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耳朵痛?從感冒、發炎到嚴重警訊,一篇看懂所有原因與解決方案

為什麼會耳朵痛?從感冒、發炎到嚴重警訊,一篇看懂所有原因與解決方案

耳朵痛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困擾,從輕微的悶脹不適到劇烈的刺痛,都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然而,耳朵疼痛的成因極為複雜,不僅僅是耳朵本身的問題。它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源自耳朵內部的「原發性耳痛」,另一種則是因耳朵附近組織病變,透過神經傳導讓大腦誤以為是耳朵在痛的「轉移性耳痛」。

雖然多數耳痛是良性且容易治療的感染所致,但有時它也可能是身體其他部位的嚴重疾病,甚至是癌症發出的重要警訊。因此,學會分辨疼痛的來源、了解潛在的病因與治療方法,並在適當時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至關重要。

第一類:耳朵本身的求救信號——原發性耳痛

當疼痛根源來自耳朵結構本身,稱為原發性耳痛。這通常與感染、發炎或物理性阻塞等常見原因有關。

外耳炎(Otitis Externa)

  • 說明:俗稱「游泳耳」,是外耳道皮膚的發炎。常見於游泳、戲水後,因耳道進水未及時乾燥,或因過度清潔、自行摳挖耳朵造成皮膚損傷,讓細菌或黴菌得以孳生感染。
  • 症狀:耳朵搔癢、按壓耳屏(耳朵開口處的小軟骨)或拉扯耳廓時疼痛加劇、耳道紅腫,有時伴隨分泌物流出。

中耳炎(Otitis Media)

  • 說明:好發於兒童,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後發生。因細菌或病毒經由耳咽管侵入中耳腔,導致發炎與液體積聚。許多患者會懷疑這種情形是中耳炎。
  • 症狀:劇烈、持續性的耳痛(多為單側)、發燒、聽力下降、耳朵有悶塞或耳朵壓力感。嬰幼兒可能以哭鬧不安、抓耳朵來表現。若不妥善治療,可能引發耳膜穿孔、聽力障礙甚至腦膜炎等嚴重後遺症。

耳垢阻塞(Earwax Impaction)

  • 說明:耳垢過度堆積,形成硬塊壓迫耳道皮膚。尤其在洗澡或游泳後,耳垢吸水膨脹,會突然引發疼痛、耳悶塞感與聽力下降。
  • 處理:應由耳鼻喉科醫生以專業器械清除,切勿自行以棉花棒或掏耳棒深挖,以免將耳垢推得更深或損傷耳膜。

其他原發性原因

  • 耳帶狀疱疹:病毒感染顏面神經,在耳朵周圍出現水疱與劇痛。
  • 壓力劇變:搭飛機、潛水時,因中耳壓力無法平衡所致的耳痛(耳氣壓傷),此乃耳咽管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
  • 異物入侵:兒童將玩具塞入,或小昆蟲爬進耳道。

第二類:來自鄰居的警告——轉移性耳痛

有時耳朵本身完全正常,疼痛感卻是來自其他部位,這就是「轉移性耳痛」。由於頭頸部的神經分布錯綜複雜,許多部位的疼痛訊號會「輻射」到耳朵。

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J)

  • 說明:這是造成「假性耳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顳顎關節位於外耳道前方,負責嘴巴的開合功能。現代人因生活壓力大,常有不自覺緊咬牙關、夜間磨牙的習慣,或有睡眠障礙,都可能導致關節與周圍肌肉發炎。此外,單側咀嚼、咬合不正、打呵欠張口過度等,也都是常見的致病因素。
  • 症狀:疼痛位置在耳朵前方,按壓該處會劇痛。嘴巴開合時可能有關節「喀喀」聲、張口困難、咀嚼無力。疼痛也常延伸至臉頰、腮腺部位,並伴隨偏頭痛、肩頸痠痛、眼壓痛或耳鳴。

咽喉部感染與發炎

  • 說明:由於耳朵和喉嚨有神經相連,如扁桃腺發炎、咽喉炎、扁桃腺周圍膿瘍等,其發炎訊號會傳遞至耳朵,引起疼痛。
  • 症狀:除了耳朵痛,通常會伴隨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吞嚥困難等典型的上呼吸道症狀。

牙齒與鼻腔問題

  • 蛀牙、牙齦發炎、智齒生長:牙齒的疼痛,特別是後排臼齒,很容易輻射到耳朵。
  • 鼻竇炎:鼻竇發炎腫脹,其壓力也可能影響到周邊,造成轉移性耳痛。

重要的健康警訊:如何分辨中耳炎或癌症?

