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供應鏈殺價來襲!2025「碳化矽概念股」投資必讀的生存遊戲與攻略

紅色供應鏈殺價來襲!2025「碳化矽概念股」投資必讀的生存遊戲與攻略

隨著電動車、5G 通訊與綠色能源成為全球科技發展的主軸,具備高效率、耐高壓、耐高溫特性的「第三代半導體」已然從明日之星,躍升為當今科技產業的關鍵核心。其中,碳化矽(Silicon Carbide, SiC)更是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從電動車市場的心臟—逆變器,到太陽能發電的轉換效率,再到5G基站的穩定性,SiC 的身影無所不在。

然而,這塊充滿機遇的市場並非一片坦途。美國 SiC 龍頭美國科銳(Wolfspeed)深陷財務危機,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轉單效應」;與此同時,中國「紅色供應鏈」的產能過剩與價格戰,也為全球廠商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本文將深入剖析碳化矽的技術特性與四大應用領域,完整盤點台灣相關概念股廠商,並客觀分析當前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為讀者提供一份最完整的 SiC 產業地圖。

一、碳化矽(SiC)是什麼?解密第三代半導體的關鍵核心

半導體是一種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而其材料的演進大致可分為三個世代:

  • 第一代半導體: 以矽(Si)、鍺(Ge)為代表,是目前應用最廣、技術最成熟的材料,支撐著整個資訊產業的發展。
  • 第二代半導體: 以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為代表,主要應用於通訊及光電領域。
  • 第三代半導體: 以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等寬能隙(Wide Band-gap)材料為代表,它們的物理特性突破了矽基材料的極限,整個半導體技術也因此升級,特別適合高功率、高頻率、高溫度的嚴苛應用環境。

碳化矽(SiC)是由碳(C)和矽(Si)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關鍵特性使其成為推動能源效率革命的理想材料:

  1. 高崩潰電壓與高耐壓性: SiC 的能隙寬度約為傳統矽的 3 倍,使其能夠承受高出數倍的電壓,且元件尺寸可以更小,非常適合電動車、電網等高壓電力系統。
  2. 優異的熱導電性: SiC 的散熱能力遠優於矽,使其在高溫下依然能穩定工作,展現出色的高溫穩定性,大幅簡化了系統的散熱設計,降低了體積和重量。
  3. 高頻操作能力: SiC 元件的開關速度更快、能量損耗更低。這意味著在電力轉換過程中,能源的浪費更少,效率顯著提升。
  4. 高硬度與化學穩定性: SiC 的硬度僅次於鑽石,且能抵抗酸鹼腐蝕,使其在工業、航空航天等極端環境下也能保持長久的耐用性。

SiC 與 GaN 的比較

同為第三代半導體,SiC 與 GaN 常被相提並論,但兩者特性與應用場景略有不同,各有擅長的領域。

特性比較 碳化矽 (SiC) 氮化鎵 (GaN)
能隙 (eV) ~3.26 ~3.4
電子遷移率 適中 高 (約 SiC 的 2-3 倍)
熱導率 高,散熱效果極佳 中等
耐壓性 非常高 中低電壓表現佳
高頻性能 表現一般 優秀,適合 GHz 等級應用
成本 較高,製造難度大 相對較低 (特別是 GaN-on-Si 技術)
主要應用 高功率、高電壓
電動車逆變器、太陽能、電網
高頻率、小型化
手機快充、5G 射頻、LiDAR

簡單來說,SiC 主攻「高壓、大功率」,是電動車動力系統的首選;GaN 則擅長「高頻、高效率」,在消費性電子的快速充電器領域已佔有一席之地。

二、碳化矽的四大關鍵應用領域

根據市調機構 YOLE 的分析,電動車應用市場已佔整體 SiC 市場規模約 70% 的份額,是目前最主要的成長引擎。

1. 電動車 (Electric Vehicle)

