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您是一位頂級大廚,準備烹製一道複雜的佛跳牆,或是您是一位樂高大師,正要挑戰一座精細的千年鷹號模型。在動手之前,您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無疑是一份詳盡的「食譜」或「組合說明書」。這份清單不僅列出了所有必要的食材或零件,更詳細說明了各自的份量、處理順序以及組合關係。
在製造業的世界裡,這份關鍵的「說明書」就是BOM (Bill of Materials),中文稱之為「物料清單」或「原物料清單」,也常被簡稱為料表或配方料表。
BOM不僅僅是一張物料列表,它是貫穿企業營運的數位神經中樞,是產品從概念誕生到客戶手中的整個生命週期中,串連起研發、業務、採購、生管、製造乃至財務部門的共同語言與核心藍圖,用以滿足各種客戶需求,順利產出最終的商品。一份準確、即時且管理得當的BOM,是企業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確保品質的基石。
一、何謂BOM物料清單?
BOM的基礎定義
很多人會問bom表是什麼?簡單來說,BOM表(bill of material)是一份結構化的技術文件,它以階層式的樹狀結構,詳細描述了製造一項最終產品(母件)所需的所有零組件、半成品、原材料(子件),甚至包含包材,並明確定義了它們之間的從屬關係、單位用量、規格屬性等關鍵資訊。它的意思是透過階層結構清晰地揭示產品的構成。
舉例來說,一台登山車的BOM,其頂層(第一階)可能是車架、輪組、變速系統、煞車系統等主要部件。而輪組的下一層(第二階)又會展開成輪圈、花鼓、鋼絲、輪胎等零件。如此層層展開,直到最基礎的螺絲、螺帽等採購來的原材料為止。這種階層結構清晰地揭示了產品的構成,確保生產線上的人員不會把輪圈和變速器混為一談。
BOM的核心組成要素
一份完整且有效的BOM表,其内容通常包含以下關鍵物料資訊。這些欄位的詳細程度,直接影響了它在企業各個環節的應用價值。
關鍵欄位 | 說明 | 應用價值 |
---|---|---|
物料編碼 (Part Number) | 企業內部為每個企業內部的物料(成品、半成品、零件、原料)指定的唯一識別碼。 | 確保物料的唯一性,避免混淆;是ERP、PLM等系統運作的基礎。 |
物料描述 (Description) | 詳細說明物料名稱、規格、尺寸、材質、顏色、重量等特性。 | 幫助使用者快速理解物料是什麼,輔助採購和品檢人員進行規格確認。 |
階層/層級 (Level) | 標示物料在整個產品結構中所處的層次,例如0為成品,1為主要組件,2為次組件。 | 清晰展現產品的組裝邏輯,便於成本逐層分析與生產排程規劃。 |
單位用量 (Quantity) | 指製造一個「母件」單位所需的「子件」數量。 | 是物料需求計畫(MRP)計算的核心,用以精確計算原物料的採購與領用數量。 |
單位 (Unit of Measure) | 物料的計量單位,如「個(EA)」、「公斤(KG)」、「套(SET)」、「公尺(M)」。 | 確保數量計算的標準化與準確性。 |
物料來源 (Source) | 標示物料是採購件(Purchased)、自製件(Manufactured)還是委外加工件。 | 協助採購部門和生管部門制定對應的採購計畫或生產工單。 |
供應商資訊 (Supplier Info) | 包含合格供應商名單、供應商料號、採購週期(Lead Time)、價格等。 | 支援採購決策,管理供應鏈風險,並作為成本估算依據。 |
備註/規格書 (Notes/Spec) | 可加註特殊製程要求、品檢標準,或連結至詳細的工程圖面、規格文件等表單。 | 提供額外的關鍵資訊,確保生產和品質控制的準確性。 |
二、BOM的類型與階層結構
BOM並非一成不變。為了滿足不同部門的作業需求,同一產品的BOM表會以不同的「視圖 (View)」存在,各自側重不同的資訊。
依功能劃分的不同BOM視圖
工程BOM (EBOM – Engineering BOM)
- 建立者: 研發(R&D)或設計部門。
- 特點: 完全從產品設計角度出發,忠實反映產品的設計結構與零組件規格。它關注的是「產品是什麼」。EBOM是所有其他BOM的源頭。
製造BOM (MBOM – Manufacturing BOM)
- 建立者: 生產或製程工程(PE)部門。
- 特點: 在EBOM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製造過程、工廠設備和工藝能力進行調整。MBOM可能會將EBOM中的某些零件組合成一個「生產用半成品」,或加入生產過程中會耗用但非產品本身的輔料(如助焊劑、潤滑油)。它關注的是「如何製造產品」,是生產工單、領料、排程的直接依據。
銷售BOM (SBOM – Sales BOM)
- 建立者: 業務或產品管理部門。
- 特點: 針對可配置或客製化產品而生。它以銷售選項和套件的形式呈現給客戶,客戶勾選不同選項後,系統會自動組合出對應的BOM,用於快速報價和生成訂單。
成本BOM (Cost BOM)
- 建立者: 財務或成本會計部門。
- 特點: 在BOM的每個階層上,附加材料標準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等資訊。財務部門利用它來計算產品的標準總成本、預估利潤,並在生產完成後進行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
服務BOM (Service BOM)
- 特點: 專為售後服務和維修設計,僅包含客戶可更換或維修的零件清單與組合,方便維修人員快速找到所需備品並進行報價。
三、BOM在企業營運中的全方位應用
BOM的資料流淌於企業的各個脈絡,其應用幾乎涵蓋了整個營運生產流程:
- 研發與設計: EBOM是產品設計的最終成果,也是新產品導入(NPI)項目的起點。