持續超過一至兩個月,且自行到藥局服用消炎止痛藥卻無法改善的單側耳痛,患者必須提高警覺。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江坤俊便提醒,這可能是口咽癌、下咽癌等頭頸部癌症的警訊。癌症引起的耳痛屬於轉移痛,尤其是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或有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史的高風險族群更應留意。有任何疑慮都應尋求專業醫生進行耳鏡檢查與聽力檢查。

以下表格可協助您初步分辨,更多深入資訊可參考相關的延伸閱讀:

判斷重點 良性的中耳炎 警訊:可能的頭頸部癌症
合併症狀 症狀集中在耳朵,如聽力減弱、耳鳴、耳悶塞感、耳朵流膿等。 初期可能無耳朵相關症狀。可能伴隨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痰中帶血絲。
頸部或口腔硬塊 通常不會出現。 可能在口腔深處或頸部觸摸到不明原因的硬塊(因癌症淋巴結轉移所致)。
治療反應與病程 屬於感染,對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反應良好,通常1-2週內會明顯改善。 非感染性疼痛,服用消炎藥僅能短暫緩解或無效,疼痛會持續存在且可能加劇。

耳朵痛的舒緩與預防

耳鼻喉科醫生陳亮宇也指出,針對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舒緩方法

  1. 冷熱敷:對於顳顎關節炎,急性期(24小時內)可冰敷,之後改為熱敷。一般發炎性疼痛,可用溫毛巾熱敷耳部周圍,有助於緩解疼痛。
  2. 休息:若是顳顎關節問題,應避免吃過硬、有嚼勁的食物,減少說話,讓關節休息。
  3. 調整壓力:練習放鬆技巧,改善因壓力造成的牙關緊咬。
  4. 穴道按摩:可適度按壓聽宮穴、合谷穴、翳風穴等穴位輔助止痛。

預防之道

  1. 保持乾燥清潔:洗澡或游泳後,可將頭側向一邊,單腳跳躍或拉扯耳垂,讓水流出。避免用棉花棒過度清潔。
  2. 避免傷害:避免長時間戴耳機或處於噪音環境。擤鼻涕時勿過度用力,以免增加中耳壓力。
  3. 及時就醫:若耳朵有癢、悶塞感,應尋求醫師檢查,切勿自行處理。
  4. 注意生活習慣:戒除菸、酒、檳榔,以降低罹癌風險。

常見問題 (FAQ)

Q1: 為什麼常常只有單邊耳朵在痛?

A: 許多造成耳朵痛的原因本身就具有局部性。例如,外耳炎或中耳炎通常只感染單側耳朵;耳垢阻塞、異物入侵也多發生在單邊;而顳顎關節發炎雖然可能雙側,但也常以單側表現得更為嚴重。

Q2: 我喉嚨痛,耳朵也跟著痛,一定是感冒嗎?

A: 這確實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典型症狀,喉嚨發炎透過神經反射引起耳痛。但如果疼痛異常劇烈、吞嚥極度困難,或在感冒症狀緩解後耳痛依然持續,仍應就醫檢查,以排除扁桃腺周圍膿瘍或更嚴重的問題。

Q3: 耳朵痛可以自己買藥水來滴嗎?

A: 非常不建議。在未經醫師診斷前,您無法確定疼痛的原因。若是黴菌感染卻使用抗生素藥水,只會讓情況惡化。更重要的是,若耳膜已經有破洞,任意使用耳藥水可能對中耳造成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先讓醫生用耳鏡詳細檢查後,再依其處方用藥。

Q4: 小孩子一直喊耳朵痛,家長該怎麼辦?

A: 首先應安撫孩子,並初步檢查外耳是否有明顯紅腫或異物。切記不要試圖自行夾取異物或深挖耳垢。兒童耳痛的原因很多元,除了常見的中耳炎,也可能是喉嚨發炎、耳道異物或耳垢栓塞。最安全的做法是盡快帶至兒科或耳鼻喉科,由醫師進行專業檢查,找出真正的原因並給予適當治療。

總結

耳朵痛的原因五花八門,從單純的耳垢阻塞到複雜的癌症轉移痛都有可能。面對耳朵痛,切勿掉以輕心或自行診斷。正確的態度是觀察疼痛的性質、位置、持續時間以及伴隨的症狀。若疼痛輕微且有明確原因(如感冒引起),可先行觀察;但若疼痛劇烈、持續數週未見好轉、合併聽力急遽下降、出現不明頸部腫塊,或您本身屬於癌症高風險族群,請務必立即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專業診斷,找出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守護您的健康。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