電動車領域,SiC 是實現性能飛躍的關鍵。它主要應用於:

  • 主驅逆變器 (Main Inverter): 將電池的直流電轉換為驅動馬達的交流電。使用 SiC 可使逆變器效率從 97% 提升至 99% 以上,直接轉化為 5-10% 的續航里程提升,並有效延長電池壽命。
  • 車載充電器 (OBC): SiC 能縮短充電時間,並使充電器體積更小、重量更輕。
  • DC/DC 轉換器: 隨著車輛電壓平台從 400V 邁向 800V,SiC 的高耐壓特性變得不可或缺,它能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充電 5 分鐘,續航 100 公里以上)和更強的性能。

2.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系統等能源設備中,SiC 主要用於逆變器,其高效率和低損耗特性,能將發電裝置產生的直流電更有效地轉換為電網可用的交流電,最大化地利用綠色能源,提升整體的能源轉換效率與設備的長期可靠性。

3. 工業設備 (Industrial Equipment)

在化工、冶金及航空航天等領域,設備往往需要在高溫環境等極端條件下運作。SiC 元件的耐用性與穩定性,能顯著提高工業驅動、高壓電網等設備的可靠度與使用壽命。

4. 通訊設備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在 5G 基站及高頻功率放大器中,SiC 元件能有效減少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增強傳輸效率,從而支持更快、更穩定的網路連接。

三、台灣碳化矽概念股全盤點

台灣擁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在 SiC 領域自然不會缺席。從上游的粉體、基板、磊晶,到中游的晶圓代工,再到下游的功率元件與模組,皆有廠商積極佈局相關應用產品。

公司 股票代號 產業鏈位置 發展重點與分析
環球晶 6488 上游:基板、磊晶 台灣 碳化矽基板 龍頭,同時佈局基板與磊晶。目前以 6 吋為主力,更是業界少數已開發出 8 吋 SiC 技術的廠商,預計 2025 年量產,有望成為台灣首條 8 吋 SiC 產線。
嘉晶 3016 上游:磊晶 專注於磊晶代工,直接受惠於國際 IDM 大廠的委外訂單。正積極擴充 6 吋 SiC 產能,預計 2024 年產能將比 2023 年增加一倍,2025 年將達到三倍。
越峰 8121 上游:粉體 國內主要的 SiC 粉體供應商之一,是產業鏈最上游的原料端。積極擴產以應對 N 型 SiC 在電動車、綠能領域的龐大需求。
盛新材料 6930 上游:晶錠、基板 由廣運、太極、鴻海集團合資成立,是台灣少數能生產 SiC 晶錠及基板的專業廠商。6 吋 N 型基板已量產,挾帶集團資源,後市可期。
漢磊 3707 中游:晶圓代工 化合物半導體代工大廠,提供 4 吋與 6 吋 SiC 晶圓代工服務,是國際大廠分散供應鏈風險時的重要合作夥伴。近年雖受市場價格影響面臨虧損,但仍持續擴充產能。
穩懋 3105 中游:晶圓代工 全球砷化鎵代工龍頭,與宏捷科同為此領域的佼佼者,近年也跨足 SiC 領域。除通訊應用外,正積極切入車用 LiDAR、AI 等新興領域,尋求多元成長動能。
茂矽 2342 中游:晶圓代工 計劃於 2025 年中完成 6 吋 SiC 產線建置,初期月產能約 3,000 片,並投入車用 IGBT 元件開發,預計 2026 年開始貢獻營收。
台達電 2308 下游:功率模組、應用 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龍頭,是 SiC 技術的終端應用者與整合者,其產品(如電動車動力系統、充電樁)的競爭力直接受益於 SiC 的導入。
台積電 2330 中游:晶圓代工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雖然重心在先進製程,但也積極佈局第三代半導體,特別是在氮化鎵(GaN)領域,提供相關代工服務,與 SiC 技術形成互補。

