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的需求呈爆炸性成長,半導體產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傳統摩爾定律(Moore’s Law)所預示的電晶體微縮速度已顯著放緩,單一晶片的性能提升面臨物理極限。為此,全球科技巨頭將目光轉向「先進封裝技術」,透過異質整合技術,將多顆不同功能的晶片(Chiplets)封裝在一起,視為延續晶片效能增長的關鍵路徑。
在這場封裝技術的革命中,「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作為一項顛覆性的新材料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最前線。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超微(AMD)及蘋果(Apple)等指標性大廠紛紛宣布將導入或積極研發此技術。究竟玻璃基板有何魔力?它將如何重塑半導體產業格局?而身處全球半導體重鎮的台灣,又有哪些廠商能在此趨勢中抓住商機?本文將為您深入剖析玻璃基板的技術細節、產業趨勢,並盤點相關的台、美概念股。
玻璃基板是什麼?為何成為半導體新寵兒?
玻璃基板是什麼?簡單來說,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是一種使用特殊玻璃材料作為封裝材料,用以取代傳統塑膠基板(如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構成的 ABF 載板)的新一代晶片基板。它並非普通玻璃,而是具備卓越機械、物理及光學特性的高科技材料,其概念與傳統的印刷電路板相似,但性能更加優越。
當前,隨著 AI 晶片密度越來越大、功耗越來越高,傳統有機基板等現行基板材料已逐漸觸及其物理極限,面臨諸多挑戰,例如:
- 翹曲問題 (Warpage): 大尺寸有機基板在經歷高溫製程時,容易因材料熱膨脹係數不均而發生翹曲變形,影響封裝良率。
- 散熱瓶頸: 有機材料的耐熱性較差,限制了晶片長時間維持在最高效能運作。
- 訊號損失: 在高頻傳輸下,有機材料的介電特性會導致較多的訊號衰減與延遲。
- 密度極限: 塑膠基板的表面平整度及材料特性,限制了電路佈線的精細度。
玻璃基板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上述痛點。它憑藉其獨特的材料優勢,成為下一代先進封裝的理想選擇,能夠形成更精細的電路。
玻璃基板 vs. 傳統有機基板:優勢比較
特性 | 玻璃基板 (Glass Substrate) | 傳統有機基板 (如 ABF 載板) |
---|---|---|
核心材料 | 特殊玻璃 | 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布、銅箔 |
平坦度 | 極高,有利於微影製程與更精密的電路蝕刻 | 相對較低,大尺寸時易有公差 |
耐熱性 | 非常優異,可承受更高溫,允許晶片長時間高效運作 | 較差,高溫下容易性能下降或變形 |
熱穩定性 | 熱膨脹係數(CTE)低且與矽晶片接近,翹曲變形率降低50%,彎曲特性更佳 | 熱膨脹係數較高且與矽差異大,易產生應力與翹曲 |
電路精細度 | 可實現更高的互連密度,線路間距更小,互連密度可提升10倍 | 受材料限制,線路密度有其極限 |
功耗與訊號 | 介電常數低,訊號損失少,傳輸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 高頻下訊號衰減較為嚴重 |
厚度 | 可做得更薄,有助於縮小整體封裝體積 | 為維持結構強度,有一定厚度限制 |
當前成本 | 較高,處於技術發展初期 | 成本較低,技術成熟且已大規模生產 |
英特爾宣示,透過玻璃基板技術,目標在 2030 年於單一封裝內實現容納一兆個電晶體數量的宏偉目標,足見其潛力之巨大。
產業趨勢與技術詳解:不只是載板,FOPLP與TGV的革新
的玻璃基板的應用並非單一概念,而是涵蓋了多種先進封裝路徑。隨著半導體產業從2D轉向3D技術,其中以「玻璃核心載板」和「面板級封裝」為當前兩大發展主軸。
1. 玻璃核心載板 (Glass Core Substrate)
這是目前英特爾主推的技術方向。其核心概念是直接用玻璃取代 ABF 載板中間的有機芯材,甚至在未來可能取代矽中介層。製程上最大的挑戰在於「玻璃通孔」(Through-Glass Via, TGV)技術,也就是在極薄的玻璃上利用雷射鑽出數以萬計的微小孔洞,並進行金屬填充,以實現垂直的電氣連接,這對封裝製程是一大考驗。
