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現代金融體系中,「銀行徵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個人在申請信用卡或貸款時,亦或是企業向銀行進行授信時,都需要經過徵信工作程序,以確保銀行能評估出申請人或分析企業的信用風險、償還能力與整體財務狀況。
本篇文章將針對銀行徵信的流程、聯徵信用評分的意義、影響因素及查詢方式,以及企業與個人在進行徵信過程前應如何準備信用信息,進行深入說明,並提供常見問題解答,期望能協助讀者對「銀行徵信」有更完整的認識。
一、銀行徵信與聯徵的基本概念
1.1 什麼是銀行徵信?
「銀行徵信」(Credit Checking / Credit Investigation) 是指銀行或金融機構在處理貸款申請、信用卡申請、企業授信等業務時,針對申請者(包含個人與企業)之財務狀況、信用狀況以及償債能力,進行全方位評估的程序。其目的在於:
- 減少銀行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借貸風險,這是信用管理的重要部分。
- 評估借款人或企業未來還款的穩定性。
- 決定授信額度、利率或其他對應貸款條件。
1.2 徵信與聯徵有何不同?
- 徵信: 廣義上指對「信用」的調查工作,包括蒐集並分析個人或企業的財務、信用及風險資訊。銀行或企業在發放貸款或延伸信用額度時,會進行「徵信」。
- 聯徵(聯合徵信): 指由「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簡稱聯徵中心) 所提供的信用資料交換機制,協助各金融機構互通借款人信用資訊,避免資訊不對稱。銀行在核貸或核發信用卡時,多會向聯徵中心查詢信用記錄、負債比、往來紀錄等,這就是所謂的「聯徵」。
注意: 在臺灣,「徵信社」一詞常與外遇、抓姦等調查服務聯想在一起,但本文所談的「徵信」主要是指銀行或企業為評估授信風險所執行的「信用調查」。
二、個人與企業徵信的主要差異
資料來源:
- 個人徵信:仰賴徵信報告(聯徵中心提供)、信用卡還款紀錄、收入證明、勞保投保資訊等。
- 企業徵信:除了需調閱企業在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如有),還包含財務報表、營收數據、股權結構、市場競爭力、過往債務狀況等,更複雜且需要整理更大量的資料。
評估重點:
- 個人徵信:著重於個人還款習慣(有無遲繳或呆帳紀錄)、負債比、工作穩定度、年收入。
- 企業徵信:評估範圍擴及企業經營穩定性、產業前景、財務結構與公司治理狀況,銀行也會特別關注企業負責人或主要股東的信用情形。
授信額度與風險控管:
- 個人:信用卡及個人貸款額度通常相對較小,也會視貸款次數而定,審批時間較短。
- 企業:金額通常較高,需要更複雜的審核機制、專業工具以及更多層級的審批。
小提醒: 為提高效率並避免遺漏關鍵資料,銀行可運用第三方企業徵信工具(例如:「實告」),蒐集並整合企業的負面新聞、財報、股權結構、政府裁罰紀錄等,使得信用評估更快速、精準。
三、銀行徵信的標準流程:五大步驟
銀行徵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資料蒐集
- 個人:提供身分證件、財力證明、信用報告等;銀行也會向聯徵中心調閱信用評分與負債狀況,並輔以評分模型來協助判斷客戶風險。
- 企業:蒐集公司基本資料(登記資訊、股權結構)、經會計師查核或簽證的財務報表、營運計畫書等。
- 第三方工具運用:如運用「實告」等系統,可快速彙整正負面新聞、違規裁罰紀錄、法院裁判、進出口數據等。
信用分析
- 個人:根據信用分數、還款紀錄、債務比例、近期是否頻繁申請貸款等進行分析。在信用分析方面,若有多筆逾期紀錄,則可能降低核貸意願。
- 企業:評估產業前景、營業規模、現金流量、核心產品競爭優勢、過往信用紀錄(如票據交易是否有跳票紀錄)。
財務審核
- 核對財務報表或個人收入證明的真實性。
- 檢視資產負債結構:企業會特別關注資產負債比、現金流穩定度、淨利潤及毛利率等。