四、市場現況分析: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 SiC 市場充滿變數,對台廠而言,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刻,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機遇:「轉單效應」與供應鏈重組

過去兩年,SiC 晶圓龍頭美國科銳因工業和車用市場需求疲軟,加上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導致營運走疲、債台高築,甚至傳出可能申請破產保護。此事件動搖了全球 SiC 供應鏈的穩定性,其大客戶如日本瑞薩(Renesas)等國際 IDM 大廠,為了確保供應鏈的安全性與穩定,正積極尋求第二、第三供應來源。

這為技術與產能相對成熟的台灣廠商,如漢磊、嘉晶等,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轉單」契機。在 IDM 廠自身擴產速度緩慢、供需存在缺口的背景下,台灣供應鏈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挑戰:「紅色供應鏈」的毀滅性價格戰

機遇的另一面是巨大的威脅。中國近年傾全國之力扶植第三代半導體,導致產能急劇擴張。業界人士透露,中國 6 吋 碳化矽材料 基板價格已從過去的 1,000 美元左右,腰斬至 500 多美元;晶圓代工價格也從每片 4,000 美元大幅下調。

以天科合達、山東天岳為首的中國廠商,憑藉成本與龐大內需市場的優勢,發動了猛烈的價格戰。這不僅讓 Wolfspeed 股價崩跌,也嚴重衝擊了台廠的營收與獲利能力。財報顯示,漢磊、嘉晶等公司的營收表現在過去兩年並未隨市場同步成長,反而出現衰退,顯示出價格競爭的殘酷性。

常見問題 (Q&A)

Q1: 碳化矽(SiC)到底是什麼?它比傳統的矽強在哪裡?

A1: 碳化矽(SiC)是一種由碳和矽組成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相比傳統的矽(Si),它的核心優勢在於能承受更高的電壓、在高溫下更穩定地工作、散熱能力更強,並且在電力轉換時的能量損失更低。這使其特別適合電動車、綠色能源等高功率、高效率的應用。

Q2: 碳化矽主要應用在哪些高成長領域?

A2: SiC 的應用非常廣泛,目前四大關鍵領域包括:

1. 電動車領域(逆變器、充電系統,佔比最高);

2. 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逆變器);

3. 工業設備(高壓電源、工業驅動);

4. 通訊設備(5G 基站)。

Q3: 台灣有哪些主要的碳化矽概念股?它們在產業鏈中扮演什麼角色?

A3: 台灣 SiC 產業鏈完整,主要廠商包括:

上游基板/磊晶的環球晶、嘉晶、越峰、盛新材料;

中游晶圓代工的漢磊、穩懋、茂矽、台積電;

以及下游應用的台達電等。它們分別負責從原料、晶圓製造到終端產品整合的不同環節。

Q4: 投資碳化矽概念股目前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A4: 目前投資人應關注的最大風險主要有兩點:

第一,來自中國廠商的激烈價格競爭,這會壓縮台廠的毛利率與獲利空間。

第二,訂單的波動性,許多台廠的訂單來自國際 IDM 大廠的委外代工,當市場景氣下滑時,IDM 廠可能會將訂單收回內部生產,以維持自身產能利用率,導致代工廠的營運波動較大。

總結

碳化矽(SiC)無疑是驅動下世代科技領域革命的關鍵動力,其在電動車、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且明確。台灣廠商憑藉深厚的半導體根基,在這一波浪潮中佔據了有利的戰略位置。

然而,投資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SiC 產業正處於「機遇」與「挑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Wolfspeed 的危機為台廠帶來了轉單的曙光;另一方面,中國供應鏈的價格壓力如同烏雲籠罩,持續侵蝕著廠商的利潤空間。未來的勝出者,不僅需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如 8 吋晶圓製程),更需要在成本控制、品質穩定與客戶關係上建立起難以撼動的護城河。這場第三代半導體的競逐賽,考驗著技術實力,更考驗著經營智慧。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