- 優勢: 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型 AI 晶片封裝的翹曲問題,提升結構穩定性與訊號完整性。
- 挑戰: 玻璃易碎、雷射鑽孔的精度與良率、金屬與玻璃的附著力等都是待克服的技術難關。
- 產業進度: 英特爾預計在 2026 至 2030 年間實現量產,並已與日本挹斐電 (Ibiden)、台灣欣興等載板廠合作開發。
2. 面板級扇出型封裝 (Fan-Out Panel-Level Packaging, FOPLP)
此技術則是將玻璃基板作為一個「暫時性的載體」(Temporary Carrier)。相較於台積電以 12 吋矽晶圓進行封裝(FOWLP),FOPLP 採用尺寸更大(如 510x515mm)的方形玻璃面板,面積使用率遠高於圓形晶圓,理論上能以更低封裝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封裝多顆晶片。
- 優勢: 具備顯著的成本潛力,特別適合未來超大型晶片的整合。
- 挑戰: 目前 FOPLP 的「重佈線層」(Redistribution Layer, RDL)技術在線寬/線距(L/S)的精密度上仍落後於晶圓級封裝,尚無法滿足頂級 AI 晶片的需求,是台積電等大廠正積極研發突破的領域。
- 產業進度: 力成、群創已投入量產或試產,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證實正在研發,並預計三年後有望導入。
玻璃基板概念股:誰是這場技術革命的贏家?
隨著技術路徑逐漸清晰,一條全新的供應鏈正在成形。台灣廠商憑藉在半導體、PCB 及精密設備領域的深厚基礎,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投資人與法人正密切關注,在強勁的封裝需求下,哪些公司能夠脫穎而出。
台灣玻璃基板受惠廠商名單
【載板/PCB】
3037 欣興
- 業務範疇: IC載板、PCB
- 關聯性說明: 全球領先的載板廠,傳聞為英特爾、蘋果玻璃基板合作夥伴,將協助後段增層製程,並已規劃2026年建置產線。
8046 南電
- 業務範疇: IC載板、PCB
- 關聯性說明: IC載板大廠,積極投入玻璃基板研發,目標在未來2-3年內量產,搶佔市場先機。
3044 健鼎
- 業務範疇: PCB
- 關聯性說明: 全球主要PCB供應商,將受惠於整體PCB技術升級趨勢,尤其在伺服器與AI應用領域。
【設備】
8027 鈦昇
- 業務範疇: 雷射及電漿設備
- 關聯性說明: 關鍵供應商,獨家供應英特爾TGV雷射改質、鑽孔及檢測設備,已開始出貨,同時打入台積電供應鏈。
6664 群翊
- 業務範疇: 乾製程設備
- 關聯性說明: 提供FOPLP所需的全自動化高溫高壓設備,已有出貨給美系客戶的實績。
3580 友威科
- 業務範疇: 真空濺鍍、蝕刻設備
- 關聯性說明: 提供先進封裝所需的真空電漿蝕刻設備,切入高階載板細線路製程。
2467 志聖
- 業務範疇: 烘烤、壓膜設備
- 關聯性說明: 為FOPLP製程提供相關熱處理與壓膜設備。
【玻璃/加工】
1802 台玻
- 業務範疇: 玻璃製造
- 關聯性說明: 台灣玻璃產業龍頭,股價曾因題材發酵而大漲,後續關注其是否切入高階電子級玻璃供應。
3149 正達
- 業務範疇: 玻璃加工
- 關聯性說明: 具備玻璃薄化、切割等加工技術,有望受惠於玻璃基板的切割需求。
6405 悅城
- 業務範疇: 玻璃加工
- 關聯性說明: 專注於玻璃基板薄化、拋光、鍍膜技術,切入3D封裝領域。
美國玻璃基板主要參與者
公司代號 | 公司名稱 | 角色 |
---|---|---|
INTC | 英特爾 (Intel) | 技術領頭羊,同時發展玻璃核心載板與FOPLP,並建立自有產能與生態系。 |
NVDA | 輝達 (NVIDIA) | 潛在使用者,為滿足其AI GPU的龐大性能需求,預計最快於2026年採用玻璃基板。 |
AMD | 超微 (AMD) | 潛在使用者,與輝達立場相似,預計將採用此技術以維持產品競爭力。 |
AAPL | 蘋果 (Apple) | 潛在使用者,已與供應鏈討論導入玻璃基板的可行性,以提升處理器效能。 |
AMAT | 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 | 設備與材料巨頭,與SKC合作成立Absolics,共同開發玻璃基板製造。 |
GLW | 康寧 (Corning) | 材料供應商,全球玻璃技術領導者,已推出相關玻璃產品,是上游關鍵材料來源。 |