風險評估
- 依據徵信與財務審查結果,預估借款人或企業未來的還款能力。
- 設定或調整貸款保證方式、擔保品以及保證人條件。
最終審批
- 審查部或授信委員會進行綜合評估後,做出通過、調整貸款條件或否決的決定。
- 針對企業,也可能依實際營運需求給予分段式放款或循環性額度。
四、影響銀行徵信結果的關鍵因素
銀行在審核貸款或信用額度時,會參考各種因素來決定是否核貸,以及核貸條件。以下為常見的考量面向:
信用評分
- 個人信用評分:聯徵中心會給予個人的信用分數在 200~800 分之間。
- 400 分以下通常被視為信用不佳,銀行審批難度較高。
- 200 分固定代表嚴重信用瑕疵(如呆帳、卡債、跳票等)。
- 無分數表示無法評分(可能是信用卡新戶不足 3 個月、或曾有債務協商、強停卡等),同樣不利核貸。
- 企業信用評分:常見在 1200~2000 分間。
- 1200~1800 分為大多數企業所落的區間,若分數較低也代表風險偏高。
- 極少數企業可達 2000 分,代表財務結構穩定、經營正常且信用紀錄良好。
財務報表
- 企業財務結構:資產負債比例、營收穩定度、利潤率以及現金流量是否健康。
- 個人財務狀況:工作穩定度、薪資收入、負債總額等。
經營穩定性(企業端)
- 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產業龍頭地位或利基。
- 競爭力與市場份額,若在市場占有率高或技術壁壘深,較易獲得銀行青睞。
還款紀錄
- 信用卡與貸款是否有逾期紀錄?
- 若有延遲付款,延遲頻率及程度如何?
聯徵紀錄(查詢次數)
- 若短期內多次向不同銀行申請貸款或信用卡,可能被視為財務緊張或高風險,導致信用評分下降。
五、如何準備資料以提升銀行徵信通過率?
完整準備申請文件
- 個人貸款:雙證件、財力證明(如薪轉存摺、不動產權狀、扣繳憑單)、工作證明。
- 企業貸款:經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表、經營計畫、公司登記資料、股權結構分析。
維持良好信用紀錄
- 按時繳款,信用卡避免常態性循環利息或預借現金。
- 避免過度負債,能儘早清償無意義的負債(如現金卡)。
合理規劃貸款用途
- 針對企業或個人,大致說明資金用途,如資金用於擴廠、設備升級或個人房屋修繕等,明確的用途能提高銀行信任度。
事前自我檢視信用狀態
- 使用企業徵信工具(如「實告」):可於貸款前先行蒐集自身或公司資料,提前針對負面資訊、財務結構弱點做好補強措施。
- 個人查詢信用報告:一年一次有機會免費查詢,事先瞭解自己在聯徵中心的信用評分或負債狀態。
六、聯徵信用評分與查詢方式
6.1 聯徵信用評分
- 個人:200~800 分,分數越高代表信用越好;200 分固定多代表嚴重信用不良或黑名單。
- 企業:1200~2000 分,範圍與分數高低解讀與個人相似。
6.2 如何查詢信用報告與評分?
可透過下列方式查詢:
線上查詢
- 以「自然人憑證」或官方指定 App 驗證後至聯徵中心網站申請。
- 一年可享一次免費服務,第二次之後酌收手續費。
書面申請
- 個人:可親自至聯徵中心櫃台或由郵局代收辦理(郵局不受理代理申請)。一年免費一次,超過後須付費。
- 企業:由負責人或委託代理人親至聯徵中心臨櫃辦理。提供中文報告或中英文對照本,費用依不同版本或是否包含「企業信用評分」而異。
以下為申請信用報告的常見費用整理表:
項目 | 方式 | 費用 | 備註 |
---|---|---|---|
個人信用報告 | 網路查詢 | 1. 第一份每年免費
2. 第二份(含)後:NT$80 |
限本人申請;代理人不可透過線上申請 |
書面報告(中文) | 1. 第一份每年免費 2. 第二份(含)後:NT$100 |
可親至聯徵中心櫃檯或郵局代收申請 | |
書面報告(英文) | NT$200(同版本加印一份 + NT$50) | 申請多份僅收取加印費 | |
企業信用報告 | 書面報告(中文) | NT$300(含企業基本資料,不含信用評分) | 須企業負責人或委託代理人親自至聯徵中心櫃檯 |
書面報告(英文) | NT$400中英文各一份 NT$600 | ||
