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股票代號2358的廷鑫興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廷鑫)正式從台灣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為其充滿轉折的企業歷史劃下一個令人不勝唏噓的句點。從昔日家喻戶曉的顯示器品牌「美格科技」(MAG),到轉型為全台規模最大的鋁合金熔煉廠之一,廷鑫的殞落不僅讓近四萬名股民手中的股票淪為壁紙,更震驚了整個台灣證券市場。
許多新聞媒體如東森新聞、中時新聞網等都對此進行了重訊報導。本文將根據公開資訊,深入剖析關於廷鑫做什麼、其轉型歷程,並探究其最終走向下市的關鍵原因。
核心業務:鋁合金、皮件與醫療器材的多元佈局
廷鑫後期的業務版圖呈現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但核心始終圍繞在鋁合金產業。
鋁合金產業的領航者
自2012年4月正式跨足鋁合金產品市場後,廷鑫迅速發展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鋁合金材料供應商之一。根據其官網資料,公司的主要產品涵蓋了從2000系列、6000系列到7000系列的多種高強度、高品質鋁合金,這些材料廣泛應用於國防、航太、運輸、3C電子產品外殼、運動器材及工業自動化等多個領域。其位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廠房(此為示意圖),在出售前是公司最重要的生產基地,負責從熔煉、鑄造到加工的一系列製程,奠定了其在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跨足皮件與生醫材料
為了分散經營風險,廷鑫也進行了跨領域的嘗試。根據公司資料,廷鑫於2017年增加了皮件產品的銷售業務,並在2018年進一步踏入醫療器材產業。其專利資料顯示,公司在生醫級鎂合金植入物方面投入研發,例如「含表面鈍化層之鎂植體生醫材料及其製造方法」等,顯示其試圖在高附加價值的生醫領域尋找新的成長動能。然而,這些新業務的營收貢獻,顯然未能有效支撐公司整體的財務穩定,對於公司的股本擴張並無實質幫助。
轉型之路:從美格科技到廷鑫興業
廷鑫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轉型的故事,其前身為成立於1987年的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專業顯示器品牌供應商,堪稱一代科技大廠。在CRT顯示器時代,「MAG」品牌是品質與技術的象徵,並於1996年成功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興起,傳統顯示器市場面臨巨大衝擊。2009年7月,公司開始轉型,專注於銷售數位影像產品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然而,真正的巨變發生在2012年,在時任負責人,也就是廷鑫董事長顏德新的主導下,公司毅然決然地投入鋁合金材料領域。這次成功的轉型,讓公司擺脫了電子產業的紅海競爭,一度迎來了新的生機。為了完全體現其業務核心的轉變,公司最終於2022年正式更名為「廷鑫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危機的浮現與最終的崩潰
儘管成功轉型,但廷鑫的財務狀況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急轉直下,並在2024年全面爆發,最終導致了下市的命運。直到2025年回顧,其崩潰的過程依然令人警惕。
2023年末警訊:欠薪與營收暴跌
2023年12月,市場傳出廷鑫拖欠下游廠商貨款、甚至發不出員工薪資的財務危機。當時有訊息指出,員工在12月初僅領到11月份的一萬元薪水。對此,廷鑫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強調公司並無跳票,積欠的薪資也已分批發放。然而,財報數字不會說謊,其2023年第三季營收僅1.4億元,較前一季大幅衰退61%,與前一年同期相比也銳減55%,創下近46季的新低,嚴峻的營運困境已然浮現。
2024年危機四起,步步走向深淵
- 存款不足跳票,打入全額交割
2024年3月11日,廷鑫發生了一張金額高達新台幣8,000萬元的支票因存款不足,而遭合作銀行退票的嚴重事件。此舉觸發了證交所的監管機制,自同年3月13日起,廷鑫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被變更為全額交割股,並採分盤集合競價的交易方式。這對公司的信譽和股價造成了沉重打擊,也成為壓垮駱駝的其中一根稻草。 - 財報持續難產,交易終被停止
進入2024年後,廷鑫的財務黑洞顯然已無法彌補。根據記者報導,公司接連未能依法令期限公告申報112年度第四季、113年第2季及之後的財務報告。台灣證券交易所因此在8月15日公告,自8月19日起對廷鑫與另一家光碟片加工商昶虹(代號2443)同步執行停止買賣。 - 16億賣廠求生,仍無法挽救
為了避免下市的命運,廷鑫在2024年7月做出了最後的掙扎。公司以總價16億元現金,出售了其位於台南市仁德區保安路一段68號的土地及廠房(如圖)。該筆資產土地面積廣達8,451.88坪,建物面積也有1,022.45坪,是公司最重要的生產基地。然而,這筆巨額的資金挹注,最終仍未能扭轉頹勢,公司依舊無法繳交113年第三季的財報。這巨大的財務壓力與匯率波動等外部因素無關,純屬內部控管問題,與穩健經營的台達電(2308)等企業形成強烈對比。
在連續六個月無法補交財報後,證交所最終在11月14日公告,廷鑫因連續未申報財報,核有終止上市之情事,自11月19日起正式下市。整個事件對近四萬名股民造成巨大影響。
近年財務狀況概覽
下表為廷鑫在陷入危機前最後幾年的財務表現,其資本額雖高,但營運在2022年已出現衰退跡象。
項目 | 2022年 (新台幣千元) | 2021年 (新台幣千元) | 2020年 (新台幣千元) |
---|---|---|---|
營業收入 | 2,112,854 | 2,522,900 | 1,920,858 |
營業成本 | 1,910,839 | 2,173,288 | 1,733,532 |
原始認列生物資產及農產品之利益(損失) | – | – | – |
營業毛利 | 202,015 | 349,612 | 187,326 |
營業利益 | 37,743 | 211,836 | 59,517 |
本期淨利(淨損) | -3,535 | 144,150 | 10,429 |
常見問題
Q1: 很多人想了解廷鑫做什麼?
A1: 廷鑫興業後期的核心業務為鋁合金材料的研發、製造與銷售,是台灣規模領先的鋁合金供應商之一。此外,公司也曾跨足皮件產品銷售及生醫級鎂合金醫療器材的研發。其前身是知名的顯示器品牌「美格科技」。
Q2: 廷鑫為什麼會被勒令下市?
A2: 廷鑫被勒令下市的直接原因是,公司未能在法規定期限內公告申報112年度及113年第一、二、三季的財務報告。在此之前,公司已爆發財務危機,包括存款不足跳票8,000萬元、營收銳減及積欠薪資等問題,經公司總經理與負責人證實,顯示公司治理與財務狀況已出現嚴重問題。
Q3: 廷鑫下市後,股東持有的股票怎麼辦?
A3: 股票下市後,將無法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等集中市場進行交易,大幅喪失其流通性與公開市場價值。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股票將很難變現,其價值幾乎歸零,形同「壁紙」。股東權益將蒙受嚴重損失。
總結
廷鑫興業的故事,是一家企業從輝煌走向衰敗的典型案例。它曾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成功從競爭白熱化的電子業轉型至前景看好的材料工業。然而,後期的經營不善、財務控管失靈,以及公司治理的崩壞,最終使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即使在危機四伏的2024年6月,公司仍改選由廷鑫董事長顏德新續任,但已無法力挽狂瀾。對於近四萬名股民而言,這次下市事件無疑是一場惡夢,也再次提醒所有投資人,在關注企業轉型故事的同時,更應審慎檢視其財務健康狀況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才能在多變的資本市場中保護好自己的血汗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