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茂做什麼的?股價還有戲嗎?深度解析車用與AI雙引擎成長動能

強茂做什麼的?股價還有戲嗎?深度解析車用與AI雙引擎成長動能

強茂股份有限公司(Panjit International Inc.,股票代號:2481)成立於1986年,是台灣半導體分離式元件產業的領導廠商,主要專注於功率性元件與控制模組的研究與製造,更是全球第六大的整流元件製造商。

不同於多數僅從事後段封裝的同業,強茂憑藉其從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垂直整合製造(IDM)模式,在功率半導體應用領域建立了深厚的技術基礎與市場地位,其股價與市場行情也反映了投資者對其的關注。

近年來,公司積極轉型,將重心從傳統消費性電子市場,轉向高成長、高毛利的車用電子、工業控制、綠能以及AI伺服器等利基市場,展現出強勁的成長潛力與企圖心。本文將深入解析強茂的業務範疇、核心技術、市場佈局與未來動能。

公司概況與營運模式

強茂集團由方敏宗總裁與方敏清董事長兄弟共同創立,憑藉超過三十年的產業深耕,已發展成為一家國際級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

垂直整合(IDM)優勢

強茂是台灣少數具備IDM能力的功率半導體廠。此模式涵蓋了上游的晶片設計、磊晶、擴散,到中下游的封裝與測試,使其能有效掌握成本結構、確保產能穩定與產品質量,並能為客戶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建立起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

全球佈局與生產據點

總部位於台灣高雄,強茂的銷售網絡遍及全球,在北美、歐洲、日本、中國大陸及南韓等地皆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並在台北設有辦公室以協調業務。主要生產基地策略性地分佈於台灣與中國大陸,包括:

晶圓廠

  • 台灣高雄廠:主力生產6吋(月產能約11.5萬片)及8吋(月產能約1.05萬片)晶圓,專注於EPI Wafer、Schottky、MOSFET及IGBT等關鍵產品。
  • 中國山東廠:主要生產4吋晶圓(月產能約2.5萬片),以TVS Wafer為主。
  • 封裝廠:位於台灣岡山、中國無錫及徐州,整體封裝產能高達每月40億顆,龐大的出貨量展現了其量產能力。

核心產品與技術發展

強茂的產品線完整,並持續朝高功率、高附加價值的方向發展,以應對新興市場的需求。

主要產品線

產品類別 具體項目
整流二極體 (Rectifier Diodes) 同軸二極體、橋式整流器、表面黏著整流器、功率二極體整流器等。此為公司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4年營收佔比約92%。
電晶體 (Transistors)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MOSFET),為近年發展重心,毛利率較高。
突波抑制器 (TVS) 表面黏著及同軸突波抑制器,用於保護電路。
小訊號元件 塑封及玻封微型小訊號元件。
保護元件 表面黏著及同軸過壓保護元件 (Thyristor)。

技術策略與未來動能

強茂的長期發展策略聚焦於中高功率元件,並積極佈局第三代半導體。根據強茂營運長陳佐銘的說法,公司正積極透過這些新技術拓展市場,提升整體成長率。

高功率MOSFET與IGBT

公司近年全力推展中低壓的SGT MOSFET與超接面(Super Junction)MOSFET,這些產品已成功打入車用、工控與電源供應市場。8吋廠的穩定試產,更為未來FS-Trench IGBT和更高效能的MOSFET產品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平台。

第三代半導體(SiC & GaN)

強茂已成功開發並上市碳化矽(SiC)二極體,並持續研發SiC MOSFET,以應對電動車、再生能源等對高電壓、高效率元件的迫切需求。同時,氮化鎵(GaN)技術也逐步導入相關產品,預期未來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AI伺服器與散熱應用

  • 低壓降穩壓器(LDO):已成功打入輝達(Nvidia)GB200 AI伺服器供應鏈,並正力拚取得GB300訂單,成為AI商機的直接受益者。
  • 馬達驅動IC:正與多家散熱大廠合作,開發應用於AI伺服器散熱系統的風扇馬達驅動IC,有望間接切入AI供應鏈。

