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詐騙怎麼辦?完整處理方法、案例解析與防範技巧

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普及,加上人們對於資金需求的多元化,許多不肖業者開始利用「貸款」作為詐騙陷阱,誘騙急需週轉的民眾上鉤。這些詐騙集團常以誇大的廣告標語、虛假的官網或假冒銀行名義,吸引無暇做足功課的借款人付出金錢或個資。更可怕的是,一旦被害人帳戶被用作「洗錢」或成為「人頭戶」,往往不只金錢損失,還可能陷入法律糾紛、被凍結帳戶或背負刑責。

本篇文章將根據多方實際案例分享、政府單位與金融機構(如渣打銀行)的最新防詐資訊,深入剖析常見的貸款詐騙手法及背後的操作邏輯,同時提供完整的防範、辨識以及補救策略,幫助讀者在面臨貸款需求時能夠更加安全、穩健地取得資金。

一、貸款詐騙面面觀

1. 什麼是貸款詐騙?

貸款詐騙,簡言之就是不法集團或個人利用「資金週轉」等借貸需求,藉由誇大的利率優惠、超高貸款額度、保證過件等不合常理的條件,吸引急需資金的民眾上鉤,接著以要求支付手續費、保證金或誘騙被害人提供銀行帳戶和個資的方式騙取財物。

此外,詐騙者也可能假冒金融機構名義,誘使被害人點擊假冒官網,在輸入敏感資訊(如身分證字號、金融卡號碼、密碼)後竊取帳戶資金。

2. 為什麼會被貸款詐騙?

多數情況下,急需資金的人心理壓力大,時間又緊迫,往往無法冷靜判斷「貸款方案」的真實性,或是否陷入貸款陷阱。再者,許多人對正式的信用貸款流程、審核方式、法律條文較不熟悉,不知道銀行核貸究竟需要哪些資料或怎麼確認貸款資訊,甚至對自己的聯徵紀錄與信用分數也不夠了解,就容易誤信詐騙話術,或被夾雜在真假難辨的條文中踩到陷阱。此外,詐騙集團攀附正規的銀行名號、複製官方網站樣式,更增添識別的難度。

二、貸款詐騙常見手法解析

下表整理了在多項真實案例中較為常見的 8 大貸款詐騙陷阱,並附上關鍵特徵與可能後果:

常見手法 特徵與話術 可能後果
1. 低到不合理的貸款利率 只強調「最低信貸利率」如 0.01%、不看身份、聯徵,無法說明優惠利率區間與期限;或沒細節說明 最終出現高額手續費或高昂後段利率,使總利息成本暴增;借款人被迫繳納不明費用
2. 超高貸款額度 聲稱最高可貸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免聯連保、財力證明與聯徵分數 交出保證金後對方捲款潛逃;或由於額度不合常理,反而被要求提供更多個資,最後淪為人頭帳戶
3. 收取各種提前手續費 要求人們在核貸前繳納「開辦費」、「保證過件費」、「保險費」、「律師費」或申辦貸款服務費等費用 付款之後詐騙集團就切斷聯繫,導致金錢無法拿回;或是繼續要求額外費用,最終血本無歸
4. 條文暗藏陷阱(文字遊戲) 貸款合約字體極小或契約內容不清不楚;以空白合約代替或埋藏「高利息」等關鍵條款 簽訂後才發現利息、違約金被「暗藏」其中,導致負債壓力倍增;若要反悔或提前解約還被要求天價違約金
5. 假冒銀行官網(釣魚網站) 創建與正規銀行外觀類似的「貸款網站」,宣稱可線上快速申辦,吸引你輸入個資、銀行帳戶資訊 被竊取帳戶密碼、金流信息後,詐騙集團轉走存款;或冒用身份申請其他貸款,拖累受害者信用
6. 簡訊、電話推銷詐騙 以「某某銀行分行專員」名義打電話、傳簡訊主動提供貸款,如「無保人」、「不看信用」、「保證低利」等,並呼籲你立即申貸 一旦交出個資或同意「先付保證金」,對方立刻關機失聯;或協助更改受害者帳戶電話後,直接將帳戶資金轉走
7. 假冒社群/假粉專引流 在臉書、IG 等以冒牌粉專、盜用品牌資訊,或假冒部落客投放貼文,偽稱能辦理各式的貸款方案並附加LINE連結 一旦加好友並提供資料,帳戶、身分都可能被盜用,進而導致個資外洩;容易被迫成為不法洗錢車手,或遭警示帳戶凍結
8. 低月付金誘騙 宣稱每月繳款「超低金額」、「幾乎不用利息」,但實際分期數過長或後段利率狂漲,常見於汽車貸款 反而繳出巨大總利息成本;或耽誤信用評分,最終發現與原本宣稱的方案差異極大