技術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前景光明,但玻璃基板封裝要實現大規模量產,並擴大封裝產能,仍需克服諸多挑戰:
- 1. 易碎性: 玻璃的物理特性使其在加工和處理過程中容易產生微裂痕,影響良率。
- 2. 製程整合: 無論是TGV的鑽孔與填充,還是金屬線路與玻璃表面的附著力,都需要全新的製程技術與基板材料科學突破,尋找最佳解決方案。
- 3. 檢測困難: 玻璃的高透明度使得傳統的光學檢測方法失效,需要開發新的檢測與量測技術。
- 4. 成本高昂: 在技術成熟初期,複雜的工藝和較低的良率使得生產成本遠高於傳統基板。
玻璃基板會完全取代傳統基板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兩者將會並存。分析師普遍認為,玻璃基板將主要應用於對性能、功耗和尺寸要求最為苛刻的頂級市場,如AI伺服器、資料中心與超級電腦。而傳統的有機基板憑藉其成熟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將繼續在廣大的消費性電子、通訊和汽車電子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
常見問題 (FAQ)
Q1: 玻璃基板究竟是什麼?它和我們手機上的玻璃有什麼不同?
A1: 玻璃基板是用於晶片封裝的特製高科技玻璃,與手機螢幕的強化玻璃在成分、平坦度、熱穩定性和電氣特性上有著天壤之別。它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承載和連接多顆晶片的平台,而非用於顯示或觸控。
Q2: 為什麼英特爾、輝達等大廠都如此重視玻璃基板技術?
A2: 因為AI晶片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熱,傳統的有機基板已無法滿足其對散熱、穩定性和訊號傳輸速度的極致要求。玻璃基板能解決這些瓶頸,讓單一封裝容納更多電晶體,是實現下一代運算能力躍升的關鍵。
Q3: 玻璃基板會完全取代現在的 ABF 載板嗎?
A3: 不會。玻璃基板封裝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初期將主要應用在金字塔頂端的HPC和AI晶片。而ABF載板技術成熟、成本較低,將繼續主導中低階和大部分消費性電子市場,兩者將長期共存,滿足不同玻璃基板市場的需求。
Q4: 投資玻璃基板概念股,主要應該關注哪些類型的公司?
A4: 可關注三種類型:
(1) 關鍵設備商,特別是掌握TGV雷射鑽孔等核心技術的公司,如鈦昇;
(2) 領先的載板製造商,能率先與大廠合作並建立產能的公司,如欣興;
(3) 上游特殊材料供應商,如美國康寧公司。
Q5: 玻璃基板技術量產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A5: 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良率」與「成本」的平衡。這涉及到如何解決玻璃易碎的問題、如何提升TGV鑽孔和金屬填充的精度與一致性,以及如何開發出高效且可靠的檢測技術。這些都是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前必須跨越的障礙,業界正持續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
總結
玻璃基板無疑是半導體產業為突破摩爾定律瓶頸而祭出的重要武器。它不僅是一次材料的革新,更是一場牽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技術競賽。儘管目前仍面臨成本與技術的挑戰,但在英特爾、台積電等巨頭的全力推動下,預計在2026至2030年間將迎來關鍵的量產爆發期。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是一條長期的趨勢賽道。除了關注英特爾、輝達等終端採用者外,更應將目光投向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特別是處於關鍵製程節點的台灣設備商(如鈦昇)與材料及載板製造商(如欣興)。玻璃基板在整個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和生態系的完善,這些公司有望在這場半導體的未來之戰中,搶佔有利位置,迎來新一輪的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