- 業務與報價:接到客戶詢價時,業務人員可依據標準BOM或透過SBOM配置,快速估算出產品成本與報價。對於客製化需求,BOM更是評估變更可行性、預估交期與利潤的基礎。
- 採購與供應鏈管理:BOM是執行物料需求計畫(MRP)的核心。現代化的生產管理系統透過「展開BOM (BOM Explosion,俗稱炸BOM)」,將生產計畫中的成品數量,精確換算出所有階層的半成品生產數量及底層原材料的採購需求量與需求時間,確保物料能及時到料,避免因物流延遲或備料失誤造成停工待料。
- 生產與製造: MBOM是生產現場的執行指令。工單(Work Order)會依據MBOM,生成領料單(Picking List),指導倉儲人員備料。製程人員則依據BOM結構與作業指導書(SOP)進行組裝。
- 庫存管理: 透過BOM,系統能精確扣除生產所耗用的原物料庫存,並在成品完工後增加入庫。這有助於維持準確的庫存數據,避免帳料不符。
- 財務與成本控制: 生產結束後,財務部門可比較bom表的「預計用量」與生產的「實際耗用量」,分析差異原因(如損耗、替代料使用等)。同時,將BOM成本與實際投入成本比較,找出獲利差額,作為未來接單報價的改進依據。
四、BOM的管理與變更流程
產品的生命週期中,BOM的變更在所難免,原因可能包括設計優化、成本降低、因應新的客戶需求、更換供應商或修正錯誤。然而,隨意的變更將導致生產混亂與品質災難。因此,一個嚴謹的工程變更管理流程至關重要。
- ECR (Engineering Change Request – 工程變更申請): 當非BOM所有權人(如產線工程師、品保人員)發現問題或有改善建議時,可提出ECR,正式請求設計部門進行變更評估。
- ECO (Engineering Change Order – 工程變更指令): 經相關單位評估、會簽並核准後,由BOM的維護單位(通常是R&D)發出正式的ECO文件,指令BOM的具體變更內容、生效日期及相關部件的處理方式(用完舊料、立即切換或報廢等)。這是BOM變更的唯一合法依據。
- ECN (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 – 工程變更通知): ECO生效後,由文管中心(DCC)向所有相關部門(採購、倉庫、生管、品保等)發出ECN,確保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BOM資訊,並採取相應行動。
在數位化時代,上述流程大多已整合進PLM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或ERP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中。電子化的簽核與通知流程,取代了傳統的紙本作業,大幅提升了變更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並確保了BOM版本的有效管控。
常見問題 (FAQ)
Q1: BOM跟ERP、PLM系統有什麼關係?
A1: PLM系統主要管理產品的「誕生」階段,是EBOM的創建、管理與工程變更(ECO)流程的核心平台。ERP系統(或稱生產管理系統)則接手管理產品的「生產與營運」,它會從PLM接收到發佈的BOM,並利用MBOM、成本BOM等來執行採購、排程、生產、庫存和財務等作業。兩者通常需要進行整合,以確保資料從設計到生產的無縫傳遞。
Q2: 為什麼同一家公司需要這麼多種BOM (EBOM, MBOM等)?
A2: 因為不同部門對產品資訊的「關注點」不同。研發部門關心設計結構(EBOM),生產部門關心製造流程(MBOM),業務部門關心銷售配置(SBOM),財務部門關心成本構成(Cost BOM)。若試圖用單一BOM滿足所有需求,將導致BOM結構臃腫、資訊混亂且難以維護,反而降低效率。為不同職能創建專屬的BOM視圖,是更專業且高效的管理方式。
Q3: BOM的維護是由哪個部門負責?
A3: BOM的所有權(Ownership)通常歸屬於研發或工程設計部門,因為他們是產品的定義者,負責EBOM的準確性與發佈。然而,BOM的「維護」是一個跨部門的協作過程。例如,生產部門會回饋製程問題,採購部門會更新供應商與料件交期,財務部門會維護成本資料。所有正式的結構性變更,都必須遵循嚴謹的ECO流程,由權責單位核准後才能執行。
Q4: 我們公司目前用Excel管理BOM,有什麼風險嗎?
A4: 使用Excel管理BOM表在企業初期或許足夠,但隨著產品複雜度和業務量的增長,風險極高。主要風險包括:版本混亂(難以追蹤誰、何時、為何修改)、資料孤島(BOM與庫存、採購資訊脫節)、人工錯誤(複製貼上容易出錯)、協作困難(多人同時編輯易造成覆蓋),以及缺乏嚴謹的變更管控流程。這些風險最終會導致採購錯誤、生產停線、成本失準和品質問題,強烈建議導入專業的ERP或PLM系統進行管理。
總結
物料清單(BOM)遠不止是一份靜態的零部件表,它是驅動製造業運轉的動態數據核心。從定義產品結構的EBOM,到指導生產的MBOM,再到支撐決策的成本BOM,它以多種面貌,深度融入企業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要真正發揮BOM的價值,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套從BOM創建、審核、發佈到變更的完整管理機制。透過ERP、PLM等數位化工具的輔助,實現BOM資料的一致性、即時性與透明化,才能讓這份核心藍圖真正成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實現精準規劃、敏捷反應與持續獲利的堅實後盾。
資料來源
- 企業如何應用BOM (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鼎新數智
- 能以BOM(Bill of Material)為基礎, 自動計算出生產時原物料 …
- BOM表是什麼?BOM中文是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