三、貸款詐騙真實案例

電話遙控 ATM 詐騙

某位民眾接到來電,對方自稱「銀行貸款專員」,告知可立即核貸50萬元,利率僅1.5%。民眾信以為真,即刻按照對方指示前往ATM,操作一連串「解除貸款限制」的指令,其實就是將帳戶資金轉走。等民眾發現帳戶被提領後,對方已失聯,短短幾分鐘就損失數萬元。這起詐騙案件也引發了檢調機構的高度關注。

假冒銀行官網釣魚

有民眾在臉書看見「某銀行超低利貸款廣告」,宣稱免保證人、額度保證過件。連結點進去後外觀幾乎與該銀行官網相同。民眾填寫個資(包括銀行卡號、密碼),沒想到隔天早上發現存款被連續多筆轉出。向銀行申訴後才知道那網站是假的,域名、客服電話都不是官方資訊。這類詐騙集團的手法往往具有高度隱蔽性。

要求寄出金融卡、存摺

詐騙集團經常以「提高信用評分」、「協助美化帳戶」等名義,請你把存摺和金融卡寄給他們,等於間接交出了帳戶使用權。曾有一名受害者等貸款不成,反而帳戶被用來接收不法款項,淪為詐騙車手,被警方列為共犯起訴。此舉也可能約束借款人在後續法律程序中的主張。

四、如何快速辨識貸款詐騙?

1. 留意「4大詐騙特徵」

與知名機構雷同

詐騙常仿銀行、金融機構的名稱、Logo或粉絲專頁,試圖讓人誤以為是真實的分行或子公司。

查無營業資訊

若對方提供的地址、電話經查證根本不存在,或在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網站找不到任何紀錄,很可能是詐騙。

要求交出個資、卡片

對方強調要先收存摺、提款卡、自然人憑證、印鑑等重要物品,才有辦法「協助申辦」。這類要求非常不尋常,也可能造成財務損失。

標榜100%過件

所有合法貸款都必須審核信用、還款能力、工作證明,若不看任何條件就說「一定過件」,幾乎可斷定是信貸陷阱。

2. 小心「3大常見途徑」

臉書、IG 假貼文

低利率、高額度廣告點進去卻連到不明網站,或導向LINE,聲稱只要填資料「保證下款」。

LINE 假訊息

「XX銀行貸款優惠」、「免聯徵貸款」等訊息常轉發在LINE群組,裡頭附著釣魚連結。

假網頁/簡訊連結

詐騙會建立與銀行官網視覺雷同的頁面,或假冒網路銀行名義寄送連結,引導輸入個人資料。

3. 切記「2大危險後果」

帳戶遭凍結、淪為人頭戶

詐騙集團使用你的帳戶洗錢或轉移違法款項,警方查到時,你的帳戶將被凍結並成為警示戶,影響所有金融權益。

錢財損失、信用受創

除了交出的手續費泡湯,還可能被冒用名義借貸,導致信用評分崩壞,甚至惹來法律訴訟。

五、如何預防貸款詐騙?

1. 只選擇合法管道

最安全的做法是:若有資金需求,優先找政府立案之銀行或融資公司。這是最重要的防範方式。避免使用宣稱「不查聯徵、不需任何證明」的陌生貸款廣告管道。若對利率或額度有疑慮,應向銀行客服或 165 反詐騙專線查證。

2. 仔細閱讀合約與條款

合法貸款公司都會有一份完整且明確的合約,詳細載明貸款利率、手續費、違約金、逾期罰息、額度等。簽約前一定要逐字查看並確認各項費用與處理流程。如果合約內容以大段的小字,或不讓你帶走合約閱讀,則需要格外警惕。

3. 保持溝通與冷靜

若對貸款有疑問,盡量多與家人、親友或專業人士討論,或上網搜尋該方案或機構的評價,避免被單方面的話術牽著走。詐騙常會使用「最後名額」、「限時優惠」來逼迫你匆忙下決定,記住任何涉及金錢往來的事情都不該急就章。

4. 別隨意泄漏個資

銀行或任何合法的貸款機構,不會先要你交出密碼、存摺與金融卡原件,也不會要求你匯一筆錢作「保證金」才能撥款。記住,唯有核貸確定,才會在撥款前或放款時收取合理手續費。

六、遇到貸款詐騙該怎麼辦?

