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管理在現代企業與組織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涵蓋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等系列管理環節,並著重於對外(市場、客戶、投資)與對內(流程、制度、資源)的業務管理之平衡。
隨著社會與產業結構持續演變,企業對經營管理者的要求也愈加嚴苛:不僅需要精熟理論與實務,更必須掌握領導藝術與人際影響力,並能提出具體解決方案,才能帶領組織穩定成長。同時,高校的經營管理相關科系也積極培育具備「廣博多元」與「通達專業」能力的管理人才,以因應日新月異的市場挑戰。
本篇文章內容將針對「經營管理」的定義、工作內容、所需技能、未來發展與培訓課程等進行詳細整理與闡述,結合該領域博士學者、學長姐、經理人的經驗分享,期盼協助讀者從不同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經營管理領域的全貌。
第一章 經營管理的概念與範疇
1.1 經營管理的定義
根據多方文獻,經營管理(Operation and Management或Operating and Management)泛指企業或組織為了實現生存與成長,透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方式,對生產、營銷、勞動力、財務以及其他資訊資源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其核心目的為:
- 滿足顧客或使用者需求:透過創新或品質優化,提升產品或服務價值。
- 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善用現有的技術、人才、資金與信息,強化競爭力。
- 追求經營效益:不僅涵蓋經濟效益,也包含社會效益與永續經營的考量。
1.2 經營與管理的關係
「經營」常被視為面向市場與顧客的擴張性活動,例如開發新客戶、推廣產品與建立品牌形象。而「管理」則注重內部流程與組織架構的整合與優化,強調效率與成本管控。
因此,經營管理實質上是將「外部開拓」與「內部優化」統合起來,使企業得以持續成長並保持競爭優勢。同時,在實務中,成功的運營策略往往需要有效的執行力與組織協作,才能將策略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常見的觀點強調:
- 經營是對外的:主要追求在市場上創造價值,並取得利潤,同時運用創意以吸引客戶。
- 管理是對內的:協調內部人員、流程與制度,強調效率與秩序。
- 經營與管理不可分:若經營過度、忽視管理,容易造成資源浪費;若只重管理、不談經營,則缺乏發展動力。
- 經營為龍頭、管理為基礎:企業要擴張與成長,需先以經營策略開路,然後再用管理制度穩固成效。
第二章 經營管理主管之角色與工作內容
2.1 經營管理主管的定位
在職場上,經營管理主管通常位居高階或中高階位置,如總經理、副總、協理、處長、專案管理主管、人力資源主管、行銷企劃主管等。他們肩負企業策略推動與營運目標達成的重任,需要具備跨部門協調、資源分配與決策制定的能力。
2.2 工作任務與職責
根據相關資料,經營管理主管的工作任務可概括為:
研擬營運計劃及年度專案規劃
- 制定年度與中長期策略目標。
- 評估外在環境(市場、競爭者、科技趨勢)與內部環境(人力、財務、技術),並合理整合。
推動跨部門經營策略
- 與各部門協作,分解並落實全公司的企劃案。
- 持續追蹤與調整計劃進度,以確保公司穩定成長。
執行與追蹤各項營運績效
- 訂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或其他量化指標,如銷售目標、客戶滿意度等,並監督進度。
- 定期召開會議或檢討報告,以確保營運方向符合預期,並參考最新財報作為決策依據。
規劃及審核管理制度
- 建立或優化企業文化與制度(人事、財務、教育訓練、獎懲等),使組織能更有效率地運轉。
- 審核各項內規或作業流程,確保符合法令與組織要求。
2.3 經營管理主管之職場現況與薪資
以下整理了某些職場調查數據(以某大型人力銀行與位於信義區之股份有限公司為參考):
指標 | 統計結果 |
---|---|
學歷 | 大學佔 53%、碩士佔 24% |
