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至八月的台股除權息旺季,是廣大存股族最翹首以盼的時刻。公司將前一年度的經營成果,以「股利」的形式回饋給股東,是許多投資股票的投資人實現被動收入、加速資產累積的重要途徑。股利股息主要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其中,直接將白花花的鈔票發放給股東的「現金股利」(俗稱「配息」),因其直觀與實在的特性,最受投資人青睞,而配股配息的相關細節更是投資人必須關注的課題。
然而,股票股利現金的世界並非僅僅是「領錢」這麼簡單。您是否清楚知道:現金股利怎麼算?最晚何時買進才有資格領取?股利怎麼領?領到的股利需要繳納多少稅負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高殖利率就等於好公司嗎?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最詳細的現金股利懶人包,助您在2025年的投資佈局中,做出更精明的決策。
什麼是現金股利(配息)?
對於股利是什麼、配息是什麼還不了解的投資人,現金股利,又稱為「配息」,是公司將稅後盈餘的一部分,以盈餘以現金形式直接配發給股東。當一家公司宣布發放現金股利時,這個行為稱為「除息」。
一般而言,願意且有能力穩定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通常具備以下特徵:
- 企業進入成熟期:公司已度過需要大量燒錢擴張的成長階段,業務穩固,未來沒有龐大的資本支出計畫(如蓋新廠、購置昂貴設備)。
- 現金流充裕穩定:公司本業獲利能力強健,帳上有足夠的公司現金可以回饋股東,而不會影響日常營運。
因此,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常被視為公司財務狀況健全、對未來經營穩健看待的積極信號。這與發放「股票股利」(配股)的公司形成對比,後者通常傾向將盈餘以股票形式發放,用於再投資以追求更高的成長,多見於成長型企業。深入了解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差異,是評估公司的股票價值的基本功。
現金股利如何計算與領取?計算方式教學
配發股票股利計算公式:每股股票股利 x 持有配股股數
現金股利的股利計算非常直觀,到底怎麼算呢?公司在公告股利政策時,會說明「每股配發X元現金股利」。您所能領到的總金額,就是將這個數字乘以您持有的總股數。
- 公式:可領取現金股利總額 = 每股現金股利金額 × 總持有股數
試算演練:
假設A公司宣布今年配發3.5元的現金股利,而您在除息前持有A公司2張股票(一張為1,000股,共2,000股)。
您將可領到的這筆現金股利為:
3.5 元/股 ×2,000 股 = 7,000 元
若配發的現金股利1元,您持有1000股,就能領到1000元。
零股可以領股利嗎?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是持有零股的股東,同樣享有參與配息的權利,股利會按照您持有的股數比例計算。例如,若您持有A公司50股,則可領到 3.5 ×50 = 175 元的現金股利。
領取流程與重要日期
領取現金股利的過程是全自動的,您不需要進行任何申請。只要在正確的時間點持有股票,股利會在發放日自動匯入您開立證券戶時所綁定的「證券交割銀行帳戶」中。過程中,銀行可能會酌收10元左右的匯費,直接從您的股利中扣除。
要成功領取您投資標的(個股)的股利,務必掌握以下幾個除權息的關鍵日期與大小事:
日期名稱 | 說明 | 投資人行動 |
---|---|---|
除息交易日 | 決定是否有權參與配息的關鍵分界日。在這天之後(含當天)買進的投資人,將無法領取當次股利。 | 必須在此日期之前持有股票。 |
最後買進日 | 指「除息交易日」的前一個營業日。這是您能參與本次配息的最後買進機會。 | 在此日收盤前買進並持有股票。 |
除息基準日 | 公司以此日的股東名冊為依據,來確定哪些股東有資格領取股利。這通常在除息交易日後的數天。 | 此為公司內部作業日,投資人無需動作。 |
股利發放日 | 現金股利實際匯入您證券交割帳戶的日期。通常距離除息交易日約三週至一個月以上。 | 確認銀行帳戶是否收到款項。 |
重點提示:如果您在「最後買進日」買進股票,並在「除息交易日」當天開盤後立刻賣出,您仍然具備領取股利的資格。
除息參考價與「填息」的重要性
許多投資新手會發現,股票的除息交易日當天的開盤價,會比前一天的收盤價低,這就是所謂的「除息參考價」。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因為公司將現金發還給股東,公司的總價值自然會下降,股價也需要向下修正來反映這個變化。
- 除息參考價公式:除息參考價 = 除息前一日收盤價 – 每股現金股利
試算演練:
假設B公司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為120元,宣布配發5元現金股利。
除息當天的開盤參考價將會是:
120 元 – 5 元 = 115 元
「填息」才是獲利的真正關鍵
領到現金股利固然開心,但若股價在除息後一蹶不振,始終沒漲回除息前的價格,那本質上只是「左手換右手」的遊戲。您的總資產(股票市值+現金股利)並沒有增加,卻還要為領到的股利繳稅。