立刻終止所有聯繫

一旦察覺對方可能是詐騙,請立即停止進一步的匯款或資訊提供,中斷通訊軟體與電話聯繫,以免上當更深。

保存對話、帳款憑證

若已經有轉帳或對話行為,請備份所有通聯記錄、簡訊、匯款單據、交易明細等,做為後續報案的佐證。

撥打165專線或110報案

若發現個資有外流風險或帳戶被不當操作,應立即報案並說明情況,提供對話紀錄與相關帳戶資訊。警方可協助啟動「緊急凍結」機制,以降低資金損失。

通知銀行凍結帳戶、換卡

假若你曾把金融卡、密碼或帳號交給對方,請馬上致電或親自到銀行辦理停卡、換卡或凍結帳戶,以防詐騙集團繼續盜領。

向信用報告機構註記

如有資料疑似被盜用開設其他帳戶或辦理貸款,也可向聯徵中心或相關金融信用機構反映,有助於事先註記並避免日後信用糾紛。

常見問題(FAQ)

Q1. 「超低利率」的貸款是不是真的?

多數合法銀行的貸款年利率大多以整段式或分段式計算,宣稱年利率「0.01%」通常只是一段極短期的優惠;如果看到宣傳標榜「全期」0.01%,且不要求任何文件或信用評分,那多半是陷阱。合法金融機構都會在公告中揭露利率範圍或優惠期間,不會只單純寫「最低利率 X%」。若有疑惑,請直接致電該銀行官方客服查詢,以免受騙。

Q2. 為什麼貸款詐騙常常要存摺、提款卡正本?

詐騙集團如果能拿到你的存摺、提款卡以及密碼等資訊,就能直接轉走你的帳戶資金。更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把帳戶拿去作為「人頭戶」,洗錢或收不法匯款,導致警方在偵查時會凍結你的帳戶並將你列為詐欺共犯,後果不堪設想。

Q3. 我收到「XX銀行」業務員的簡訊,說我名下的貸款已審核通過,要繼續辦理?

務必提高警覺!銀行通常不會以不明簡訊或私LINE通知貸款「已通過」;若真的有出現審核通過,也會在你自行申請後(且文件齊全)才會來電或寄送正式通知。任何簡訊中含有奇怪連結、要求你先付保證金、審核費等,都有極高的詐騙疑慮。

Q4. 不小心把身分證影本寄給他們了,我該怎麼處理?

若確定對方是詐騙集團或懷疑個資被盜用,建議立即報案並保存所有對話紀錄。還可上 165 官網或透過警方協助,註記個資被冒用的可能,並隨時關注你的信用報告,若有出現未知貸款或信用卡申辦紀錄,能及早向銀行提出異議。

Q5. 打算投資虛擬貨幣,需要辦貸款來擴大資金,這樣OK嗎?

投資一定有風險,尤其是虛擬貨幣市場所波動極大,若再加上貸款槓桿,更容易使自己陷入資金斷裂,甚至誤信「投資教學群組」中的詐騙話術(俗稱虛擬貨幣假投資貸款詐騙),投資人把貸款金額直接打到假交易所裡。如果你確有投資打算,務必選擇受政府監管的合規平台,也不要輕易相信保證獲利的花言巧語,審慎評估自身還款能力。

總結

貸款詐騙集團手法推陳出新,無論是透過網路廣告、假網站、電話簡訊或群組社群,都可能隨時瞄準急需資金的民眾下手。民眾在面臨貸款需求的壓力下,往往忽略了深入了解與查證,使得詐騙者有機可乘。不僅如此,一旦遭到詐騙,除了金錢損失以外,還可能面臨帳戶被凍結、信用評分重創,甚至法律責任的嚴重後果。

要降低受騙風險,關鍵在於保持資訊透明、慎選貸款機構、仔細閱讀合約、切勿過度心急;同時切記「銀行不會無條件核貸」這個大原則,並多利用165反詐騙專線或官方客服查核疑慮。當您或親友有貸款需求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多做功課、詳加比較,才能安全且有效率地達成資金規劃目標。

在面對來路不明的「超優惠貸款」廣告時,寧可錯失不實際的美好承諾,也別落入高額詐騙與風險的深淵。只要嚴格把關個人資產與個資,培養正確的貸款知識,就能有效避免陷入貸款詐騙的連環網。希望這篇完整攻略,能幫助更多人維護自身財產安全,遠離貸款詐騙的危害。祝大家都能平安、順利地度過任何財務上的難關!

資料來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