之間永恆的拉扯。本文將深入剖析此一「末日預言」的始末、其引發的真實世界衝擊,並探討在預言喧囂散盡後,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課題。
虛驚一場的末日:龍樹諒預言始末
漫畫家龍樹諒的預言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巨大的波瀾,在於其細節的驚人具體性。她在漫畫中不僅明確指出了日期與時間,更描繪了一幅極具衝擊力的大災難景象。這場由社群媒體與部分新聞媒體不斷渲染的恐慌,在7月5日凌晨達到了頂峰,也隨著黎明的到來而宣告破滅。
竜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災難預言細節
項目 | 預言內容描述 |
---|---|
預言應驗日期 | 2025年7月5日 |
災難地點 | 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域 |
災難現象 | • 海底發生大規模爆炸,裂縫大開。 • 岩漿瞬間激烈噴發。 • 引發高達百米的巨大海嘯,約為311大地震的三倍。 • 夢中見到兩條「龍形」光影從太平洋飛向爆炸核心。 |
災難影響範圍 | • 海嘯吞噬各地沿岸,範圍從日本向西延伸至台灣、南至印尼摩羅泰島、東達北馬利安納群島。 • 漫畫甚至描繪災後海底升起一片新陸地,將日本、台灣、香港與菲律賓連接起來。 |
其他細節 | 夢中所有人都身穿短袖,推測災難可能發生在夏季。 |
這個預言書的影響力,部分來自於龍樹諒過往被認為「應驗」的紀錄,例如英國黛安娜王妃的逝世、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的離世與日本311大地震,甚至是後來的COVID-19疫情。這些先例為7月5日的預言提供了看似可信的背書,使其在這本再版的預言書中被不斷放大,最終形成了一股難以忽視的恐慌浪潮。儘管龍樹諒本人在事件發酵後期,曾透過出版社試圖降溫,表示「那天不一定會發生大事」,並呼籲讀者應參考專家意見、理性看待,但已無法阻止恐慌的蔓延。
真實的震動:鹿兒島「宇宙天梯」與科學的警告
在預言引發的焦慮氛圍中,一項真實的地理現象無疑是火上澆油。日本鹿兒島縣外海的吐噶喇群島,自2025年6月21日起,經歷了一場極其罕見的群震事件。就在預言日幾天前,截至7月4日,當地已記錄到超過1139次有感地震,其中更包含一次創紀錄的震度6弱強震。
更令人心驚的是,在全球3D地震監測圖上,該區域的震央活動密集堆疊,視覺上竟形成一座彷彿直衝天際的「宇宙天梯」,與全球其他地區的平靜形成強烈對比。這一奇特景象迅速引發各界關注,也讓許多人聯想到2011年311大地震前,當地海域也曾出現類似的頻繁地殼活動,擔憂這是否為強震的明確前兆,其時間線的巧合令人不安。
儘管居民已展開初步撤離,但地震專家與日本氣象廳始終強調,當前的科學技術尚無法精準預測地震的「時間、地點、規模」。他們明確駁斥了所謂的「吐噶喇法則」(一個認為該群島地震與日本大地震有關的都市傳說),並指出鹿兒島的地震與7月5日的預言純屬巧合。然而,氣象廳也嚴肅警告,該地區的地殼活動依然活躍,未來仍不排除有最大震度6級的強震可能,提醒民眾必須保持警覺,留意山崩與房屋倒塌的風險。
延燒的危機感:當末日預言轉向九月
正當世人為7月5日的平安度過而鬆一口氣時,另一股末日論述已悄然浮現,將災難的焦點指向了2025年的9月。巧合的是,來自日本、泰國甚至台灣民間信仰的多個訊息來源,不約而同地將秋季視為一個關鍵的危險期。
- 日本靈能者片山鶴子:這位自稱琉球皇室後代的靈能者,早在2024年2月就提出了不同看法。她雖認同NASA關於2025年7月太陽活動將達高峰的科學預測,但認為其主要影響通訊與電力系統,不至造成毀滅性災難。她反而語重心長地指出,真正需要全球高度警惕的是2025年9月,屆時地球的整體能量將降至低谷,太陽波動的影響可能被放大,她坦言「連她本人都感到有點緊張」,暗示將有大事發生。片山鶴子更強調,人類的集體恐懼會成為負能量的放大器,吸引更多混亂,因此穩定內心、保持正念才是化解危機的關鍵。
- 泰國神婆普萊(Plai):以其高命中率著稱的泰國預言家普萊,在6月受訪時表示,她預見「一個沉睡的巨人從地層中驚醒」,並在海底預視中看到劇烈的地形隆起。她警告未來數週可能爆發水下災變,並暗示災難源於一條活動斷層。普萊更具體指出,名稱開頭為「IPS」的島群極度危險,外界普遍猜測指向印尼(Indonesia)、菲律賓(Philippines)與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此外,她還提到一個「T開頭」的國家未來風險升高,引發了對台灣(Taiwan)或泰國(Thailand)的擔憂。
- 台灣白沙屯媽祖籤詩:台灣的YouTube頻道《蔡小編與凌製作》團隊,於5月前往苗栗拱天宮向白沙屯媽祖請示7月5日地震預言。媽祖賜予第58首籤詩:「四月十月風浪平,告君際遇在庚辛,凡事須循天理去,自然家室得康寧。」解籤者認為,這代表農曆四月與十月(約國曆5月與11月)相對平順。然而,詩中的**「際遇在庚辛」**成為了關鍵。「庚辛」在五行中屬金,對應季節為秋季。這句籤詩似乎暗示,真正的變局將發生在秋天,此一說法又與片山鶴子的「9月危機」不謀而合,讓信徒們認為即便7月平安,仍需對秋季抱持審慎態度。