工作經驗 | 5-10 年佔 32%、11-14年佔 14%、15 年以上佔 17% |
性別 | 男性佔 69%、女性佔 31% |
平均月薪(1 年以下) | 約 $65,663 |
平均月薪(5~10 年) | 約 $73,466 |
平均月薪(15 年以上) | 約 $86,784 |
平均年齡 | 約 40~46 歲之間 |
可觀察到經營管理主管的薪資水準普遍較高,且多數人才在擁有一定年資後,其待遇與發展空間也同步提升。
2.4 所需技能、工具與證照
在經營管理領域中,常被提及的核心技能與知識包含:
- 營運管理:如供應鏈管理、流程優化與成本控制。
- 經營管理:制定策略與辨識市場機會的能力。
- 商品銷售與行銷:熟悉顧客需求及市場行銷手法。
- 領導與溝通:使組織成員有明確的目標與動力。
- 同時需確保決策的合理性,平衡風險與機會。
現今較為重視的證照或專業資格包含:
- 專案管理師(PMP)
- 企業管理顧問相關證照
- 人力資源管理師(PHR/SPHR)
- 財務管理師(CFA 或 CMA)
- ISO 相關內稽人員證照
第三章 經營管理的主要職能與任務
3.1 五大核心職能
- 戰略職能(Strategic Function)
企業需面對快速變動與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透過環境分析與策略規劃確保長遠發展。 - 決策職能(Decision-Making Function)
涉及重大投資、產銷策略、人力佈局等項目。成敗往往取決於決策的精準度與前瞻性。 - 開發職能(Development Function)
包含市場開發、產品開發、技術研發、人力資源開發等,以維持競爭力。 - 財務職能(Financial Function)
涵蓋資金籌措、運用、分配與投資風險控管。財務分析是評估所有決策成效的最後依據。 - 公共關係職能(Public Relations Function)
注重與投資者、合作夥伴、顧客、員工、政府與社會團體的良好互動,以取得利害關係人的支持。
3.2 基本任務
- 組織生產力:在人、財、物、信息間達到最佳配置,形成價值增值。
- 把握經營機會:透過市場調查、研發與創新,不斷挖掘新的利基市場或產品服務。
- 確保穩健財務:合理分配收益與利潤,規避投資風險。
- 追蹤績效:運用管理制度與評量指標,找出改善空間,提高企業競爭力。
第四章 經營管理之學術與教育面向
4.1 大學經營管理學系課程規劃
以「國立聯合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為例,其學系強調「廣博多元、通達有專」的教育理念,提供以下特色:
- 核心課程: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商事法、商用英文、行銷管理、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管理、財務管理、作業管理、創新管理等。
- 三大學群:
- 創新學群:培養產品研發管理、科技管理與微型創業能力。
- 營運學群:著重生產管理、採購、ERP、專案管理、物流與品管。
- 行銷學群:訓練學生擁有行銷企劃、廣告公關、市場調查與銷售管理等能力。
4.2 高中階段準備建議
- 培養日常報告製作與討論的能力,增進口語表達與團隊合作。
- 擴充商業思維,透過專題或經濟時事關注市場變化。
- 學習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可從社團、競賽或專案中獲得經驗。
4.3 與其他管理科系的差異
與其他商管或企管科系相比,經營管理學系較強調統整性與策略性思維,並且更著重「學群專業」的發展。學生除打好管理通識基礎外,更可依興趣與職涯方向選讀創新、營運或行銷領域的進階課程,進而形成專業優勢。
第五章 領導力與培訓:經營管理能力的強化
5.1 領導力在經營管理中的意義
隨著社會轉變,企業由過去的「推動」(Push)模式,轉型為「拉動」(Pull)模式。換言之,經營管理者再也不能依靠高壓命令式方式,而需要整合各部門並激勵下屬,以發揮彼此的最大潛力。
5.2 三天高階領導課程範例
以下課程設計源自業界常見的領導力培訓架構,通常針對企業高階主管,如協理、處長、副總、總經理、甚至中小企業老闆。課程重點著眼於領導思維與管理流程之精進:
第一天:發展個人領導力與創新思維
- 領導定位與價值觀:討論自己在組織中的領導角色;分享成功的領導模式。