企業信用報告(含企業信用評分) | 書面報告(中文,含評分) | NT$400每多加一份 + NT$100 | 不限中英文版本 |
小提醒:
- 若自己線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並不會影響信用評分,也不會被其他金融機構看到此紀錄。但如果是非當事人查詢(如:租賃公司等)或債權人清冊時,則可能顯示於金融機構端。
- 申請過多筆貸款或信用卡而造成「聯徵查詢次數」過多,才會影響聯徵評分。
七、銀行在放款時的判斷標準:5C 原則
在金融機構進行徵信審核時,常參考所謂的「5C 原則」來判斷是否放款及其條件:
- Character(品格)
- 借款人或企業負責人的信用聲譽、過往借貸行為、商業誠信。
- Capacity(能力)
- 還款能力、工作或營運穩定性、現金流情況。
- Capital(資本)
- 借款人或企業之可支配資本,是否有足夠自有資金來維持財務結構穩定。
- Collateral(擔保品)
- 若是大額貸款,銀行會要求抵押品或保證人,如房地產、土地、機器設備、股票質押。
- Condition(經營條件)
- 外部經濟、產業環境、個人或企業所處的市場狀況、企業對市場波動的承受度。
八、運用企業徵信工具:提升效率與準確度
針對企業徵信,因所需處理的商業資訊龐大且複雜,銀行常透過第三方工具或平台協助整合。以「實告」為例,其核心價值在於:
- 簡化企金 KYC 流程
- 運用 AI 分析自動化流程,輔助銀行核貸決策。
- 整合全面資料
- 提供工商登記資料、稅籍資訊、政府標案、專利申請、進出口額、公司高層股權架構等。
- 揭露企業風險
- 包含司法裁判、政府裁罰紀錄、呆帳、欠稅、負面新聞等,降低銀行潛在授信風險。
銀行可透過「實告」試用版來體驗其完整功能,並在核貸前及早掌握企業的商業履歷與風險訊息,有效減少徵信人員的大量手動查核工作。
常見問題解答
Q1:徵信會影響信用評分嗎?
一般徵信查詢紀錄不會直接影響信用評分;但若短時間內在多家金融機構申請新的貸款或信用卡,導致「聯徵查詢次數」增加,則可能被視為財務狀況緊張,而使信用評分略微降低。
Q2:銀行徵信需要多久?
從資料提交到最終審批,通常需 3~7 個工作天,視申請案的複雜度與資料完整度而定;若文件缺漏或需要銀行進行實地查核,可能時間更長。
Q3:企業徵信與個人徵信相同嗎?
不同。個人徵信通常只需檢附身分證件、收入證明、個人信用報告即可;而企業徵信則需要公司登記資料、財務報表、股權結構以及經營規劃等更詳盡的資訊。企業端的信用評分也可能高達 1200~2000 分,不同於個人 200~800 分的範圍。
Q4:若是自己想知道聯徵信用評分,要如何查?
可透過「聯徵中心官網」線上查詢(需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到聯徵中心臨櫃、郵局代收辦理紙本報告。每人每年享有一次免費查詢,之後再申請需支付相應費用。
Q5:聯徵信用評分較高是否表示一定能貸款成功?
信用評分是重要且直觀的指標,但不代表絕對保證核貸。銀行還會考慮申請人的工作者年資、企業產業風險、經濟條件、擔保品等因素做綜合評估。
總結
以上就是本篇文全部內容,銀行徵信是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風險控管手段。對個人而言,良好的信用紀錄與穩定收入往往能使申請貸款、信用卡更為順利;對企業而言,充分揭露財務資訊、強化經營穩定度,並善用「實告」等專業徵信工具,不僅能縮短徵信作業時間,也能降低遺漏關鍵訊息的風險,為爭取更優質的貸款條件奠定基礎。若有資金需求,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重視並珍惜自己的「信用資產」,使財務規劃更順暢、有利。
資料來源
- 銀行徵信是什麼?一次掌握徵信 5步驟,輕鬆評估公司財力! – 藍星球資訊
- 徵信、聯徵是什麼?3分鐘了解兩者差異及申請方式 | 一統徵信社全國官方網站
- 聯徵信用評分是什麼?如何查詢聯徵分數?信用評分觀念大補帖 – 凱基銀行 KGI Bank