預言的真實代價:經濟衝擊與社會現象
一則漫畫預言,最終對現實世界造成了可觀的經濟損失與社會影響。這場「7月5日問題」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日本的觀光產業。
根據記者報導,在預言的發酵下,來自香港、台灣和中國的旅客出現了大規模的退訂潮,旅客⼈數銳減。香港航空與大灣區航空因需求銳減,被迫取消了飛往日本多個城市的航班。有旅行業者痛陳,這是他從業35年來見過「最慘的7月」,業績普遍下滑二至五成。熱門景點如富士山,往年7月1日開山時常見的華人登山團體也幾乎消失無蹤,石川縣金澤等地的飯店業績更是慘淡。
有專家指出,這類具有明確日期的預言,如「諾斯特拉達穆斯1999末日」和「2012瑪雅末日」,特別容易抓住公眾的注意力,形成一種「倒數計時」的社會心理。而YouTube等社群平台的推波助瀾,讓相關影片的觀看次數輕易突破百萬,將「7月5日」炒作成神秘學圈內的超級熱門話題。
常見問題 (FAQ)
Q1: 龍樹諒的2025年7月5日預言具體內容是什麼?
A1: 根據其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預言指2025年7月5日凌晨,日本與菲律賓間的海域將發生大規模海底火山噴發,引發比311大地震強三倍的百米海嘯,重創太平洋沿岸國家。詳情可參考上文的表格整理。
Q2: 為什麼這個預言沒有成真,卻有多個其他預言指向9月?
A2: 7月5日的預言本身缺乏科學依據,未成真符合科學預期。而其他預言指向9月,則是一種巧合的匯流。日本靈媒片山鶴子基於「地球能量低谷」提出9月危機說;泰國神婆普萊預見水下災變;而台灣白沙屯媽祖的籤詩則被解讀為暗示秋季(對應9月)有變局。這些訊息來源各異,但在時間點上產生了巧合的指向性。
Q3: 這個「末日預言」對現實世界造成了哪些實際影響?
A3: 最主要的影響是經濟層面,特別是重創了日本的觀光業。由於旅客對災難的恐懼,來自香港、台灣等地的大量旅行團與自由行旅客取消行程,導致航空公司減班,飯店與景點業者營收銳減,形成所謂的「7月5日問題」。
Q4: 科學界對於「預測地震」的看法是什麼?
A4: 全球科學界的共識是,以現今的科技水平,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發生的確切時間、地點和規模。任何聲稱能做到這一點的說法都被視為謠言或錯誤資訊。不過,科學家可以進行長期的風險評估,例如推估某斷層帶在未來數十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
Q5: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類層出不窮的末日預言?
A5: 最佳的態度是保持理性質疑與批判性思維。將預言視為一種反映社會集體焦慮的文化現象,而非事實。更重要的是,將對未知的恐懼轉化為積極的防災準備。與其擔憂無法證實的預言,不如花時間了解居住地的潛在災害風險,並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這才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根本之道。
結論:敬畏自然,回歸理性,常備不懈
龍樹諒的7/5末日預言,最終以一場全球性的「狼來了」作收。這場鬧劇不僅反映了現代社會在資訊洪流中的脆弱性,也凸顯了人類面對巨大自然力量時的深層焦慮。所幸,大災難並未發生。但從科學可證的鹿兒島群震、太陽活動峰值,到各路預言家對能量場的一致看法,或許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提醒我們同一件事。
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對未來的警覺性,從來不應該「起」於一則預言,也「止」於一則謠言。日本政府曾警告,南海海槽在未來30年內發生規模9強震的機率高達80%。這才是我們應該正視的、基於科學與專家意見的「預言」。
與其將心力耗費在追逐虛無飄渺的末日預言,不如將這份焦慮轉化為實際的防災行動。檢查家中的避難包、熟悉逃生路線、學習急救知識、關注官方的防災資訊,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才是我們對抗未知風險最有效的武器。未來並非由星象或夢境注定,而是由我們每個人的意識與選擇共同塑造。唯有回歸理性,以謹慎的態度和扎實的準備,我們才能主動地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非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