- 領導訪談與管理時間:學習傾聽與察覺部屬需求之技巧。透過目標設定與行事曆規劃,合理分配精力。
- 創新過程:如何營造「安全發言」的環境,讓員工勇於提出新點子;應用系統化的判斷方法,做出理性決策。
第二天:落實計畫與績效考核
- 計劃過程:將遠景轉化為行動計畫,並訂立可量化目標(SMART 原則)。
- 工作績效與考核制度:透過明確紀錄、績效面談與解決問題四步驟,協助員工不斷調整。
- 激勵技巧:運用人際關係原則,從肯定優點出發,營造正向團隊氛圍。
第三天:授權與問題處理
- 授權循環:清楚交付任務與責任,並持續追蹤進度,給予適時協助。
- 處理失誤與衝突:以「容許合理錯誤」的管理手段,從錯誤中學習並保留優秀人才。
- 溝通與影響力:透過有效詢問與積極傾聽,提升互相信任度,也強化決策影響力。
- 行動計畫與後續發展:總結課程學習成果,釐清未來領導目標與具體步驟。
此類課程的特點在於更全面的領導思維,同時兼顧管理制度與人的發展。相較於一般的管理培訓,只注重流程與數據,「領導力」課程強調「以人為中心」的運作,使團隊願意全力投入。
第六章 未來發展與職涯規劃
6.1 經營管理主管後續發展
常見的晉升或轉職方向包括:
- 國內業務主管:聚焦於業務拓展與客戶關係管理。
- 專案管理主管:管理專案團隊與跨部門協調,落實專案目標。
- 行銷企劃主管:統籌行銷策略與市場推廣活動。
- 人力資源主管:設計組織架構、人才發展,並維護員工關係。
6.2 面對未來的挑戰
- 國際化與全球佈局:語言能力與跨文化管理逐漸成為必要基本條件。
- 數位轉型:企業面臨AI、大數據、雲端應用等技術浪潮,需快速迭代經營模式。
- 永續經營: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議題高漲,對企業經營提出更多要求。
- 人才競爭:如何在組織內外找尋並留住關鍵人才,是管理者長期挑戰。
常見問題(FAQ)
Q1:經營管理和企業管理、企管系有什麼不同?
A:雖然名稱類似,但「經營管理」通常更強調外部市場、顧客、策略與內部管理之平衡;「企業管理」或「企管系」雖然課程重疊度高,但在部分學校也可能更偏重行銷、財務或人資等單一領域。最終還是需視各校的課程規劃以及科系定位而定。
Q2:若想成為經營管理主管,需要具備哪些關鍵條件?
A:首先是管理基礎與商務知識(如經濟、會計、行銷、策略等),接著需要領導力與溝通能力。許多優秀主管具備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以及對變化的高度敏銳度。此外,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協作亦不可或缺。
Q3:經營管理主管的薪資與就業前景如何?
A:多數經營管理主管擁有豐富經驗與跨領域專業,薪資通常高於一般職位。就業前景方面,隨著企業變革與國際化持續加深,需要具備綜合能力的管理人才需求也相對穩定甚至上升。若能不斷自我進修與適應趨勢,未來發展相當可觀。
Q4:經營管理課程有哪些學習方式?
A:最常見的學習管道包括:
- 正規大專院校的經管課程;
- 執行專案與實習,從實務中獲得經驗;
- 領導力與專業管理培訓,例如三天或更長期的高階領導課程;
- 學習網路線上課程,補足個人知識盲點。
Q5:沒有管理背景的人能否轉職到經營管理領域?
A:有相當多的成功例子證明,只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強大的學習動力與人際溝通力,都能跨領域進入經營管理;若再輔以適當的學分班、在職專班或證照考取,更能加速轉職腳步。
總結
經營管理是一門整合性的學問,也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基石。它需要管理者在面對多變環境時既能靈活應變,又能確保組織有穩定與高效的內部運作。經營管理主管除了必備專業知識與管理技能,更需具備對人的關懷與領導力,以激發員工潛能並形成強大的組織凝聚力。從大學的科系培養到實務工作再到高階培訓課程,整個經營管理的生態系統相互呼應,為人才成長提供廣闊舞台。
對有志投身經營管理領域者,建議在學習階段多面向吸收,包括理論、案例研究、實務操作與人際領導的鍛鍊。走入職場後,可針對特定專業領域深化,並持續精進決策力與影響力。如此,方能在日趨複雜的經營環境中站穩腳步,開創更寬廣的事業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