因此,一筆成功的股利投資,關鍵在於股價能否在除息後順利上漲,回到除息前的價位,這個過程就稱為「填息」。股價完成填息,代表您是真正「股利、價差兩頭賺」。能否順利填權息是投資人獲利的關鍵,而完成填息所花費的時間,稱為「填息天數」,天數越短,代表該股票越強勢。
如何評估現金股利?認識「現金殖利率」
要衡量一筆股利投資的報酬率,最常用的指標就是「現金殖利率」。那麼現金殖利率是什麼呢?它能幫助您判斷相對於投入的股價成本,能獲得多少比例的現金回報。
- 現金殖利率公式:現金殖利率(%) = (每股現金股利 ÷ 股價) × 100%
殖利率多少算高?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根據統計,在台股市場中,若一家公司能長期維持5%以上的現金殖利率,通常就被視為高殖利率股。
高殖利率的迷思與挑選策略
殖利率是一個動態變數,因為分母的「股價」每天都在變動。因此,看到高殖利率時,切勿衝動買進,必須釐清其背後的原因:
- 1. 是「股利高」還是「股價低」? 有些公司殖利率飆高,是因為股價長期低迷不振,甚至持續下跌所致。這類「價值陷阱」往往比真正的績優股更危險。
- 2. 股利發放的穩定性:一次性的高額股利可能來自於公司出售資產的業外收入,不具持續性。更重要的是觀察公司過去5至10年是否都能穩定、甚至持續成長地發放股利。
- 3. 盈餘分配率:觀察公司賺來的錢(EPS)有多少比例拿出來發給股東。一個長期穩定且合理的盈餘分配率,比突然拉高分配率來美化殖利率的公司更值得信賴。
- 4. 填息紀錄:查詢公司歷年的填息表現,一間經常無法完成填息的公司,其股利對投資人而言僅是紙上富貴。
領股利要繳稅嗎?股利所得稅與二代健保完全指南
是的,領取現金股利需要納入個人所得,並可能涉及兩種稅費:
1. 股利所得稅
自2019年起,股利所得稅採「合併計稅」與「分離課稅」二擇一制,納稅人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申報:
課稅方式 | 計算方法 | 可抵減稅額 | 適用對象 |
---|---|---|---|
合併計稅 | 將股利所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按累進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 可享股利金額 8.5% 的抵減稅額,上限為8萬元。 | 適合個人綜所稅率級距在 20% 以下(含)的投資人,有機會退稅。 |
分離課稅 | 將股利所得獨立出來,以 28% 的單一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再與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相加。 | 無 | 適合個人綜所稅率級距在 30%、40% 的高所得投資人。 |
2.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除了所得稅,還有二代健保的問題。根據規定:
- 門檻:來自「同一家公司」在「同一次」發放的股利,「單次給付」金額達新台幣2萬元(含)以上。
- 費率:需扣取 2.11% 的補充保費。
如何合法節費?
- 選擇季配息或半年配息的標的:如台積電(2330)或許多上市櫃公司採季配的ETF,可將股利分散到各次發放,降低單次領取金額,使其低於2萬元門檻。
- 投資海外或KY股:在台上市的境外公司(股票代號後有-KY),其股利所得被歸類為「海外所得」,不需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常見問題 (FAQ)
Q1: 現金股利跟股票股利哪個好?
A: 兩者沒有絕對的優劣,端看公司的發展階段與投資人自身的需求。現金股利提供直接的現金流,適合穩健型或需要收入的投資人;股票股利則代表公司將盈餘再投資,追求未來成長。對投資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領取的形式,而是公司後續能否順利「填息」或「填權」,這才代表實質的獲利。配發的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代表了不同的公司策略。
Q2: 我只買了幾十股的零股,也可以領現金股利嗎?
A: 可以。無論持有多少股數,哪怕只有1元股,都有權利按比例領取現金股利。股利會自動計算並匯入您的交割帳戶,只是金額較少。
Q3: 股利什麼時候會入帳?
A: 現金股利會在公司公告的「股利發放日」當天或之後幾天匯入您的證券交割銀行帳戶。這個日期通常距離「除息交易日」約三週至一個月以上。
Q4: 為什麼我領了5,000元股利,但感覺總資產沒有增加?
A: 這是因為在除息日當天,您的股票市值已經先扣除了5,000元的價值(股價下跌)。因此,在「填息」完成前,您的總資產(股票現值 + 現金股利)理論上與除息前相近,甚至因需繳稅而略減。真正的獲利發生在股價上漲並完成「填息」之後。
總結
現金股利是存股族累積財富的利器,但絕非穩賺不賠的保證。一位成熟的投資者,在看到誘人的現金與現金股利或高殖利率時,應深入探究其背後的細節。
請記住,選擇一間能穩定發放股利、本業持續成長、具備良好填息能力的公司,遠比追逐帳面上的高殖利率來得重要。同時,提前規劃您的稅務負擔,才能讓每一塊錢的股利都發揮最大效益,真正成為您財務自由之路上的堅實基石。在投入資金前,務必做好功課,審慎評估,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