圖片來源:網路

市場銷售與競爭格局

銷售狀況與市場佈局

強茂的產品以外銷為主,2024年外銷佔比高達89%。亞洲是其最重要的市場,佔整體營收的76%,其次為歐洲(10%)和美洲(3%)。

在市場應用方面,公司已成功將營收結構從過去偏重消費性電子,轉向更加多元且穩定的分佈。強茂除了自有品牌外,也承接oem odm業務,與許多產業龍頭及終端客戶緊密合作。目前非消費性領域(如車用、工業應用、綠能)的營收已佔五成,其中車用市場的成長尤為亮眼,營收佔比已從過去的低個位數攀升至近三成,並以35%為短期目標,長期邁向40%。

供應鏈與競爭對手

強茂建立了穩固的上下游供應鏈關係,確保原物料供應無虞。

供應鏈環節 主要供應商
晶片 璟茂、元隆、廣閎、莫迅、博盛、PHENITEC
磊晶片 嘉晶
腳架 界霖、利汎、華震、DNP、AAM
黃金線 TANAKA、Heraeus
成型膠 義典、長華

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強茂面臨來自國內外眾多廠商的挑戰。

產品領域 國內競爭者 國外/國際競爭者
二極體 台半、德微、晶焱、虹揚-KY、朋程 Infineon, STMicroelectronics, VISHAY, Diodes Inc., Onsemi, Nexperia
電晶體 (MOSFET) 台半、富鼎、大中、尼克森、茂矽 ROHM, 以及上述國際大廠
中國大陸廠商 士蘭微、揚杰科技

財務表現與投資展望

根據最新的財務數據,強茂營運已走出產業庫存調整的谷底,進入溫和復甦的成長軌道。

獲利能力

雖然先前市場競爭導致毛利率承壓,但隨著車用、工控等高毛利產品出貨比重持續提升,產品組合不斷優化,有助於改善長期獲利結構。法人預估,2025年與2026年的EPS將呈現顯著的雙位數增長,展現上升趨勢。然而,投資人仍須注意市場競爭與全球經濟的潛在風險。

成長動能

  • 車用市場:作為特斯拉、比亞迪及歐美系車廠的供應商,強茂將持續受惠於電動車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普及,相關專案將陸續放量。
  • AI 商機:打入Nvidia伺服器供應鏈,為營運增添了新的想像空間,預期相關出貨動能將逐季增強。
  • 集團綜效:透過轉投資的IC設計公司虹冠電(3257),強茂能提供「驅動IC + 功率元件」的配套銷售方案(Package Sale),強化在DC-DC電源市場的競爭力,目標將集團營收推向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的規模。

常見問題 (FAQ)

Q1: 強茂(2481)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A1: 強茂的核心業務是功率半導體分離式元件的設計、製造與銷售。其為一間垂直整合製造商(IDM),主要產品包括整流二極體、MOSFET電晶體、突波抑制器及保護元件等。

Q2: 強茂產品主要應用在哪些市場?

A2: 強茂的產品應用廣泛,近年來積極佈局於高成長領域,主要包括車用電子(電動車、ADAS)、AI伺服器、工業控制、綠能(儲能、太陽能)、電源供應器以及傳統的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產品。

Q3: 強茂在車用和AI伺服器市場的具體進展為何?

A3: 在車用市場,強茂已成為特斯拉、比亞迪等領導車廠的供應鏈成員,車用營收佔比持續攀升。在AI伺服器市場,其LDO(低壓降穩壓器)產品已打入Nvidia GB200供應鏈,直接受惠於AI硬體需求爆發。

Q4: 強茂的主要競爭對手有誰?

A4: 在國內,其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台半、德微、富鼎等。在國際上,則面臨來自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安森美(Onsemi)、Vishay等國際IDM大廠,以及中國大陸士蘭微、揚杰科技等公司的激烈競爭。

總結

強茂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從一家傳統的二極體製造商,轉型為在車用電子、AI伺服器和高功率半導體領域具備強大競爭力的IDM整合元件大廠。其核心優勢在於垂直整合的營運模式、持續優化的產品組合,以及精準卡位未來高成長市場的策略佈局。儘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憑藉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在關鍵供應鏈中的穩固地位,強茂已為下一階段的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後市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